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马周打开了李贞交给他的封,一止十行的看了起来。
李贞在信上说,马周是先帝李世民器重的大臣,也是李贞最为佩服的大臣。
这几年,天下大乱,马周并没有自己自立为王,而是一直为大唐守护着淮南道不受到外敌的侵犯。
马周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
李贞知道马周是个忠臣,现在的自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李贞并不打算进攻马周,但他却希望马周为自己控制的河南道、河北道与河东道提供物资。
当然,这个物资并不是白白提供的,李贞会按正常的市场价格付款给马周。
一看到李贞的这封信,马周感动的老泪直流。
心说还是李贞明白自己啊。
这些年,自己没有称王称帝,就是因为自己是大唐的臣子,想的是保百姓一方平安。
别人说自己有野心,可是在长安被异族攻占,群雄并起的大环境下,自己能做到的只是保境安民。
李元景已多次警告自己,要将淮南道献出来,面对着李元景的大兵压境,自己能做到的只是为大唐保留一分元气。
马周可以肯定,如果现在自己归顺了李贞,李元景一定会起倾国之兵来攻打,而李贞的主要目标是长安方向的李福和吐蕃人,到时根本没有多少军力来支援自己。
所以,现在投靠李贞,怕是整个淮南道都不保。
好在李贞体谅自己,给了自己缓冲时间,不需要自己归顺。
想到这儿,马周心中感慨,暗暗想道,既然李贞如此对自己,自己也不能再对不起他,自己依旧自立,不过这淮南道的粮食、布匹、茶叶等物资却是要从运河运到李贞治下的。
这样一来,不但能保全自己,还可以为李贞一统全国出一分力。
现在的马周,对于李贞一统全国是极为看好的,与李福和李元景比起来,李贞是雄才大略,这天下早晚是李贞的。
所以,自己虽未投靠李贞,但为李贞供应物资,未来李贞一旦一统了天下,必然也有自己的一分功劳。
李贞给马周开出的条件是很有诱惑力的,马周当即表态,同意李贞信中所书,为李贞提供物资,第一船物资将在一个月后抵达幽州。
幽州,李贞也得到了马周的回信,他不由松了一口气。
经过了秋季攻势、冬季攻势与对河南道的战争之后,李贞治下上一年所积蓄的粮草几乎已是扫荡一空,只能勉强支持民生与士兵的口粮。
说白了,现在的李贞治下,经过这半年的作战,已成了一个空壳,虽然表面上看着很强大,咄咄逼人,但实际上已经很困难了,这仗没有了物资就无法打下去。
再加上半年来的作战,李贞麾下的士兵也有很大的损失,战损和非战损的减员了三、四万人,而新得到了几万俘虏也需要教育和重整,官仓内的粮食也消耗殆尽。
李贞急需新的输血,否则短时间内,自己就无法恢复元气。
如果这时进攻马周,李贞真的是有心无力,而且李贞也看出,马周并没有自立的野心,只是迫于形势才屈从于李元景。
所以,李贞也并不想为难马周,让他现在就投靠自己,而是让马周将淮南道的物资卖给自己,如此一来,自己的治下在最短时间内就可以恢复元气。
在华夏的历史上,从远古至西晋北方经济远远超过南方,虽然三国时期吴蜀对南方有所开发,但和处在中国经济中心的魏国比起来实力相差悬殊,所以这一时期经济有所转移,但中心还是在北方。
南方经过吴蜀,西晋的开发到了唐初时候经济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再加上这几年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特别是淮南道相比较来说和平稳定,经济在马周的治理下有了更好的发展。
所以,现在的淮南道,物资充裕,经过京杭大运河,可以将淮南道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北方,如此一来,李贞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第449章 新发明
李贞通过闪电战,先是内部瓦解,后是大兵出击,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夺下了河南道。
不过此时的李贞在为期大半年的时间内也是元气大伤,再也没有力量继续进攻,所以只好停下了征战的步伐。
为了尽快弥补战争所损耗的元气,李贞不得不与马周握手言和,从淮南道通过京杭大运河将淮南的物资运往李贞治下,双方公平买卖。
大战过后,事情成堆,军事上,要训练新兵,消化俘虏,招募新兵。
而且要对战死和受伤的士兵加以抚恤。
新兵也要重新训练才能够上战场。
经济上,由于战争,关内道与河李贞治下的经济断绝,至使营州的支柱产业铁器与造纸业受到极大影响。
而且河北道、河南道、河东道刚刚经过战乱,大批的百姓需要救济,大量的荒地需要复耕,种子,农具,口粮都要到位。
这时幸好从淮南道马周治下买业了在量粮食和物资,才让李贞喘过了这口气。
不过,李贞保守估计,最少要半年时间,等新的粮食作物收获,自己才能恢复元气。
面对着河北道、河南道以及河东道,李贞原来在营州所建立的支柱产业有些捉襟见肘,从淮南购卖粮食和物资耗去了大量的金钱,所以,必须要有新的财源才行。
怎么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呢?
