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481节

第448章 回航!章太炎先生的烦恼?

  姑苏。

  章氏国学会。

  门口牌匾左右上书“甄明学术,发扬国光”,越发熠熠生辉。

  自章太炎隐居姑苏讲学以来,门下学子越来越多,可上门拜师的还是络绎不绝。

  一开始章太炎还是来者不拒,到后来实在分身乏术,干脆开始入学考试,录取优秀的一批学生。

  要知道在这个时间点,国学一直处于式微的态势。

  不仅仅国府当局明确推崇西学,连社会上也时不时传出华夏落后,盖因为国学的迂腐所致。

  另外一方面,如今没有了科举,学习国学上不了大学,也当不了大官。

  家里的父母自然不愿意将孩子送去学习国学。

  如今,章氏国学会能够在姑苏办得风生水起,一方面得益于章太炎于学术界的名望,就算是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学习国学,可也愿意让孩子认识章太炎不是?

  另外一方面,很显然就是因为包国维了。

  自从,章太炎门下走出一个“少年文豪”包国维之后,章太炎教学的名声便越发响亮。

  人人都知道,章先生门下有一个学生包国维,原先只是一名仆役的儿子,跟随太炎先生之后,一下子一飞冲天,成为了扬名全世界的大文学家。

  这样的传言,在包国维于欧洲大火,获得龚古尔奖之后,越发火热起来。

  今日正值元旦,国学会的学生们都回家沐休。

  好不容易能够脱离章先生的魔爪,学生们早早便欢天喜地地离开了学会,冲到家里看看父母煮了什么好吃的。

  院子里面一下子冷清起来。

  只留下章太炎和小徒弟朱季海二人。

  朱季海父母常年在外,所以基本上节日都是在师父家里过的。

  这可苦了这位才刚刚十四岁的少年。

  只听得朱季海在院子里面,用抑扬顿挫地声音念着报纸上的内容。

  “自北伐功成,国府在常凯申先生领导之下,屡获卓越功绩。

  先开创经济发展之蓬勃态势,复于中原逐鹿之战中奏凯,尽显国家之威。今有杭城包国维者,开国人之先河,荣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其《乡村教师》一文,扬我国威包国维之成就,实非一人之功,乃常公领导下国家昌盛之必然硕果.吾等当秉持孙先生之训导纲领,尊崇常凯申先生之领导,戮力同心,砥砺前行”

  和煦的阳光下,章太炎靠在竹椅之上,双手揣在袖口之中,紧紧闭着双眼,入神地听着报纸里面的内容。

  自从得了包国维提出疗法治疗之后,章太炎身体越发硬朗起来,原本灰败的面色,现在也显得红润。

  只可惜,他上了年纪,老花镜也不怎么好使了,想要痛快看看书都不成了,只能让徒弟时不时给自己念一念这报纸上面的内容。

  从《ZY日报》到《金陵日报》,章太炎终于是受不了了。

  他怒然拍了一下竹椅的扶手说道:“该死!国府这些口舌实在是不要脸,如今之时局,国府治疗难辞其咎,内部派系斗争不断,军阀割据一方,国家政令不通,何谈统一大业?

  经济之策却还有脸说什么蓬勃,在我看来尤为拙劣,贫富悬殊,农业凋敝,货币之乱更加是让百姓苦不堪言。

  去岁以来,他常凯申对于文学之事,穷尽专制打压之能事,文人志士被迫流离失所!

  秉文出国,也有一分他常凯申咄咄逼人的缘故!

  这个光头,竟然还有脸往自己头上揽功劳?”

  朱季海被章太炎的暴怒给吓坏了,再一听话语里面的内容,更加显得忐忑。

  他今年才十四岁,也比章太炎懂得一些明哲保身。

  朱季海面如土色,急忙制止章太炎说道:“先生!先生!您可小心一点,让金陵的探子听到了,后面又要被调查了。”

  显然,章太炎不止一次因言获罪了。

  可他却满不在乎的样子,继续愤愤然说道。

  “老夫忍不住了,这些该死的国府喉舌,尽是会歌功颂德,全然不顾普通百姓的死活。

  如今秉文出了成绩,他们倒是揽到自己身上来,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我这个做师父的看不过去!”

  说罢,章太炎便要四处寻找纸笔。

  “季海啊!快给为师找笔墨纸砚,我要写时评,好好骂一骂这群虫豸!”

  章太炎是一个急脾气,一遇到不快的事情,一定要写篇文章好好骂上一骂,心里头才痛快。

  朱季海哪里肯从,他跺着脚说道:“师父!你且消停一些吧!若是要骂人也要等秉文师兄回来了再说,你这要是再给金陵盯上,我们可该如何是好啊?”

  在章太炎的衬托之下,朱季海倒是像一个小大人一般了。

  似乎在朱季海的心里,自己这个师父就是成天惹事的存在。

  章太炎吹胡子瞪眼,往常朱季海敢这样说话,他早就教鞭伺候了。

  可这会儿,仍旧被报纸上的内容气着呢,哪里会顾忌朱季海说了什么。

  “笔墨纸砚!你不帮为师拿,为师自去拿!”

