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 第62节

  若是不让的话,万一李贞发动第二次玄武门之变,那自己岂不是成了第二个高祖皇帝?

  想到这儿,李世民不由打了一个冷颤,心中很是后悔自己的冲动,只是自己是皇帝,金口玉言,如果反悔,岂不是被众人笑话?

  父皇,儿臣不要九锡。

  李贞突然出班说道。

  噢?为什么?李世民心头一动,心说李贞为什么主动不要九锡呢?

  李贞心说,长孙无忌这个老狐狸真是损透了,表面上是为了皇帝着想,实际上就是阻止自己靠近太子之位,如果自己真的得到了这九锡,事情对自己反而不利。

  看得出来,李世民已经被长孙无忌说动了,这个时候,如果自己坚持要九锡的话,会在李世民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反而在太子争夺之中落入了下风,还不如主动请辞,以示自己无心功名,这样也是以退为进的一种办法。

  果然,李世民一听李贞主动请辞九锡,心中反而暗赞,自己这个儿子真是识大体啊,不想让自己为难,这才是自己的好儿子,一心为国,不为名利。

  有这样即能干又懂事的儿子,真是自己的幸事,大唐的幸事。

  想到这儿,李世民就说:既然如此,那就不赐你九锡,不过,朕还是要赐你假黄钺。

  假古意借代也,黄钺:以黄金为饰的斧,为帝王所专用,或特赐给专主征伐的重臣。

  所以假黄钺就是以黄钺借给大臣,即代表皇帝行使征伐之权之意。

  魏、晋、南北朝地位最高的大臣出征时,常加此称号。

  假黄钺虽不如赐九锡,但却也是皇帝对大臣一种极大的肯定,也是权力的象征。

  在之前的历史上,如果一个人即被刚九锡,又被加假黄钺,十有要篡位,因为如果再赏,也只有把皇位让给他了。

  不过李世民给李贞加假黄钺,一来二人是父子,二来假黄钺并没有赐九锡那么意义深,所以倒也还可以接受。

  长孙无忌依然不干,还想要再说什么,李世民冷声说道:就这么定了!难道朕的话不做数吗?

第99章 波澜再起

  长孙无忌与褚遂良等文臣一听李世民这么说,只好退了下去,虽说没有达到最佳效果,但总算也能接受。

  当下,李世民封赏完毕,又让人带来了泉盖苏文和高藏,李世民将二人劈头盖脸一通痛骂,然后才宣布免去二人死罪,将二人封为侯,带到长安安置。

  高藏是个贪生怕死之徒,当下大喜,叩头射恩,而泉盖苏文则一脸冷漠与不甘。

  李世民也不理他,让人将二人带出去。

  之所以不杀二人,反而优待,是因为李世民知道,高句丽虽然被灭国,但还有三百多万子民,如果杀了他们的国王和大臣,这些人未免有兔子狐悲之感,怕是要再生事端。

  但自己优待二人,让可以让原高句丽子民放下对大唐的戒心,真心的融入大唐,只是高句丽几百年的基业,想要一下子融入大唐,实属不易。

  李贞出班说道:父皇,儿臣有一计,可使高句丽人完全融入大唐,从此彻底消除隐患。

  李世民忙问:皇儿有何妙计?

  李贞朗声说道:高句丽人口众多,与我大唐离心,若任由他们留在原来居所,那么必然再生事端,所以,只有将他们全都迁入我大唐腹地,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必可将高句丽人同化,成为我大唐的一员,如此,高句丽从此必将成为我大唐的一部分。

  而我大唐正苦人口不多,若有高句丽人的补充,那必可极大的扩充我大唐的实力。

  听了李贞的话,李世民的眼睛一亮,不得不说,李贞的这个建议,真的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即可以防止高句丽形势的反复,又可以提升大唐的国力。

  不过一旁的长孙无忌却冷哼一声说道:越王殿下说得轻巧,高句丽人口足有三百余万,一下子都迁入大唐,管理必然是一个麻烦的事情。

  而且我大唐要安置他们,先期必然要为他们提供种子、住房、农具、粮食,这么多的物资,我们一时又到哪里去弄?这些高句丽人只会成为我大唐的负担。

  李贞反驳说:大量高句丽人的加入,短时间内确实会能我大唐的生计造成影响,但长远看,却是一劳永逸,甚至是一本万利,只要这些高句丽人在我大唐安定下来,未来必可以极大提升我大唐国力。

  侍中李洎与刑部尚书、郧国公张亮、黄门侍郎褚遂良、中书侍郎杨仁师纷纷出班,表示支持长孙无忌的想法。

  不过也有礼部尚书于志宁等一部分文臣支持李贞,至于尉迟敬德与李绩等武将,也都纷纷表态支持李贞的建议。本小说由『龍』首发

QQ492923872

切勿被其他假货骗了

独一无二的飞卢小说备用群672171357

飞卢小说内部群1142529731

飞卢小说内部群②929082961

更多精彩飞卢小说尽在群主手中

欢迎各位进群

希望各位不要被那些骗人的群骗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及出版图书,作品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觉得本书不错,请购买正版书籍,感谢对作者的支持!】划重点:希望转载也可以留着此段话,整理略辛苦,保留是一种美德~

