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 第195节

  拖出去,打!

  这边了凡被打得杀猪似的惨叫,另一边,观主闻讯赶来,向李贞见礼,连声道歉,说自己治观不严,这就将了凡驱逐出青云观。

  李贞这才满意,当着所有道姑的面说道:从现在起,了尘还俗,他是大唐太子李贞的妻子张依淑!

第334章 英烈永存

  李贞将张依淑接回了府中,李如意等六女对张依淑很是热情,完全没有看出吃醋的意思。

  李如意只是心直口快,心肠却是不错,很是善待李贞的几个女人,至于武媚娘,则是中间的调和剂,为了能得到李贞的欢心,极力调各众女的关系,这才让李贞不至于后院起火,有后顾之忧。

  对此,李贞感到很是满意,对武媚娘的态度也渐渐有了改观,与以往一样对她,只是在内心深处,李贞对武媚娘还是有一定的戒心,虽用武媚娘,但绝不让她专宠。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李贞每天很是繁忙,李贞决定在长安建一座纪念碑,以祭奠在历次战斗中为大唐牺牲的亡魂。

  这碑修得要壮观,李贞计划要修个五十多米高,以及隆重。

  这个举动引起了上官仪的阻止,上官仪认为,大唐现在百废待兴,长安以西还是一片残破景象,这个时候绝不可再滥用民力,要集中力量恢复生产才是。

  李贞却说,这座纪念碑是大唐军人的魂归之处,有了这纪念碑,百姓时刻可以悼念这些誓去的亡魂,也可以激励活着的人,增升军队的士气,而且建纪念碑的钱,从李贞所掌管的内库出。

  虽然上官仪还是不同意,但李贞主意已定,上官仪也没有办法,最后与李贞讨价还价,将纪念碑的高高降低到三十米高,这才勉强同意了李贞的想法。

  七日后,李贞代表天子,率文武百官进行了纪念碑的奠基仪式,同时公祭这些平叛中战死的将士,骆宾王为牺牲的英灵写了一篇祭文,由李贞当众宣读。

  李贞一看,这文章写得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李贞虽然读着饶口,但却很费了一番心思诵读,却也是声情并茂,说的文武百官,祭台下众人一会儿群情激奋,一会儿潸然泪下,很是打动人心。

  李贞没有想到,效果竟然这样好,心说这骆宾王写文章的本事实在是太厉害了,以后自己这起草文书的事,交给他就好了。

  当下李贞亲自为纪念碑填了第一捧土,同时取出李世民写出的字幅,这字幅上书----大唐英烈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这词是李贞所想,李世民觉得通俗易懂,很是贴切,所以亲手书写,准备放大后刻于碑上。

  看着这纪念碑的地基,李贞心中长叹一声,口中朗声说道:大唐逝去了英烈们,你们从此魂归此碑,与大唐同在!

  随后,李贞再次向李世民奏请,建英烈祠,将为大唐牺牲的将士牌位移至英烈祠四时供奉。

  李世民此时病情刚刚好转一些,可以上朝理政,就要同意李贞的请求。

  但却有大臣并不同意,认为建英烈祠英民伤财,现在不宜这样做。

  人群中,老迈的李靖站了出来,李靖已年近八旬,身体又不好,很少参加朝议,但这些他也被邀请参加朝议。

  李靖就说:我带兵近三十年,亲眼看到无数的将士倒在为国征战的战场之上,他们很多都埋骨它乡,如果有了英烈祠,将战死英灵的牌位迁于英烈祠中,让他们魂归故里,他们也就可以地下瞑目,含笑酒泉了。

  我已经八十多岁了,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在英烈祠与这些老伙计地下相聚了

  说完这话,李靖已是老泪纵横。

  程咬金也说:这些年,为了大唐,将士们出生入死,不少人都说,他们不怕死,但却怕死后连个去处都没有,有了这英烈祠,将士们就再也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心为国征战杀敌。