  朱季海抱住师父的大腿,怎么也不肯放,一边哭一边喊着。

  “师父你少惹点事情吧!”

  显然,就算是康复的这段时间,章太炎也没少惹事。

  “放开我!自让常凯申抓了我去!抓了我去,我便修书一封,让秉文去苏区助力,彻底推翻他常凯申的老底,再造一个煌煌中华!”

  章太炎越说越离谱,朱季海想死的心思都有了。

  他甚至在脑海里面大逆不道的想到,若是师父病哑了该有多好?那就能少惹不少事情了!

  章太炎年迈,可朱季海也十分瘦弱,根本拦不住牛脾气上来的章太炎。

  就在此时,门外突然传来一个救命般的女声。

  “章炳麟你要反了天不是?”

  就犹如孙猴子看到了观音菩萨降世一般,朱季海立即大声说道。

  “师母!师母!你快来啊!师父真的要反了天了!他趁着师哥不在想反了天!”

  情急之下,朱季海也语无伦次起来。

  “你这小子!”

  章太炎被朱季海给气笑了,扬起手想要打,终究是没有忍心。

  却看见汤国梨怒气冲冲地走到面前,叉着腰,指着章太炎骂道。

  “你这个老不修的,身子才刚刚好了一点,便要给我惹事情!这才刚到了元旦,你便要让家里家破人亡了不是?”

  汤国梨并不算是一个传统的女性,在章府里面,她甚至还能够压章太炎一头。

  可一想到,章太炎这个牛脾气,再想到章太炎前段时间重病在床,岌岌可危,最终依靠包国维才捡回一条命来。

  鼻头就忍不住发酸。

  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

  “秉文拼尽全力将你这糟老头子的命捡回来,你却总想给他惹事,你这是在为人师表么?”

  一见妻子落泪,章太炎这心头也软了下来,他当即有些尴尬地说道。

  “我我这不是为秉文抱不平么!”

  汤国梨说道:“不必你抱不平,这都已经到了新年元旦,想必过段时间秉文和念月便回来了,你安分一些,尽一些长辈的责任。”

  章太炎显得有些委屈,不过这股劲头还是消了,呼出一口气,有些幽怨地说道。

  “秉文这去了半月有余,书信也就那寥寥几封,我这个做师父的,倒是从报纸上了解到的。”

  《乡村教师》这部作品,章太炎也看了,虽然看不懂其中各种科幻元素的描述,可还是为其精妙的故事结构设计,以及其中以小见大的故事内涵给震惊住了。

  看完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小子有这么好的作品,竟然一直藏着掖着,不给为师看看!简直岂有此理!

  再说包国维获得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在英国皇家聚会上大谈经济,在巴黎大学对世界历史侃侃而谈,甚至还参与进了英国政党派系争端。

  这一系列的操作看得章太炎那个心痒痒啊!恨不得自己也跟着去一趟欧洲了!

  大丈夫当如是!

  章太炎多么想要知道,其中的具体经历到底是什么!

  可包国维现在还远在欧洲,也不知道有没有踏上归途,实在是让他着急。

  汤国梨则是毫不客气地说道:“欧洲离咱们这里这么远的距离,信件想要传过来最快也要将近十天的时间,远洋电报也不可能事事传送,你这个老头子成天心急,等等如何了?”

  章太炎张了张嘴巴,饶是他有一肚子墨水,可面对妻子还是无可奈何。

  “罢了罢了~我这老头子越发不中用了,只能教一教国学。”

  汤国梨瞟了一眼破罐子破摔的章太炎,没好气地说道:“你也别成天无事可做,多准备一些物件,我看秉文和念月回来之后,不久便要成婚了,你又是师父又是爹爹的,要做好准备才是。”

  “成婚?”

  章太炎脸上肌肉一抽,打心底不想自己刚刚亭亭玉立的女儿嫁出去,不过能有什么办法,木已成舟。

  女儿都被人“拐”跑了,这个老父亲也是无可奈何。

  他愤愤然,嘴上还是说道:“包国维这小子,必然要三媒六聘,明媒正娶,体现出诚意来,老夫才肯将女儿嫁给他,否则想都不要想。”

  汤国梨无奈看了一眼,像是看傻子一般地说道:“你倒还卡上了,如今不似从前了,年轻人自由恋爱,不搞那套的多得是,况且.”

  她顿了顿,颇有些尴尬。

  “此去欧洲,怕不是生米煮成熟饭,回头给你整出个孙儿来,看你要如何。”

  “他敢!!!”

  章太炎急了。

  这还了得!

  去一趟欧洲,短短半个月,自己要是多出一个孙儿来,该如何是好?

  章太炎越想越害怕。

  如今可不似从前,特别是在江南沪市等地区,率先接触到西方开放思想,未婚先孕奉子成婚的案例不是没有。

  看看沪市那些文化圈子,都乱成什么样子了,还有包国维平日里的那些好友。

  什么徐志摩、戴望舒,哪个没有些感情上的污点。

  保不齐包国维那个小子,就给这些人带坏了?

  章太炎一时间感觉遍体生寒。

  欧洲路漫漫,两个人远在异国他乡,发生点什么还真未可知。

  越想越有可能。

  章太炎愈发惆怅起来。

首节 上一节 481/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