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第211节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带着这些英国人留下的东西呢?”二连长显然认为霍夫曼说的话与他之前的命令存在逻辑矛盾。

“我没说是分出了自己留着用,”发现自己的意思一直被曲解,霍夫曼纠正道:“我是要你把他们区分出来,等下再让三连分头送到师部去。”

“师部那边,集合了大量挪威人提供的运输车辆,完全可以轻松的带上这些重机枪。毕竟是一笔可观的重火力,我想师部万一要部署防御,应该用的上。”经历了布祖拉河会战的霍夫曼,哪怕在大胜的时候,也任然没忘了为将来可能的防御战做准备。

这就叫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当初的布祖拉河会战,他们收罗了一切可以用来防御的好用武器,其中,机枪就是特别重要的好东西。

而现在,虽然暂时用不上这些缴获的英国重机枪,但本着有总比没有好的原则,霍夫曼决定还是把这些可能用的上的装备,留在德军手里。毕竟德军用起来的效果,肯定比挪威部队用起来好的多。若是直到战争结束也没用上,走的时候再把这些他们看不上的武器留下来送给挪威人也可以。

正文 第三百零二章 联动(第二更)

“德军要从南面发起总攻?”听到消息的孙德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孙德洛很清楚,德国派来的援兵一共就只有这么一个师,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后继部队了。

现在集结在利勒哈默尔准备对挪威首都发起最后冲击的英军,兵力只可能比他们更多,至少也不会只有一个师的部队。更何况,英国人还有号称欧洲乃至世界第一陆军的法国盟友,也一同集结在利勒哈默尔一带。

“听说,德军只用了一个营的先头部队,就打败了英军先头部队的一个团。”在孙德洛的前线指挥部内,因为军事素质过硬而越来越被倚重的阿尔弗雷德鼓励着这位看上去有些忧虑过头的师长。

虽然阿尔弗雷德并不是孙德洛的直属部下,但是孙德洛却是真心实意的在倚重并器重他。经过纳尔维克一战,孙德洛已经彻底明白自己的军事素养比起阿尔弗雷德差的有多远。

凭借着吉斯林亲信身份爬升到上校军衔的孙德洛,在上一次的实战指挥中,已经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与阿尔弗雷德这种曾拼本事才华坐上援芬兰指挥官位置的军官,水平相差几乎是不可能弥补的。

虽然按阿尔弗雷德的水准,放在德军最多勉强胜任一名少尉排长的工作,其能力并不算多么出彩。

可放在普遍孱弱的挪威指挥层,阿尔弗雷德的军事指挥能力,绝对比大多数的师长还强!

而一路以来,被孙德洛全权交付第5师指挥权的阿尔弗雷德虽然也没能阻挡英军推进的步伐,但至少保住了第五师主力与他带来的加强营都安全的撤回到后方,保全了实力。

仅凭这一点,他就比除了孙德洛外的另外4个挪威师长做的都好!

要知道,除了第二师送来的两营部队因为配合孙德洛南下而没有覆灭外。挪威的另外四个师残部,几乎都已经被英法联军追击的溃不成军的。

“你是说,德军只用一个营的部队,就打败了英军的整整一个团?”孙德洛再一次被震惊到。

“没错,德军的战斗力,远比我们想象中要高。我们拼命都打不赢的英军,在他们那里却被轻松的打赢了。”阿尔弗雷德冷静的分析道:“按照这个势头,德军要击败总兵力是他们两倍的英军并不是什么难事。”

按照一个营都能打赢一个团的比例换算,一个德国师都该打赢三个英国师了。这么单纯的估算,倒也可以说德军胜算巨大。

“这到符合德国人在我心中的影响,他们一向这么能打。”这时候孙德洛才突然想起,自己最初也就是被德国人顽强英勇的品质吸引,这才加入了吉斯林的亲德派。只是在吉斯林的影响下,自己越来越看着名利,金钱,权利这些东西,而渐渐完了自己加入这个团体的初衷。

没错,孙德洛本该是最信任德军实力的人。早在很久以前,他就对此坚信不疑。

德国那位汉斯少将曾经在波兰打出的传奇,孙德洛也听过。刚用一个师顶着一个集团军打,最后还发起反攻的将领,指挥一个师打两个师,似乎完全就是小菜一碟。

“是我被前面的败仗吓得有些胆怯了,”孙德洛真诚的对阿尔弗雷德说道:“你是对的,德军的战斗力很高,远比我们要高,也远比英军要高。他们在利勒哈默尔南面发起的总攻,或许真的会为我们挪威赢下这场战争。”