  听了李靖与程咬金的话,百官沉默了下来,显然,两个人的话打击动了大多数人。

  李贞目光环视百官一周,朗声说道: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凝聚力,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凝聚力就是一盘散沙,早晚要亡国,而这凝聚力从何而来?就是百姓对国家的认可。

  建立英烈祠,可以提振我大唐的民族精神,鼓舞斗志,也让所有人百姓看到,我大唐没有忘记为了大唐牺牲的人,这英烈祠将是我大唐精神所在,只要有英烈祠在,我大唐就可以凝聚人心,长盛不衰!

  听了李贞的话,百官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只站在经济方面考虑问题,而很多时候,却忽略了精神上的东西。

  这些精神才是大唐昌盛的脊梁啊!

  是啊,一个没有凝聚力的民族,没有脊梁的民族,永远也不会成为强大的民族。

  一个真正强大的民族,必须要有民族的灵魂!

  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必须要有强大的凝聚力。

  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必须要有打不断的脊梁!

  而李贞所要做的,就是将所有国人都团结在一起,为大唐注入灵魂,对大唐形成真正的认同感,而一旦这种灵魂形成,那么大唐盛世永昌未必做不到!

  能在朝为官,站在这个大殿上的,绝没有蠢人,当下,百官齐声赞同修建英烈祠,这事也就定了下来。

  从甘露殿走出,李贞看向了天空,那天空是如此的蓝,没有一丝的云彩,李贞心中暗道,为大唐尽忠的英烈们,定叫你们魂有所依!

  李治之乱,给大唐带来的打击是巨大的,之前的大唐,对外一直保持着进攻的姿态,国力强大。

  而李治之乱虽然时间不长,但却给大唐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不但让大唐失去了与西域属地的联系,还丢失了河右数州之地,大唐西部险要尽数丧失,处于异族的直接进攻之下。

  而且,叛军所过之处,破坏力巨大,长安以西的土地残破不堪,千里白骨,人烟罕至,在这场叛乱中,大唐足足失去了数以百万计的百姓,其中包括大量的青壮。

  这对大唐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原本富饶的关中平原一时之间极为萧条,大唐不得已,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用于西部地区,这就牵扯了大唐大量的精力

第335章 元气大伤

  随着李治之乱的爆发,大唐元气大伤,经济和军事上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如此一来,大唐丧失了对外的攻击能力,只能退而自保。

  然而,三十万中央精锐军团近乎团灭,让大唐在边境的力量上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这三十万中央精锐军团,各地官吏开始拥兵自重,不再如以前那般听从朝廷的号令。

  对于这种情况,大唐中央却是无可奈何。

  比如已到蜀地就藩的蜀王李愔,已被手下大臣架空,整个李治叛乱其间,蜀地未出一兵一卒,哪怕是现在,对中央的命令也是阳奉阴违。

  再比如李世民的弟弟,荆州都督,荆王李元景,在荆州一带也是拥兵自众,虽然还打着大唐的旗号,但中央政府的命令到了荆州全都成了一纸空文,李元景自任官吏,截留税收,几乎成了军阀。

  还有封在赵地邯郸的赵王李福,本是李世民的十三子,被过继给了隐太子李建成为嗣,他虽然还听李世民的话,但对李贞却并不怎么感冒,并不服从李贞的调遣,有李世民在,还可以压制他,如果李世民不在,那天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来。

  还有扬州都督马周,这一次李治之乱,他并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在李治之乱平息之后才上表朝廷要重罚李治,不过是马后炮而已。

  这样的官员,大唐还有很多,经过了李治之乱后,大唐中央政府已没有足够的力量弹压地方,各地渐渐竟有藩镇割据的苗头。

  李贞也不由在想,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唐朝是自安史之乱开始衰落,随后藩镇割据,最后被藩镇所灭。

