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414节

  即便是包国维使用的是汉语。

  却听到他毫不避讳地开口说道:“说得太好了,这位同学,势利眼便是英国人的重要缺点,除了这一点还有伦敦政客的虚伪,贵族小姐的攀比,还有路边争抢领地的老鼠,这些都是伦敦人不可磨灭的品质!”

  说这话,他却是用得英语。

  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位对于汉语有些研究,但是似乎并不擅长于用汉语表达的先生。

  听到有人发话,包国维还以为在伦敦讲伦敦人坏话,要跟人起争执了呢。

  心里正打着腹稿,想怎么解决。

  可没想到,这位先生的嘴似乎比自己还要“毒”上无数倍啊?

  甚至于,可以看得出来,他对于如今伦敦存在的各类现象,早已经是看不惯了。

  随着对方的靠近,包国维终于看清了这位先生的样貌。

  他身材高挑,体型偏瘦,一身浅色西装,手里拿着一根细长的文明棍。

  脸颊有些凹陷,皮肤略微干瘪粗糙,可一双海青色的眼睛十分深邃。

  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这位先生留着白色的胡须,修剪的十分整齐。

  等到看清了对方的样子,包国维心中已经有了一个猜测。

  这个时候,阿诺德发出如释重负的呼喊。

  “萧!你这个家伙终于来了!我们差点要看看你是不是在路边的垃圾堆里面了。”

  他健步上前,用上了一句自以为高明的英式幽默。

  可阿诺德走近,却发现对方的眼神根本不在自己这边。

  “萧,你”

  在阿诺德的错愕之中,萧略过了他,并且朝着后面的包国维走去。

  他脱下自己的手套,对着包国维伸出手,脸上露出友好地笑容说道。

  “包先生么?你对伦敦人的评价很中肯。”

  自己简单的一句吐槽,意外的令对方很欣赏?

  包国维有些错愕,不过还是礼貌性地握手。

  即便是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他依旧问道。

  “阁下是?”

  “哦~”萧拍了拍自己的脑袋,用轻松地语调自我介绍说道。

  “乔治·伯纳德·萧,一名戏剧作家。”

  果然!

  包国维在心里几乎在狂呼。

  果然是这位英国近代史上毫无争议的文豪!

  他的全名或许不浅显,但若是说起另外一个名字,一定是令人耳熟能详。

  萧伯纳!

  英国近代现实主义戏剧作家,一名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

  对方刚刚在1925年的评选之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可没有想到,即便是刚刚获得世界上最高奖项的褒奖,这位先生依旧保持一个亲和的态度。

  至于被忽略的阿诺德先生.只能说萧伯纳先生是一个极有性格的人。

  想到这里,包国维也露出微笑,自我介绍说道。

  “包国维,来自东方的学生作家,久仰先生大名!”

第395章 辩论?请神黑格尔!

  乔治·伯纳德·萧!

  这是一位名符其实的文学巨匠。

  作为现代最伟大的戏剧家和批判家,他是英吉利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甚至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所创作的戏剧,挽救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右英国的戏剧舞台。

  同时,他还是一个主张用艺术反应迫切现实问题的文学家,反对“为了艺术而艺术”。

  后世萧伯纳的许多作品,也同样令人耳熟能详。

  例如《皮革马里翁》,就在后来被改编成电影《窈窕淑女》,斩获奥斯卡多项大奖,并且影响了一代人的审美。

  当然,最为让人注意的是,还是这位文豪的政治主张。

  他曾经明确公开表达,自己乃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主张社会改革,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改变资本主义。

  这让包国维,更加觉得对方显得亲近。

  在前往伦敦市中心酒店的路上,乘坐电车的包国维与萧伯纳相见如故,开启了一场热烈的交谈。

  “先生,你应该不知道,在我们的国度之中,你已经被排在跟莎士比亚同样重要的地位,你的各类戏剧作品,都被华夏的各大院校列为了学习戏剧的重要教材。”

  看着窗外不断略去的景色,包国维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

  面对对方的夸赞,萧伯纳仅仅是露出含蓄的一笑,他当即说道。

  “感谢华夏人对于我的支持,这并不是我个人的荣耀,而是所有为了更加美好生活奋斗者的荣耀。”

  大师说话显然就是不一样,一下子便将层次拔高了一个位阶。

  包国维享受与对方交谈的过程,就觉得能够从中汲取到养分。

  萧伯纳并非是贵族家庭,他自小便出生在小职员家庭,早间过着并不优越的生活,并且碍于时代因素,他年轻时候便经历过底层求职谋生的苦楚。

  也正是因为如此,萧伯纳更加能够体会到底层各个群体的心理变化,这些都成为了后来他在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

