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第808节

  尽管他和赵芳成亲了但还真的没办过事儿。

  易中海心中自卑。

  万一自己和赵芳正常过夫妻生活却依旧没有使她怀孕,自己的短处不就再次暴露在赵芳眼中了吗?

  事实上。

  他也很清楚,赵芳也不想和他过夫妻生活。

  两人意见一致。共同维持着这段畸形的婚姻。

  此时。

  易中海已经认命了。

  既然他不能生养,不能有自己的亲生儿子干脆将袁成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算了。

  他教给袁成钳工知识,将来还能帮着他成家立业。

  自己真诚相待,袁成能不将自己当成他的父亲,将来能不给自己养老?

  易中海自以为想明白了,想透彻了,对赵芳母子两个更好了。

  在家里什么事情都听赵芳的,在扎钢厂也是任劳任怨,恨不得将当年托里教给自己的那点儿钳工知识全部都交给袁成。

  这样一来就惹怒了贾东旭和许大茂等几个跟着易中海的徒弟。

  易中海和袁成现在成了父子,别的徒弟自然要靠边站,没时间传授他们技术了,对袁成却是手把手的教。

  其他人心里能好受?

  贾东旭还好一些,他都已经开始考二级钳工了,许大茂却是连一级钳工都没有考过,眼见着易中海如此偏心,他心里怎么会不着急,想着难怪自己到现在还没混上一级钳工,肯定是易中海没有认真教自己的缘故。

  许大茂一狠心又将易中海给举报了,他举报易中海偏心自己的养子,工作的时候私心太重,不教其他徒弟只教自己的养子。

  可许大茂却没有想到正因为他的这封举报信几乎让所有人都倒霉了。

  举报信辗转到了轧钢厂钳工车间主任手上。

  在车间主任印象中易中海本来就不是什么本分的人,可谓是爵迹斑斑,他看到这封匿名举报信以后顿时起了一股无名火,将易中海叫到自己身边,当着众多工友的面不论三七二十一就将他批评了一顿,还劝说他要对的起师傅的称号,兢兢业业的教自己的徒弟。

  易中海表面上答应了,暗地里却不以为然。

  他很清楚。

  写举报信的逃不了许富贵父子、贾东旭那些跟着自己学技术的人。

  否则。

  其他人闲的没事儿找事儿举报自己?

  他们知道自己和袁成的关系?

  就算是知道。

  碍着他们什么事儿了?

  用的着举报自己吗?

  举报自己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易中海更加变本加厉。

  他就是要对袁成好。

  至于贾东旭、许富贵父子等人。

  他们愿意和谁学技术就和谁学,反正易中海是不会教的。

  贾东旭也不是笨蛋。

  知道易中海那些烂事儿的肯定就是四合院儿的人。

  最少也是附近的人。

  跟着易中海学技术的除了自己就是许富贵父子了。

  自己没有举报易中海。

  究竟是谁举报的不是一目了然吗?

  甚至。

  他都猜测不可能是许富贵,八成就是许大茂这孙子。

  这孙子整天不干好事儿。

  举报了易中海,易中海可能也怀疑到自己头上了,最近几乎没再教自己钳工技术呢!

  许大茂这家伙真可恨!

  土茯苓、山药蛋这些东西偶尔吃几次还行,甚至会觉得有些好吃,有新鲜感。

  只是。

  吃的多了就不行了,慢慢会开始厌倦。

  贾家吃了参有中草药的饭,贾强慢慢开始不好好吃饭了,整天说不想吃土茯苓和山药,每次见到贾东旭都要让父亲帮他买鸡,他要吃鸡肉。

  鸡肉虽然不要肉票,但却是贵啊!

  贾家怎么可能整天吃鸡肉?

  贾东旭整天皱着眉头,一筹莫展。

  贾张氏这家伙倒是很有办法,刚刚入春,槐树还没有长出新叶子她就惦记着吃槐花了,到医院家属院小院儿找到徐氏询问将来李家的槐花结了能不能给她们家一些。

  “今年的情况和往年不一样!”徐氏开口说道:“盯着这小院儿里几棵槐树的不知道有多少人,到时候再说吧,我可不保证能给你们贾家留一点儿!”

  贾张氏默默的点了点头,心里想着到时候自己到李家小院儿摘槐花,李家人还能不让吗?

