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第1819节

梁二的起义军发展迅猛,部队已经初步形成了战斗力,人员也正处在爆炸性增长期。这让沈墨也十分欣慰。

随即他就在书信里给梁二发布了下一项任务,至于这项任务是什么,除了沈墨之外,旁人就不得而知了。

在这之后,嵇安先生又把包裹打开,将里面打空了子弹的左轮枪和那把立下汗马功劳的轻寒剑,一并交给了沈墨。

这次他的任务已经完成,这些武器原本都不属于他,交回给上级是应有之义。

这时的沈墨,一眼就看到嵇安先生看着这两把武器时,脸上那股恋恋不舍的神色。

就见他摇头一笑,把那柄左轮枪重新推给了嵇安先生。

不但如此,他还从身边的侍卫那里要过了两大把子弹,一并连着左轮枪送给了嵇安。

在这之后,沈墨看着嵇安向着他连连道谢,就见他笑着晃了晃手中的轻寒剑说道:

“真的是一把好剑,是不是?”

“嗯!”

就见这时的嵇安先生眼前一亮,眼神中带着期盼连连点头!

这位大名士最近频频经历血火战场,他对一把称手武器的渴望,简直可以说是难以形容!

而这时,就见沈墨笑了笑,招手把李凌豪叫了过来。

只见沈墨一伸手,就从李凌豪背后的剑鞘中,抽出了一把寒光四射的长剑!

他嘴角含笑,向着嵇安说道:“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而今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这时的沈墨手中托着这把东瀛武士剑,双手将它捧到了嵇安先生的面前。

“有一件事实在是万分凶险,天下却只有嵇安先生能做得。不知您可愿意与我并肩而行,为天下黎民浴血而战?”

“统帅何出此言哉?”

只见这时的嵇安陡然间一愣,脸上却是陡然间就涨红了!

第1934章:且将此生托名剑、英雄一诺、千钧不换

只见他毫不犹豫的慨然伸手,捧过了这柄宝剑!

就见他昂然说道:“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固所愿也!”

就在此刻,英雄一诺,重若千钧!

就此,这位文武全才的大名是嵇安先生,就这样成了统帅战友中的一员!

……

要说这位嵇安先生,最初进到沈墨的阵营里来,实际上他是看到了沈墨的弟子在处理地方民政的时候,比他要强上许多的缘故。

于是这位大名士旷达的性子上来,毫不犹豫的就交托了手上的官职。之后他出于好奇,在锦云姑娘的邀请下,来到了沈墨的培训机构里教书。

要说他的文学武功俱佳,这两件事其实也罢了。当时沈墨能放心的让他进入防卫等级很高的崇明岛培训班。就是因为沈墨知道这位嵇先生的品行和人格,在南宋这个时代中,都是少有的翘楚。

在这之后,嵇安巧合的又进入了火种计划,上了沈墨的蒸汽船。

在这一路的作战中,沈嵇安先生在沈墨的弟子身上看到了沈墨的品格,在身边的战友身上看到了沈墨的志向。在一次次的军事行动之中,看到了沈墨的操守和理想!

嵇安先生虽然在这之前,没有正式进入通州系统,但是实际上他已经慢慢的成为了通州的一员。

这一次这位统帅以宝刀相赠,若是沈墨说些其他的理由,有可能嵇安还会犹豫一下。

但是当他听这位统帅说起,一个危险之极的任务,要做的话非他莫属。此时的嵇安先生哪里还忍得住?他立刻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这位统帅!

在这之后,当嵇安问起这个任务的情况,却见沈墨摇了摇头笑道:

“现在还不到时候,等到计划开始的时候,您就明白了。”

“至于这把刀,虽然比不上轻寒剑,但也算是难得的宝刀利刃。”

“原本我倒是想以雪花镔铁锻造的兵刃赠与嵇先生,只不过这些兵刃太过显眼,只怕将来会被有心人辨认出来,给先生执行任务的时候带来麻烦。”

“先生手中这把刀,原是东瀛三大名刀之一,“童子切安纲”,倒是不怕被别人认出来,正好交给先生去执行任务。”

……

要说这东瀛三大名刀,也真是离奇之极。

其中第一名的“三日月宗近”落在了沈墨的弟子孟无惊的手上,现在他化名木村剑心,已经在东瀛朝堂上冉冉升起。

至于第二名“数珠丸恒次”,如今是在凌霄子的媳妇望月长云那里,实际上也相当于留在了沈墨一系中。

至于这第三把“童子切安纲”是在李凌豪兄弟和东瀛两大剑圣比武时缴获而来的,现在被沈墨送给了嵇安。

也就是说,东瀛的三大名剑,其实早就都落到了沈墨的手中!

……

当嵇安先生听到了这一番话之后,惊喜的看着手中这把童子切安纲。却又不好意思的看了一眼背着刀鞘的李凌豪。

“这本是李凌豪先生鞘中之物,是用来维护统帅安全的,怎么能随随便便就赠给了我?”

这位嵇安先生说到这里,看他的样子还有点不好意思,却又很是舍不得。

而这时候,就见李凌豪毫不在意的摆手笑道:“嵇安先生只管拿去用就是,反正我鞘里的刀有的是,也不缺这么一把两把的。”

“更何况,以后我看上了什么好东西,就只管跟统帅讨要。到时候还理直气壮,让他用另一件宝物来赔我的刀,岂不更好?”

听到了李凌豪的话说得轻松好笑,一屋子人顿时都笑了起来。

……

“统帅您倒是说说,要我去做的大致是哪方面的任务,我也好提前做做准备不是?”

在这之后,就见嵇安先生又笑着说道:“若是刺杀什么人之类的,我好歹也提前练练身手吧?”

首节 上一节 1819/32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