  李世民权衡再三,决定还是采纳李贞的意见,分批将高句丽的几十万户,三百多万人口全部迁至大唐腹地的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这样一来,就可以极大的提升大唐的实力,几十年以后,这三百多万高句丽人的后裔也会完全被同化为唐人,成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不过对于高句丽故地如何处理,满朝文武又分成了两派,一派以长孙无忌为首,认为高句丽故地目前对大唐来说是个负担,应该放弃。

  但李贞与部分文臣武将则认为,必须将高句丽故地并入大唐领土,短时间内,高句丽故地会成为大唐的负担,但高句丽故地有着发达的冶铁业和农业,只要假以时日,只需数年时间,高句丽故地必然可以大唐的重要赋税来源地。

  再说,真的弃了高句丽故地,那大唐将士的鲜血岂不是白流?

  另外,新罗与百济也会趁虚而上,占据高句丽故地,这样一来,一些不愿离开高句丽故地的百姓就会成为新罗和百济的子民,如此一来,白白便宜了它国。

  李世民听了李贞的话后连连点头,李贞的话很中肯,也很实际,而且,对李世民还有着开疆拓土的巨大诱惑。

  谁不想在自己当政期间立下赫赫武功呢?

  权衡利弊之后,决定采用李贞的建议,接将高句丽收归大唐帝国的直辖,在高句丽故地成立州县,以确立大唐在高句丽的统治。

  当李世民宣布这一决定时,李贞松了一口气。

  在原有的历史上,高句丽直到唐高宗时才被大唐攻灭,虽然迁移了部分高句丽百姓进入大唐内地,但留在高句丽故地的大量高句丽遗民被新罗和百济所同化。

  以至于后来的新罗占领朝鲜半岛的大部,这也使得华夏将朝鲜半岛纳入自己领土千年以来最好的时机。

  此后的千余年,朝鲜半岛虽然一直为华夏的属国,但也不时与华夏产生矛盾,而现在大唐将高句丽全境纳为己有,只要政策得当,这片土地永远成为大唐的一部分,将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对未来东亚的格局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当下,李世民下旨将高句丽故地并入大唐,随后李世民准备回师长安。

  然而没等李世民离开,新罗使臣来到蓟县,见到李世民后哭拜于地。

  李世民大惊,忙问新罗使者何故如何?

  那新罗使者说道:高句丽被灭国后,泉盖产带万余高句丽兵逃到百济,联合百济王扶余义慈进攻新罗,准备占领新罗后再夺回高句丽故地。

  李世民一听大怒!

  新罗是大唐的属国,泉盖产是高句丽余孽,死而不僵,竟然联合百济进攻新罗,这是对大唐的挑衅,若让泉盖产和百济灭了新罗,那高句丽故地很可能得而复失。

  所以,李世民准备发大兵攻打百济,正在准备时,却得到了两个消息。

  一个消息是西北的吐谷浑起大军二十万进犯大唐边境,第二个消息是百济听闻大唐要起大兵征讨,求助于东北的倭国,倭国出动战船千余艘,起大军十万增援百济,准备与大唐决一死战。

  如此一来,大唐就面临着来自于西部和东部两个方向的进攻,形势异常严峻,特别是吐谷浑,因为辖地距大唐都城长安不远,或放任不管,那大唐在关西地区的核心区域将受到巨大的威胁

第100章 研制火枪

  大唐帝国同时面临着来自于东西两个方向敌人的进攻,形势异常危险。

  对于百济,大唐还是了解的,百济与大唐关系一直不睦,总想与高句丽联合干掉新罗,结束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

  现在,百济与泉盖产又搅在了一起,还引来了倭国人,这势必又是一场大战。

  然而,李世民短时间内却没有办法对付百济和倭国人,对于大唐和李世民来说,百济和新罗远离本土,对大唐腹心地区危胁不大,但是西部的吐谷浑却是强大的对手,不但兵强马壮,与大唐核心的关西地区距离也不远。

  如果让吐谷浑长驱直入,那大唐必然受到巨大的损失。

  所以,李世民权衡利弊,决定西攻东守,在东方,对百济和倭国采取守势,在西方,则率领唐军主力迎击吐谷浑的进攻。

  至于东北地区,李世民对李贞还是经较信任的,将新征服的高句丽地区和东部边境七州之地全部交给李贞统管,李世民同时吩咐李贞,只要能守住高句丽故地就可以,至于新罗,能帮则帮,如果无力相助,那也只能任其自生自灭了。

