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父有些不相信。
他认为李平安是在敷衍自己,毕竟他们是直接来李家而不是医院,就算是李平安帮他看了病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李平静也有这样的想法,她甚至认为公公的病有些偏重,弟弟根本就没有把握将他的病治好。
即便是费尽心力的将公公治愈也得不到多少好处,治不好还要遭受埋怨,弟弟肯给他开药才怪!
李平安这么说,连李林都不肯给周父诊脉了,直接说让他回家养着就行了。
周父知道事不可为就离开了。
李平静迟疑着问道:“平安,我公公真的没什么病?”
“从脉象上看确实不是很严重,至少各个脏器尤其是脾胃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损伤,如果让他吃些好的,加上天气渐渐暖和,他的身体应该是可以有所好转的!”李平安说道。
李平静以为自己听明白了。
弟弟的意思是说周父的病不是太严重,至少没有到危及生命的地步。
也就是说他身上还是有病的。
李平静越发的认为弟弟是在为了逃避责任而粉饰太平。
说什么周父没什么大病,其实就是不想管而已。
李平静没再多说什么就离开了。
“看样子他们是不太相信你啊!”徐氏说道:“我看平静也不是太相信,八成周父还是要到别家医院去看病的!”
“去就去吧,我也只能这样了,仅仅是望闻问切而已,我要是让周父到六院做X光检查她们会情愿吗?”李平安说道:“要是让她们花费百十万块钱做检查,结果却没查出什么特殊的病,那个时候她们心里更不情愿,没准儿还会恨我呢!”
徐氏叹息了一声没再说什么。
就算女儿不这么想,周家的人呢?真要是儿子让他们花了大钱还没将周父治好,别人不知道,赵氏肯定是要心存恨意的。
“不管周父身上有没有蹊跷,我是不打算管了!”李林开口说道:“就算是他到轧钢厂医务室找我,我也不也不会给他开药,让他找别人吧!”
周父还真没有到轧钢厂医务室找李林,而是让儿子周胜陪着去了京城大学医院。
到那边以后医生依旧是询问既往病史,想要知道是不是周父以前得过什么大病,现在是后遗症。
周父以为人家是问他以前的事情,估计和李平安要问的事情差不多,就将自己这一年来的遭遇以及自己腿伤的情况都说了。
医生建议周父先做X光检查,主要是要弄明白是不是结核病早期,肠胃有什么特殊性病变。
周家父子一听说做X光检查要百十万块钱立即就愣住了,找了个借口说要回家拿钱就溜之大吉了。
从医院出来,周胜给父亲出主意说不如去苏国红十字医院那边看病,李平静生产的时候就在那家医院,医院不收检查费用,一百来万块不就省下来了,而且苏国红十字医院可是有苏国专家坐诊的,人家的医术不比京城医大医院的医生差。
周父急忙答应。
他们是背着李家人到其他医院给周父看病的,周胜也不好意思到李家借自行车,只能找别人借了。
周胜带着父亲到了苏国红十字医院,人家也帮着周父做了X光检查,也没乱开药,只是给他们开了一点儿抗寄生虫药,那个时候主要是一些抗蛔虫的药物。
周家父子依旧是不放心,他们又到同仁堂找中医诊断了一下,中医帮他开了几副补药了事。
花的钱也不多,前前后后也就二十来万块钱。
可是。
周父这個样子短时间怕是很难找工作了。
周家更加拮据。
李平静还在要给孩子喂奶要吃好的,周父要补充营养也要吃好的。
再加上其他日常开销,家里只有周胜一个人有工作怎么行?
李平静就想起了大年初三到娘家串亲戚时母亲徐氏和她说过的话,说是区里要办什么会计速成班,学的好了没准儿就能找一个不错的工作。
她将这件事情和家里人说了,还要公公婆婆帮着照看两个孩子。
对此。
她一点儿也不担心。
侄子也是母亲一直在照看,秦淮茹有自己的工作当了甩手掌柜,母亲照顾的不是很好吗?
自己将儿女交给公公婆婆肯定也行的。
一家人包括周胜在内都很支持。
李平静到区里报名了。
她是小学毕业,识字的。
倒不是父母只支持李平安上学而不支持她。
她上学的时候正值抗战时期,李平静见到小鬼子就哆嗦个不停,害怕的厉害,上完小学就没再上初中。
识字。
再加上周父出事儿以后她一直管着周家的钱财,虽然周家没什么钱,但是鸡毛蒜皮的事情还真不少。
负责接待的一个会计模样的人询问了几句,李平静还真的都答上来了,又让她写了几个字,算是录取了。
会计速成班培训一两个月,到时候就分配到区里的各个公私合营单位。
也许是为了鼓励学生们好好学习,人家还说要是学习成绩优异能够独挡一面,没准还能去大厂里当会计呢!
