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第920节

  夫妻两人面面相觑。

  这怎么可能?

  前面难度大的部分李平安做了,比较繁琐的楚山实验室以及微生物研究所、医学科学院实验室做了。

  许香所在的实验室没有电子显微镜、没有PCR扩增仪,她们能做什么,抢功劳吗?

  所有的事情都让其他人做,许香实验室就是来摘桃子的?

  这怎么可能?

  夫妻两个要是同意了。

  对李平安和其他两个单位甚至是自己所在的实验室公平吗?

  “许香!”楚山尽量用一种比较平静的语气说道:“你也知道,乙肝疫苗研究是三家共同进行的,甚至,微生物研究所和医学科学院都算是我所在实验室的上级单位,这件事情我说了不算,帮不了你,如果你们实验室真的想参与进来,你可以找其他两个单位或者是卫生部进行申请!”

  楚山说的是实话。

  要是不和其他两个单位商量直接将某些实验任务给了许香所在实验室,他还真没法交代!

  要是因为许香实验室耽误了进度,人家那边的血源性乙肝疫苗都已经研究好了,自己这边还在拖后腿,他怎么向上级交代,怎么和李平安交代?

  “你。”许香的脸色变得有些不好看了,在她的印象里楚山一直都是谦谦君子,没有想到他也有直接拒绝人的时候。

  从楚家出来以后许香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了。

  她转身就到一个楚山实验室研究员家里询问乙肝疫苗研究的情况,若是她收集的资料多一些,对相关实验有足够的了解,没准儿就能毛遂自荐找医大领导让他们帮着自己去和其他两个单位甚至是卫生部进行协调,她们实验室也可以加入到实验当中。

  哪里知道。

  这个研究院只是负责其中的一部分实验而已,并不能窥其全貌,当然不能给许香讲解整个实验过程。

  说不明白。

  许香就问他们是不是在研究灭活苗。

  研究员摇了摇头说是灭活苗是微生物研究所和医学科学院方面在研究。

  虽然不明白所有的实验项目,但多少也是知道一些的,他刚要做进一步的解释却见许香脸色大变。

  在她的印象里。

  楚山实验室不是在研究灭活苗就一定是在研究减毒活苗。

  活苗在研究过程当中很容易感染,许香心里有所改变。

  可别为了贪功而感染了乙肝啊!

  许香匆匆离开了研究员的家,从此彻底的打消了参与到乙肝疫苗研究当中去的想法。

  甚至。

  她心里还想着要是楚山实验室里的人被乙肝病毒感染就好了,到时候若是再死几个人,楚山实验室可就摊上大事儿,被解散了都有可能。

  真要到了那个时候,楚山和王萍还能在自己面前得瑟?

  他们绝对不敢!

  等到了工作的时候,许香特意找了个理由到楚山实验室门口看了几眼,实验室里的人并没有做特别的防护,和她所在实验室研究员的状态差不多。

  许香更加相信楚山实验室要出事儿,她都开始幻想如果楚山实验室出事儿自己该怎么奚落楚山夫妻两个了。

  只是。

  可惜。

  她想的太多了。

  楚山实验室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根本就不接触乙肝病毒,更不可能被传染。

  她等了好久都没有等到楚山实验室出事儿的消息,反而等来了实验进行完毕,京城制药厂开始小规模进行生产并且进行临床实验的消息。

  许香当时就傻眼了。

  她心中难耐,终于去找楚山探听事情的真相,楚山本来想要给她介绍什么是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并且介绍自己所做实验的,王萍却轻飘飘的说了一句:“你们实验室没有相关的设备,就是说了你估计也听不懂,反倒是更迷惑了!”

  他们夫妻不知道和李平安通了多少次电话在他的指点下才将实验做完。

  事情太复杂了。

  三言两语怎么可能说的清楚?

  楚山也明白过来了。

  他想的和妻子不一样。

  实验室研究的技术世界领先,这种机密还是不要随便传的好,若是传出去造成什么损失或者是麻烦就不好了。

  他知道。

  基因相关的技术可是连苏国人都眼馋的!

  楚山夫妻两个的缄默让许香感到了深深的伤害。

  她认为楚山夫妻两个是看不起自己,看不起她所在的实验室。

  电子显微镜和PCR扩增仪她所在的实验室都没有。

  尤其是。

  她连PCR扩增仪的原理和作用都不知道。

  到现在为止只是听说楚山实验室接受了一件很先进的仪器。

  别说是楚山实验室的人,就是微生物研究所、医学科学院相关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都是三缄其口,很少说起这种新仪器的相关信息。

