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鼎、剑、戈这些青铜器。
古色古香。
看起来充满了古韵。
在摊位边上。
还有少量脏兮兮的玉石和几个木质把件。
经过曹卫东的仔细辨认,让自己心生感应的就是摊位上一枚不起眼的玉石。
这枚玉石乌蒙蒙的,通体泛白,没有光泽,看上去其貌不扬。
若不是这东西出现在鬼市的摊位上,说不定会被人当做石头随手扔掉。
另外让曹卫东感到惊喜的是。
这个摊位上除了这枚玉石外,还是有不少好东西的。
虽然谈不上价值连城。
但放到以后也能值不少钱。
曹卫东暗暗感叹。
这个年代就是好啊。
要不都说盛世黄金,乱世古玩呢。
要是再往后过上十几年,这些东西是绝对买不到的。
他有心将这些东西全部收下。
思忖了片刻,曹卫东有了想法。
他顺手将一枚青铜小鼎拿了起来,随口说道。
“老板,这东西看着挺有意思,多少钱,要是的话我就要了?”
摊主挑了挑眉,眉宇间露出一抹肥羊上门的笑容。
在鬼市上做买卖也是有讲究的。
比如说去买货叫做“抓货”或者叫“上货”。
这货又分大件货,秀气货,成货,零货,洋货,“俏”货等等。
买卖双方要价还价的行话是。
“么、按、搜、臊、歪、料、俏、笨、脚、勺”。
用这十个字音分别表示一至十。
当然这些都只是最基本的。
除此之外,还有“搅黄了”,“打眼了”,“捡漏了”等一套完整的行业暗语。
曹卫东大咧咧的问价,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头次来鬼市的雏儿。
在摊主眼中。
曹卫东简直就差把“我是肥羊”这四个字刻在脸上了。
摊主毫不客气的伸出了三根手指。
曹卫东似是有些犹豫。
“这么一个破玩意竟然卖三块钱?有点贵了,能不能再便宜点?”
摊主脸色涨红,气的险些喷血。
他恶狠狠的说道。
“你手中拿着的可是来自西周时期的古铜鼎,传说是当年西周的皇帝用来祭天的宝物,这可是我们家家传的宝贝,平时根本不会拿出来。”
“也就是你走运,今天刚拿出来,就被你看见了。”
曹卫东心中偷笑。
这个摊主实在是太能扯了。
什么西周古铜鼎。
先不说西周到现在经历了多少年了。
器物传到现在会是什么模样。
就算这东西真是来自西周时期的古物,摊主能舍得拿出来来卖?
简直是天方夜谭。
要知道西周时期的东西,随便一件,都是名副其实的国宝,价值连城。
比如西周早期的利簋、太保鼎,还有西周康王时期的大盂鼎等等。
前世。
这些都是国家永久禁止出口展览的重宝。
曹卫东心里思忖着,还没有说话呢,旁边走过来一个叼着香烟,看起来流里流气的青年。
他“恰巧”发现了曹卫东手中拿着的青铜小鼎。
立刻凑了过来。
“老板,这东西好成色啊,是什么来路?”
摊主连忙压低了声音,配合的解释起来。
“这是西周的铜鼎,是我家里的传家宝,要不是我母亲得了重病,绝对不会拿出来的。”
“西周的?”
青年有些焦急的对曹卫东说道。
“同志,这东西能否让我过过手?”
曹卫东愣了一下,将铜鼎让了过去。
青年将叼在嘴里还未点燃的香烟夹在耳上,双手接过铜鼎,翻来覆去的查看,不住的感叹。
“好东西,这可真是一件好东西,如果我没有看错,这是西周时期的银青铜簠吧?”
簠(音斧)。
这是古人盛放黍、稷、稻、粱的方形器皿。
属食器。
体形略长,上下八鸟足,铸有四方纹,错银走纹线间隙。
在两端簠壁错银字不知义的铭文。
簠器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战国末期已经消失不见,存世数量极少,极其珍贵。
摊主一挑大拇指。
“小同志果然有眼力,你说的全对。”
青年笑了。
“摊主,这东西多少钱你能出?”
摊主再次伸出三根手指头。
“三百。”
顿了顿,摊主又补充道。
“我是因为家里的老娘生了重病,不然也不会出售这东西的.......这可是我的传家宝。”
“诶,要是这事被我老爹知道了,说不定会打死我的。”
青年却没兴趣听摊主诉苦。
他非常豪爽的说道。
“三百我要了。”
青年说着就要掏钱,谁知道摊主这时候却摇了摇头,说道。
“那不成,我做买卖讲究先来后到的,这位小哥先看上的,我得先卖给他。”
“同志,这东西一分钱一分价,确实值三百块钱,你要是想要就抓紧,要不然这位同志就要买走了。”
青年闻言立刻说道。
“老板,你卖给我吧,我加价到四百。”
摊主咽了咽口水,但还是坚持的说道。
“还是不行。”
接下来青年又提了两次价。
一直加价到五百。
但摊主还是无动于衷。
青年暗骂了几声死脑筋,然后看向曹卫东,用商量的语气说道。
“小同志,这东西你还要么?你要不要就让给我吧,我看上了。”
曹卫东眼睛慢慢眯起。
要是一般人听到这两人一番胡诌,肯定被唬住了,当场就会掏钱买下来。
但曹卫东不是一般人。
他觉得这个青年出现的时机有些奇怪。
不过还没等他说话呢,旁边突然又窜出一个人,脸上表情一惊一乍的说道。
“我靠,这是正经的好宝贝啊,谁要是买了,倒手就能赚钱。”
“老板,这东西多少钱,我要了。”
真是半路杀出了一个程咬金。
他们两人为谁拥有最先购买权吵得不可开交,唯独摊主笑呵呵的看着曹卫东,催促道:“同志,你可真要抓紧了,要不然别人就买走了。”
看着这伙人在自己面前演双黄,曹卫东笑了。
看来自己这是碰到“并黏子”和“吃格念”的了。
所谓的“并黏子”和“吃格念”,其实也是鬼市中的黑话。
他们通常是摊主的朋友。
在顾客询问商品时,这两个人就凑过来,一个帮腔,一个趁机抬价,将产品兜售出去。
就有些类似曹卫东前世的托儿。
眼见曹卫东无动于衷,青年眼珠子一转,悄悄将他拉到旁边,通他商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