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又不管饱,贵了无非是不买罢了,不像是粮食,少了便是要命的。
但东北和西北一些地区的人,可就遭罪了,平日里无蒜不欢,一个蒜配上一碗面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包国维提醒说道:“大蒜素之前所吸取的教训,咱们一定不能再犯了,新川兄应该知道青霉素的重要程度,这可是救国救民的利器,若是使用得不好,便有可能成为他国攻伐咱们的工具!”
“秉文你放心好了。”方新川拍拍胸脯说道。“我与汤教授知道其中的轻重,所有关键的操作几乎都是亲力亲为,就是害怕技术泄露。”
他有些自嘲地说道:“现在不仅仅是其他国家不知道咱们对于青霉素的研究,连国府金陵那边也是不知道的,谁能想到咱们一个小小的实验室,要憋出一个大活呢!”
包国维叹了一口气说道:“若是能够将那光头换了便好了,一个一心一意为普通百姓,一心一意强国的掌权者,这样咱们这项技术也不至于要这样藏着掖着。”
方新川神色一变,但没有继续接下去,而是劝解说道:“哈哈,若不是如此,以咱们的保密程度,早就被人给盯上了,实在是因为没有国府加入,灯下黑,根本没有人关注啊!”
“这倒也是.”
包国维赞同地点点头。
简单聊了一下相关技术的问题,方新川用钢笔在本子上唰唰唰地仔细记录一番。
这便开始闲聊起来。
方新川说道:“秉文,近来那本《枪炮、病菌与钢铁》,可是传播着沸沸扬扬,闹了好大一番乱子。我也去慕名拜读了一番,其中关于西洋人通过病菌,如天花、霍乱等,才快速消灭了美洲原住民那段,实在是引人深思,若是有机会,我也想要去了解一番其中的辛密。”
两个人,这个时候已经倒上了几杯茶水,包国维将对方的茶盏倒满,为其解释说道。
“于我看来,在咱们华夏人的立场,西洋人的崛起乃是一个偶然,但是在美洲和部分地区,许多先天条件限制了他们的前行。
古有孟母三迁之典故,充分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
方新川则是摇摇头说道:“秉文,自我之努力还是很重要的,方向和技巧也是重中之重。”
本来方新川准备跟对方,在这个问题上,好好辩驳一番,进行一场激烈的讨论。
可他发现,包国维这个家伙,竟然没有反驳的意思。
他点点头说道:“这些都是必要条件,很多时候,西洋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是因为他们的强盗行径。”
“强盗?”方新川对于这个比喻十分喜欢,因为这与他眼中的国际大国形象,不谋而合。
“对的,从航海时代开始,西方人的崛起充满了掠夺和血腥的味道,说是文明世界,他们更加像是一群茹毛饮血的猿猴,依靠着贪婪和杀戮为底层,才支撑起了如今西方社会这番文明的景象.”
紧接着,包国维为对方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历史课,将西方人崛起的过程,融入其中。
其中很多内容,自然并非是包国维个人原创的,而是取自后世的一部有名的纪录片《大国崛起》。
“秉文,你应该也将这些内容写成一本书的,实在是太过于精彩了,我这个对于历史不太感兴趣的人,都听得津津有味起来。”
方新川是非激动地说道,这便是他喜欢和包国维打交道的原因,总是能够从这小子口里听到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或者是知识,又或者是其他什么新奇的观点。
“同样是看书,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啊!”
