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351节

  民国四年,范旭东便在津门创立了久大精盐公司,生产出了华夏本土制造的第一批精盐。

  谈论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范旭东就是绕不开的人物。

  教员曾言,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

  都是近代不可忘记的人物。

  进入到久大精盐公司的扇形大楼之中,包国维在顶层的办公室里面,见到了范旭东的真容。

  他是一名身材瘦高的中年男人,戴着一副小圆框黑色眼镜,一身西装显得很精神。

  说实话,包国维学生时代在课本上,看到范旭东的照片,便觉得他的样子,跟溥仪有些相似。

  现在当面看来,倒觉得真有八分相似。

  不过他对于近代国家的贡献,比起溥仪这个逊帝来,要大太多了。

  看到包国维与侯德榜一齐走进来,范旭东再也坐不住了,他连忙上前迎接说道。

  “秉文先生,久仰大名!”

  范旭东没有什么架子,高兴地与包国维握手,并且招呼两个人坐下聊天。

  包国维笑着说道:“彼此彼此,范先生的名头我也是如雷贯耳。”

  范旭东感慨说:“我与秉文还是不能比拟的,伱乃是英雄出少年,小小年纪便取得如此成就,今后的前途不可限量。”

  他指着身后的书架说道。

  “秉文你看,我这里可是有你的全套书籍,算起来我还是秉文你的忠实粉丝呢。”

  包国维朝着书架看去,果然上面摆满了一排自己的作品。

  从射雕全集,再到《老人与海》,还有每一期《时报》。

  范旭东是一个很有情怀的人,不仅仅在创办公司的时候,定下了处世原则。

  他还是一个善于写作的,对于文学一途上,有着很浓厚的兴趣。

  二人针对包国维的作品,谈天说地了一番,范旭东特别对于包国维的那本《枪炮、病菌与钢铁》感兴趣。

  “我想这部作品得到普利策奖的认可,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特别是这本书里面对于文明崛起的理解,可谓是偏僻入理,秉文在书本中告诉国人,不要失去信心.”

  范旭东似乎对于“联合制碱法”,并不是很着急,反倒是对于谈论文学历史很感兴趣。

  包国维倒也不反感,他笑着一一回应。

  侯德榜倒是有些着急了,他不免打断对方说道:“范先生,这个联合制碱法,还有秉文先生入股的事情”

  可范旭东满不在乎地样子,他摆摆手说道:“致本兄,你未免有些小家子气了,联合制碱法我信任你的眼光,给予股份我信任秉文的才华,你在电话里面所说的一切,我想股份不应该是百分之三,还应该提高到百分之五,我全部赞成。”

  范旭东很爽快,倒是让包国维有些意外了,永利厂可不是什么小企业,百分之五的股份可以说是很夸张了,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侯德榜错愕地点点头。

  “好吧,那我即刻去准备一下文件。”

  包国维低估了自己在对方心里的地位,以及范旭东的眼界。

  心里还想着,这位范先生倒还是一个性情中人,辛苦建立的公司,股份和分成说给就给了。

  联合制碱法的事情,就这样毫无波澜的完成了。

  反倒是范旭东,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道。

  “每每读到这本书,我便有个疑问,一直想要请教秉文,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先生但说无妨。”

  平白拿了对方的股份,包国维心里也是有些愧疚的,自然是知无不言。

  范旭东表情认真地问道。

  “秉文,你对于当今的国际局势如何看?我华夏民族今后又该何去何从?”

  “这个问题倒是有些宏大。”

  包国维笑着摇摇头,不过恰巧他也有话要讲,干脆融合起来说道。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哦?”范旭东眼睛里面,顿时散发出光来,十分期待地看着包国维。

  侯德榜也认真地听了起来。

  包国维点头说:“如今世界局势,表面上受到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各国列强偃旗息鼓,似乎没有开战的时机,但在我看来,正是下一次大战的开端.”

  他毫不避讳地提到。

  “当今各国都深陷于经济衰退与政治动荡,矛盾必将在十年以内爆发,东洋与西洋扩张主义的苗头已经兴起了。

  而反观国内,中原大战还在持续,虽然已经有了结束的苗头,可此战大大消耗了国力,不论是军阀还是国府,打完之后都将疲惫不堪。

  所以我断言和平并不会持续多少时间,不久的将来,我国家还将遭受到列强的侵扰.

  这个列强,有可能是英国,有可能是美国,但我想更加可能是曰本.”

  说到这里的时候,面前的两位先生已经是愁容满面,甚至还有些不敢相信了。

  包国维叹了一口气,在范旭东面前,他也顾不得许多。

  “这便是我此次,来提供‘联合制碱法’的目的,华夏工业发展已经时不我待,我们要做好战争的一切准备!”

第346章 合成氨技术你也懂?