  “我时常与萧通信,提到你即将造访之后,萧言辞激烈的要求我,一定要让他来接风。”

  阿诺德看到二人的相谈甚欢,不由得酸溜溜地说道。

  显然,适才被萧伯纳无视,极大的影响了这位先生的心情。

  只不过,不出意外的意外,这次萧伯纳依旧无视了对方。

  他转头看向包国维说道:“我接到了一位华夏好友的来信,他自称是你的徒弟,委托我一定要照顾好包国维的欧洲之行,我正奇怪,包国维不是一名少年,为何会成为他的老师?真叫人费解,不过今天听到你的言谈举止,我想你与传言的一般不二,值得这个称呼。”

  几乎每个见到包国维的名人,都会提起年龄这个问题,基本上是绕不开的话题了。

  包国维略微有些无语地想到。

  我穿越到一名高中生身上,怪我咯?

  包国维已经习惯了相关感慨,不过萧伯纳口中的好友,他当即就有了一些猜测。

  “想必是洪深先生吧?”

  能够与萧伯纳有所交情的,也就是这位先生了。

  上次对方在沪市搞个“拜师”仪式,弄得整个沪市满城风雨,已经成为了戏剧界的一个谈资。

  想不到,在知道自己来了欧洲之后,洪深还特地找到萧伯纳。

  自己没有将洪深当做徒弟,但这位大师,似乎已经将自己摆在这个位置了。

  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包国维随即将自己与洪深,关于话剧方面的纠葛简单赘述了一遍。

  “基于这个赌注,洪深先生便公开声称已经是我的学生了,说实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情。”

  让一位大师如此对待,某种意义上,也是“折寿”的表现。

  可萧伯纳却没有在意,他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说道。

  “有趣!实在是有趣!听完之后,我真想要去东方走一走啊!”

  萧伯纳与国内的交际从来都不少,五年前的五卅惨案发生之后,他还曾经联合各国人士,严厉抗议英国的残暴行为,对于华夏民主的爱国运动表示支持。

  其更是在1933年左右前往沪市,与蔡元培、迅哥儿等人会面。

  不过按照他现在的反应,这个行程很可能会提前了。

  但感慨之余,萧伯纳还注意到了不一样的东西,他略微皱眉说道。

  “包,你刚才提到你对于话剧的主张,乃是以故事为主,而不应该追求刻意的现实社会价值?”

  来了!

  当提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包国维就知道会有这么一问。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与萧伯纳在戏剧上面的追求,背道而驰。

  要知道,面前这位是以博学著称的语言大师,对于相关的理论,有着极其执着的追求。

  包国维不想与萧伯纳起冲突,不过想想仅仅是学术上的讨论,况且自己也从来不怕得罪人。

  即便对方是知名文豪。

  他低头想了想,斟酌说道。

  “是如此,也不是如此。”

  “嗯?”萧伯纳皱起眉头,似乎在等待包国维解答。

  想了一下,包国维还是决定以一种分析的方式,来细致的阐述这个问题,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我知道萧伯纳先生一直以来都主张艺术的社会性,即‘不为了艺术而艺术’。

  这一理论据我了解,源自将近一百年前,与当时欧洲的浪漫主义,追求自身之美的风潮有关。

  它强调的是形式、技巧和美学价值的探索。

  可萧伯纳先生或许是误会了,我的艺术主张,与这个完全不同。”

  “完全不同?”阿诺德完全没有受到前面风波的影响,加入了讨论之中说道。

  “可据我的了解,包先生你的话剧《肖生克的救赎》,不正是以相关艺术形式、技巧著称的吗?”

  可以说,《肖生克的救赎》这部作品的问世,极大的影响了国内乃至于欧洲的现代戏剧发展。

  因为他独特的叙述方式,优秀的表达技巧,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不由得让话剧界的艺术家们犯嘀咕。

  难道我们真的错了?

  难道艺术不应该反映现实,不应该促进社会进步和教育观众?

  一时间,相关形式的讨论在国内外又再次开启。

  可以说,不知不觉之间,包国维将后世影视技巧引入到这一时期,引发了一场话剧界的理论震荡。

  这也难怪,萧伯纳在看到包国维之后,会不自觉地将话题转移到这上面。

  因为它,实在是太过于重要了!

  “老曹啊,包国维跟那个萧伯纳聊什么呢?好像很激烈的样子。”

首节 上一节 414/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