方新川感慨说道。
他想到自己看书,便是经常一看就忘,要时常复习,时常总结回顾,才能够彻底掌握需要的知识。
他不禁笑骂说道:“你这个包国维,我快要真怀疑你是个天上下凡的文曲星了,我从前一直都是一个无神论者。”
包国维则是说道:“这个倒是不打算写了,《枪炮、病菌与钢铁》已经基本上达成了我想要的效果,再写一本历史相关的作品,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精力。”
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国崛起》的原著乃是一部纪录片,想要将其改编成具有一定学术性质的科普书籍,无异于重新写一部书。
以包国维如今的能力,依靠后世的一些知识,想要写一本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所需要花费的精力便太多太多了。
但是他顿时露出神秘的笑容说道:“我倒是有另外的打算,自古兵法云攻心为上,文化产品便是一个国家攻心最为强劲的大炮坦克。”
“攻心?”听到这个新奇的表述,方新川顿时起了兴趣,又让包国维为他好好解释一番。
“在我看来,儒家经典并非一无是处,一开始孔夫子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后世各朝各代的统治者们,将儒家奉为圭臬,甚至于进行一定量的删除改编,将原本形态各异的儒家,打造成他们想要的模样.”
包国维侃侃而谈,语调十分具有节奏感,方新川也因此听得连连点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包国维或许更加适合站上讲台。
“实际上,儒家能够受到追捧,本质上就因为封建统治者将其捧为了巩固统治的工具而已,利用这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具,让所有人变得更好,并非是他们的目的,政权稳定皇位世代延续,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所在.”
“所以,如今的国际局势也是一样的,若是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手段,将西方引以为傲的自由击碎,让他们接受咱们华夏的文化,咱们华夏的文字,潜移默化的具有华夏的价值观”
说到这里,包国维顿了一下。
“那么,届时华夏岂有不崛起之理?这便是我如今能够想到的,为华夏做一点事情的唯一办法了,毕竟我也拿不上枪杆子。”
包国维这些话说得很轻松,可方新川却是悚然一惊,他手抖了一下,茶水顿时洒满了手背,烫得他龇牙咧嘴。
可他身上,还是起了一身冷汗。
这个包国维到底想要做什么?太疯狂了吧?
虽然听不懂其中具体如何操作,但是方新川可以想象到,这一切如果达成,将会是何等恐怖的景象。
方新川犹豫地说道:“会不会太过于卑鄙了?”
这便是所谓的攻心么?从敌人内部瓦解敌人,实在是难以防范的招数,关键是还很致命。
但包国维笑着摇摇头,起身背着手说道:“新川兄,伱知道李宗吾先生么?”
想了想,方新川点头说道:“略有耳闻。”
包国维感慨说道:“新川兄,你应该也看过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吧?
对于里面的内容,我一直深以为然,特别是面对这些强盗的时候,讲仁义道德是行不通的,你只有皮厚心黑,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
他随即转头饶有趣味的反问说道。
“新川兄觉得如何呢?”
“我我.”方新川感觉有一个东西梗在喉咙里面,说也说不出来,咽也咽不下去,难受得紧。
离开包府的时候,以快到了正午。
方新川拱拱手说道:“秉文兄不必送了,实验室还有很多事情,这个便饭我也便不打扰了。”
包国维烦透了那些繁文缛节,还什么三请三拒绝,便像是前世那些三公六婆,面对礼物红包,心里想要的紧,可还是要做出不要的嘴脸。
他十分干脆,不吃便不吃。
随后摆摆手说道:“新川兄不必客气,今后有什么问题可以常来找我,我一直都在这里,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青霉素的推进马虎不得。”
可方新川脸上肌肉一抽,连连告辞。
他是不敢天天来了,保不齐包国维又说出做出什么惊世骇俗地事情。
可一推开包府的大门,便听到无数咔嚓咔嚓的相机响声。
有中文的,有英文的,有法文的、俄语的,甚至还有日语的。
都在喊着相似的一句话。
“包国维先生,您如何评价对于钱钟书你作品《枪炮、病菌与钢铁》的高度评价?”
“包国维先生,您的《活着》在美利坚取得了巨大反响,许多美利坚人都表示此生一定要去一趟杭城,您对此如何评价?”
“包国维先生,您与章太炎先生千金章念月小姐的恋情,将如何收场呢?你们有结婚的打算么?府上的孩子是你们俩的私生子么?”
