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91 第393节

亚纳耶夫合上了反馈报告,感觉一张纸的分量变得比一吨铁还要重。

从现在开始到2000年左右喀拉海才会正式产油,还有两年的时间让亚纳耶夫将这张底牌作为讹诈的王牌使用,这就是他跟欧佩克谈判的筹码,如果能够达成共同进退协议的话,亚纳耶夫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他站在办公室的窗户前,背影显得有些暮气沉沉。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对抗之后,亚纳耶夫也差不多精疲力竭了,然而这座克里姆林宫却不会老去,依旧是庄严肃穆,等待着他下一任的领导人接管一切。

继续维持和拔高油价走向,远东开发战略。这是亚纳耶夫在1999年卸任之前必须尽快扶上正轨的重要举措。钱才是解决苏联国内矛盾和拨正错误的重要依旧。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一切都是空口而谈。

“我只希望在一切结束之前完成最后的举措,等了差不多八年,最后也差不多该结束了。”

国际政治局势上苏联搞定了东德,下一步就他会将苗头对准东欧国家。抱歉,现在的东欧面临的局面可没有原本历史上的优越,全球性持续的经济疲软导致东欧国家根本无法与历史上的发展所能比拟。

如果苏联选择停止进攻,那么北约就会加速东扩,最终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局面。

而死亡永远不属于工人阶级。

第七百七十五章 记住他们的下场

安德烈·伊拉里昂诺夫在原本历史上是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同志的首席经济顾问,也是他的驻八国集团的私人代表。他曾经服务于俄国首脑的经历跨越了叶利钦——切尔诺梅尔金和普京两个时代,这使他具备了俄罗斯后社会主义转轨见证者的资格。这也是亚纳耶夫为什么看中他的缘故。1994年,他因为不同意当时政府“经济休克疗法”的经济政策而挂冠去职。

“国有资产私有化方面使用的手段不仅非常特殊,而且根本就是错误的。接下来所谓的‘贷款换股份’,也是完全错误的。这一措施是为了在1995年和1996年的选举中取得支持。关于运用经济政策来达到政治目标的情况,还可以举出好多例子。”在历史上伊拉里昂诺夫谈到的这番话触及到了俄罗斯转轨最深的伤痛,同时也在叶利钦卸任那一年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很多经济专家都认为权力和资本的共谋的扭曲,使得俄罗斯经历了最不平等、最富有垄断色彩的私有化进程,以霍多尔科夫斯基等人为代表的寡头经济格局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伊拉理昂诺夫曾在戈尔巴乔夫的计划经济时代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但对自由市场政策有着直觉般的偏向,同时也强调政府的积极角色;但谈及政治的问题时显得异常谨慎,雷日科夫从他身上看到了经济学家的率直睿智和政治家的大胆精明在他身上共存,而且谈吐应对更像一位政治家,正如伊拉理昂诺夫曾经骄傲的宣称,他从未在任何一场政策辩论中输过。当然有时候赢得代价是惨重的,比如被叶利钦一脚提出了政府部门。

现在亚纳耶夫大胆启用他的原因就是他在改革的思路上跟趋向于自己想要的那种,也等同于为未来的弗拉基米尔同志留下一颗种子。亚纳耶夫执政这几年就是为未来打下基础,将对的人摆放在正确的岗位上,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将来这些服务红色帝国的重要齿轮将会转动起来,成为支撑苏联前进的深层动力。

来自尼日利亚的里尔瓦努·卢克曼秘书长将与雷日科夫及伊拉理昂诺夫在国会大厦进行友好会谈,在对方还没来到之前,雷日科夫对伊拉理昂诺夫说道,“伊拉理昂诺夫同志,你对欧佩克了解吗?”

