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历法?
对于现代人而言,它或许只是一张挂历而已。
但在古代,历法可是综合天文、地理、神话、五行、易经等多方科学,经过大量的学子,没日没夜的推演,方才能够得出。
这里的某些工具极其精良,甚至某些东西刘曜都不曾见到过,但大致却可以判断从,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在天文学上的。
不得不承认,郑玄能够成为当代名声赫赫的大儒,其影响力甚至在后世中都能有极高的评价,绝非浪得虚名,那是有真才实学!
汉末才子,大半出自颍川,不是没有道理!
“郑师果真非常人也!”
刘曜忍不住夸赞,他当即下定决心:“本王决定,要将颍川书院建成大汉朝廷第一书院,让天下莘莘学子,皆能来此读书,学习。”
“沛王殿下若真能如此,郑某便先替天下人谢过殿下了!”
一个声音从屋外传来,只见郑玄疾步而来,双手一揖作礼,极为郑重的样子。
刘曜赶忙迎了上去:“郑师一人苦苦支撑书院,为大汉朝廷培养人才,实属不易,本王身为汉室宗亲,又岂能不助郑师一臂之力!
等过些天,本王回到谯县之后,即刻派人研究造纸工艺,从今往后,颖川书院所有的纸张,全部由我刘曜一力承担!
除此之外,本王要广招天下有才之士,从事培养学子一职,不论寒门,还是士族,皆有书可读,有学可上!”
“殿下……”
郑玄几乎要感动哭了! ..
(未完待续)
第135章 缔造文化帝国的战略第一步
刘曜一直以为,郑玄会是一个思想古板,被孔孟之道腐蚀到根基的人。
可没曾想,在见识了颍川书院的整体规模,以及因人而异的教育方式、方法后,使得刘曜对郑玄以及大汉的教育事业,有了极大的改观。
史料记载,汉末私学盛行。
何为『盛』?繁荣昌盛是为『盛』!
以此可以证明,即便是东汉末年,风雨飘摇,大汉王朝的文化氛围依旧高涨,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才会诞生出大量足以名垂青史的文人才子。
近水楼台先得月!
更庆幸的是,颖川书院就在豫州,在刘曜的治下,这简直是上天送给他最好的礼物。
原本刘曜还准备自己着手建立一个新式学堂,在那里,不仅有儒家精粹,还要有几何、物理、生物、天文、地理等各种学科,让天下学子可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现在好了,郑玄的颍川书院已经给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甚至不需要去做某些老古板的思想工作,就可以顺利的升华大汉朝廷的教育事业!
称霸之路离不开人才!
东汉全国十三个州郡,数以百计的郡县,成百上千万人口,都是需要人去管理的,没有足够的人才,又拿什么称霸天下。
刘曜兴致大涨,干脆趁热打铁,拉着郑玄一起商讨关于扩大颍川学院的事宜。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刘曜负责财务、资金上的注入,郑玄负责教学质量上的事务,两个人经过十多天的研究、讨论,基本上将颍川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敲定。
成立学校的第一步,便是要找到相应学科方面的专家!
郑玄不愧是经学大家,年纪大,朋友也多,在短短十余天的时间里,便给他的好友发出书信,邀请其来颍川书院传道授业当老师。
高山流水,如鸣佩环。
在绿树丛林间,不远处的小山包上,有青烟袅袅升起,其下一座茅草屋中,正有一个老者,目不转睛地盯着一张雪白的纸。
此人正是与郑玄一起创办颍川书院的司马徽,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了荆州隐居,可才来荆州没有多长时间,他便收到了郑玄的来信。
“康成这家伙……”
司马徽实在不敢相信,颍川书院非但没有毁在黄巾贼寇手中,反而此时的郑玄斗志昂扬,竟要励志把颍川书院打造成大汉天下第一书院!
若是单纯字面上分析,司马徽肯定以为郑玄这老家伙疯掉了,已经年过半百了,居然还要完成少年轻狂时,立下的誓言,这简直荒谬之极嘛。
可是……
司马徽手中的这张白纸,以及心中所写的内容,还真让他感到一丝丝的心动,又有哪一个学者,不希望自己可以著书立说,可以名传千古!
正迟疑间,门外有笑声传来:“德操!”
司马徽一听,便知道是其好友,庞德公来了,他赶忙起身相迎,恰见庞德公带着几个人,拉着个小车,给他送来一些居家必备之物。
“尚长老弟,你来了。”
司马徽脸上带着淡淡的歉意,赶忙迎了上来,制止道:“先别卸了。”
庞德公疑惑道:“德操,怎么了?不是你托我给你置办一些家具的吗?你看我都置办好了,怎么你又不需要了?”
“实在不好意思。”
司马徽欠身一礼,将手中的书信递给庞德公:“你也知道,当初在下与康成一起,在颍川办学,为躲战乱才来到荆州,可如今……”
庞德公粗粗一览,震惊道:“德操,要回颍川?”