  也就是包国维说出这些话了,若是换一个人,怕是觉得对方在危言耸听了。

  就如上次,包国维与张学良提起了曰本威胁论一般。

  这个时间段,许多当权者的认知都是,短时间内不会有外国入侵爆发。

  不论是曰本还是其他国家,都无力再发动一场战争。

  特别是对于曰本,张学良以及国府,当时的固有认知便是,以当时曰本国内的情况来说,发动一场大规模战役,无非是取死之道。

  正常情况是如此。

  可老常和张学良都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以及手下的将领太软骨头,曰本的关东军也太疯魔了。

  以致于短短三个月时间,东北便已经沦陷了。

  “竟是如此。”范旭东不由得呼出一口气,他原原本本听完了,包国维对于曰本威胁论的分析。

  一想到事情真的发生,整个东北被倭寇鲸吞,那么华北地区也将成为众矢之的。

  范旭东自然不可能不知道,如今国府和军阀的嘴脸。

  若是真到了那個时候,他辛辛苦苦在津门经营起的一切,岂不是都要便宜了曰本人?

  历史上也确实如此,抗战爆发之后,永利厂遭到了接连三次轰炸,被迫停产停工。

  厂区内的大量战略物资以及全套设备,更是被曰本人掠夺到了九州,这些设备直到战争结束之后,归还了很小一部分。

  现在距离曰本人全面入侵,还有将近七年的时间,若是能够从现在开始转移,将会极大的挽回损失。

  不过从范旭东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

  他的确是很信任包国维,可在他的视角来看,曰本人入侵仅仅是包国维的推测而已。

  想要说服他,下定决心将厂区全部转移,放弃已经建立起来的营商环境。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包国维有着自己的底气,他目光炯炯,对范旭东继续说道。

  “谈及到世界局势对于我民族工业的影响,范先生正如我上面所言,曰本人入侵这是很大概率发生的事情,若是能够将厂区转移,或许能够避免将来的很多损失.”

  包国维的这番话,让范旭东彻底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曰本人的狼子野心,实际上一直都有所端倪,范旭东作为一名常年与外国人和军阀打交道的商人,不可能不知道这个。

  可人总是会有侥幸心理的,面对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逃避比起直面来,要更加轻松。

  这也是明年东北事变之时,张学良与常凯申二人的心理。

  他们根本不愿意直面曰本关东军的入侵,甚至于害怕去对抗。

  当这种心理甚嚣尘上之时,失败便已经是注定的了。

  范旭东不愿意去相信,可包国维将事实摆在了台面上面。

  几个方面都是范旭东无法辩驳的。

  一个乃是曰本国内经济危机严重,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对外入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

  一个乃是,明年曰本于东北的租借地便要到期了,他们要赶在租界到期之前出兵;

  一个乃是,曰本人下克上的传统自古有之,前清时候的甲午海战,便是他们的一场豪赌,尝到甜头的曰本人,如何能够不故技重施?

  对于曰本人进攻的理由,范旭东想听,包国维可以讲上十几条。

  可转移工厂,终究还是极为重大的事情。

  “秉文,此事关系重大,对于曰本人的威胁我是知晓的,但你还是得容我再思虑一二。”

  范旭东皱着眉头,此事即便是包国维提出来,他也并不是那么好下决定的。

  “无妨,我仅仅是提出一个建议而已。”

  包国维点了点头,没有坚持劝说。

  他能够提出这些,也是出于一个后来者的视角。

  当局者迷,特别是身处其中,看不清未来的发展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特别是,如今奉系军队几十万大军,还驻扎在东北地区,若不是小六子抽调军队入关之后,迟迟不肯回防。

  明年的事变,能否发生还未可知。

  尽人事,听天命就好了。

  似乎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范旭东笑着提道。

  “此事今后再议,这并非是不愿意相信秉文你,对于秉文的意见,我依旧还是很重视的,你若是还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

  对方说得很真诚。

  包国维想了想说道:“联合制碱法,经由侯德榜以及林继庸两位先生的帮助之后,这个方法可以说已经完全成熟了,不夸张地讲短时间内,很难再有什么改进的余地。”

  先前侯德榜一直处于一个聆听者的态度,他本就醉心于研究,对于国际局势并没有那么多了解。

  当包国维提到“联合制碱法”的时候,侯德榜终于有了说话的机会。

  他认真地对范旭东说道。

  “范先生,秉文所说的的确是实情,这个联合制碱法我已经验证过,并且后续推敲了好多遍,乃是现今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制碱工艺了,要再想找出更加便捷节约的技术,实在是难如登天,若是让我找出什么问题,基本上已经做不到了。”

  这也是侯德榜佩服包国维的地方,以一个十七岁高中生的身份,就可以实现如此成就。

  实在是令人叹服。

  自称天才亦或是宣传的神童,自古便有之,可真要如包国维这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卓越成就的。

首节 上一节 351/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