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轮回:从港综开始 第174节

“三日后,自有人去道观商量后续示事宜。”

乌侍郎代替他那小主子传话。

由于此事对方提前打过招呼,孟凡倒也没有着急。

第218章 京师风貌

前清遗老们折腾了这么久,还派出一个小贝勒,只为三件事:

体面!

体面!

还是特么的体面!

因此,不好暴露道门中人暗中襄助之事,而孟凡懒得答理这帮眷恋旧时代,做着白日梦的家伙。

给了三天宽限时间,便随着师父前往他们在京师的落脚之地。

宣武门外。

吕祖观。

这是一家全真道观,供奉着大名鼎鼎的吕祖,具体建造年代已不可考证,只知其中一间阁楼建于清初,其它区域则还要古老。

虽然孟凡一行乃上清门人,但师父说,他与观主是挚友,经常交流、论道,关系匪浅。

况且,一树生的万朵花,天下道门是一家,眼下时局艰难,正是互相扶持的时刻。

沿着石阶次第而上,南北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钟鼓楼、前殿三间、中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后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五间。

各殿皆有精美浮雕,有木制、砖制,配合种种景致、历史底蕴,以及吕祖威名加持,孟凡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

许是察觉到徒弟眼中的惊艳与敬畏,千鹤不禁开口:“茅山宗坛更加气派,年底咱们早早回去吧,给祖师们磕头。”

“好。”孟凡认真点头。

“天下第一福地,第八洞天……”

仙风道骨的观主语气中满是推崇,半开玩笑道:“若能短住一段时间,此生无憾。”

“许道兄说的什么话,刚好今年本门举办大典,不如随我一同回去,做个见证……”

听到见证二字,许道人欲言又止。

随着时间发酵,茅山掌门坠入魔道,被师弟、晚辈联手诛杀一事,已然掀起轩然大波。

不过,此事不应主动追问,许道人格外珍惜与千鹤的友情,正因为如此,才更该把握好分寸。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就这样,事情定下。

师徒六人在许道长的带领下,先是给三清道祖上香,随后是吕祖……

最终被安顿在一处大别院内。

宽敞、清幽。

孟凡歇了一晚,第二天清早沐浴更衣,换上宽大道袍,随全真派的道友一起,照例给三清道祖、吕祖磕头上香,表达崇敬之情。

左右无事,午间又跟师父说了一声,便径自出观游览京城风貌。

两度穿越,再加上未曾入道的前半生,他还没来过这里,心中自然好奇种种风貌。

“麻花,什锦馅儿大麻花,好吃不黏牙。”

“包子,狗不理包子!”

挑着担子的货郎们沿街叫卖,褪色短褂、破洞布鞋。

日子不好过啊……

过几年,更加不好过。

孟凡心里叹了一声,尽可能的帮了一把,照顾货郎们生意,反正他修行锻体术,放开了吃,胃口大得惊人。

很快,宣武门这边就传出孟道爷仗义疏财的故事,过个十几二十年,也许有文人在写回忆录时,会提到这么一桩奇闻轶事。

“道爷,那是南半截胡同,又叫绍兴会馆。”

卖大麻花的货郎自告奋勇,替孟凡充当向导,介绍京城风貌。

不得不说,市井之辈确实消息灵通,很快就说清了此地来历。

会馆,早在明朝就有了,是给全国各地进京赶考的举子提供食宿而兴建。

国人嘛,乡土观念重、重感情,各地官员无不希望家乡子弟能够科考及第,入朝为官。

故而,在京为官者,莫不选址购地,为家乡后辈修建会馆,让他们能够安心备考,光耀门楣。

“唉,当年鞑子入京,搞什么旗民分制,把最好的地段留给自己人,将世世代代居住城区的老百姓,及各地会馆一律迁往外城。”

提到此事,货郎咬牙切齿,显然祖祖辈辈吃了不少苦。

“因果循环,且看着吧。”孟凡摇摇头。

“道爷说的是,当年的长毛虽无恶不作,但杀鞑子,光凭这一点,就叫人感觉解气。”

接下来,两人并未再谈这些被扫进垃圾堆里的东西,继续聊着京城风貌。

“这绍兴会馆啊,本叫山会邑馆,原是山阴、会稽两县人共有的会馆。宣统年间,两县合并称作绍兴,乃更名绍兴会馆。”

隐约察觉到孟凡对这条巷子感兴趣,货郎当即搜肠刮肚,并结合自身看法,滔滔不绝道:

“所以,这地方的绍兴菜绝对正宗,很多山阴、会稽人喜欢在此相聚……”

相聚?