  贾张氏眼尖,看见李家锅里居然也有山药和杂粮,开口说道:“你们也吃这个?”

  “你这是什么话?”徐氏说道:“我们家不吃这个吃什么?”

  大米。

  小米。

  白面。

  李家都不缺。

  赶巧了。

  今天徐氏就是做的杂粮饭,还加了一点儿山药,正巧让贾张氏看到。

  贾张氏虽然没回徐氏的话,心里却想着看来徐家的伙食也不比我们贾家的好啊!

  不都是吃杂粮和草药?

  她终于想起来这個方法还是李平安告诉邻居们的。

  看来李家也是这么做的啊!

  回到家里贾张氏就和儿子、儿媳说了自己在李家小院儿的见闻,又说道:“李平安一家和咱们家吃的饭一样,徐氏那两个孙子也没有吵吵着要吃鸡肉!”

  气人有。

  笑人无。

  只要李家吃的饭不比她们贾家好多少,贾张氏就心安理得了。

  刘悦微笑着说道:“就算是李家人都有户口,可口粮指标降低的太多了,他们粮食肯定是不够吃的,不吃土茯苓、山药吃什么?他们家的情况也就是比咱们家好那么一丁点儿而已!”

  贾东旭却是沉默不语。

  杂粮、中草药,李平安的两个孩子吃得,自己儿子贾强就吃不得?

  以后。

  贾强要是再想买什么好吃的,我可不能惯着他了。

  该让他懂点儿规矩了。

  怎么可能由着他胡闹?

  建国初期。

  我国还是一个贫油国,国产汽油很少。

  今年。

  京城公交汽车煤气代燃节约汽油试验成功,一些公交车开始使用煤气做动力。

  改造好的公共汽车上都有一个大大的煤气囊,看起来就像车顶上有一个大包一样。

  徐氏每次到百货大楼买东西的时候就需要坐这种车。

  她向儿子询问究竟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李平安如实说了。

  徐氏了解到什么是煤气的时候脸色有些不好看了,急忙询问坐这样的公交车是不是有危险,万一发生爆炸怎么办?

  李平安急忙说根本不用担心,人家都是测试过安全才投入使用的。

  报纸上还说石景山钢铁厂在去年下半年已经让厂里的部分工人试用煤气炉了,已经给他们装上了煤气管子和煤气炉,五六分钟就能烧开一壶水。

  徐氏对煤气管道和煤气炉都不感兴趣,虽然儿子说公交车很安全,但她还是说以后尽量少带两个孙子坐这种公交车。

  李平安无奈的说道:“那以后你出门的时候就让李业两兄弟到医院托儿所去和其他小朋友玩,再过几个月就将李业送到学校去!”

  徐氏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点点头,答应了。

  上班的时候李平安又接到了老院长的电话,询问家里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医院家属的吃饭问题是不是都解决了。

  李平安也没有想到老院长依旧这么关心他们,急忙说自己家里并没有什么困难,甚至和他如实说了六院囤积粮食和可充饥中草药的事情。

  老院长不置可否,两人闲谈了几句李平安挂断了电话。

  倒也不是老院长担心他们。

  医院职工的口粮问题解决不了医院就没有办法正常工作。

  事实上。

  六院食堂对患者开放,多少也能赚一点儿粮食的,再加上之前存了许多粮食和可食用中草药,六院食堂每个月多补助给医护人员一点儿粮票,家里人应该能应付的来,可以度过困难时期。

  春节以后。

  各个食堂的顾客锐减,基本上没有多少人愿意在食堂吃饭了。

  虽然是公私合营但总还是要想办法的,不能因为吃饭的人少了、干活儿、拿工资的人太多就让饭店处于亏损状态。

  区政富、街道办、居委会、商业局各个单位不知道讨论了多少回,开过多少会,终于想到了一个扭亏为盈或者说是节衣缩食的办法。

  将距离比较近的几个饭店进行整合,让他们使用同一个公方经理、会计,将一切不必要的人员调出支援工农业生产或者其他单位,分别在国营农场、人民公社、工厂和手工社进行劳动。

  李平静是在一家饭店当公方经理、会计的,她听到这个消息很是紧张。

  本来。

  她管理的饭店效益就不好,现在又遇到了行业萧条时期,自然担心自己被调到别的地方去。

  她最害怕的就是自己被调到乡下公社去。

首节 上一节 808/10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1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