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了!代个课而已,学生全考重本 第170节

不等他们这一口气松完,方新亭笑着说了下一句:

“本周日,也就是2月19号,将会进行第一次摸底考试,三科考试完毕后。你们每人每天将会收到一张英语、语文和数学的试卷,周日会收到两张。”

“啊——”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令得整个班级的学生差点跳起来,“一天三张卷子?周日还加倍?”

方新亭挑眉看向学生们:

“两条路,一条是一边做作业一边写卷子。第二条是只写卷子……各位同学,选择哪一条?”

这还用选吗?

学生们有气无力的举起两根手指:“选二!”

方新亭也举起两个手指:“你们知道举起两个手指代表什么意思吗?在英语文化里,举起两根手指代表着victory的意思。”

“看样子,各位同学都认为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试卷。”

方新亭拍了一下黑板擦,发出啪的一下轻响:“既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学习,我作为老师一定会好好的教导大家。”

怎么搞得好像是我们兴高采烈迎接试卷的样子?

学生们目瞪口呆。

在后面旁听的老师们噗地一下笑出声。

原先有些担心方新亭会因为家里的事情而受到影响的老师,看到方新亭如此新鲜活力。

也放下了心。

不让家里的事情影响到课堂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后面旁听的老师,也觉得学到了。

【英语桃李点+1】

【旁听桃李点+1】

【桃李点总额:2】

早自习里,方新亭其实没讲什么新知识。

主要是回顾上学期的英语,顺便把一些新的单词和句子塞到学生们的脑子里。

早自习结束。

方新亭走出班级。

被副校长和李磊拦住。

“找你有个事儿。”副校长拉着方新亭走到一边,“我和李磊在寒假也没闲着,我们两个人写了一个英语教学大纲,想请你看看。”

“暑假的时候,咱们学校能不能开个英语教师培训班?培训一批英语教师?”

现在蒋老师和学校的每个老师几乎都吵过架。

蒋老师又不如刘老师那样能(厚)屈(颜)能(无)伸(耻)大(真)丈(小)夫(人)。

沈校长和副校长都觉得蒋老师干不长了。

方新亭略一思忖,就明白了副校长的意思,“可以!”

他又说了一件事情,“这次的新概念英语,我向路总编要了一百份赠送书籍。我们班一共三十个人,我留下三十五份,剩下的就送给学校了。估计也就是这两天,会到邮局。”

“太好了,太好了。”副校长喜出望外。

远远的。

蒋老师看着这里,脸色阴沉。

她已经听说了。

方新亭在班里要求学生买新出的《常青新概念英语》。

老师可以强迫学生买书吗?

她就不信反映到省里,省里会不处理。

蒋老师拿定了主意,回了办公室。

第219章 方新亭缺少律师

回到办公室,方新亭接到路总编的电话。

“新亭,报纸上的事情,是真的吗?”路总编人在首都,远离常青县,直到现在才因为报纸上出现方军亭这个名字,才知道了这些天发生的事情。

“是真的,不过事情已经解决,恶人差不多都伏法了。”方新亭不愿意多谈。

过去的伤疤就让它过去了。

人总是要朝前看的。

路总编在电话里叹了口气:“我是看到一篇方军亭的新闻,这才想到……”

“方军亭?他那边是怎么处理的?”方新亭有些好奇。

路总编简单的说了一下,“试图顶替录取通知书的罪名,和杀人案件从犯,以及包庇杀人犯等数罪并罚。劳教七年。”

“真没想到,他们一家竟然如此心狠恶毒,令人发指。”

有了劳教经历,将来方军亭再想做什么事情,难上加难。

在八九十年代,有犯罪前科的人不能做生意和个体户,无法进厂当工人。

就是放到以后,有过犯罪经历的人,也很难被社会接纳。

别说现在了。

等于说,断了方军亭挣钱的路子。

不过,可以去工地搬砖嘛。

和路总编的电话结束,刚放下电话,又响了起来。

是陆嘉曦。

“新亭,你家的事情,我听说了……”陆嘉曦语速急促,带着气愤,“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令人恶心!”

“都过去啦!我现在挺好的,谢谢关心。”方新亭又问他,“你现在在首都吗?”