  再次从楚家离开的时候许香带着浓浓的恨意。

  她恨楚山夫妻不将自己当作朋友,不但不帮自己甚至还对自己隐瞒了新仪器的信息,让她摸不着头脑。

  自从穿越以后李平安就发现医院有共用针头的习惯,他从一开始就进行纠正,从小组的小露等人不再共用针头到整个外科不再共用针头,最后是整个六院不再共用针头。

  六院诊断出多例乙肝患者以后李平安又想到了这件事情,在《健康报》和《中华医学报》等多个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提起了这件事情。

  共用针头会造成病毒的传播,不仅仅是肝病,就是其他细菌、病毒引起的疾病也可能造成传播,必须杜绝这种事情。

  共用针头虽然节省了一点点开支,但从长远看,这项行为的危害是很大的。

  还有就是卖血、抽血不专业的行为。

  这个年代对血液制品的检查是很粗略的,很多医院在接受捐血的时候检查的非常不仔细,有没有传染病病史、血液病病史都不询问,更别说进行一些简单的检查了。

  当然。

  六十年代初期医学相对落后,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哪些疾病,更别说是具体到传染病、血液病了。

  李平安在文章中要求各个采血点做好采血前的准备工作。

  除了检查血型,献血的时候还要做血常规、肝功能检查、病毒抗体检查。

  即便是困难时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些地方还存在卖血的现象,李平安知道暂时改变不了这种现象,但是采血的时候总要问一问病史、做一些常规检查吧?

  文章发表没多久,卫生部门发出了杜绝共用针头的通知,要求各个医院不准对多个人使用同一个针头,但是要将使用完毕的针头进行回收,将这些废旧针头重新炼成钢铁。

  对采血方面也做出了规定。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判断无偿献血的病人是否有炎症、贫血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血常规正常时才可以献血。

  了解是否有肝功能损伤,没有损伤才能进行献血。

  还要检查乙肝抗体、梅毒抗体等,只有病人的抗体检查结果为阴性,才可以进行无偿献血,如果检查为阳性,由于血液包含病毒,可能会通过血液传染给健康人群,此类病人则不能献血。

  年中。

  小麦成熟了。

  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去年有所提升,再加上进口了不少粮食,困难有所缓解。

  还有就是今年夏粮收购工作较往年甚至是去年都有所减少。

  公社、农民手里的粮食都增加了不少,基本上能保证吃喝,不会像以前那样社员们顿顿吃不饱。

  甚至。

  很多公社都允许社员们在家里开小灶,不一定非要在公共食堂吃饭,工分可以兑换一定量的粮食。

  消息很快传到京城,原先那些因为家里有困难跑到京城拥有城市户口的人心里开始动摇了。

  的确。

  京城有固定的口粮指标,生活稳定。

  可思乡之情、对亲人的思念终归还是占了上风。

  如果在家乡就能活下去,谁愿意背井离乡,千里迢迢的跑到京城来。

  很多人开始返乡。

  其中有和街坊邻居、居委会、街道办打招呼的,也有不声不响直接走人的。

  赵芳有些担心。

  她儿媳妇王春芬也不是京城人,该不会也起了离开京城的念头吧?

  赵芳和儿媳妇说起此事的时候王春芬很坚决的摇摇头说道:“婆婆,咱们袁家也不是京城人,不也没走吗?我也一样,我是不会走的,我还想着给袁成生个儿子好好过日子呢,回老家有什么好处?回去以后我也是孤零零的,能不能生存下去都难说!”

  赵芳想了想觉得是这么个道理。

  自己还担心什么?

  王春芬已经没有退路了,她只能跟着自己儿子好好过日子。

  跟着袁成才能吃饱穿暖,要不然,即便是回老家了也要饿死!

第578章 乙肝三系统检查方法

  王春芬非但没有提出要回老家,反而更加勤快了,她主动说要代替赵芳做饭,家里的活儿她全都包了,就连洗衣、扫地也不用赵芳动手。

  至于说赵芳做什么?

  活儿都让儿媳妇做了,赵芳自然是四处溜达,到邻居家串门。

  王春芬老老实实的,一点儿也没有离开京城的意思,赵芳还有什么担心的?

  再说了。

  王春芬想要离开京城回老家也不容易,坐火车回去的话总要买票吧?

  买票就要介绍信,王春芬连个单位都没有,别说她手里没有多少钱,就算是有钱也买不到火车票。

  以前逃荒的时候走走停停,不知道费了多大的功夫才来到京城,难道王春芬还能这么再来一次?

  她经受的起这种苦难吗?

  赵芳是真的放心了。

  每天袁成和易中海去上班以后她就到处串门,等到该吃饭的时候才会回家。

  除了很少去李家,四合院儿其他邻居甚至是许家也是经常去,到处宣扬自己儿媳的好,还说过一段时间就让袁成请假和她到好一点儿的医院再抓一点儿中药,尽快让儿媳怀上孩子。

  等到王春芬怀孕了,她不会让儿媳妇儿做任何事情,她要好好的伺候儿媳妇儿。

首节 上一节 920/10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