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离开,包国维对乔治·奥威尔一边提醒说道。
乔治·奥威尔愣了一下,随即重重地点了一下头。
“我没有意见,先生。”
准备上车的时候,包国维最后回头在看了一眼不远处的集会,叹了一口气淡淡地说了一句。
“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用英文翻译这句话,并不能体现出原句的韵味,但乔治·奥威尔的身子还是一怔。
第二天回到酒店,包国维正在等待英国皇家方面的消息,因为时局紧张,所以他也没有心思出去闲逛,便待在房间里面继续进行创作。
期间委托萧伯纳找了一位律师,专门针对《乡村教师》的版权问题。
资本主义国家就是这点好,只要你有钱,几乎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律师拍了拍胸脯,发誓要将所有的盗版一网打尽!
昨天一到酒店,包国维就委托人将自己《乡村教师》的中文版,用电报的形式发了出去。
至于电报太贵?那不是包国维现在该考虑的问题,他只知道,因为忘记出中文版,国内已经群情汹汹了。
就在包国维进行创作的时候,一位客人突然上门拜访。
“秉文,你可总算是回伦敦了。”
一进门,施肇基便火急火燎的样子。
包国维疑惑问道:“怎么了,施先生看起来很着急?”
“嗨!”施肇基叹了一口气,将桌面上的水杯一饮而尽。
包国维嘴唇嗫嚅了一下,终究还是放弃提醒对方,因为他已经喝完了。
却听施肇基说道。
“是BBC的邀请,他们的电台节目《威斯特敏斯特一周》,想要你参加!”
第439章 BBC的邀请?英国政坛漩涡!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个节点,电视机才刚刚被发明,最早可以追溯到1925年英国发明家约翰·洛吉·贝尔德,他在伦敦皇家学院,展示出了一种能够通过无线电传输图像的机器。
但电视机真正被普及,还要等到二三十年之后了。
如今,市面上普通民众最为普及的传媒产品,除了报刊、杂志以外,那便只有电台了。
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简称BBC,就已经获得了英国广播电台的垄断权,成为几乎每个英国家庭都会收听的广播节目。
当时英国的电台信号覆盖也远超其他国家,几乎覆盖了英国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城市和乡村。
“《威斯敏斯特一周》实际上又叫做《议会一周》,本质上是工党在取得大选胜利之后,为了提高宣传力度而设立的。
这是一个极其具有政治背景的节目,每周三上午都会向全国听众进行简短的政治汇报,当然那是最初的时候,现在基本上已经变成了每周一次的政治谈论节目,会有不少的议员、政治记者来参加,也会邀请不少名人来访谈。
主要内容就是对英国一周内发生的政治事件、讨论、动态进行分析讨论,算是如今英国国内政治最为权威的平台了。”
听到施肇基的介绍,包国维不由得感慨,如今国内跟英国的差距,要知道现在沪市都不能够全市覆盖电台信号,更不要说其他地方了,在国府的治下许多地方甚至还处于封建时期。
而英国,已经实现了电台信号全覆盖。
仅仅是感慨一下,包国维就抓到了施肇基话语里面的细节,他皱着眉头说道。
“你的意思是工党想要找我上这个节目?”
“是这样的。”施肇基点头说道。“你应该知道,这些天里面伦敦国内发生的政治动荡,工党那些人估计是想要利用你的影响力,来减少政策推行的阻碍。”
施肇基摊开手有些无奈。
“因为这个事情,英国外交部已经找了我无数次。”
包国维想了想,当即就捕捉到了其中的要点,顿时也有一些无语了。
“他们这是在逼我站队?可我只是一个华夏人”
“可是你的政治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一些英国议员。”
施肇基耸了耸肩,这个动作很有西方习惯的调调。
他也没有夸张,包国维的影响力是多方面,一方面是各种作品在英国爆火,一方面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理论。
优秀作品的爱屋及乌之下,再加上这经济理论的确是有东西,大部分英国人都将包国维看做他们的“经济救世主”了。
工党想要在包氏经济学的基础上,推行他们的经济复苏计划,将包国维这个“始作俑者”推出来,那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了。
只不过,英国人在考虑这个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包国维的利益。
因为对于包国维来说,参与到英国人的政治之中,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特别是在与丘吉尔的谈话之后,一切就变得更加敏感起来。
“所以.先生的意思是?”