  由于西部战事紧急,李世民立即带领三十万大军回师。

  这一次唐军主力远征,并没有与高句丽交战,李贞就已经解决了问题,三十万将士养精蓄锐,铠甲鲜明,离开了幽州。

  这一次的幽州之行,李世民是非常满意的,三十万大军并未参战就解决了问题,节省了大量的物资。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亲征,让李世民看到了李贞身上的潜力,李世民已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培养李贞,将李贞当成了太子的重要备选。

  由于军情紧急,所以李世民很快就带兵出发,离开了幽州,而东北边境地区,则继续由程咬金的两万府兵以及李贞的三万余招募的唐军驻守。

  在所有人看来,五万多唐军,要防御东部边境地区偌大的地盘,已经是捉襟见肘,想要援助新罗,那根本是有心无力,所以,看来新罗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百济与倭国的联军占领朝鲜半岛,已经是谁都可以预见的事情。

  蓟县,大都督府。

  自从李世民率大军走后,李贞就窝在大都督府中不出来,已经半个月的时间,没有出大都督府一步,而将所有的军政大事都交给了程咬金和李如意等人处理。

  新罗人告急求援的使者一个接一个的到来,然而李贞只是闭门不见。

  很多人都在纳闷,李贞这是在干什么?

  大都督府内,一处角落里,钉钉铛铛的打铁声响个不停。

  大唐的冶铁业高度发达,很多后世造不出来的铁器在大唐都可以造出,就比如陌刀,直到二十一世纪也无法完美的复原陌刀,而在大唐,陌刀却成为了军中的制式装备。

  当然,陌刀的造价昂贵,所以,只有唐军中最为精锐的部队才能装备得上,不过这样的陌刀队却足以大幅提升唐军的战斗力。

  李贞将冶铁的作坊放到了自己的大都督府中,一来是因为李贞对冶铁特别重视,二来是李贞不想一些最新技术泄漏出去。

  而自己的大都督府,是最安全可靠的地方,李贞不但将冶铁的作坊放到了大都督府,连制精盐的设备也放到了大都督府中。

  此时,李贞正与薛仁贵和周青站在冶铁作坊前,手里拿着一支长管木柄的物件,这物件,竟然与现代的火枪有几分相似,只是,这枪的外面有一个铁套子,看起来与二十世纪华夏的老套筒有几分类似。

  李贞就纳闷的说:这不是我设计的火枪样式,怎么搞成了这个样子?

  一旁的孙清绮就说:我们按王爷原来给的图纸造出了一支火枪,可是这火枪只开了两枪就炸了膛,使用火枪的人被炸成了重伤。

  我和几个师傅研究了一下,认为在外面套上一层铁套子就可以预防枪炸膛。

  李贞一听,这才恍然大悟,心说自己还是大意了,以二十世纪的华夏,直到抗战的最后阶段才生产出了合格的枪钢,大唐虽然冶铁技术发达,但能生产出火枪已勉为其难,想生产出合格的枪钢,根本没有那样的技术。

  生产出来的火枪不炸膛才怪,还好自己给他们的图纸只是前膛枪的图纸,这要是后膛枪,更是无法生产出来。

  李贞也知道,后膛枪比前膛枪有着巨大的优势,不过以目前的技术,想生产出后膛枪来确实是有困难,所以只能试着生产前膛枪。

  好在这支前膛枪虽然看着古怪,但终究是生产了出来,只是不知威力如何。

  当下李贞让人找来靶子,决定亲自试射,试验枪的质量和威力如何。

  砰!

  一声枪响过后,所有人看到,数十米外的靶子应声而倒。

  薛仁贵和周青看得心头一跳,心说这火枪比弓箭可厉害多了,真要是打起仗来,拿着火枪,就可以远距离击杀敌方的主将,而且开枪时的声音可以对敌人的战马起到恐吓作用,引起敌方骑兵的骚乱。

  这时孙清绮将火药倒在枪管里,再次向枪管里放上弹头,又开了一枪。

  只是这一次,火枪却并没有击中远处的靶子,威力明显比第一枪有所不足。

  孙清绮皱着眉头说:这火枪时灵时不灵,每一次的射击,都会因为使用者放入枪管的火药量不同,弹头射的距离也不相同,很不稳定,火药放得太多,还有炸膛的危险。

  一旁的一个老工匠也说:是啊,火药放得多了,枪可能炸膛,放得少了,又威力不足,真是个难题。

  李贞哈哈一笑,说道:这有何难,可以做一些同一规格的纸壳弹,将弹头和火药都放到纸弹壳里,这样火药量就可以固定下来,而且装弹的速度也可以提高许多。

  哎呀,我怎么没有想到!老工匠眼睛一亮,乐得直拍大腿,显然,李贞一语点醒了老工匠。

首节 上一节 62/2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