“对于非石油资源丰厚国家,他们的确非常厉害。甚至能做到左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局面,这对于欧洲国家爱来讲可不是好事。”

伊拉理昂诺夫偏过头,嘴角勾勒了一下,绽放了一个嘲讽的冷笑,他盯着雷日科夫,不屑的说道,“当初的赎罪日战争,美国为了让以色列军队能抵挡住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对以色列的紧急补给,当时愤怒的阿拉伯世界于1973年对美国、西欧和日本实施石油禁运,使1970年代初期,西方大型的石油企业集团突然面对一批联合的产油国时居然束手无措。这也助长了欧佩克的肆无忌惮。”

随即伊拉理昂诺夫话锋一转,比较起苏联的区别,“但是对于苏联来讲,没有征服不了的世界组织。所谓的和平谈判,不就是因为我们的手中掌握着核按钮,还有丰厚的石油资源吗?这就是苏联的底气。”

伊拉理昂诺夫站在门前,稍稍整理了一下领带。随从工作人员将会议的大门打开,伊拉理昂诺夫踩着稳健的步伐走入会议室。坐在沙发上的卢克曼秘书长一下子站起身,向对方打招呼。

表面上来将伊拉理昂诺夫作为亚纳耶夫的总统私人经济顾问,看起来权利远远不如担任过部长会议主席的雷日科夫,但是在另一层面,亚纳耶夫对于伊拉理昂诺夫的欣赏却不可小觑。

“卢克曼秘书长,你好。”

卢克曼跟面前的两位代表一一握手言好,随即开始了这场非正式的会晤。他是想打探清楚苏联与欧佩克共同进退的底线在哪里——虽然苏联是没有机会加入欧佩克。但这并不代表双方之间就没有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尤其是他们听到苏联在喀拉海发现了超级油田之后,中东国家就更做不住了。

以后双方正要在石油问题上撕破脸皮相见只有两败俱伤的结局,倒不如坐下来谈判,和气生财。减产不加量,这就是欧佩克的设想。

“欧佩克在石油增产和减产的问题上愿意充分尊重苏联的意见,目前混乱的国际局势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秩序来稳定,当然我们所说的是国际油价的问题。现在大家都清楚日子不好过了,但是越这样我们越应该抱团取暖,而不是互相猜忌。”

伊拉理昂诺夫冷静的听着对方的叙述,时不时微笑点头,但实际上内心却对卢克曼没有半点的好感。抱团取暖?当初石油危机的时候你们跑去哪里了?当初苏联落难时一个个可是没在背后捅刀子呢。

“虽然苏联拥有庞大的石油资源,但是条件却没有我们的优厚,所以欧佩克才是石油市场的主流,我们都希望双方能够意识到这一点。”

卢克曼话锋一转,婉转的表示就算要争,苏联也搞不过欧佩克组织。

这话让在场的雷日科夫皱起了眉头,这纯粹是在挑衅自己啊。他挪动了一下姿势,顺便看了一旁的伊拉理昂诺夫一眼,对方却是一脸当然的看着卢克曼,就像欣赏小丑一样的目光盯着他。

“照这么说来,卢克曼部长认为双方就石油问题展开一场战争的话,是我输你赢的局面咯?”

直接的反问句让卢克曼有些猝不及防。

“并不能这么说,其实……”

伊拉理昂诺夫摇摇头,打断他的话,“没有什么其实,我想告诉你,苏联在某些问题上不会跟人谈判,也不屑于跟人谈判。真要到了谈无可谈的时候……”

伊拉理昂诺夫把手往前一推,冷淡的说道,“希望你们能铭记利比亚和伊拉克的下场。”

第七百七十六章 共同进退协议

利比亚和伊拉克局势背后大国的阴谋和角逐有多深,卢克曼没兴趣,也不敢有兴趣去了解背后的勾心斗角。但是当伊拉理昂诺夫提及这件事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触及到某些不该问的问题。

当然所有人都不会知道是亚纳耶夫当初一手怂恿卡扎菲去作死挑衅北约,另一手作死怂恿萨达姆继续挑战美国的忍耐底线,并且间接性的蛊惑对方出兵中东。最后的结果也如其所见,两个泥潭越陷越深,中东这趟水也是越来越浑浊。而且还促成了油价的一路飙升,这简直让亚纳耶夫做梦都能笑出来。历史上原本创新低的油价在这个时间线上的九十年代完全没有呈现。