孙德洛师长被说动了?!站在一旁一直默不吭声的马文眉毛轻轻挑了挑。

作为阿尔弗雷德的副官,同时也是挪威亲德军官中的一员,马文一直都在给阿尔弗雷德灌输自己的理念,描述德国的强大。

可以说,阿尔弗雷德对于德军战斗力的认识,除了新闻上看到的评论,就只有从马文这里了解。

这一次,对于孙德洛这位同属于亲德阵营并与马文一样在吉斯林手下做事的最高指挥官出现胆怯,马文其实是最想开口劝解的人。

可惜,他并不了解吉斯林是不是还有什么大行动要孙德洛执行,不确定孙德洛的胆怯,是不是为了掩饰某种其他目的而做的掩饰。所以,他才一直犹豫要不要开这个口。

万一,是吉斯林命令孙德洛保存实力,不准他迎战的。马文甚至都不知道,得知真相的自己到底该装作不知道,还是该告诉阿尔弗雷德。

所以,他选择了沉默,选择了让阿尔弗雷德去开这个口。

不过现在看来,孙德洛一路收集散兵,扩充部队的举动,似乎并不是为了拥兵自重,创造第二支挪威国防军。孙德洛这么做,其实就和他当初所的理由一样,是为了在日后留下一支有足够能力配合德军作战的挪威力量,是为了更好的作战。

现在,第五师靠着收集各路溃败散兵游勇沿途招募兵源,已经扩充到了近七千人的规模。而第二师送来的一千部队,阿尔弗雷德麾下的七百余名老兵,更是进一步增强了第五师的战斗力。

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比其余的全部挪威部队加在一起都还要强大,是名副其实的挪威陆军主力了!

“虽然德国人打的赢英国军队,可后方传来的情报上说,利勒哈默尔可还有着一个法国团。”孙德洛的副官,有些不和群的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法国人那些可是全世界最强的陆军啊,他们也曾经打败过德国人。万一德军打赢英国人以后却打不赢法军,最终岂不还是会失败?”

孙德洛的副官既不是像孙德洛与马文那样相信德军实力的亲德派,也不是阿尔弗雷德那种一心建功立业的类型。他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挪威军官,和大多数挪威军官一样,他不怕打仗,但却不相信挪威最后能获得胜利。他只是想尽自己的义务,却没有奢求胜利。

毕竟,挪威已经颓废了太久。他们没有光荣的历史,近代来大多数时候也是以丹麦或者瑞典跟班的形象出场。就连他们自己,都不认为自己的军队有取得胜利的能力。

“不会失败!”孙德洛大声的否定了自己副官的悲观情绪:“以那位汉斯少将曾经的战绩来看,他或许真能带领自己的部队,再次创造一场教科书式的胜利。何况这一次.........还有我们!”

正文 第三百零三章 莱因哈特的苦衷(第三更)

随着英法联军与德挪联军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终于展开了越来越激烈的交锋,双方部署在欧洲大陆上的主力也随即开始蠢蠢欲动。

柏林,元首府邸。

诺达的会议室内,莱因哈特已经拖着疲惫的身躯,和一群将军们开了持续2个小时的会议,而现在,会议仍在继续。

“我还是不能认同曼施坦因参谋长的方案,这太冒险了!”勃捞希契代表着陆军总司令部大多数人的意见,再一次试图让元首回心转意改变他中意的那个冒险作战方案。

不错,那个方案就是在莱因哈特的示意下,由曼施坦因及其A集团军群参谋部负责完善的“镰刀收割计划”。

谨慎的勃捞希契没有直接反驳元首的观点,而是抬出了为莱因哈特具体制定作战方案的曼施坦因。但他指责曼施坦因的计划太过于冒险,实际上也就是反对莱因哈特的想法。

“以我们现在的力量,完全可以抽调N集团军级支队和B集团军群组成强大的右翼兵力,从吕蒂希南北两侧发起向心突击,经比利时北部向前推进。利用我们强大的装甲兵力,一举击溃可能位于比利时,荷兰的英法军队以及这两个小国的部队。”布劳希奇又一次重复着他几个月来反复提及过很多遍的观点。

根据勃捞希契等老牌将领的设想,德军应该在尽可能绕开法国马奇诺防线的前提下,以自己占优势的装甲部队,取道荷兰和比利时两个中立国,从北部强行攻如法国。

按照这个方针,勃捞希契带领陆军总参谋部一早就做出了相应的部署安排。

他们为博克大将的B集团军群配置了整整9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步兵师30个一级步兵师,并指望博克的部队能充分利用这些机动部队突破比利时全境,作为战役主力从比利时北部打开突破口,绕过法军马奇诺防线,攻入法国北部领土。

而曼施坦因所在的A集团军群,则由龙德施泰德大将带领,仅仅配置1个装甲师,15个一级步兵师,10个二级步兵师。

当然,布劳希奇他们分配给A集团军群的任务也没有B集团军群那么重要。A集团军群只需要在艾费尔南部和洪斯吕克展开,以一个装甲师为先导武力,经比利时南部和卢森堡向前推进。

通过卢森堡后,A集团军群只需要调转向南,在萨尔河与色当东部的马斯河间,紧贴着马其诺防线的北沿构筑防御阵地,保障B集团军群的纵深侧翼安全,阻挡法军发现德军意图后,从马其诺防线上抽调援军北上威胁B集团军群。

最后,布劳希奇把剩下的15个一级步兵师与23个二级步兵师统统编为了由纯步兵师组成的C集团军群。在大战开始后,C集团军群将驻守在齐格菲防线内与马其诺防线的法军对峙,并且不间断的派遣师级部队佯攻马其诺防线,尽可能拖住马其诺防线内的法军,配合北面B集团军群的突破行动。

可以说,布劳希奇他们能把作战方案做到这种程度,已经足以让他在当代名将榜上留名。

首节 上一节 211/5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