  可是现在不过是建国初期,竟然就有了藩镇割据的苗头,可见李治之乱对唐朝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没有了强大的中央军团,如果这个时侯异族入侵,将对大唐产生致命的打击,大唐甚至可能因此而崩盘。

  情况真的不容乐观。

  李贞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只要给他时间,最多三年,就可以再建立起一支强大的中央军团来,到时,大唐的中央政府就可以有足够的力量弹压地方,抵御外夷。

  然而,四周的吐谷浑、西突厥、奚族、契丹、甚至还有吐蕃、回纥、东北的渤海,西南部的六诏,真的会给大唐以重鼓旗鼓的机会与时间吗?

  兰州,自从李治与吐谷浑签订和约之后,兰州和甘州、肃州等西部要地就被李治送给了吐谷浑。

  这也使得吐谷浑的地盘瞬间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同时还得到了大量的人口,无论是经济与军事力量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而吐谷浑人口稀少,暂时将重兵囤于东部,以消化和吸收这新得到的大唐土地,一旦吐谷浑消化了新得到的土地,那么,其国力将有一个巨大的提升。

  整个吐谷浑都沉浸在一片巨大的欢乐之中,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意外却在此时发生。

  吐谷浑的盟友,亲密无间的战友吐蕃在这时突然对吐谷浑发动了进攻。

  大唐打败吐谷浑之后,吐谷浑可汗伏允自杀,于是大唐顺势扶持伏顺统驭吐谷浑,并且派了后援帮助顺安定局势。

  但是因为伏顺久在中原王朝做人质,所以国人不附,没过多久伏顺就被杀死了。伏顺死后他的儿子诺曷钵嗣立。因为诺曷钵年幼需要有人辅佐,而大臣们纷纷争权,从此以后吐谷浑国中大乱。

  大唐又帮诺曷钵安定平叛,并且重新册封诺曷钵为河源郡王及授其可汗封号。唐朝一直对诺曷钵非常扶持。

  不过,诺曷钵的权力渐渐被架空,大将葛斯罗等人已与吐蕃人暗中达成了协议,于是葛斯罗趁着诺曷钵祭山神之机带兵突然发动袭击,将诺曷钵也劫持,随后投奔吐蕃。

  本来葛斯罗想的是要让吐蕃人扶持自己做吐谷浑新的可汗,可哪里想到,这一切都不过是吐蕃大论禄东赞的阴谋而已。

  吐蕃不但没有帮助葛斯罗当可汗,反而就此出动四十万大军,没费多大力气就吞并了整个吐谷浑,连同吐谷浑新得到的大唐各州,一同并入了吐蕃的版图。

  至此,吐蕃人在整个西部和西南部都与大唐交界,而且吐蕃人占据了大唐与吐蕃边境地区几乎所有的战略要地,唐军处于完全被动之中。

  一个真正强大的对手与大唐终于全面接壤,这也预示着,大唐未来的日子不好过了。

  当听到吐蕃人吞并了吐谷浑之后,李贞不由大惊,一直以来,李贞就视吐蕃人为大唐的心腹大患。

  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安史之乱后,大唐西部的吐蕃强大起来,不但占据了大唐在西域的所有领土,还不断向大唐发动进攻,双方相杀了百余年,其间吐蕃人一直占据着主动地位,两次攻入大唐的都城长安,大唐因此更加衰落。

  李贞没有想到,李治之乱引起了这么大的连锁反应,吐蕃人提前吞并了吐谷浑,占据了大唐在西部地区的要地,切断了大唐与西域的联系。

  这情景,与安史之乱之后的情况何其相似啊!

  吐蕃这个大唐帝国最大的敌人已经提前崛起,而且以吐蕃大论禄东赞的本事,他绝对会看出此时的大唐经过李治之乱后已虚弱不堪,从而向大唐发动进攻!