“包国维先生,听说婉容皇后曾经表示过对于您的喜爱,您又该如何回应呢?”
包府门外炸了?!!
第194章 以夷制夷?小包的和平演变计划!
包府门口。
各大记者蜂拥而至,而且洋人极其多。
他们如同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般,争先恐后地涌向包国维,仰着头,无数双眼睛盯着包国维的一举一动。
似乎他打了一个喷嚏,摔了一跤,都需要记录在案,当做大新闻来看待。
站立在台阶之上,包国维居高临下,显然对于这种情况,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他随即露出笑容说道。
“各位记者朋友们,麻烦让一下,鄙人不善于言辞,若是说出某些出格的话来,恐怕是会有些不好的影响。”
方新川还想着挡住拥挤来的人群,将包国维保护起来,没有想到这个小子竟然如此轻车熟路。
便觉得倒是自己没有见识了。
这个时候,不知道从哪里,曹晏海窜了出来,紧紧护在了包国维的身侧,以防有人趁机刺杀。
包国维的也是个怕死了,在衣服里面几乎时时刻刻都穿着防弹衣,就是防止有人对他图谋不轨。
听到包国维说出这句话,几乎所有的记者都后退了一步。
这位先生,语出惊人,现在可是出了名了。
占着自己如今的地位,一边是学界泰斗章太炎的徒弟,一边师哥师长遍布整個文化界,另外一边还受到常光头的赏识,最为关键的是,这小子还被洋人喜欢。
不管是外界有多少的攻伐,有多少的抵制,包国维依旧还屹立不倒。
甚至还有了一个诨名,包疯子。
包国维又说奇怪话了?那是正常的事情,包国维哪次不“口出狂言”了?
但你还千万别沾染上一点半点,他包国维能够全身而退,你可以么?
你有人家的背景,有人家的家室和实力么?
这些都没有的话,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原先澎湃如同潮水一般的问题,一下子便消沉下去一半了,许多记者面面相觑,顿时有些不敢说话了。
唯有一名黄毛外国人从人群之中走了出来,他手里拿着钢笔,另外一只手端着笔记本,身后还跟着一名矮个少年,跟着他一起记录,最后两相对照,便可以避免遗漏和错误。
“包先生,我是字林西报的记者杰森,我这边主要有一些来自于美利坚的最新消息,您是否想要听一听。”
不同于其他人,一味地想要从包国维这里获取信息,杰森上来便倾向于为包国维提供信息。
这让包国维自然是眼前一亮,他点点头说道:“很高兴认识你,杰森先生,我期待能够听到一些不知道的消息。”
杰森的眼睛顿时一亮,为自己的小伎俩得逞而高兴。
助手少年当即从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摊开递给了杰森,杰森随即念道。
“包先生在美利坚得到了极大的尊重,那本英文版的《活着》,更是得到了热销,我这里有美利坚各大报纸的评价,包先生可以听一听。”
“有劳。”包国维点点头,《活着》热销他是知道的,毕竟那些钱可是实打实地打在卡里面。
但是美利坚各大报纸的报道,他还真是不知道。
“快记快记,这也是珍贵的资料。”
人群里面,当即就有记者催促旁边的记录员,这都是消息不怎么灵通的报社,能够得到外国的最新消息,也是一个不错的噱头。
杰森咳嗽了一声,用有些不熟练的中文说道。、
“这是来自于美利坚《华盛顿邮报》评价,包的《活着》是一部朴素而不失去精妙的史诗,讲述了主角在华夏土地上,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商量的形象。
在包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人物在动物本能与人性之间苦苦挣扎,包的描述风格冷酷且坚定,甚至让小说超脱了一般的范畴。
包给我带来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华夏人形象,从前西方对于华夏人的偏见,落后、愚昧无知、辫子、眯眯眼、满大人,这些曾经的偏见在包的作品里面,都得到了颠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坚韧不拔,具有韧性的华夏人形象.”
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