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经济萧条的背景之下,想要改善工人的待遇,简直是痴人说梦。
英国如今尚且还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即便是工党中部分人秉持着这种态度,比如强制企业家、资本家施行对于普通工人有利的福利待遇和政策等等。
可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不能够实现的事情。
先不说英国尚且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算是当权者有魄力施行这些政策,也只能起到反作用。
稍微有一点经济常识的政客都会明白,在这种经济环境之下,施行对于工人优待的政策,无异于杀鸡取卵。
大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规避这些政策的影响,可中小企业却会在这些政策下入不敷出。
这就像是在原本已然摇摇欲坠的中小企业身上,狠狠地补上一脚,将他们踹入悬崖之中。
到时候,经济萧条将会更加严重!甚至有可能产生全国经济崩盘的连锁反应!
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工党若是不实行自己承诺的福利政策,将无法保护自己的政权基础,可若是实行了积极的福利保障政策,那将是一场可以预见的灾难!
在面对莫斯利嚣张态度,甚至于跳脸输出的趾高气扬,在场的工党成员为什么都支支吾吾,为什么都保持着沉默。
是因为他们怂了么?是因为他们觉得莫斯利真的有理么?
都不是,只是因为工党的议员先生们知道,自己曾经所秉持的那些政治主张,在这个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之下,已经不管用了!
保守派还有莫斯利这样的激进派,他们的政策和想法就真的有用么?
不一定。
可他们并不是执政党,不在这个位置上,想怎么画饼都可以。
所以,工党成员还有拉斯基,才会在乔治·奥威尔出手之后,再想着要出手。
实在是无奈之举。
这是工党的困局,这也是激进派出现的原因。
在这一背景下,普通人乃至于一些知识分子,受够了政客们的空头支票,开始朝着保护主义、民族主义等方向靠拢。
随之而产生的,诸如莫斯利这般的投机阴谋家,倒也是不奇怪了。
他们抛出一个又一个暴论,攻击着当今的工党。
强如工党领袖,当今首相拉姆齐麦克唐纳,他曾经在1924也担任过英国首相的位置,可谓是有着极强的政治能量。
但就算是他,面对如今这种情况,也是无计可施。
如今国际上,美利坚都尚且处于经济危机的泥潭之中,更不要说还处于下坡路,可以说是迟暮之年的英国了。
正是因为这些困难,包国维的这番言论,才更加显得弥足珍贵!
每一名工党成员都在场间激烈的讨论起来,思考着包国维所提出政策的可行性!
“刚才那个东方小子说什么来着?对对对!以工代赈!这简直是太妙了!”
“以工代赈,这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经济概念,从前或许有过类似的政策,可并没有成系统的被提出。”
“我们都遗忘了这些宝贵的经验,这是对于当今经济萧条危机下,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甚至还有一名经济学教授兴奋地评价说道:“以工代赈,多么美妙的词汇,它解决了社会上失业者的工作危机,给可怜的破产者带去了薪水,同时它也为我们带来了基础设施建设。
铁路、公路、市政工程等等,这些都是可以为我们带来优质经济循环的资产!
最为关键的是,这是一个一体多面的政策,不仅仅可以给普通人带去便利,政府在采购过程中,所需要的重要工业材料,还有各方面的技术支持,这都是需要私人公司的帮助!
同样的,各大企业也能够在此之间,获取到利益!
在这套政策施行下来,整体犹如泥潭一般的经济运转,就会被注入全新的活力,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良性循环!
朋友们,我已经等不及要回去,好好细致研究一下这个经济政策了!”
听完他的分析以后,所有人的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
他们原本只想到了第一层,那就是在不损坏企业利益的情况下,让广大工人阶级获得工作和收入,以此刺激消费,来达成经济的良性循环。
没有想到,竟然还有这么一层的分析?
这样想起来,这个政策的重要性,在众人心中又再次上了一层。
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包国维的名字在人群中也被传扬开。
诸多的好奇者,如工党成员、新闻记者,纷纷涌上前来,想要继续询问后续内容的细节。
顺便好好认识一下,这位给人带来惊讶的东方少年!
但赶在所有人之前,哈罗德·拉斯基便已经来到了包国维面前。
他脸上露出温和地笑容,礼貌性地伸出一只手,身体微微向前曲下,似乎像是在鞠躬一般。
“哈罗德·拉斯基,一个普通的大学教授,十分优秀的回答,先生你的智慧让所有人都感到了折服。”
包国维礼貌性的与对方握手,他自然不会天真的觉得,这位哈罗德·拉斯基仅仅是他口中的那个普通教授那么简单。
能够在这种场合,以近乎工党领袖的方式,代表工党发言,足以说明这位先生在工党内部的地位。
包国维脸上露出含蓄地笑容说道:“包国维,一个华夏人,这仅仅是我的一些设想罢了,没有想到能够得到这么多的认可。”
“包国维!”