  所以,李贞开始不断将有限的兵力抽调到西方,包括这次李治之乱中收降的所有降兵,以及收拢回来的中央军团残兵。

  李贞已尽可能弥补西部战线巨大的漏洞。

  虽然李贞的动作很快,也很有力,但是,西部战线的漏洞实在是太大了,吐蕃人在吞并了吐谷浑后实力大增,已拥兵六十万,而西部的唐军总兵力不足十万,十万人,要守着这么长的战线,真的是太困难了。

  吐蕃大论(宰相)禄东赞很敏锐的察觉到了大唐西部战线的漏洞,精明的他,又岂会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第336章 天变

  兰州,原为大唐属地,自李治与吐谷浑签订卖国条约之后,兰州就被吐谷浑所战据。

  而吐谷浑一夜之间被吐蕃所灭,现在的兰州,也就成了吐蕃的属地。

  吐蕃得到了吐谷浑与唐朝河西六州之后实力大增,已拥有控弦之士六十万,对大唐已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此时的吐蕃大论禄东赞就位于兰州,主持着东线的战事。

  禄东赞聪明绝顶,是天下闻名的智者,他在代表吐蕃王迎娶文成公主时过机智绝伦,让李世民深为叹服,李世民想将禄东赞留在大唐为官,但却被禄东赞拒绝,李世民也深以为憾。

  早在贞观十二年,吐蕃就与大唐之间发生过战争,当时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率兵二十万入寇大唐的松州,但被唐军击退。

  吐蕃意识到大唐的强大,所以主动与大唐求和,迎娶文成公主为妻,大唐与吐蕃相安无事。

  但这些年来,此时的吐蕃,在禄东赞的带领下不断强大,与大唐边境已相交数千里,特别是吞并了吐谷浑之后,吐蕃人的势力与野心急剧膨胀,对大唐已然不再顺从。

  富饶的大唐在吐蕃人的眼中就是一块肥肉,大唐沃野万里,物产富饶,人口众多,比吐蕃的苦寒高原之地要强得太多。

  如果能占据大唐的土地,吐蕃的国力必将更加强大。

  所以,此时的禄东赞一边忙着消化新占领的土地,一边将目光瞄准了大唐。

  经过李治之乱后,大唐损失巨大,边防受到了严重的削弱,这几千公里的边境线,大唐竟然只有不足十万军队。

  而吐蕃全民皆兵,禄东赞现在可以调动的兵力,足有六十万!

  六十万对十万,吐蕃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但是禄东赞也知道,大唐底蕴犹在,比如大唐军队的装备是要远强于吐蕃的,士兵的战斗力也很强,训练有素,而吐蕃军队的军事素质则要差上一些。

  所以,禄东赞并没有冒然进攻大唐,不过这并不是说禄东赞对在唐友好,而是他在等待机会。

  现在禄东赞进攻大唐有两条路,一是直接进攻大唐本土,二是进攻被切断与大唐联系的西域。

  进攻大唐本土,必然会遭到大唐全力阻击,而进攻西域,因为西域也是大唐刚刚占领的领土,只有三万唐军驻守,难度上要小得多。

  但禄东赞却并不想这样做。

  因为他知道,对西域虎视眈眈的不止吐蕃,还有西突厥。

  如果吐蕃进攻西域,打败唐军没有问题,但是必然会与西突厥正面交锋,西突厥的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进攻西域,不但会引起与西突厥的战争,还会引起与大唐的战争,大唐绝不会坐视西域被吞并,一定会出兵增援。

  如此一来,吐蕃就会同时面临西突厥和大唐的两面进攻,同时面对两个强大的国家,禄东赞自问吐蕃还没有这样的底气与本钱。

  所以,禄东赞并没有进攻西域,但是他也没有进攻大唐本土。

  因为他在等一个机会,一个可以一举占领大唐,让吐蕃成为最为强大国家的机会。

  禄东赞的计划很简单,那就是联系西突厥,一起攻打大唐。

首节 上一节 195/2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