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小金头,你这越来越不像话了啊,大中午的跟老头子饮什么酒?”
兵部尚书金忠是老金头,那地位资历威望都比不过他的金幼孜,只能屈居小金头了。
金幼孜听到赵王这话,只能苦笑着摇了摇头。
他那里想到,今日皇上突然来了兴致,非要拉着他喝酒。
你说喝酒就喝酒吧,一大壶酒被你自己喝了大半……
咋滴,我金某人不配喝那一百八一杯的宫廷玉液酒?
最让金幼孜感到无语的是,皇帝陛下喝完就迷了,直接倚靠在软榻上假寐。
想着,金幼孜只好叹道:“赵王教训的是,臣日后一定注意。”
“日后注意有什么用?”朱高燧没好气地冷哼了一声,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这是应天府急报,等着老头子过目呢!本王还得去安排人手刺探瓦剌军情,现在可怎么办才好?”
应天府急报!
这几个字,顿时让金幼孜心中一动!
他几乎没有过多思考,当即表态道:“既然如此,赵王不如将急报交于老臣,老臣等待陛下苏醒,再上呈给陛下。”
听到这话,朱高燧大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而后点了点头。
“行吧,瓦剌军情涉及北伐大业,半点不容延误,本王可将这应天府急报交给你了,出了什么差错你自己担着。”
话音一落,赵王爷直接将密信塞给了金幼孜,而后径直转身离去。
金幼孜看着怀里的应天府急报,整个人都有些发蒙。
太子爷交代的任务,这么轻易就完成了?
怀揣着满腹狐疑,金幼孜来到一处隐蔽角落,犹豫挣扎了良久,最终还是大逆不道地打开了这封密信。
这封信虽然没有署名,但金幼孜清楚,应该是出自天子鹰犬纪纲之手。
当他看到密信中某个字眼时,瞳孔猛地一缩,整个人吓得面容惨白。
良久之后,金幼孜这才平复了心绪,将密信重新装好,回到天子寝宫内,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只是他不知道,暗处一直有一双眼睛,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不知过了多久,朱棣缓缓睁开了眼睛,只见金幼孜正坐在原位。
“唔,年纪大了,让爱卿见笑了。”
“陛下正值春秋鼎盛,何来此言?倒是老臣方才也打了会瞌睡,不服老不行啊!”
君臣二人又闲聊了几句,金幼孜这才提及密信一事,朱棣闻言点了点头,有些乏累地摆了摆手,金幼孜当即识趣退走。
然而他走后不久,赵王朱高燧便一脸铁青地走了进来。
“爹,这小金头真看了密信,儿臣建议将他打入诏狱……”
朱棣闻言,只是淡淡地瞥了他一眼,赵王爷立马就老实了,不敢在此刻上眼药。
“今儿个本来就是给他设的局,他不看才是怪事。”
“你小子那点心思,爹心里清楚,不要做傻事。”
老三能有什么心思?
还不是抓住这个机会,把金幼孜打入诏狱,然后将这把火烧到太子头上!
朱棣这话说得不要太明白,朱高燧只能讪笑了两声,老老实实地站在一旁。
“老三啊,爹教你学个乖,你觉得老大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朱高燧闻言一怔,犹豫片刻后,笑道:“许是有些着急了吧?”
其实从太子爷联系金幼孜那一刻起,锦衣卫便一直看在眼里,皇帝自然也看在眼里。
但奇怪的是,皇帝并未发怒,甚至主动命赵王爷安排了这出好戏,故意助金幼孜获取情报,然后告知远在应天的太子。
朱高燧有些想不明白,老头子费这么大心力,究竟是为了什么。
难不成故意泄露老二的情报给老大,让他们兄弟二人在应天府来个龙争虎斗,兄弟相残?
真要是这样,自家这个老头子,未免太过残忍了些。
朱棣扫了赵王一眼,淡淡道:“你是不是在想,爹为什么要这样做?”
“爹就不怕……老大跟老二……在应天闹个天翻地覆?”
听到这话,朱棣露出了一丝诡异笑容,起身插着腰来回踱步。
“闹个天翻地覆?那样才最好!”
“老二现在在谋划什么,你心中也清楚,一旦他做成了,新学问世,那对现在朝堂之上的文官而言,就是一场灭顶之灾!”
“一旦他做成了,程朱遭受冲击,老大会怎么做?站在太子身后的,可是整个文官集团!”
话听到这儿,朱高燧神情顿时一肃。
他明白自家亲爹的意思,从老二着手弘扬新学开始,他与老大之间,就再也没了缓和的余地。
要么他做成了,新学大行其道,直接刨了程朱文人的根基,顺理成章地入主东宫!
要么他失败了,程朱奋起反击,老大率整个文官集团,将他的新学扼杀在摇篮里面,捍卫自己的太子大位!
无非,就是这么两种结局。
但是现在,自家亲爹把老二的情报,故意泄露给老大,这不是在……
“你爹我就只有你们这三个混账儿子,一个憨,一个精,一个蠢。”
朱高燧:“???”
