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132节

  方新川倒是分析说道:“后续便是看褚先生那边如何处理了,先是毁灭痕迹,以免留下证据和话柄,然后拉出几个死刑犯当做煽动民变的替罪羊。”

  “散播瘟疫这件事情,本就是曰方理亏,若是传扬到国际上也可以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

  章太炎颇有研究,也顺着话补充道。

  “如今国际上可还流行着流感呢,若是将曰方散播疫病这事情传扬出去,各国便会犯嘀咕了。”

  他脸上露出快意的神情。

  “既然你曰本国在这里散播瘟疫,保不齐也在其他国家散播呢?其他国家的瘟疫跟你曰本国有没有关系呢?”

  “各国犯嘀咕的时候,对曰本国产生怀疑,这个外交压力便到了他们身上了!”

  “先生!您真的不出去一下吗?这两天外头的太阳正暖着嘞!我看这天很快便要传暖了。”

  张平安很开心地跑到包国维的身边,对于他来说,天气转暖便是一件好事。

  因为这意味着,街上可以少死很多人了。

  “啪啪啪啪!”

  包国维正在噼里啪啦地敲着键盘呢,只是抬头看了一眼张平安,也露出笑容说道。

  “没呢,等我写完这章再说,你先去吧!”

  可他这一章却一直写到了天黑。

  他隔绝了外界的一切讯息与繁杂。

  老包来叫他吃饭,他不理。

  张平安叫他休息一会儿,他不理。

  废寝忘食地模样,就好像入了魔一般。

  包国维的眼睛布满了血丝,但是脸上没有半点疲倦。

  “喵!”

  外面的夜猫将石头踢掉之时。

  包国维正正好敲下了最后一个字。

  “完成!”

  他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拿下打字机上面的一打稿纸,上面散发着油墨的香气。

  这个时候,老包在屋内已经鼾声阵阵。

  而张平安则是在床铺上不断翻滚着,时不时还说着什么梦话。

  “爹,娘,姐姐,跟我一起走吧.”

  昏暗的灯光下面,包国维的目光里面闪烁着光芒,好像在自己的稿子里面感受到了力量一般。

  包国维将这本小说分为了上下两部。

  此刻刚刚完成了上半部,六万二千三百余字!

  民国版本的《活着》,在这个夜晚终于是诞生了!

第146章 《活着》!现代文学扛鼎之作!

  “杭城对倭冲突!”

  前次杭城的冲突很快就被定了调子,只不过国府叫做“煽动百姓”,文人们一般称作“冲突”。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件事情并没有上国内各地头版头条。

  原因有很多,最大的自然是,金陵将此类消息抑制了下来。

  常凯申肯定已经猜到了一些端倪,可刚刚派遣人到达杭城,却发现所有痕迹都烟消云散了。

  这样该怎么调查开始呢?

  杭城百姓民怨沸腾,他这个时候若是深究此事,非要给倭国鬼子一个交待。

  恐怕势必引来杭城的再次哗然。

  要知道,在得知杭城冲突的过程后。

  就算是如今已经掌权的常凯申,也冒出了一身冷汗。

  他第一次意识到,失去控制的百姓,到底有多么可怕!

  这是能够毁天灭地的!

  若是西北方那几个军阀会这一手,自己恐怕要真的头疼了,还好那些人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娘西皮!这个褚慧僧就是在坑我啊!”

  “训恩!给我继续去查!好好的查出个水落石出,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常凯申怒不可遏地说道。

  一边说还一边擦了擦头上的汗水,显然是真正开始忧虑了。

  陈训恩怀里抱着一打文件,恭恭敬敬地问道。

  “校长,咱们后续要怎么应付东洋鬼子?他们要求派人去杭城调查?”

  “应付?怎么应付!我总不能将褚慧僧交给他们吧?那我这个位置还坐不坐了?”

  说实话,常凯申的微操不太行,性格还特别自信。

  可他并不是傻子,否则也无法竞争过其他国府人,做到这个位置。

  可若他放任倭国人在杭城调查,特别是动了之江省的重要人物。

  底下的士绅们会如何看他?

  底下的马仔们会如何想他?

  对于常凯申来说,或许可以出卖一些微不住道的人。

  但这群老爷先生们是万万不能出卖的,他们是权力的基本盘!

