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第847节

  在她看来王春芬就是贤惠的代名词,长的还行,看起来是个勤奋、顾家的女人,自己要是能娶了她就好了。

  袁成暗中留意王春芬的时候其母赵芳心里很着急,她认为儿子八成是魔怔了。

  王春芬只是个乡下女人,此前还有一身的病,也不知道现在治好了没有,儿子如果真的娶了她,她们可就要倒霉了。

  为了让儿子转移注意力,赵芳特意去找了王媒婆,说是儿子快二十了,想结婚,让王媒婆帮忙说媒,还说若是成了就给王媒婆十块钱。

  王媒婆欢天喜地的答应了。

  按说。

  这个时候家里有适龄女孩儿的话都是想着要嫁出去的,只要嫁出去就不用吃家里的饭,占用家里的粮食了。

  只是。

  女孩儿在嫁出去的时候口粮指标也是要带走的,父母养育了女儿十几年,怎么可能一点儿彩礼都不要?

  王媒婆跑了好几家。

  女方家里除了要彩礼之外还要粮食。

  长相一般的要一二十斤。

  长的好看的开口就要三四十斤。

  要是在以前这点儿附加条件还真不算什么。

  可是现在。

  王媒婆可不敢随便代替赵芳答应这件事情。

  她到四合院儿去找赵芳商量。

  赵芳听说此事之后也很为难。

  女方家里要的可是细粮,一时间她到哪里去弄?

  想让儿子娶个漂亮的、家里条件还不错的老婆就要给人家三四十斤细粮。

  她到哪里去弄?

  就算是去求易中海,她也没办法啊。

  至于说借粮?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谁会将自家的粮食往外借?

  赵芳心里很清楚。

  四合院儿的邻居们都是吃不饱的,大家都是在勉强对付,哪家会一下子借给她们几十斤粮食?

  再说了。

  就算是借到了,不用还的吗?

  赵芳拿什么还?

  她和易中海商量这件事情的时候却听易中海说道:“要不就让王媒婆去找王春芬说说吧,这姑娘老实,要是儿子能娶了她,没准儿她还能帮着你干点儿活儿呢!”

  赵芳摇摇头说道:“她这个人还行,不过不是京城户口,要是儿子娶了她怕是有些麻烦!”

  “你不用担心,自从儿子说想要娶王春芬以后我就留意了!”易中海有些卖弄的说道:“其实,每个收容站都是有些名额的,工作人员可以将其中一小部分特别困难,遣返原籍以后没有生存能力的乡下人留下来,咱们可以让袁成两人先结婚,之后我再去找找居委会的刘婶,给王春芬编造一个可怜的身世,没准儿会将王春芬留下来甚至给她一个京城户口呢!”

  赵芳眼前一亮。

  这种事情她熟啊!

  当年。

  她们袁家不就是靠着博取同情才留在京城的吗?

  故技重施。

  轻车熟路。

  赵芳到中院儿和儿子说了她们同意袁成娶王春芬的事情,还说马上就会让王媒婆去说媒。

  袁成很是高兴。

  赵芳找到王媒婆说了自己的要求。

  王媒婆却说最近她手头有点儿紧,家里没多少粮食了,要是自己能将这件事情办成,能不能多给她几斤粮食。

  赵芳的脸色当时就变了,说是王媒婆要是不想去的话她可以找别人。

  王春芬只是一个逃难过来的乡下女人,又不是城里女人,能有多娇贵?

  自己随便找个人和她说一声不就行了吗?

  用不着王媒婆,也用不着给她谢礼。

  王媒婆脸色也变了,后悔多此一举给赵芳要粮食。

  只是。

  即便是后悔也晚了。

  赵芳认为最合适的媒人是徐氏。

  毕竟。

  王春芬的病是被李平安给治好的,现在她还住着李家的房子呢,徐氏若是去说媒,王春芬轻易不敢拒绝,这件事情成功的可能性更高。

  这只是她的一厢情愿。

  赵芳去找徐氏的时候她不假思索的拒绝了。

  给人保媒的事情她是不会去做的。

  即便是成了。

  往后夫妻之间有什么磕磕绊绊的,自己总要被埋怨,何必呢?