李贞首先想到的是铸造新钱,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财政的压力,然而,这种方法必然使通货膨胀,最后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李贞并不打算这么干,老百姓受苦了,就是杀鸡取卵,这是自毁根基的行为。
所以,李贞决定发明一些生活物品,形成产业,以赚取更大的利润。
李贞经过不断实验,先是搞出来了玻璃。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者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现与使用在人类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但是现在的玻璃,都是小块的,没有人能造出大块的,可以用作工艺品的玻璃。
而李贞经过实验,终于成功的造出了大块的玻璃,可以用来制作花瓶,也可以用来做成玻璃窗,以及一些玻璃工艺品,效果十分的好,而且李贞造出的玻璃,因为添加了不同的辅料,所以还呈现几种颜色,比如绿色和黄色,造出来的工艺品也十分的漂亮。
原来的时空里,世界上第一块大块玻璃是1688年由一个叫纳夫的外国人发明的,李贞足足将生产大块玻璃的时间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
李贞准备成立玻璃工厂,然而由谁来主抓这项工作呢?
就在这时,一个人怡好出现在了李贞的面前,这个人就是邹凤炽。
邹凤炽与李贞有过很好的合作,当初为李贞赚了大钱。
然而自从长安被吐蕃人攻陷之后,邹凤炽也逃亡在外,一直在江南道隐姓埋名,后来听说李贞打下了河南道,邹凤炽才来到了幽州,再一次见到了李贞。
见到了邹凤炽,李贞心中由衷的高兴,邹凤炽可是一个经商奇才,如果由他主抓自己治下的经济,那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效果。
当下李贞直接将玻璃厂的建设与生产任务交给了邹凤炽,让邹凤炽在两个月内必须生产出合格的玻璃制品来。
除了玻璃,李贞又造出了肥皂。
肥皂是以油泥(植物榨油厂的下脚料),动物油(牛、马、羊、猪油均可),火碱,松香,水玻璃(泡花碱),食盐、皂用香精,皂黄等物组合在一起熬制而成,制造简单,而且耐用。
一经问世,立即引来世人的抢购。
李贞趁机在这个基础上又造出了香皂,引得无数人追捧,不少大户人家以能用上肥皂和香皂为荣。
由于有了邹凤炽来主抓香皂与玻璃、纸、书籍的生产和外卖,程处立被解放了出来。
这一段时间,程处立利用纸和书籍确实赚到了大钱,不过这并不是他的本意。
对于程处立来说,他并不想当个商人,还是想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成为世之名将。
所以,在有了邹凤炽主抓经济之后,程处立主动向李贞要求回到军队中。
李贞满足了程处立的愿望,让程处立带兵驻扎在河东一带,以防范李福的进攻。
而程处立与吐蕃人有着杀父之仇,国仇家恨集于一身,所以在河东道领兵也格外的卖力,只要李贞一声令下,他就要杀回关内道,打过潼关去。
不得不说,邹凤炽是个经商的奇才,让他主抓经济是最适合的人选,只短短的时间内,邹凤炽将李贞治下的三道地盘上的各州整顿得井井有条,百业兴旺,随着肥皂、玻璃、新式纸以及铁制器具的出口,以及淮南道粮食与茶叶的输入,李贞在经济上终于喘过了这口气。
在李贞的亲自督促下,治下三道开垦了大量的荒地,各地大多种植玉米和蕃薯等高产作物,部分地区也种植了棉花等经济作物。
唐代的麻织布,有纻布、葛布、蕉布等多种。匜布是用苎麻织成的粗布,品种有白纻和青匜两种,以淮南道出产的最为著名。
棉原产于天竺和阿拉伯,这个时候的棉花只在边疆一些地区才有,并没有在内地大规模种植。
李贞让人从边疆弄到了不少棉花的种子在河南道和河东道大量种植,以及来制作布匹。
随后,李贞又根据自己的记忆,弄出了一辆后世的纺车。
当然,这种纺车因为是李贞根据记忆搞出来的,有的地方并不尽如人意,李贞叫来了孙清绮,让她对纺车进行改进。
