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不得不承认,目前他并没有什么手段。自从上次在秋原家不欢而散后,他便找了好几个私家侦探,结果只能证明——秋原悠人不飙车、不酗酒、不逛夜店,平时的交际圈也窄的可怜,活脱脱一个只会写文字的宅男,根本找不到污点。
而且若只是小污点的话,对秋原悠人的名誉来讲也是无济于事。毕竟对方有着“天才作家”这个头衔,民众的容忍程度极高。
武井航平想了一会,便放下手中的照片,揉了揉一直紧绷着的眉头,准备掏钱走人。
又一个废物侦探,一点用处都没有!
但就在他正准备掏钱包的时候,坐在对面的山本亮汰却又从公文包里掏出了一叠照片,“武井桑,虽然我没发现秋原悠人的把柄,但我也在调查对方人际关系的时候,有了一些别的收获……”
“别的收获?”
“您别急,先看看照片就知道了。”
听到对方这么说,武井航平停下了自己掏钱包的动作,他接过对方递来的照片,仔仔细细地看了几眼。
上面是一个身材有点臃肿的男人,正搂着一个画着浓妆的女人在喝酒。
因为照片有点模糊的原因,他花了良久才确认了对方的身份,默默地念了出来:“菊池太?!”
山本亮汰喝了一口咖啡,不紧不慢地说道:“没错,对方正是《新小说》的现任主编菊池太,这张照片是我们花了不少时间才拍到的,而且,不仅如此……”
“不仅如此?”武井航平看了山本亮汰一眼,发现对方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打算。他放下照片,露出了那副政客式的微笑,“明白了,如果对我有用的话,委托金我这边会提高的。”
“武井桑果然是个爽快的客户!”山本亮汰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又继续说下去:“菊池太怀里的那名女人,名叫山中成美,是一家设计公司的社长,这家公司最近好像接到了《新小说》的封面设计委托。”
他又拿出一张照片放在了桌面上,“除此之外,这位菊池主编,还购置了一辆价值700万円的豪华轿车,就是照片上的那辆。”
他放慢了语速,压低了声音:“武井桑,作为出版社的一员,您对编辑的收入水平肯定比我了解,所以,您应该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吧?”
武井航平的表情变得严肃了起来,他拿过那张照片,同时在心里梳理起对方刚刚提供的一系列情报:女人、设计公司、豪车……
联想起听说菊池太之前力排众议将封面外包后,一个名词突然蹦入了他的脑海——职务侵占罪!
他这才发现,自己根本不需要去找什么秋原悠人的污点,毕竟最大的一副王牌已经落在了他的手中。他要利用这张王牌,来为自己好好谋划一下。
想到这,他露出了“诡异”的微笑……
秋原老师,这样看来,你要么加入《东京文艺》,要么就成为离开漫谈社的“叛徒”吧!
[62.第六十二章 更高的需求]
秋原悠人不知道有人正准备针对自己,他这会儿正拿着一份存折,梳理自己最近的收入和款项。
自他在《新小说》投稿的2个多月时间里,他共拿到过10期的稿费,金额差不多在250万円,另外还有帮井川明美创作剧本的30万円,以及浅野爱子带来的200万円奖金,总收入差不多达到了480万円。
这笔钱看起来多,但也就是东京高级白领的半年工资罢了。
不仅如此,因为他进行了捐款、房租、生活开支等诸多花费,现在能剩下的也就230万円出头。
若是省着点花,这笔钱再支撑他生活个半年不是问题的。
不过他没有在意,毕竟自己作为作家,杂志上的固定稿费只是满足基本需求而已。真正的收入的大头,无疑还是要看未来单行本的版税收入。
按照之前签订的合同,他可以获得单行本定价的10%。
而且因为《新小说》现在销量大火的缘故,他的初次印刷至少有10万册以上的发行量,并且定价将在2000円左右。
这意味着,他可以拿到2000万円左右的收入。若按照整个东京的年薪对比,他完全处在金字塔的前10%,妥妥算得上是高收入阶层了。
按照目前的进度来看,他能拿到这笔钱的时间相隔也不会太远了。
在今天下午的时候,菊池太打来了电话,告知会在下一期的连载结束后,开始进行单行本排版以及封面设计。不出意外的话,一个月后,就可以进行印刷和发行。
秋原悠人当时答应了下来,但他提出,希望能和负责封面设计的人员沟通一下封面的风格问题,做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菊池太在听到这个请求后,反而支支吾吾地说不大方便,这令他不免有些诧异。
要知道,这只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请求,并没什么大不了的,只用花费1、2个小时的时间沟通就行了。
秋原悠人有些困惑,但也没有坚持,毕竟他又不是出版社的一员,这方面还是不要探究太多。
他想了下,只能把自己的设计要求告诉了菊池主编,委托他代为转告。并要求最后的封面效果,一定要自己亲自确认了才行。
虽然尊重菊池太,但封面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单行本的销量,而销量的多少,又与他的银行存款息息相关。
所以这一点,他绝对不能让步。
见到秋原悠人坚持,菊池太只能答应了他的要求,在简单寒暄了一番后,两个人才结束了通话。
秋原悠人把手上的存折塞到床单底下,随后返回书桌前,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不时有人来往的街道,陷入了沉思。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他的目标是让自己能够不流离失所,甚至能够养活自己并立足。目前来看,这一点已经达成了。
但他的需求不是一层不变的,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在满足基本的生理、安全、社交需求后,他的需求,已经变成了被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两个更高层侧的要求。
在他的计划里,为了实现这两点,他必须在文坛这条路上继续前行。
除了实现作品的销量,他还必须为他自己的个人履历添砖加瓦,比如先拿到漫谈社文学赏的金赏,再拿到推理小说协会的新人赏和大赏,最后再获得这个世界霓虹文坛的最高奖项——植村赏。
到这些奖项都实现后,他才能算得上是功成名就,然后就可以考虑他自己的人生问题,比如娶妻生子,比如买个房子定居。
或许到了那个时间段,返回华夏找个不错的大学当老师,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他从没把自己当做过霓虹人看待,骨子里还是向往故土的生活。
不过这些想法可以先放放,目前来看,他还必须在事业上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为了实现这一步,他必须得利用好漫谈社这颗大树,继续和《新小说》形成利益共同体。
他看的很明白,现在文学界的大多数奖项,基本都是被大出版社瓜分一空。
想想也对,只有获奖的书籍才能被读者们知道并大卖,所以所以那些巨头们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奖项这块大蛋糕。
小出版社不是说没有可能,只不过几率实在小的可怜罢了,毕竟要人没人,要钱没钱,小胳膊小腿的,哪有能力和那些大出版社扳手腕,
他想了一会儿,发现外面的天色变暗了,街道上的行人也更多了起来,看来是到了下班的时间。
这时,他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
下周一就是他作品的最后一期连载了,话说能卖的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