拉斯基以一种十分别扭的方式,一字一句的念出了全名。
即便是很困难,他还是尽量慢地说出这几个音节。
在拉斯基眼里,这是眼前这个少年应该得到的尊重。
“您不必这么谦虚,我敢断定这样优秀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之后,会有无数的大学想要聘请您作为他们的导师。”
他摊开手,颇有些遗憾地说道。
“若不是我如今还没有这个权利,必定要邀请您作为大英帝国的经济顾问。
您应该知道,这个职位的份量。”
包国维没有想到,仅仅一个宏观经济学理论,便可以引起对方如此大的重视。
这样的效果,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期。
不过他也注意到,对方话语间的细节,特别提到了一个点“还没有这个权利”。
那是不是就是说,想要得到这种权利,对于他来说,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拉斯基几乎是以最高的礼仪态度,来面对如今的包国维。
在工党成员的角度来说,这并不显得奇怪。
非要类比来说的话,可以将工党比作一个对教义一知半解的教派。
而包国维,正是那个给他们教派教义,带来情绪注解的那个人!
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圣子”了。
唯一可惜的,仅仅是因为他东方人的身份了。
不过,在包国维所展示的价值面前,一切偏见都可以被抛弃。
“原来您就是包先生,实在是没有想到,我一直以来都很喜欢您的那部老人与海。”
完全没有顾忌双方的年龄差距,他每一个称谓都带上了敬语。
这便是知识带来的无上地位!
拉斯基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三句两句便找到了自己与包国维的共通点。
他决心将面前这位宝贵的“少年文豪”“经济天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以实现工党的真正壮大!
可这个时候,一个声音却打断了他的设想。
“先生!包先生!这是一场震撼人心的表演!您的演出实在是太令人惊讶了!”
乔治·奥威尔不知道从哪里窜了出来,一下子来到了包国维的面前。
他似乎觉得自己的措辞并不太妥当,立即纠正说道。
“不您知道的我并不是那个意思.我是想说您真的很厉害,这是我完全没有想过的经济学理论,跟您比起来我的那些论述,都太过于幼稚了。”
在乔治·奥威尔眼里,自己乃至于莫斯利、拉斯基说出的理论,比起包国维的这些政策,看起来都像是空洞无物的套话。
这简直是降维打击。
甚至于,原本沉默寡言,且带上一些知识分子特有的神经质的乔治·奥威尔,在包国维面前看起来都像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
老实说,包国维还是有些愧疚的,是自己无意之间,激起了乔治·奥威尔内心的反叛精神,才会在今天惹出祸端。
得亏是拉斯基肯出面,要是没有他的斡旋,乔治·奥威尔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妄图想要挑战一个政治家,后续的下场可想而知。
死在一个不知名的巷子里面,这可能是最好的结局了。
但有了工党大佬的出面之后,乔治·奥威尔的安危自然就有了保障。
只不过,今后他的生活恐怕也不会平静了。
包国维安慰说道:“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有勇气迈出第一步,这是大部分普通人做不到的。”
他说得很中肯,在这种场合上,敢当众顶撞莫斯利这般人物,也只有乔治·奥威尔这般人物能够做出来了。
这是一种丝毫不在意自身安危,唯独相信自身理念的勇气。
得到包国维鼓励的乔治·奥威尔兴奋异常,他已然将包国维看作自己的人生导师。
即便是自己还年长包国维快十岁,可依旧是以一个学徒的心态,站在包国维的面前。
“先生,我一定会为此而继续努力的!”
旁边的拉斯基看到这一幕,嘴角的肌肉不由得一抽,一想到包国维这般的人物,再教授一番乔治·奥威尔这样的倔脾气,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可怕的场景。
真正的社会主义?
拉斯基脑袋里面出现了无限的联想,随即努力的摇摇头,让自己忘记这些不好的妄想。
“现在,最重要的目标是稳住国内的经济,只要能够将经济稳住,让底层人吃上面包,就可以极大避免阶级革命的可能!”
他在心中这样提醒自己。
拉斯基还想要与包国维攀谈一番。
却不料,此刻新闻记者们已经涌了上来。
他们犹如蝗虫一般,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填满了几人四周的所有缝隙。
随后,长枪短炮便伸了过来,似乎都要怼到拉斯基的嘴里。
拉斯基心里怒骂一声。
“我迟早要管教管教,你们这些该死的无礼的新闻记者!”
可表面上还要保持着微笑,毕竟你只要在镜头前表达出一点不满,这些无良媒体便可以给你编排出无数黑料。
他退后一步说道。
“请各位先生保持绅士应有的礼节,特别是对于这位包先生”
可当他转过头去,看到包国维身边的景象时候,一句“FUCK”差点没脱口而出。
倒不是记者们太过分了,而是他们太过于礼貌了,两相对比之下,自己竟然像是一个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