嗯?
老大,憨?
老二,精?
那我老三蠢?
你大……可不必实话实话。
“你们都说,朕偏爱老二,不喜老大。”
“这一次,朕默许老二弘扬新学,那也不能让老大蒙在鼓里!”
“都是朕的亲生儿子,朕哪有什么偏心的道理,奈何……唉!”
奈何大明皇帝只能有一位,那张九五之尊的龙椅,也只有一张!
朱棣走出寝宫,眺望着应天方向。
既然你们要争!
既然你们要斗!
那朕就给你们这个机会,亲自给你们搭好台子,去争,去斗!
无论是太平天子,还是开疆雄主,大明都只能留下一位!
也只能,有一位!
应天,帝都。
自上次胡元澄指出了冶铁弊病,朱高煦便于他扎根于二局,致力于解决这个难题。
相比于后世,大明的冶铁工艺确实有些落后。
但这个时代最好的工匠都被朝廷征召,皇家制造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代表此刻大明冶铁工艺的最高水平。
朱高煦记得很清楚,用煤炼铁,一直都是古代的正常做法。
因为煤相比于炭而言,降低了炼铁的成本,还可以节省木炭,所以一直都是古代炼铁的主流。
但是,煤中含有磷硫等大量杂质,成了制约冶铁工艺发展的最大杀手。
用煤炼铁,完完全全就是错误的,将整个冶铁行业带入了歧途。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煤炼制焦炭,再用焦炭炼铁。
于是在朱高煦的亲自主持下,皇家制造局二局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
原本低矮的铁器作坊全都被推平,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高炉。
这些高炉肚皮宽大,颈部逐渐收缩,从外观上看着有些像是花瓶。
为了提高这一座座高炉的使用寿命,并且解决坩埚的制作问题,朱高煦几经寻找,终于找到了完美的耐火材料——石墨!
其实如果只是建造一座可以炼铁的高炉,直接使用粘土筑造,或者用红砖砌都没很大问题。
关键朱高煦希望提高它的使用寿命,于是在高炉内衬中,使用了后世炼钢炉才用的高级耐火材料。
石墨这玩意儿用途很多,放到现在它就是绝佳的耐火材料。
朱高煦命匠人将匠先把石墨粉碎粉碎加水过筛成细泥,再像塑瓷胎那样在飞速旋转的木盘上手工成型,最后放到特制的高温窑中煅烧成型,石墨坩埚就此出炉!
古人炼钢,大多采用炒钢、百炼钢与灌钢这三种炼钢工艺,但是都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钢铁!
朱高煦窑的,是坩埚炼钢!
自从春秋时期古人发明坩埚炼钢法以来,到汉朝最为兴盛,用它炼出的钢铁制成坚固的鱼鳞甲、锋利的环首刀,才有了战无不胜的大汉王师,才有了“明犯大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宣言!
然而不知因为原因,坩埚炼钢法在南北朝时期就失传了。
反倒是印度阿三们用坩埚炼钢法炼制出了乌兹钢,以此制作的大马士革军刀锋利无比,成为欧洲那些自诩高贵的野蛮人竞相追求的珍贵武器。
朱高煦现在要做的,就是恢复这门老祖宗的失传手艺,用坩埚炼钢法提高大明钢铁产量!
高炉炼铁加上坩埚炼钢,皇家制造局一旦实现,那大明钢铁产量将会得到质的飞跃,到时候无论是冷兵器还是热武器,生产效率都会大大增强!
尤其是朱高煦心心念念的火铳与火炮,完全可以大幅度量产!
到了那个时候,别说是盘踞在漠北的鞑靼瓦剌了,大明儿郎甚至可以在永乐大帝的率领下,踏上征服世界的脚步!
胡元澄站在朱高煦身旁,看着匠人们在朱高煦的指点下建起了这座神奇的工坊,脸上虽然写满了疲惫,心中却全是钦佩与敬重。
他虽然不是明人,但是在大明生活了这么久,也知道这个庞大王朝,一直独尊儒术,尊那程朱为官方学说。
至于匠艺则被驳斥为三教九流,匠人们也沦落到连商贾都不如的卑贱地位!
直到这位汉王爷出现,不断革新生产工艺,不断提高工匠地位,给了大明匠人们一个光明前景!
胡元澄在大明出仕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能与匠人同吃同住的天潢贵胄!
光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他对这位汉王殿下心生敬意了。
至少那位温文尔雅的太子殿下,是做不到的。
再者说来,他胡元澄能入朝为官,说到底还是因为自身的火器工艺。
真要说起来,他也不过是个匠人罢了。
很快海寿太监顶一脸黑灰走了过来,兴奋开口道:“王爷,一切准备妥当,奴婢检查了三回,是否可以开火炼铁了?”
这三日他这个二局掌印太监也没有闲着,一直在汉王身侧忙前忙后,甚至还为了那石墨亲自进到矿洞里面挖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