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五龙同朝,这个逆子孝出强大 第374节

“如两浙的惰户,不许读书识字,不能和良民坐在一起,贱民女性穿衣服颜色不许和良民一样,在路上拿伞必须倒着拿,走路脖子上还得戴铃铛,显示出自己是属于贱民……”

“还有安徽的伴当,也是奴籍行列,相当于士绅豪强的农奴,一辈子要给士绅豪强做牛做马,哦还不只是一辈子,而是世世代代!”

“这些贱籍子民的子孙后人,生下来也就是贱籍,一辈子都是贱籍,贱籍娶媳妇儿也只能找贱籍,世世代代永生永世都是贱籍,都是士绅豪强的奴隶!”

听着汉王朱高煦这些叙述,朱棣与三巨头顿时沉默了。

的确,这样的日子,未免太令人绝望了啊!

自己是贱籍也就罢了,给人当牛做马了一辈子,自己的子孙后人还不能改变身份,生下来就是贱籍,注定命运跟自己一样悲惨,这如何接受得了?

“我大明朝贱籍子民大多来源于战争掠夺的战俘、平民以及罪犯家属等,子子孙孙世代为奴,隶属于主人。”

“但是发展到现在,江南的富户豪强,家中奴仆多达数千人,这些签了卖身契的奴仆,子子孙孙,世代不能脱离贱籍,除江南之外,河南、山东等省的富贵人家也是蓄奴成风。”

“难道这些奴仆杂役当真全都是贱籍子民?不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可都是民籍,因为天灾人祸沦为流民,走投无路之下只能签了卖身契,沦为士绅豪强的奴仆杂役苟全活命!”

朱高煦直接点出了这才残酷的事实,听得众人眉头紧皱。

原本好好的良善子民,或是因为天灾,或是因为人祸,最终被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签订卖身契,成了士绅豪强的奴仆杂役。

这是他们这些朝堂重臣的失职,更是朱棣这位大明天子的失职!

可笑地方官员一直都在鼓吹盛世,粉饰太平,侈人视听!

偏偏他朱棣这位大明天子,之前还相信了,为自己的文治武功感到骄傲!

结果,那什么“太平盛世”,现在成了自家老二的巴掌,一次打得比一次更狠!

饶是朱棣心思深沉,此刻一张老脸也有些挂不住了。

“爹啊,你知道现在奴籍在籍人口只有多少吗?”

“不过二十万人口左右!”

“但是你去看看,这天下为奴为为婢的大明子民,何止二十万?”

“五十万,八十万,甚至高达上百万!”

这个说法,不难得到证实,至少光是从这些京官家中奴仆成群,就可见一斑!

天下官员多如牛毛,每人家中豢养几十上百个奴仆杂役,那数量与百万也相差无几了!

朱高煦话锋一转,突然提起了一件旧事。

“爹,你应该还记得洪武年间的郭桓案吧?”

郭桓案!

三巨头与朱棣面面相觑。

他们何止是记得,简直就是触目惊心!

洪武十八年,户部侍郎郭桓等人,通同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盗卖官粮,后被揭发,太祖震怒下令调查。

经查,郭桓等人总共贪污两千四百多万石粮食!

太祖高皇帝震怒之下,决心趁机扫荡全国贪污官员,展开了一场血腥大清洗。

最终,太祖高皇帝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涉案官员尽皆处死,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

甚至为了追讨赃粮,演变成了全国骚动,民间富人莫不因此破产,遭到抄家破产的士绅豪强不计其数!

这就是“郭桓案”!

即便过去了这么久,三巨头现在想起来,还是心肝儿有些发颤。

那位太祖高皇帝,当年可是用一场又一场的血腥大案,敲断了所有文人的脊梁骨!

朱高煦似笑非笑地看着三巨头,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来。

“爹,你觉得太祖高皇帝为什么要借着追讨脏粮的借口,放任锦衣卫抄家追缴那些个士绅豪强?”

听到这话,朱棣脸色微变,三巨头则是眉头紧锁。

“郭桓一案真相大白,涉案官员尽皆被处死,脏银脏粮难道朝廷当真没找到?”

“就算脏粮真被他们藏起来了,也不可能牵连那么多的豪强富户吧?”

看着笑眯眯的朱高煦,朱棣脑海中陡然浮现出了一个可怕念头。

“老二,你的意思是……太祖高皇帝是故意这么做的?”

“对!”朱高煦给出了肯定回答,“其实这也不难理解。”

“元末乱世,灾荒饥馑,疾病瘟疫,连年兵祸……种种原因造成人口大量减少。”

“大明建立并统一全国后,太祖高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全国的农业生产在蒙元时代长期大规模战争而遭受极大破坏的背景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恢复,使得人口得以稳定增长。”

“在这个大背景下,朝廷一直鼓励百姓子民拓荒垦殖以提高粮产,那么就需要大量人口,这批人口从哪儿来呢?短时间内生也生不出来啊?”

“所以,郭桓案爆发了,或者说洪武年间爆发的四大案,都是有着这么一层影子!”

“这些个士绅豪强、勋臣贵戚被满门抄斩,抄家灭族,大批奴隶得到解放,朝廷再将那些士绅豪强的田地分配给这些奴隶,那这人手不就有了吗?粮产不就提高了吗?”

朱棣与三巨头听得头皮发麻,难以置信地看着朱高煦。

虽然他们很不愿承认,但是结果证明,人家说得还真有可能就是事实!

太祖高皇帝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原本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天灾频发,民生多艰,在他的励精图治之下,国力迅速增强,人口大量增长,当真形成了一副治世局面!

朱高煦见朱棣陷入了沉思,便看向了三巨头。

“三位,什么才是仁政?”