“是的,在首都。”陆嘉曦嗯了一声,“给我配了一个带套间的办公室,里面有一部电话,这是我电话号码……”

他念了六位数号码,方新亭忙记住。

“还给我配备了一名助教,辅助我平时的工作。课呢,也主要是由助教上。那个,新亭,我现在有科研经费了。你的钱,我寄给你吧。”

陆嘉曦花了不少方新亭的钱,此时有些脸红。

“钱不用寄,你留给嫂子,让她改善生活好了。你要是想买什么仪器,没有美元份额的话,可以找我,我还剩下九千美元在手里没动呢。”方新亭不在乎那些钱。

陆嘉曦就是一个把所有心思全部放在研究上面的人,再加上家里也确实需要钱。

听到方新亭这样说,犹豫了片刻就答应了:“那我替你嫂子谢谢你。”

“今年暑假,我不回包头,准备留在学校里看书做研究。你的学生如果有想过来的,可以过来。”

“行啊!”方新亭欣然应诺,“等我学生们去了,事先给你打电话。”

“对了,瞧我这脑子,我有个大事要找你的……”陆嘉曦谈了半天,快要挂电话了才想起正事,“霍尔金教授你知道吗?”

“霍尔金教授?他好像是常青藤系大学的教授,专攻教育。”方新亭快速思忖了一下,脑海里跳出这个名字。

“太棒了,你竟然知道他。”陆嘉曦一拍大腿,“霍尔金教授看到了你在杂志上发表的两篇文章,想和你写信讨论关于教育的事情。他找不到你,就通过我出版的报社找到我。”

“霍尔金教授找我?”方新亭有些意外。

“他给我以前的学校寄了几本书籍说是给你的,我也是今天才接到学校电话,正好,我让学校转寄给你。”陆嘉曦风风火火的说完,就把电话挂了。

估计是心疼电话费。

方新亭笑着挂了电话:“真是个活力满满的人。”

陆嘉曦被改变了命运,以后肯定会有更多的数学建树。

他也要多加努力,不能被时代抛下。

就是……

“怎么这次米国的稿费过来的这么慢?”都好几个月了,还没到。

他并不知道,稿费迟迟不到,是因为霍尔金教授。

80年代是米国教育风云四起的年代。

自80年代初以来,米国的专家、学者、政界与商界人士、社会团体及各个机构,纷纷从不同度揭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革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建议,形成了众口纷纭的局面。

1983年初,教育部长贝尔先生创办了提高教育质量委员会。

并发表了《国家在危险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的报告。

这篇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各种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学者发表了几百份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对这些报告的评论更是不可胜数。

身为提高教育质量委员会一员的霍尔金教授,是坚定不移的教育质量改革派。

霍尔金教授的主张是:一个国家要在信息时代取得成功,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投资。中小学教育要成为终生学习的基础,把国家办成一个不断学习的社会。

带着自己的主张,霍尔金教授四处参加辩论会,雄辩四方。

就在这时,他看到了方新亭的文章。

方新亭的文章恰好向他解答了“学校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学校应当向学生传授什么”这个问题。

他带着方新亭的文章大杀四方。

“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通教师告诉我们,学校应当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学校应当向学生传授对社会有用的知识!他都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你们为什么不知道?”

霍尔金教授本就擅长辨论,再加上有方新亭的观念为佐,大杀四方。

报社因霍尔金教授的辩论中涉及方新亭的文章而销量大增。

紧接着,又有许多人投稿至报社投稿讽刺霍尔金,或者讽刺方新亭……

不管在任何报社投稿,不管你是持什么观点。

按照法律,只要引用方新亭的文章内容,都为方新亭带来一笔收入!

霍尔金教授一场大型辩论会可以进账八万美元。

贝尔部长一场辩论会或演讲,出场费十万美元。

几大商学院的顶级教授,演讲或辩论一次八至十五万美元左右。

普通教授的辩论或演讲,在两万至四万美元之间。

要不然,米国的那些教授和政客为什么热衷于辩论和演讲呢?

因为只要引起巨大的反响,就有不菲的收入。

大学教授的演讲或者辩论并不是最贵的,最贵的是President竞选辩论。

1992年,华盛顿大学承办了首次辩论。

首节 上一节 170/1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