能否见到迅哥儿?

孟凡无意干涉历史大势,但他想见见那位拥有上百笔名,马甲无数的先生,当年读书时,看了不少文章节选,内心深深敬佩。

“可惜,这绍兴会馆所处的南半截胡同风水不好,胡同口便是有名的刑场——菜市口。

当年慈禧那老妖婆在的时候,好多义士在此被杀,各种邪门流言自此传开。前几天,卖包子的王二走夜路还看到,巷尾突然出现一只异乎寻常的大狗,来地上舔血吃。

那畜生在看到他以后,便一道火光,冲上天去。”

说到这里,货郎看了孟凡一眼,以为他这位道爷是被脏东西引来。

事实上,此地并没有任何邪祟,相反,有一股股浩然正气。

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受刑,老妖婆特意交代杀此六人,须用钝刀,以为能够吓住后来人。

结果呢。

钝刀连续斩了谭先生颈骨数十次,这才让其尸首分离。

可留下的那句: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已成为千古绝唱。

“唉。”

长长一声叹息,孟凡心中默念起了《灵宝度人经》,感觉颇不是滋味。

下午两点左右。

在货郎的推荐下,孟凡去了稍远的广和居,一家老式饭庄,没有铺面房,上从外面看,就像一座普通的四合院民宅。

“道爷,我就不进去了吧,在外面吃麻花等您就成。”

“莫要推辞,这些天还要劳烦你带我四处逛逛。”

货郎被孟凡搭着肩膀,生拉硬拽,带进了大门。

迎面便是影壁,上面挂着金光闪闪的铜字招牌——广和居饭庄。

大门里,摆着黑油大长凳,供食客的车马侍从休息。

既然说了请客,那孟凡自然不可能食言,继续朝里走去。

跑堂伙计微微诧异,看了货郎好几眼,待回过神来,却也没有因此而怠慢,热情招呼:“您来啦!几位哪?”

“两人。”孟凡道。

伙计一听,立刻向里面高声喊:“两位,看座!

第219章 迅哥儿

“打我记事起,广和居就已经是老字号咯,那时候听老爷们说,无论吃饭、买东西很少现付,一般都是挂账,到了年底统一结。”

既来之,则安之。

见孟凡真心邀他吃饭,自己又两袋空空,就剩两担麻花值钱,也不怕被下套,货郎索性放开了,各种旧事典故,随口就能说来:

“道光年间,书法家何绍基就常在这里吃饭,欠有老账。后来,他还不起陈年酒账,便亲笔写了一张欠条。

掌柜的如获至宝,立刻命人将欠条装裱起来挂在店中,不少文人闻讯赶来欣赏这副墨宝,一夜之间,广和居门庭若市,成为京城有名的饭馆……”

言语中透着欷歔感慨。

不知是回忆那个还算说得过去的年代,还是慨叹自己也能进来吃饭。

“嗯,炒腰花、江豆腐、潘氏青蒸鱼、巴蜀辣鱼粉皮、清蒸干贝。”

“这是食单上说的肴品,你有什么推荐吗?”

看着孟凡真挚的眼神,货郎踌躇了一下,提醒道:“道爷,就咱们两个人,您先前在街面上吃了不少。”

“不妨事,勉强混个三分饱罢了,你只管说,我倒要尝尝京师美食。”

“三不沾、它似蜜、潘鱼……”

负责记菜的伙计不敢小觑,这年头,僧道之流最不能招惹。

况且,孟凡气度不似凡人,而广和居的伙计们见惯大场面,什么人物都见过,一点不担心这位道爷吃白食。

这时候,外面传来一阵吆喝。

“周大先生到,甲字号钱大先生屋看座。”

周?

正在点菜的孟凡挑眉,迅哥儿其实为笔名,先生大名应该是周树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道爷认识周先生?”

记菜伙计察觉到异样,赶忙追问。

“绍兴人?”

孟凡反问,似乎有些激动。

“是了,既然您认识周大先生,不如去甲字号坐坐?”

这话令人陷入纠结。

最终,孟凡点头同意了。

首节 上一节 174/4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