李平静很是激动,回去之后就将这件事情告诉丈夫和公公婆婆,几天后开学,学习一两个月以后就能有工作。
周家人都挺高兴,赵氏看着儿媳妇说道:“你要是也有了工作,将来咱们家的日子就好多了,最少也是个中游,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
“你们都放心吧!”李平静说道:“我肯定会努力学习的!”
能被选上参加会计速成班,她还是很高兴的,为此特意到李家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徐氏。
徐氏也很高兴,她也希望看到女儿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
正好。
李平静回娘家的时候贾张氏也到李家串门了,她还告诉徐氏一个消息,说是过年以后易中海夫妻两个吵了几回嘴,动静还不小,连她这个对门邻居都听到了。
易家的事情徐氏可不想管那么多,听过就算了。
不过贾张氏听说李平静报考了那个什么班还通过了,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就能找到工作,这家伙心动了。
大家同在一个四合院儿,多少年的邻居,李家的情况贾张氏能不知道?
李平静只是小学毕业而已,还不如自己儿媳妇儿呢!
刘悦不但是小学毕业,听说还上过几天初中呢!
李平静这样的都能被录取,更何况是她儿媳妇儿刘悦?
贾张氏勉强和徐氏母女两个说了几句就离开了。
回到四合院儿家里,贾张氏就和刘悦商量起来,想让她也去报考会计速成班,要是被录取了,刘悦不但有工作,还可能是代表公家这方的会计,说不定就能将户口迁到城里。
这件事情四合院儿里的邻居们都议论好些天了,刘悦是知道的,不过她没把握自己一定能被选上,所以一直没去尝试。
这回贾张氏算是把她忽悠了。
连李平静这样一个小学毕业的人都能选上,何况是还上过几天初中的自己?
李平静能行,她也能行!
为了这个家,为了自己的儿子,刘悦自然是要过去试试的。
她非常自信的去了。
结果却出了茬子。
会计速成班也不是无限招人,而是有一定名额的,开始的时候考试题目简单,几乎是符合条件就行。
刘悦就晚了那么几天,结果可就不一样了,考官问的问题有些刁钻了,问了刘悦一个鸡兔同笼的问题。
刘悦哪里答的上来?
盘算了半天也没弄明白,不等人家拒绝,说了一句:“我算不出来。”
她就这样离开了。
回到家里。
贾张氏满心欢喜的过来询问事情怎么样了,刘悦冷着脸说道:“谁说人家考官只是走个过程的?我去的时候他们提的问题可刁钻了,别说是我,就算是东旭怕是也回答不出来!”
晚上贾东旭下班回家的时候刘悦将考官问的问题说了出来,贾东旭也是吭哧半天没有回答上来。
“我都好几年不上学了!”贾东旭说道:“这么刁钻的问题我怎么可能答的出来?”
“可能是李平静走了狗屎运碰到一个简单的问题!”贾张氏开口说道。
她还是不想承认李平静比自己儿子、儿媳有学问。
第二套人民币开始发行了。
建国几年已经消除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市场物价稳定。
国家财政在收支平衡的基础上,连续几年收大于支,国家商品库存、黄金储备也连年增加,货币制度相应巩固和健全,一个独立、统一的货币制度已建立起来。
为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等不足,提高印制质量,进一步健全货币制度,国务院发布命令,决定由人民银行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收回第一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第二套人民币一元等于第一套人民币一万元。
这套人民币的主币单位为“元”,辅币单位为“分”、“角”,货币符号为“”。
第二套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两种形式,其中纸币共有11种面额,分别为壹分、贰分、伍分、壹角、贰角、伍角、壹圆、贰圆、叁圆、伍圆、拾圆,而硬币则有壹分、贰分、伍分3种面额。
提前十来天,街道和居委会就开始下发通知,新版人民币下月一号开始进行兑换。
不仅仅是要兑换老版人民币,黄金也可以进行兑换,政富负责回收。
建国初期,国内黄金储备少的可怜,这几年不断的没收官僚、旧政富遗留下来的黄金,也不过是积攒了一百多吨而已。
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儿,郭嘉一直是鼓励用黄金兑换人民币的。
随着第一套人民币的落幕,郭嘉日渐稳定,黄金的流通将会越来越少。
百姓们还是愿意将手里的黄金兑换成新版人民币的。
当时市面上主要流通的黄金有两种,小黄鱼和大黄鱼。
小黄鱼重一两。
大黄鱼重十两。
五百克为一斤。
一斤十六两。
所以小黄鱼是三十一克,大黄鱼是三百一十克。
以当时的黄金价格,每条小黄鱼九十万人民币,大黄鱼九百万人民币,兑换成第二套分别是九十块钱和九百块钱。
不过。
李家没有黄金。
金价和李平安没关系。
他和秦淮茹仔细盘算了一下,手里还有五千多万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