“不是那些文臣缙绅天天嗷嗷叫着,推行一些有利于他们谋取私利的政策,结果对百姓而言毫无益处,那是仁政吗?”

“废除奴籍贱籍,解放全国奴婢,促进社会生产国力增强,这他娘地才是真正的仁政!”

三巨头:“!!!”

你说就说。

咋还急眼骂人了呢?

“仁政!”

“何为‘仁政’?”

“以民为本这才是仁政!”

“真正有利于平明百姓的国策这才是仁政!”

朱高煦张口喷了永乐帝与三巨头一脸口水,硬生生地喷得这四位大明朝最有权势之人,张口都无法反驳。

这一幕倘若被顾佐顾喷子看到了,只怕会将汉王朱高煦视为人生楷模。

毕竟在这个大明朝,敢这么怒喷皇帝陛下的,也就这位汉王爷。

朱棣与金忠等人被喷得满脸口水,偏偏还真没办法发作。

毕竟人家汉王占着理,真正做到了为天下百姓考虑,而不是为官员缙绅谋利!

“以往那些个官员缙绅鼓吹的仁政善政,说到底最终从这些仁政善政里面获利之人,反倒不是底层百姓,而是官员缙绅,士绅豪强!”

“这也是为何他们愿意支持原因推行的根本原因!”

“因为这些朝廷推行的仁政善政,反倒成了官员缙绅谋利的工具与手段,等同于又给他们增加了一条财路,他们为什么不鼎力支持?他们为什么不大肆鼓吹粉饰?”

朱高煦看向永乐帝与三巨头,嘴角满是戏谑嘲讽。

“就如方才我们提到的江南豪强集体逃税欠税,欠款毕竟是欠款,他们也是打了欠条的,那些拥有大量土地良田的士绅豪强,经常拖欠数额巨大的税款,他们为什么敢毫无顾忌的这么干?”

对啊!

不是有欠条吗?

这一年拖一年,欠条一大堆!

长此以往下去,终有一日纸包不住火啊!

那到时候不就是这些士绅豪强忍痛割肉的时候?

永乐帝与三巨头面面相觑,面对汉王提出的疑问,很是坦率地摇了摇头。

朱高煦也没有废话,直接道明了原因。

“因为,他们在等‘大赦’!”

“朝廷打了胜仗,地方上出现天灾,包括皇室天家出现什么喜事,朝廷自然就会大赦天下,这大赦里面就包括了减免地方赋税!”

大赦天下,这块历代帝王稳固统治提高威望的金字招牌。

一般,新君即位称帝,或是册立太子正位东宫,遇见这些天大喜事,皇帝都会下旨大赦天下。

当然,大赦天下里面有个“赦”字,赦免囚犯自然是主体,但也不是只有这么一点。

大赦天下并不仅仅只是赦免大部分罪犯,通常伴随着的还有减免百姓的赋税,有的甚至还能放停民间的私债,这些可都是百姓能看得见也摸得着的实惠仁政。

对于官员以及士兵来说意味着提升官级,发放补贴等等之类的好处。

正是由于这诸多好处的存在,而且大赦天下的范围能波及到皇帝统治下的每一类人群,受到恩惠以后自然会对皇帝感恩戴德,以及对新君统治的认可,瞬间拔高新君的神圣形象。

由此一来,罪犯少了,官员、士兵、百姓都得到好处了,自然也就没人因为自己的不满而去抗逆皇帝的统治。

所以,大赦天下这就是块金字招牌,无往不利!

朱棣对这大赦天下,还是十分上心的。

他这位大明天子至今,好像也才用过这块金字招牌一回。

就是他娘地自己即位称帝,昭告天下那一次。

因为太祖高皇帝开国之后,奉行“重典治乱世”的政策,不仅制定了森严的司法制度,对于“大赦”也做了严格的限制,因此大明朝的皇帝对于大赦都十分重视。

朱棣也不敢借着“大赦”这块金字招牌,去收拢什么人心民心。

更何况,他这位永乐大帝,也不需要。

现在听见自家老二说的这话,朱棣着实有些惊了。

那些个拖欠税粮的江南豪强,原来打得是这个主意,等着老子大赦天下?

呵,那你们可有的等了!

朱高煦注意到了永乐帝那戏谑表情,同样也乐了。

“朝廷有很多原因大赦嘛,比如爹您老人家再生个儿子,高兴之下减免全国一年或几年税收,那么士绅们应缴纳的税收在大赦之前拖欠的税粮,就可以全部光明正大的免掉!”

“也就是说,江南豪强不管拖欠多少税粮,只要遇上大赦就能合法的免除,所以他们就敢大量拖欠税款,然后专门等待大赦的时候免除。”

“不过我倒是听闻,因为朝廷一直没有大赦,所以这些人也有些等不急了,开始主动帮朝廷制造大赦的理由与借口。”

“比如制造祥瑞出现,比如虚报地方灾情,比如勾结土匪制造战乱等等,反正地方上有了天灾人祸,老百姓受了损失,朝廷一般都会减免地方上的税收,以体恤当地百姓恢复生产,而实际上获利最大的就是有钱的士绅群体。”

朱棣听到老二让自己再生个儿子,他还想骂这个混账逆子几句,但是当他听到老二后面这些话,却是顿时就高兴不起来了。

因为,近些年来,各地上奏灾情严重请求减免赋税的例子,简直不要太多了啊!

诚然,大明朝确实连年天灾不断,但是当真如同那些地方官员所说,灾情有那么严重吗?

再回想起之前老二曾经说过的,地方官员通过为民请命进行贪腐,朱棣一张脸顿时就冷了下来。

首节 上一节 374/4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