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 第282节

顾骜和叶纨,以及刘校长、还有几个分配过来的绝对可靠、偶尔提供参考意见的工程院院士,前两个星期的统筹忙碌,也只是先把“绝对偷不到、不适合采用窃取逆向法”的部分剔除掉,好免得后续浪费不必要的精力。

每一项技术哪怕只是看摘要、技术背景,要想初步吃透这玩意儿是干什么的、外差距现状有多大,每个人一天时间也能看不到十条。叶纨还是大学阶段没有理工科基础的,那更难了。

加刘校长不可能亲自过问太多,光靠顾骜和工程院分配过来的专家、偶尔给有关单位打电话,四个人加起来每天三四十条,两周时间总算把500多项看完。

有160条被剔除到了行动计划之外,初步定为不再考虑,还剩370条,是可以统筹逆向计划的。

下一步的工作,是把精力集在这370项灰区技术,想象出各种可能的采购借口。而叶纨的偏科属性,在这时候再次出现了略微的力不从心。像纯法学生不能当专利代理人、因为搞不清最前沿现有技术到底前沿到什么程度。

不过也没得选,外交学院没有理工科学生。他们只能自己统筹、然后包装一下找外协单位旁敲侧击问问。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列表较靠前的一项技术,美国通用动力的tf39a涡扇,美国人已经正式装备了12年,苏联同行也已经弄出更好的货色了,因此在巴桶名单里现在属于灰区。

至于基于tf39的l500,乃至tf39-b以后的改进型,那都是美国人自己70年代才有的,因为同期苏联货略好一些,80年属于红区。

(当时大量美国人自己研发成功11~15年的技术,都划入灰区,10年以内的技术,划入红区。他们也不知道国具体多落后,大致划一下。

后来接触多了,了解国的真正落后程度后,反而放宽了灰区的范围。因为他们知道在某些领域,美国15~20年前研发的东西国还是造不出,也有必要防一手。)

顾骜他们课题组要做的工作,相当于是拟定“如果国想买tf39,那应该伪装成什么目的、用途来买”的指导计划。你要是说你想直接复制c-5运输机,那肯定是搞不到的。但如果是想拿来魔改个麦道某某某,要另行评估了。

又或者是再退一步,在实在想不通这种东西能用于其他用途的时候,“假借其他国家的名义、按原目的采购,然后设计流入国内”。

一言以蔽之,要么在用途伪装,要么在实际购买者和用户身份伪装,总之一定要找到某一个字段伪装。

因为灰区的东西并不是铁板一块一律不卖,只是不卖给特定国家。美国人也是指着这些订单创造生意的。

“果然是我太想当然了么?这么说,难道你懂这些技术了?你明明也是科生啊。”

叶纨看了顾骜画了一堆红圈圈的修改意见,不由有些气馁。

顾骜正色安慰道:“不,我可没说我也不懂,我只是说,我至少知道自己不懂、知道前沿技术有多少似是而非的地方。而你却连自己有多不懂的程度都不知道。”

理工科生也不是全能的,哪怕他后世当过支付宝的项目技术主管。

而很多科生对这个问题的误解,相当于觉得逮到一个程序员,该懂全部一切软件方面的问题。甚至很多人觉得程序员还应该会修电脑。

叶纨缺少的,是综合型人才的眼界。

换言之,顾骜也无知,但顾骜至少知道自己有多无知,知道哪儿必须请教专家。

叶纨连评估自己无知程度的能力都有些欠缺,起步的时候自然会想当然,把一些应该请教专家的地方大笔一挥过去了。

两人对着名单,分歧较明显的几十项,每一项用几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两三个小时很快过去了。

叶纨忍不住打了哈欠:“那你觉得下一步工作方式该咋整?”

顾骜很有建设性地指出:“明天现状打个报告,找刘院长申请一下:我们先把每个技术对应责任的国内设计院、研究所找到,然后当面登门拜访,或者打电话,咨询这些技术的潜在用途,让专业人士评估、我们只负责启发他们。当然了,我们的最终动机和真实目的,不能告诉基层技术专家们,所以我们要总结一套提问的话术。”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能不能伪装成其他用途,伪装后会不会穿帮,应该由各个对口研究所的人参考。

而目前派来的两个可靠的工程院院士,他们的目的只是提供权威的人士意见,负责告诉顾骜和叶纨,谁在该领域的国内最专业。

相当于是一个人力资源的索引。

没办法,国家性的科研追赶计划,讨论起来是这么繁复,一层层的科技树嵌套,导致层节点的科学家或许都不懂具体问题,只懂遇到哪些问题该找哪些人。

“这样吧,如果一个研究所涉及到的技术只有3项以下,我们打电话搞定。如果超过3项的大所,我们分头坐飞机出差跑吧。”叶纨想了想后,如是细化建议。

顾骜点点头,不容置疑地分工:“我来写面向技术负责人的提问话术清单,你写给校长的汇报。”

“成交。”

两人又埋头奋笔疾书,又是三个小时倏忽而过,一直自习到后半夜。

……

“这个建议不错,非常扎实,也有建设性和可行性,一看是踏踏实实的。小顾这份咨询话术总结得也不错,你们都可以参照执行。”

次日午,刘校长浏览了一番叶纨那篇长长的报告,频频点头。

“给你们两天时间,找陆院士和唐院士一起,把责任清单和院所具体责任人列出来吧。然后,凡是涉及到的设计院所在的国内城市,你们随便飞。

手续和经费会有有关部门帮你们一站解决的。你们分头行动,月底之前我要看到所有的掩护用采购名目。”

“好的,校长。”顾骜一口答应。

他突然觉得这种高屋建瓴的统筹工作,也挺有成感的,虽然没有表面的浮华。

然后是三天的梳理,乃至十天的出访。

按照跟唐院士、陆院士讨论出来的名单,一共整理了40家左右的科研院所,而且名单并非求全,而是在每个品类里都只挑一两家拜访。

如航空工业虽然西沈蜀xxx有好多家拳头单位,但找了个这衷的西提供咨询够了。这也是兼顾距离和技术血统(不好找只熟悉苏系技术的沈系)。

海军,冶金,石化,电子……各个领域都只找熟悉美日德法等西方技术现状的头部研究所。

考虑到直辖和省城级别的城市,往往会有多个研究所,因此顾骜好歹统筹了一条还算轻松的路线,在10天里只飞了10座省城级别以的城市。

机票摞起来都课本厚了。

不过成果也是丰厚的。

与各国家级研究所顶级科研人员的交流,让顾骜的眼界飞速提升起来。

第一天他跟研究所所长们聊天的时候,还经常被人鄙夷。短短第十天,他能用各种圈内人的习惯和术语,加偶尔冒出来的点睛之笔,跟那些脾气不好的科研大佬谈笑风生。

甚至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圈内人。

谁让顾骜与科研大牛们天天扯淡的机会,国内任何人都多呢。

随便换个谁,想让这些人陪他高密度聊天,推心置腹连聊10天,那都是不可能的机缘。

术业有专攻嘛,顾骜或许做不了一个顶级研发型人才,却速成了一个“技术吹”。

首节 上一节 282/11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