孙清绮出色的完成了这个任务,造出了新式的纺车,专门用来进行织布,而这种新式纺车的出现,极大的提升了织布的效率。
由于李贞治下出产的棉布质量好,还保暖,所以在不长的时间内就畅销整个大唐。
一时之间,棉布在百姓之间风靡,不少唐人开始改变了以穿麻为主的习惯,改为以穿棉布为主。
而随着棉布的推广,财富也源源不断的流向了河东、河北、河南三道……
第450章 工农大发展
秋高气爽,艳阳高照。
转眼间,已是永徽元年十月。
在李贞的治理下,河北道、河南道与河东道都获得了大丰收。
随着高产作物的大面积收获,官府的仓库里粮食一下子充盈起来。
同于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实在太多,粮食的价格是跌了又跌,收新来的玉米和蕃薯,在官仓里撂了一层又一层,甚至官仓都放不下,不得不临时制成了一些储粮的粮仓。
为了防止谷贱伤农,李贞还特意制定了官府收购的保护价。
这样一来,即保证了农民的利益,也使官府得到了实惠。
随着谷物价格的下降,各式的养殖场也建了起来。
先是老百姓家里都养些鸡、鸭、鹅、猪、羊,生产出来的肉和蛋、奶除了自己吃之外拿到集市上和城镇中去卖。
随后就是官府自己建立了大型的养殖场,开始大量养殖牲畜以供应百姓所需。
不光农业上获得了大丰收,在经济上,随着邹凤炽卓有成效的治理,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李贞所辖区域的市面上,各种物品供应十分充分,随着棉的大量种植,李贞在洛阳新建起了大型的手工织布作坊。
这些手工织布作坊所采用的织布机都是由官府制造并提供,官府雇佣大量人力来生产棉布。
为了能够最大化的提供效率,邹凤炽还开创性的将大型的手工织布作坊分成很多的小手工作坊,招募一些有经验,有经济实力的人来承包,每年只需给官府提供一定的承包费就可以。
如此一来,极大的提高了这些手工业从业者的兴趣与信心,只短短时间内,手工作坊就被抢购一空。
一些聪明的承包者为了能够最大化的得到利润,还不断钻研提高纺织技术。
一个钱姓商人自己改进了孙清绮研制的织布机,结果织布效率提升了一倍,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当李贞得知此事后,心中大喜,他要的就是众人群策群力,将工商业发展起来。
为了起到显范作用,李贞重奖了钱姓商人,而且从钱姓商人手里花大价钱买下了改进过的织布机,用在官府经验的纺织厂内,从而大大提升了纺织厂的工作效率。
随着纺织业的兴起,纺织业渐渐成为了李贞治下的支柱产业,甚至取代了造纸业和重工业,成为了创造利润的第一大产业。
在短短的内个月的时间内,李贞治下的河南道、河北道与河东道取得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百姓安居乐业,吃饱穿暖,物资供应充分。
洛阳城,自从占领了河南道,李贞就将自己的统治中心迁移到了洛阳城。
洛阳与各路群雄所统治的地域都不远,这样也有利于李贞下一阶段的征伐。
皇上,今天的粮食获得了大丰收,官府的仓库全都装满了,虽说增加了一些临时的仓库,但还是有大量粮食闲置,我已下令各地发展养殖业,以改善老百姓的生活。邹凤炽说。
还有,纺织业发展的也很顺利,棉花都已收了上来,现在缺的就是织布机,如果能有更多的织布机,就会生产出更多的布匹来,而这些布匹即保暖,又轻便,无论远到哪里,都很受欢迎,现在纺织业已完全取代了造纸业,成为了咱们的支柱产业。
嗯。
李贞点了点头,心里不由在想,如果这个时候能蒸汽机造出来就好了,有了蒸汽机,就有可能利用机器造出更多的新东西。
比如罐头,这么多的粮食和肉蛋,现在根本就吃不了,如果能建几家罐头厂,将吃不了的农副食品制成罐头,那么就可以极大的减轻军需上的压力,使自己的士兵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吃上肉蛋。
只是生产罐头需要大量的铁皮罐,这就需要工厂才能造出合格的铁皮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