不过在内阁首辅的选择上,朝中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因为现在朝中有两个党派,一个东林党,一个新党。
东林党当然支持他们的党魁钱谦益来当内阁首辅,他们的理由很简单,钱谦益才学那是没说的,为官经验丰富,当一个内阁首辅那绝对没有问题。
新党自然支持叶景来当这个内阁首辅,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辅佐陛下治国,光是才学好、为官经验丰富就行了?当然不行,那得看办事的能力,叶景的能力,朝中大臣那是有目共睹,海事衙门在他的带领下,不到一年时间,已经为朝廷带了一大笔收入,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
现在的大明朝就缺叶景这种能找钱的官,由他当内阁首辅,大明朝一定可以富得流油,毕竟,要有钱,大明中兴才有希望不是?
为了内阁首辅的位置,两个党派已经吵了几个月了,仍然没有结果,新党和东林党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内阁首辅的位置当然能也迟迟没有着落。
内阁首辅没有着落,新的内阁也不能运作,这不免让朱由检心急如焚。
第二个问题,便是如何设定和实施新政的问题。
实施新政这件事,朱由检也考虑了一两年了,众所周知,自洪武大帝建国以来,大明朝经过十几代人,两百余年的传承,大明朝的政治制度、军事制度已经不堪使用了。
政治上,总有那么些贪官污吏,利用大明律的漏洞,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特务政治更是在天启朝的时候达到了顶峰,东厂、锦衣卫横行,搞得民怨沸腾,至于监管天下百官的都察院,则成为政治党派互相攻讦的工具,完全失去了起初设立时的作用。
这些都是随时可以要大明命的问题,一日不解决,朱由检便一日不安心。
相对于政治制度,大明的军事制度更是糜烂,太祖立国之初设立的卫所制度,已经糜烂不堪了,全国还堪使用的卫所,绝对不会超过二十个。
卫所乃是大明的常备兵力,但是现在卫所制度糜烂,打仗的时候,根本不能给朝廷提供兵力,所以每当大明发生战争的时候,大明的军事力量,几乎是靠募兵制,即需要打仗的时候,由朝廷派出一名大将,临时招募士兵,这种方法凑成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还有大明的经济制度,也完全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太祖起于陇亩之间,推行的就是士农工商那一套,在大明朝,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
可是自从北方大旱以来,现在大明能收取的税款,一大半来自商人,特别是开海禁和江南商人正常纳税之后,这种差距更是明显。
为什么要实行士农工商这一套?那是有原因的,它的排行,是由各个阶层对社会的贡献来排的,以前的人总是认为,商人奸诈,对国家的贡献最小,所以老是把商人排在最后。
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大明的商人为国家做的贡献已经超过了工匠,甚至超过了农民,商人的贡献在增加,而地位却没有发生什么改变,这不免让商人们心寒,为了稳定大明商人的心,提高他们的地位以及迫在眉睫了。
这些,都是朱由检想要改革的,但是临到头,他却犹豫了,因为万历朝张居正改革的例子还历历在目,事实证明,没有严密的计划,贸然改动一个国家的根基,除了把国家搞得动乱,其他就没什么作用了。
最后一个问题,便是后金的问题,不,现在已经不能叫后金了,他们现在打的旗号是满清! 自从范文程被擒住被杀之后,“才高八斗”的叶昇便成了后金的首席军师,叶昇成为后金首席军师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后金改名字。
叶昇是这样忽悠皇太极的,首先,他告诉皇太极,大明属火,后金属金,火克金,所以后金和大明打仗,输了是很正常的。
其次叶昇告诉皇太极,想要改运,想要打败大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给后金改名,这是必须的。皇太极想想也是这样,于是他很爽快的听了叶昇的建议,把国号改为“清”,把名族的称号改为“满”,这样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满清”,满清,既很多水的意思,一定能把大明这一把火浇灭。
虽然满清灭大明之心不死,但是他们现在新败,没有能力和大明对峙,所以他们现在装模做样的向大明称臣,要和大明议和。
虽然是装模作样,但是满清还是很有诚意,他们提出的条件并不过分,大明、满清以大凌河为界,分而治之。满清仿朝鲜例,向大明俯首称臣,大明皇帝须册封满清可汗为大清王,每年按照满清自身的财力,向大明政府纳贡,双方开阜通商,互通有无,自此,大明满清结为兄弟之邦,永远都互不侵犯。
这些条款,虽然对大明没有什么好处,但是对大明也没有什么坏处,反正双方议和都没有什么诚意,不如先答应下来,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之后再开打,也没有什么不妥。
但是,这些条款拿到朝堂上商议的时候,朝中大臣却发出了反对的声音,原因很简单,就是大明的皇帝陛下不能封一个蛮夷的可汗当王,这是不合理的,这在大明的历史上是不能出现的,因为大明人,是绝对不能和外族妥协的。
朝中的大臣直接建议,乘着新胜,直接派大军将女真鞑子赶回长白山当野人,扬我大明天威。
叶思文听朱由检讲起这个的时候,直接目瞪口呆了,他就不明白了,这些明朝的士大夫,这些明朝的精英整天脑袋里在想些什么?
