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399节

第383章 得奖?法国龚古尔奖的青睐!

  “得奖?”

  包国维有些懵逼,他疑惑地看向章念月,又看向了院子里面满脸喜悦的人们。

  特别是章太炎,喜气洋洋的模样,仿佛要过年了一般。

  这个时候,曹晏海从人群里面钻了出来,他挥舞着报纸说道。

  “师父!师父!又是好消息!刚刚从法国巴黎传来的消息,你已经被评选为今年龚古尔奖的得主了,这个奖项即将下个月21日颁布,师父你的名声已经在海外彻底打响了!”

  看着咋咋呼呼的曹晏海,包国维皱了皱眉头,不过他已经习惯了对方这个模样。

  一瞬间,他忍不住在心里吐槽。

  好像几乎所有的消息,都是由曹晏海传出来的啊?

  不过这也难怪,曹晏海如今不仅仅是自己的保镖,还兼任一個秘书的职务。

  本来,按理来说这个秘书的职务,由廖雅全来担任是再合适不过。

  后者,不论是学识还是细心程度都远超曹晏海。

  可惜,包国维对于廖雅全太过于了解了,根本不可能让一个曰本女人,在自己身边时刻站着。

  这太过于危险了。

  当然,包国维也需要考虑到,廖雅全展现出那种暧昧的态度。

  总之,保持一个若即若离的态度,不戳破也不上当,便是现在包国维对待廖雅全的态度了。

  现在看来,自己的计策还是卓有成效的,前几日在沪市的时候,包国维便从尾崎秀实口中得知。

  如今因为《菊与刀》的影响,曰本国内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

  小心、谨慎、害怕成为了曰本当局如今潜移默化的气氛。

  特别是他们怀疑,包国维能够获取到那么多曰本人的资料,乃是有一个庞大的组织潜伏在曰本国内。

  这一点,就足以让曰本当局感到威胁了,他们开始秘密的疯狂寻找,自己内部到底有什么“内奸”。

  甚至于,因为听说共济会的消息,曰本人甚至有着要朝美利坚探查的心思。

  而这一切,都出自于包国维跟廖雅全若有若无的透露。

  他乐得看到曰本人作死。

  这个时候,包国维听到院子里面章太炎背着手说道。

  “二十余年前,法国作家爱德蒙·德·龚古尔在去世前,留下了设立文学奖的遗嘱,从此龚古尔奖便成为法国最为权威的文学奖,也是整个欧洲之中,为数不多的权威奖项之一。

  秉文呐,这是对你这段日子努力的肯定,也是咱们华夏人一个令人骄傲的时刻。

  因为你乃是第一个获得此殊荣的华夏人!”

  比起先前的普利策奖,章太炎要显得更加兴奋。

  毕竟对于他们这一辈人来说,将美利坚和法兰西放到一起对比,大部分文人喜欢的还是后者。

  如今美利坚虽为世界第一强国,可终究还是缺了历史与文化的底蕴。

  相比之下,法兰西这个国家就不一样了,不仅仅是欧洲的文化中心,这里还曾经爆发过无数先进的思潮。

  可以说,比起这个时代纽约的高楼大厦,如今的民国大师们,更愿意去巴黎看一看,那里的艺术大师,以及先锋的思想家们。

  当然,胡适除外。

  “龚古尔奖?”

  看到章太炎开心的模样,包国维终于反应过来,这是那个法国最为著名的文学奖了。

  按理来说,龚古尔文学奖与普利策奖差不多,大部分都是面向本土。

  可自从包国维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最不缺的就是打破常规了。

  龚古尔文学奖,主要是专门颁发给当年在法国出版的法语小说。

  按理来说,在这个时代,能够在法国出版的小说,不是英语便是法语,前者有可能有外国作品,而后者基本上都是本国的作品。

  最不济,这名作家也应该是居住在法国,才有可能使用法文创作。

  若是有例外的,也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爆火。

  而包国维的书算是钻了空子,因为他的书籍太过于火爆了,以至于美国出版商,专门为他找了法文翻译,基本上就将所有作品同步翻译。

  更是因为,包国维书籍里面所呈现出来的先锋思想,让本就具有相关思想的法国学界十分推崇。

  一时间,包国维的好几部作品,几乎在法国占据到了一个销冠的地位。

  可以说,稳稳压住了法国本土文学作品一头。

  再加上近来《枪炮、病菌与钢铁》、《菊与刀》两本书的风潮。

  这个奖项能够颁布给他,倒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包国维想起了阿诺德提起的,自己在欧洲地区的爆火程度。

  一开始听到的时候,包国维还有些惊讶,现在看到龚古尔奖的颁布,顿时有些明悟了。

  将消息告诉了包国维,他本人并没有什么激动,反倒是院子里面的一干人等陷入到欢呼之中。

  特别是,章太炎在姑苏新收的那些徒弟,纷纷上前来向着包国维道贺。

  还有院子里面的仆人们,他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似乎自己也与有荣焉。

  曹晏海面容激动地说道:“这个消息如今只在法国的《费加罗报》报纸上面,想必要不了几天,便会传遍全华夏了。”