“额……”
司马徽略显尴尬,致歉道:“是有此意!所以,实在是不好意思,康成需要我,我也想回颍川,与之一起,完成当年的夙愿,所以……”
『实在不好意思』这六个字司马徽还没有说出口,便只听庞德公脱口而出:“康成这家伙,怎么不给我写信!你等我,我与你一起去颍川,倒要当面问问他,还拿我当朋友不!”
“额……这个……”
司马徽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接下话茬,不过仔细想想到也能理解,宣纸随便用,还能著书立说,教书育人,这样的条件又有谁能拒绝得了。
“德操,你可千万要等我,绝对不能一个人走!”
庞德公一边撵推车的小工离开,一边翻身上马,转身离开:“我先回家收拾一下,或许康成也给我写信了,只是刚好错开了时辰也不一定。”
庞德公才离开没多久,荆州名士黄承彦便来到了茅庐。
黄承彦打量着茅庐,叹了口气:“德操啊,你这里着实简陋了些,要不先跟我回襄阳,等屋子拾掇利索了,再回来住也不迟!”
司马徽轻声道:“不用麻烦了。”
黄承彦一摆手:“我不麻烦,倒是你,一旦跟我回到襄阳,怕是襄阳名士会把我黄家的门槛给踏平喽!”
司马徽点了点头,淡笑着:“可不是吗!所以承彦,我可不能给你找麻烦!”
黄承彦浓眉倒竖,眸中闪过一抹淡淡的不悦之色。
司马徽当即知道他会错了意,所以赶忙从怀中摸出书信,塞在黄承彦手中:“我不解释了,你自己瞧瞧吧!”
当宣纸被塞到黄承彦手中的时候,黄承彦整个人直接懵,他的第一反应不是看书信的内容,而是开口询问:“德操,这纸……你从哪来的?”
司马徽也懒得解释了:“你自己看吧。”
带着一抹淡淡的疑惑,黄承彦打开书信一览:“德操,这……这么说,你是准备回颍川和康成兄一起办书院?”
司马徽郑重地点了点头:“是啊!康成千里疾书与我,我又岂能拒之于千里之外,更何况,书院本身就是我们俩的心血。”
黄承彦略一沉吟后:“德操,你等等我,我这就回族里,安顿一下事情,然后和你一起往颍川,你们书院肯定缺精通奇门遁甲的老师。”
司马徽:“这个…….那倒也是,康成若知道你能来,肯定会很高兴的。” ..
(未完待续)
第136章 天下第一书院的全明星阵容
于此同时。
青州,北海郡。
青青湖中,一叶扁舟。
有渔翁头戴蓑笠,正在湖中安静地钓鱼。
船舱中传来一个声音:“幼安,你考虑的怎么样了?去,还是不去?”
问这话的人,乃是邴原,字根矩,与华歆、管宁,并称汉末一龍,和郑玄同样是师兄弟,师从马融。
钓鱼者正是管宁,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的后代,为了躲避战乱来到北海郡,隐居起来,每天只是做做学问,钓钓鱼,日子过得平淡舒雅,十分惬意。
“别问我,你呢?去还是不去!”
管宁钓上一条大鱼,放回鱼篓中,继续放上鱼饵,安静地开始钓鱼。
“去啊,为什么不去?”
邴原回答的非常干脆,几乎可以用没有丝毫犹豫来形容了。
“那华歆呢?”
管宁继续问。
“他嘛,我不太清楚,不过应该是要去的。”
这三人中,邴原、管宁属于淡泊名利型的,而华歆则属于官场型的,他励志要出仕,为大汉天下添砖加瓦,对于做学问,其实兴趣不是很大。
“反正不管你们俩去不去,我是一定要去的!”
邴原从船舱中走了出来,肩上背着一个包裹,精神头十足:“那可是天下第一书院啊!肯定有很多大家在那里,说不定水镜先生也会回来。”
哗啦!
又是一条鱼背管宁钓了上来,这一次,是一条金色的大鲤鱼。
当看到这条鱼的时候,管宁那没有表情的脸,终于绽出一抹淡淡的欣喜,他放下鱼竿,转而言道:“走!我跟你一起去!”
果然!钓上了这湖中唯一的一条金鱼,这是祥瑞之兆,他焉能不去?
恰在此时,岸边传来一个声音。
“幼安、根矩!”
此人正是华歆,他背着包囊,不停地飞奔,朝着湖中的二人使命招手:“你们等等我,咱们一起去颍川!”
荒山野林中。
悬崖峭壁前。
一人傲然而立,遥望京都雒阳,在他手中握着洁白的书信,正是郑玄发来的老师邀请函,此人正是被放逐的蔡邕。
“父亲,您最近情绪有些不对。”
莺聆婉转的声音响起,早有一妙龄女子,来到蔡邕身旁,正是其独女蔡琰,从小便与之一起过上了流亡的生活。
“琰儿,你是呀。”
蔡邕瞥了一眼,继续遥望京都。
“父亲,你已经在这里站了一个时辰了。”
蔡琰替父亲披上大氅,轻声问道:“是不是雒阳发生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