  常凯申略微沉吟说道:“将褚慧僧送来的那些人交给倭国人,本就是一些死刑犯,按上煽动的罪名。”

  “倭国人恐怕不会善罢甘休。”陈训恩提醒说道。

  “先拖着,他们散播瘟疫的消息已经放出去了,等到国际上有了风声,他们便不敢轻举妄动了。”

  “是!”

  这边常凯申焦头烂额。

  可知道消息的国人们却十分振奋。

  即使得到了国府的刻意打压,可消息还是像浪潮一般,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整个华夏大地。

  学校之中的学生纷纷走上街头,声援杭城的冲突。

  本次杭城的团结一致,为近些年来饱受摧残、受尽屈辱的人们,打上了一针强心剂!

  而在人们热血激昂的同时。

  一个名字也脱离之江省,正式地走向整个华夏大地。

  在国内文坛投下一个重磅炸弹!甚至影响力波及到了国际文坛!

  沪市,《小说月刊》编辑部。

  今天是工作日。

  编辑部里面人来人往地异常忙碌。

  这家报社实际上一开始,以消遣娱乐为主,乃是以迎合市民低级趣味为宗旨的“鸳鸯蝴蝶派”。

  所刊载的内容,主要为各类章回体小说,大都是供人娱乐的言情、志怪小说。

  后续由沈、叶等文学家主编后,顺应了新潮运动的浪潮,改良之下提出了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成为迅哥儿、叶圣陶、朱湘等民国著名文人的重要阵地。

  陆续发表了好几部重要的现实主义白话文小说,如《在酒楼上》、《老张的哲学》等等。

  翻译了诸多著名俄国文学家的作品,如《猎人日记》、《灰色马》等等。

  在这个时代来说,包国维的这本《活着》,比起更加侧重于娱乐的《时报》,投到这里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因为这里可以说是如今新派文学的重地之一!

  而且比起前者来说,《小说月刊》的发行量也要更加大,能够形成的影响力也是空前的。

  “先生,近来可听说杭城的事情?”

  茶几面前,坐着两个青年人。

  说话的叫做耿孟邕,方脸小眼淡眉,面容之间有一些憨厚。

  他是国内重要的俄国文学研究者,翻译了无数经典的文学作品。

  “国内外局势暗流涌动,如今咱们积贫积弱,常年受到各国的压迫。

  这倭国人实是丧心病狂!竟然敢散播瘟疫!如今能够激发起一群民众的爱国热情,共同抗击外敌,痛快至极!吾等当浮一大白!”

  一名五官端正,面容俊朗的年轻人回答道。

  他的名字叫做叶圣陶,如今正是《小说月刊》的主编。

  今年也才三十六岁的年纪,正当风华正茂时!

  耿孟邕说道:“若是我民众都能如此一般,仇何愁不报?国何愁不兴?”

  谈论到这个话题,叶圣陶也有一些感慨。

  “这正是咱们办报的宗旨,自当是开化明智,让更多的国人知理晓事。”

  他品味着茶水里面的苦涩,继续说道。

  “只可惜大多数地方,民智堪忧,街头巷尾穿着前清服饰之民众依旧比比皆是,还有些人看病只求个人血馒头,靠着某些辟邪之物来求庇佑,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听到这话,耿孟邕也有些共鸣。

  “如今各处满目疮痍,崛起不单单是在枪械火炮上面,人们之智慧也是极为重要的!咱们还需要多加努力才是!”

  叶圣陶说道:“思想启蒙乃大事也!其中最为重要的当是作品,此乃基石也!”

  想到这里,他不免有些忧虑起来。

  “前有迅哥儿之《狂人笔记》,乃白话文启蒙运动以来扛鼎之作!只可惜近来佳作越来越少咯!”

  十二年前,迅哥儿发表的《狂人笔记》,给白话文小说的创作定下了调子,更是开启对于封建制度的猛烈抨击。

  九年前,迅哥儿又发表了《故乡》一文,正式开启了国内现代文学的“乡土文学”流派。

  可迅哥儿只有一个,一直高强度产出优秀作品是不现实的。

  如今文坛,更需要新鲜血液以及思想!

  耿孟邕跟着摇了摇头,他皱起眉头思索一番,眼睛似是一亮说道。

首节 上一节 132/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