伊拉理昂诺夫换了一个舒服的姿势,看着卢克曼继续说道,“欧佩克的主要成员国已经折损了一个伊拉克,一个利比亚了,当然这也是造成欧佩克内部稳定瓦解的要素之一。但是你们要想明白一件事,苏联有能力继续让你们的成员瓦解,我们可以将你们一个一个的解决,而欧佩克拿什么跟我们斗?衰落的苏联,依旧是西方口中可怕的铁幕,强大的苏维埃巨熊。”

坐在身边的翻译尽量找最委婉的语气来告诉对方,避免让谈判陷入僵局。

雷日科夫眼神示意了伊拉里昂诺夫一下,希望这位搭档能够控制下自己的情绪,但是对方好像全然不顾雷日科夫的暗示,身子微微往前倾斜了一下,继续说道,“所以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够认清楚一件事,这不是苏联在求欧佩克,而是我们之间交流解决可能发生的任何问题。如果欧佩克想要开战的话,苏联还有一座即将完工的喀拉海超级油田,现有的西伯利亚油田,高加索油田,远东油田等等,这肯定是两败俱伤的局面,但是苏联从来不害怕任何挑战。”

卢克曼虽然心中起了波澜,但脸上依旧表现出平静的模样,直到最后伊拉理昂诺夫说了一句,“如果你们真的准备发起战争,你要考虑清楚一件事。苏联已经找到了高效的海底油田清洁剂了。”

“什么?”卢克曼的脸上总算表现出伊拉理昂诺夫预想中的惊慌了。

“很奇怪吗?”伊拉理昂诺夫跟卢克曼说道,“你以为我们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跟你们谈判?喀拉海油田已经进入了开发工程,真是因为我们找到更加有效地清洁来降低成本了。不好意思,卢克曼秘书长,在这一方面,苏联是占据了优势。”

伊拉理昂诺夫跟卢克曼打起了心理战,海底油田是第一张王牌,第二张王牌就是欺骗对方自己有提炼石油的高效清洁剂。这样一来卢克曼就顶不住压力了。

“如果欧佩克执意要跟苏联作对的话,你们以后欧佩克预感产能过剩要减产的时候,我们就增产。如果欧佩克宣布要增产的话,我们就增产更多。苏联就是来搞事的,专门扰乱石油市场。就算两败俱伤,苏联也要拉上一个人垫底。”

伊拉理昂诺夫的表现咄咄逼人,步步紧逼坐在对面的卢克曼,他甚至能看到对方有些飘忽不定的眼神。坐在一边的雷日科夫有手肘轻轻的捅了一下伊拉理昂诺夫,小声的说道,“适可而止吧,把对方逼急了对我们都没好处。”

伊拉理昂诺夫没有回应他,因为他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最后一次的进攻直接打翻了对方所有的底牌。

“我们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对方没有多少的底牌,我们能做的就是进攻,进攻这是最好的防守。”

伊拉理昂诺夫全然不顾雷日科夫的暗示,添上了最后一根压死骆驼的稻草,“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话,那么辛苦你了,卢克曼秘书长。哪怕再怎么样,苏联也绝对不会认输。”

“好,那么你到底想我怎么样?”

卢克曼被逼的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他想知道伊拉理昂诺夫到底会提出怎样的条件。

“第一,与苏联签订减产协议,如果能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那么我们接下来就好说话了。”伊拉理昂诺夫不提增产反而提及减产,里面的猫腻不禁让卢克曼警觉了起来。

实际上是伊拉理昂诺夫不想在增产的问题上被对方束缚,苏联趁着油价高涨提高石油产量是绝对的,任何组织都不能说三道四。但是一旦面临能源过剩油价暴跌的问题呢?那么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来协调了。

可以说减产协议完全是为了苏联的局势而服务,一旦苗头不对就从根源上掐死市场,解决能源过剩的问题。

反正苏联一直在大力的发展其他产业,亚纳耶夫只会将石油收入作为客观的利润收入,而不会傻到把它当做唯一的收入。

首节 上一节 393/5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