包国维沉吟了一会儿,看向施肇基的表情,想要从他身上寻找答案。
施肇基立即愁眉苦脸起来,显然是遭受到了许多为难,他叹了一口气说道。
“秉文,我也是为形势所迫,你应该知道我们的难处。”
见施肇基的回答模棱两可,包国维当即猜测到他说的难处。
1927年以后,华夏在外交上面还是取得一些成果的,比如废除一些不平等条款,收回了关税自主权等等权利。
例如在1930年便收回英国占领的威海卫。
诚然,能够收回是因为国际舆论的压力,但还是对于华夏的外交地位是有一些提升的,要不然施肇基也没有机会,带着包国维出入各种英国高端场所。
可这无法改变当时华夏仍旧是弱国的情况,特别是在外交场合之中,公使馆的意见和诉求往往都是被忽视的。
参考后世的中小国弱国的外交,便可以知道当时华夏的处境。
所以,包国维可以预想到,这次公使馆受到的压力。
英方强烈要求包国维参加这次电台节目,表面上并没有什么恶意的地方,想要拒绝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特别是还在伦敦。
包国维吐出了一口气,他有预想到回伦敦的情况,所以并不是很惊讶。
却听施肇基咬牙说道。
“秉文,你若是不愿意趟这趟浑水,那便就不去了,大不了我这边为你抗下压力来!公使馆窝囊了这么久,也该硬气一点,我施肇基就算是拼着这个驻英公使不干,也要护着你的周全。”
施肇基并不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甚至于在这么多年的外交生涯之中,他的工作原则基本上都是以沉稳为主。
可是今天不一样了,换个人,施肇基或许会妥协。
可今天站在他面前的,乃是叫做包国维的男人。
经过这么多天的了解之后,施肇基已经将其看做国家未来之希望所在。
所以,宁愿得罪英国当局,施肇基也愿意帮忙出这个头。
他似乎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继续说道。
“秉文,我今天急忙前来,就是怕你不懂这些,提前答应了英国人的邀约。
我适才说的话你便当做放屁,什么都比不上你的安全重要,看你这语气定然是还没有答应,现在还来得及,我交涉一二,还可送你回国。
到时候英国这趟浑水,交给他们自己人来处理。”
施肇基深知政治斗争的凶险之处,但下定了帮助包国维的决心,也是需要极其煎熬的考量。
令包国维不由有些感慨的是,这位先生还是将自己放在了第一位。
包国维自然理解公使馆的难处,也明白对方的煎熬。
不过,他这次来伦敦,可不是白来的。
所以,包国维笑着解释说道:“施先生,我倒还没有答应英国方面参加此次电台节目,不过我来伦敦就是为了见一面国王乔治五世,这次电台节目倒是可以顺便参加。”
“秉文.你这是?”
施肇基瞪大了自己的眼睛,一时间不能够理解包国维的脑回路。
他纠结了半天,结果包国维自己想去,这是什么道理?
一时间,施肇基几乎忘记了在皇家宴会之上,那个疯狂的少年文豪。
“秉文,你不知道”
施肇基还想要劝阻来着,却没有想到包国维摆摆手。
包国维笑着说道:“施先生,我想这并不是一件有多么严重的事情,不过是上一场电台节目而已。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既然敢提出具体的经济政策,就必然有相关的准备。
你或许忘记了,我始终是一个学者,而不是一个政治家。”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的,施先生便相信我这一次吧,这对于咱们国家来说,同样也是一件好事。”
说完之后,包国维的目光渐渐深邃起来。
晚些时候,包国维碰到了前来洽谈的英国广播公司工作人员,一同造访的还有一位议员。
“尊敬的先生,你应该知道的,这是你在欧洲扬名的绝佳机会,BBC公司是全英国最为.”
这名叫做沃尔特的议员,显然是一名擅长推销的专家,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通,眉飞色舞的模样,仿佛包国维参加了这次电台节目,就能够走上人生巅峰一般。
实际上,这档节目所涉及到的政治意义,他只字不提。
包国维丝毫不给面子,笑着提示说道:“老实说,尊贵的议员阁下,我在英国的知名度,已经不需要其他东西来证明了吧?”
“呃这个”沃尔特顿时卡壳了。
场面一度十分的尴尬。
包国维说的没有一点水分,不仅仅是因为从前的作品还有龚古尔奖,在《乡村教师》这部作品爆火之后,整个英国,只要对于文学有一点关注的,都能够对于包国维的名字耳熟能详。
“包”。
这个词语,一度成为了街头巷尾的热词。
“不必说了先生。”包国维随即露出微笑。“这场节目我会去的,我与亨利王子是很好的朋友,他的面子我是愿意给的。
希望贵方能够提供具体话题还有行程。”
“包”先生的奇怪性格给BBC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过也正是因为包国维,完全不同于其他华夏人,这种不卑不亢的状态,让许多人更加尊敬他。
对于很多人来说,奇怪的性格也就代表了强大的实力。
这次的安排时间很赶,早上通知傍晚便准备开始录制。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广播乃是以直播的形式,这在当时的BBC是很少见到的事情,足以见得英国官方对于本次访谈的重视。
“这些英国佬,整天就会搞事情,不过这电台是个好东西,我回去也想要搞一台,躺在床上就能够听唱戏啰。”
曹晏海随着包国维一起来到BBC的总部,在旁边絮絮叨叨地说道。
“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