  徐氏摇摇头说道:“不行,我要是去做媒,那丫头还以为我威胁她呢,又或是被认为挟恩望报,这件事情我不能出面!”

  赵芳只能作罢。

  从李家小院儿出来以后就开始唠叨了,不住的埋怨徐氏不帮忙。

  大家都是邻居。

  徐氏帮忙说和一下怎么了?

  不管谁去说媒,王春芬难道还能拒绝不成?

  不过是走个过程而已。

  徐氏不愿意去,有的是人愿意去。

  赵芳去找了三大妈。

  两家住的近,低头不见抬头见,三大妈不好拒绝,她也不知道徐氏曾经拒绝过这事情。

  三大妈答应了。

  她到后院儿李家找王春芬的时候对方思索了很久,但终究是点头答应了。

  王春芬也知道在京城没有户口就没有口粮指标,但她已经顾不得其他了。

  能留在京城就有饭吃,也就能活下来。

  三大妈兴高采烈的到前院儿将这件事情告诉了赵芳。

  赵芳很是高兴。

  袁家能收留王春芬是她的福气,她是绝对不敢向袁家要彩礼甚至是粮食的。

  赵芳以准婆婆的身份去李家找王春芬,询问她是不是有什么条件。

  王春芬说自己什么条件都没有,只要给口吃的让她活下来就行!

  赵芳暗自高兴,又询问王春芬的家世。

  王春芬说她家里只有个母亲。

  今年她老家那边大旱,庄家几乎绝收,没有吃的,母女两个都是饿的皮包骨头,母亲一病不起,死了。

  临死前母亲交代她别在老家待着了,找个能养活自己的地方,能活下去就好。

  家里仅剩的一点儿粮票都给了她,王春芬一路北上进了京城,要不是遇到刘婶、李平安这些好人,她怕是早就没命了。

  说话的时候。

  王春芬哭的眼睛都红了,显然是谈到了自己的伤心事。

  赵芳一点儿都不同情她,相反还有些高兴。

  易中海不是说让王春芬编造一个凄惨的身世就能留下来甚至拥有京城户口吗?

  就这种身世,还用编造吗?

  根本不用。

  已经足够凄惨了。

  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家里人都死光了,老家没人了,难道收容站里的工作人员还真能将她赶走不成?

  难道要她回去以后饿死不成?

  回到前院儿,赵芳和易中海、袁成商量以后决定让袁成和王春芬过几天就成亲。

  越快越好。

  成亲以后她们就到居委会和刘婶商量让王春芬留下来的事情。

  免得夜长梦多,再遭遇什么变数。

  消息传出去以后徐氏特意到四合院儿一趟,说是王春芬既然要嫁给袁成,过几天要成亲就不能让她再在李家住着了。

  她又不是李家的女儿,凭什么在李家出嫁?

  那个时候是有很多规矩的。

  徐氏提出这个要求也不为过。

  李家人只是做好事儿让王春芬在她们家住几天而已,怎么可能让她无限期的住下去,更别说是在李家出嫁了。

  出嫁前几天女人是不能去未婚夫家的,更别说是和袁成住在一起。

  王春芬又不能重回收容站,赵芳只能在附近的一家旅店给她开了一间房。

  本来是想讨个好兆头。

  可没有想到却是遇到了麻烦事儿。

  袁成还差几个月二十岁。

  王春芬十八九岁。

  虽然袁成小了点儿,但是办结婚证的时候工作人员什么都没说就给两人办了。

  王春芬在旅店没住两天就出问题了,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异常,她有些心慌,还以为是此前的病没看好,旧病复发了。

  她到六院以后没有去妇产科而是直接去找了李平安。

首节 上一节 847/10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15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