  这个时代,法国也是有在华夏驻扎报纸媒体分社的,《费加罗报》报社便是其中最为权威性的存在。

  在这份报纸上面刊登,根本不可能是假消息。

  倒是章念月的反应最为奇怪,她一边看着报纸,一边手挽着包国维,嘴巴里面时不时嘀嘀咕咕一些话语。

  “法国巴黎?波西米亚的生活方式,还有蒙马特高地的艺术氛围,还有各种建筑.”

  “还有龚古尔奖,没想到包国维这小子可以到这个程度,看起来老娘真的不亏”

  “现在去欧洲应该还来得及,乘作轮渡的话,大概二十多天的时间,还能够赶上12月21日的颁奖仪式”

  “这一趟.”

  不等对方说完,包国维便没好气地用弯曲的食指,敲了敲章念月脑袋说道。

  “龚古尔文学奖还是有分很多种类的,我这个并不是在巴黎颁发,而是在南锡颁发,距离巴黎可有些距离。”

  章念月不服气的撇撇嘴,挥舞着拳头说道:“既然都到了法国,指定要去巴黎看一看的啊!”

  看到这女孩的反应,包国维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

  可笑着笑着,他不由得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自己或许,真的该考虑一下,前往欧洲的这个事宜了。

  书房之中。

  章太炎坐在书案前,轻轻放下手中的《海国四说》。

  这是清代梁廷枏所做的一本作品,出版至今已经快一百多年了。

  书籍里面集合了四本有关国外的作品,分别是《耶稣教难入中国说》、《合省国说》、《兰仑偶说》、《粤道贡国说》。

  章太炎自然没有时间,将所有的内容全部看一遍。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美、英、法、荷、葡、意、西等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

  尤其是对于他们的资本政治制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此书一经发布以来,在华夏国内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早年间,章太炎便读过这本作品,有过一些幻想。

  不过现在,早已经忘却的一干二净了。

  所以,章太炎重点看的还是这本书里面,所提到法国的一些具体情况。

  包国维刚走进书房,一看到桌面上的这本书,心里头便已经了然一大半。

  他脸上露出笑容说道:“章冉先生已经是一百多年前的人了,这本书在当时还算是先进,让国人打开视野看世界,可如今却有些过时了。

  不论是美利坚还是法兰西,经过一百年早已大不相同。”

  章冉自然便是梁廷枬的字了,这位晚清学者还算是有名。

  曾经支持过林则徐领导的抗英斗争活动,还针对“筹海防夷”有着许多建议被采纳。

  作品涉及诗文、史学、金石学等等方面,在戏曲上也有着不错的造诣。

  在民国时期,这位先生在老派学者之间十分有名。

  不过到了后世,便没了什么名头。

  “不过是看看罢了。”章太炎有些心虚地将书本合上。

  他自然知道是没啥用的,只不过心中忐忑,只能够通过阅读了解来缓解。

  章太炎咳嗽了一下,等到包国维坐定之后,这才摆出师父的态度建议说道。

  “对于远赴法兰西之事,我是赞成的,前次你便因为为师的原因,放弃了普利策奖的评选,如今我不想再重蹈覆辙,欧洲之地繁华,与我华夏有着完全不同的风景。

  我想,也该放手让你出去看一看了。”

  说出最后这句话的时候,章太炎似乎是下定了决心一般。

  包国维愣了一下,他没有想到,上次普利策奖的事情,对于章太炎的影响那么大。

  直到如今还是耿耿于怀。

  说实话,包国维自己倒是没有多在乎。

  普利策奖领了又如何,不领了又如何,根本就不影响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最多多了几份荣誉,亦或是多了一些奖金罢了。

  包国维已然没有像从前那么缺钱了,在影响力之上,现在看起来,拒绝普利策奖比起接受普利策奖的影响力要大得多了。

  可以说,正是因为以东方人的身份,拒绝美国人的颁奖。

  包国维的名头才真正传遍了整个欧洲,间接促进了龚古尔奖的颁选。

  迅哥儿曾经拒绝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但也从来不影响,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不仅仅在国内,甚至在曰本,迅哥儿也是许多近代文学家学习和追捧的对象。

  所以,对于奖项的获得,包国维并没有那么上心。

  真正影响他决策的,是另外更加重要的东西。

  此行,若是不能够有一些确切的建树和意义,包国维便觉得没有这个必要。

  如今不比后世,去一趟欧洲,来回起码要将近三个月了。

  届时,能不能赶上1931年的农历春节还未可知。

  所以,包国维摇摇头说道。

首节 上一节 399/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