打仗是那么容易的吗?且不要说打仗需要多少钱,就说大明,有一支能和八旗骑兵抗衡的军队吗?很明显没有嘛!就算大明最精锐的关宁铁骑,也只能依靠城墙和后金野战罢了,更不消说大明朝的二线、三线部队了。
要是真把大明的军队就这样拉去辽东大地打仗,叶思文相信,用不了三年,大明就得被满清灭了,根本不用等到崇祯十七年。
朱由检给叶思文说完朝中进来的形势,这才笑着向叶思文说:“叶爱卿啊!这三件事情,真是让朕寝食难安啊!朕知道你的鬼点子多,你快给朕出点主意,看怎样把这三件事情解决了。”
“承蒙陛下抬爱!”叶思文行礼,道:“陛下,其实这三件事情中,最后一件事是最容易解决的,反正我们不是真心和鞑子议和,他们提出的要求,我们都可以答应,至于朝中的大臣,让他们闹去,反正他们一天不闹心里就不舒服。”
“叶爱卿说得是!”朱由检点点头,道:“朕明天早朝就下旨,派出使者,和满清议和,至于朝中的大臣,朕不管他们了。”
“陛下英明!”叶思文拍了一记马屁,道:“第二个问题,陛下想要改革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的问题,微臣认为,此事的确宜缓不宜急,历朝历代,改革维新都是大事,稍有不慎,便有亡种灭国的危险。既然陛下有决心改革,何不先在一个地方试点,陛下大可以选择一个州府,在这个州府里实施新政,若是效果好,陛下便可以将新政推行到省,推行到全国,若是效果不好,那么也可以把损失和不利的影响降到最低。”
“嗯!爱卿的主意不错。”朱由检满意的点点头,他就不明白了,这么好的点子,他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在朱由检的固有思想里,都是一下子就把新政推行到全国,全国立刻大换血,还真没有想过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慢慢的推行,叶思文这个主意的确不错,又给朱由检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了,朱由检抬起头,望着叶思文,问道:“叶爱卿,朕有一个问题一直想问你,在你心目中,你父亲叶景和钱谦益,谁更适合当这个内阁首辅?”
叶思文笑了笑,道:“陛下,他们两人都能当内阁首辅,但是谁来当,还得取决于你啊!”
第三章、新内阁首辅的人选
“叶爱卿,你这不是当没说吗?”朱由检摇了摇头,道:“朕知道,他们两人各有各的才能,对于内阁首辅的人选,朕也很头疼啊!”
“陛下,微臣不是这个意思!”叶思文也摇了摇头,道:“陛下,微臣说的取决于您,不是说取决于您的好恶,而是取决于您想要当一个什么样的君主。”
“取决于朕想要当一个什么样的君主?”朱由检有些不解,叶思文的话有点深奥,有点玄妙。
叶思文笑笑,问道:“陛下,微臣敢问陛下,微臣父亲和钱大人各自的才能是什么?”
朱由检略微思考了一番,道:“叶大人的才能在于思想新锐,善于理财,不拘泥于传统的教条,敢于尝试新事物。钱大人的才能在于学识饱满,老成持重,文官经验丰富,善于官场上的应付。”
“嗯!”叶思文点点头,继续问道:“那陛下想要当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呢?是秦始皇那种开疆扩土,英雄盖世的千古一帝呢?还是想要当一般的皇帝,守住祖宗的基业,安安分分的当一辈子太平皇帝,最后在历史上只能留下一个名字的平凡皇帝?”
叶思文说得复杂,其实他问题很简单,就是问朱由检有没有野心。
“叶爱卿,每一个皇帝,恐怕都想要成为秦皇汉武那种人吧!但是能守住祖宗的基业,平安的当一辈子皇帝也不错!”朱由检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其实朱由检是有野心的,只是作为皇帝,他不能把自己的野心就这样显露在臣下的眼前。
“哦!”叶思文的眉毛一挑,道:“原来陛下想要当一个碌碌无为的君主啊!那好了,陛下现在就可以任命钱大人为内阁首辅,钱大人别的虽然不怎么样,但是辅佐陛下成为一个守成君主还是绰绰有余的,还有,既然陛下想要做一个守成的君主,那自然也用不上微臣了,微臣最近感觉身体极为不适,微臣明天就告老还乡,回家陪老婆抱孩子去。”
叶思文这话说得够直白,甚至话中带有一点威胁的语气,你没有野心是吧,没有野心,我们就一拍两散,各不相干,你想干嘛干嘛去吧!
若是在清朝,叶思文用这种口气和皇帝说话,立刻就会被拉下去砍了,但是他现在在明朝,明朝的皇帝不仅不会把他拉下去砍了,还会认真倾听他的建议。
君不见,大明每次的早朝都像菜市场,大明的大臣们咆哮朝堂可是有很悠久的历史的,连咆哮朝廷皇帝都能容忍,更何况只是说话的口气稍微冲了一点。
明朝的皇帝就是有这点好,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其他的皇帝都能容得下臣下放肆,但是你放肆得放得正确,只要你的观点是正确的,当然可以在皇帝面前放肆,若是错误的,就跟着挨板子吧!
看着有些微怒的叶思文,朱由检没有一点被冒犯了的感觉,他反而觉得有些对不起叶思文,在外,叶思文拼死拼活的帮自己打仗,帮自己查税查贪;在内,叶思文真心实意的为自己谋划大计,解决各种问题,但是在关键时刻,自己却对叶思文隐瞒实情,这的确有点不对,这事放在谁身上,谁都会生气。
再说了,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叶思文为什么这么卖力的帮自己,就算死亡的威胁也没有让叶思文退步,那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博取功名,封妻荫子,但是自己要做一个守成君主,那跟着自己混还有什么前途,还不如回家抱孩子玩,没有危险。
想到这些的时候,朱由检更惭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