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觉得,仅仅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出彩,就可以让全世界人改变对于华夏人的认知。
就像是李小龙和成龙,他们俩在国际上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帮助华夏人打破了“东亚病夫”的标签。
可还是无法改变,华夏人走出去被人歧视的事实。
一个人出去的脊梁,一定是祖国强大才能够给的。
其他再多的,也是白搭。
聊了一会儿,包国维看着也差不多了,就再拿出了自己准备好的稿件,递给林玉堂说道。
“回来的路上,我闲着也是闲着,便构思一部小说出来,如今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今天恰好过来与先生叙叙旧,再劳烦先生帮我看看。”
“我就知道,你包秉文定然不会缺少作品。”林玉堂看到那厚厚的一打稿件,眼前顿时一亮,伸手接了过来。
“我这些天里,还在想着你会写个什么新作品出来,《乡村教师》已然是令人惊讶了。
在如今国内文坛里面,就属你这个少年文豪,最会标新立异,每次都能够搞出点新花样。”
林玉堂一边翻开纸页,一边笑着调侃说道。
包国维则是坦然说道。
“年轻人,自然更需要点探索精神,我要是故步自封了,这人生的后几十年,要如何去过?”
实际上,主要还是他写完一本之后,很难再找到同类型同水平的相关作品了。
所以只能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在如今全世界的文坛之中,都属于标新立异的存在。
就在文学方面,包国维已经是如今世界文坛公认的天才了。
林玉堂叼起烟斗,包国维还没有将从英国带来烟斗的消息告诉对方,所以他这嘴里还是石楠根制成的老式烟斗,显然用了许多年,只要思考或者阅读的时候,他必然要叼着自己的老烟斗。
不过,林玉堂知道包国维不太抽烟,所以干脆也没有点上,就这么叼着。
这属于老友之间的默契。
看了半晌之后,林玉堂紧紧皱起了眉头。
包国维也不着急说话,就在一旁静静的喝茶,看起了林玉堂的演讲稿。
对方近来一直在从事教育方面的研究,去了好几所中学给学生们演讲。
所以一直在筹备整理,包国维看起来觉得有趣,时不时还会帮助对方动笔修改一下。
林玉堂先生文采斐然,就是在面对学生们演讲的时候,有些太过于死板了。
包国维决定帮助林玉堂先生,将稿子稍微改得活泼一点。
这种事情,以林玉堂和他的交情来说,自然是不用太过于告知的。
这个时代的文学家,大多还是很有耐心的。
林玉堂这一看,就是足足半个小时。
包国维都快将他的稿子改完了,壶里面的茶水也都凉了。
这个时候,林玉堂终于深呼吸,他抬起头来,认真看向包国维说道。
“秉文啊~你近来可是遭受了什么打击?”
有了乔治·奥威尔的前车之鉴之后,包国维便习惯了这种反应。
他无奈地解释说道:“先生,你看我像是那种,会因为困难而求死求生的人吗?”
林玉堂再次皱起眉头。
的确,在他的印象里面,包国维并不是那种对于生活悲观的人。
相反,包国维是林玉堂所见之人里面,对于未来最充满激情和乐观的人。
在所有人都对民族国家悲观的情况下,只有这个人,还想着华夏民族的崛起。
这种人,怎么可能悲观?
可是这部作品
看了又看,林玉堂似乎难以对这部作品发出评价,他最终叹了一口气,十分严肃地对包国维说道。
“秉文,我观你这作品,笔触细腻而残酷,描绘出人性的颓唐,生命的失重。
对于敏感悲观之人来说,这仿佛是一面镜子,令人窥见灵魂的脆弱之处。
此非寻常之书,乃是一灵魂泣血自白!”
林玉堂的评价不可谓不高,可他还是严肃的提醒说道。
“但我不建议你出版传播,这部作品太过于优秀,也太过于触动人心,我自认为乐天,可看起来也是毛骨悚然。
如今社会动荡,军阀割据,生活本来已经是不易了。
若是读者再看了你的这本书,我害怕.”
话里话外,林玉堂表达了对于作品的欣赏,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作品传播的否定。
甚至于,林玉堂都显得十分认真,好像是绝迹不让包国维出版传播一样。
包国维脸上却一直保持着微笑,直到林玉堂说完之后,他才慢悠悠地将自己的打算说出来。
听完之后,林玉堂顿时愣住了。
“你说这本小说是给曰本人写的?特别是为了激起曰本人的反战情绪?以及对于侵略的厌恶?
难怪里面有主角参军的剧情。”
林玉堂看到的是包国维改编的一段。
他对着稿子看了又看,不由得感慨说道。
“所以是以曰本为背景,竟然是如此”
想了想,林玉堂似乎十分纠结,随后下定决心,转过头来,眼睛里面冒着火说道。
“我看你这小说,还可以再悲观一点!”
山阴路132弄9号。
迅哥儿嘴里嚼着蜜饯山楂,手里则是端详着包国维给他的稿件。
吃蜜饯山楂,这是他戒烟的一种替代品。
据说,他前段时间还买了市面上很出名的戒烟糖,可惜那个糖果被他一天吃完了,所以只能用蜜饯山楂。
看了许久,迅哥儿终于抬起头来,他的黑眼圈有点重,可眼神依旧犀利。
斟字酌句地说道。
“秉文,你这部小说,描写曰本的社会和经历十分真实生动,你倒像是去留过学的。”
迅哥儿早年在曰本留学,对于曰本社会环境,已经曰本人的性格自然是熟悉。
想了想他话锋一转说道。
“可是,我觉着不太适合在国内出版。”
包国维微微一笑。
第463章 包国维和周树人
面对质疑,包国维已经习惯了,他不紧不慢说道。
“先生,我本没有打算在国内出版宣传的,就算是出版,那也是要做出一些删减。”
民国时期连版权保护都没有做好,更不要说什么分级制度了。
有些文学作品的审查,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的。
当然,在常凯申如今的高压之下,对于许多出版物的政治倾向,则是越发的严格了。
以迅哥儿的眼光来看,这种作品若是在国内出版,恐怕会影响不少人。
如今国内正是需要信心的时候,出现如今“悲观”的作品,实在是有些不合时宜。
而且还是以曰本社会为背景的。
迅哥儿还在犹豫,要如何劝说包国维不发表这部作品,抑或是做一些删改。
说这话的时候,他斟酌许久,毕竟包国维成名以来,几乎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
可没有想到,包国维竟然直接说不打算在国内出版?
迅哥儿皱起了眉头,似乎明白了对方想要干什么。
“你的意思,这部小说是专门准备在曰本出版的?”
“正是如此。”
迅哥儿又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小说之中。
“除开风格太过于沉闷,这不失为一部好作品,主人公叶藏似乎在绝望的倾诉,将自己身上人性脆弱的一面展示无疑。
我可以断定这是一本极其具有‘蛊惑力’的作品。
不过我喜欢这里头对于战争的反思,以及侵略性的剖析。
秉文你写得很传神,可是你将这部小说专门写给曰本人,意欲何为呢?”
得到迅哥儿的赞赏,可以说是包国维最为舒坦的事情,面对他的疑惑,包国维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说道。
“先生以为呢?”
迅哥儿的眉头紧紧锁起,眉毛犹如刀锋一般。
不知过了多久,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道。
“曰本人与我们终还有一战么?”
包国维知道,迅哥儿肯定知道自己在欧洲的演讲内容,再结合起这部作品,有了些许联想。
他点头说道:“以我看来,这一战不会太远,而且咱们将会很危险。”
迅哥儿在这方面不是专家,可他对于时局是有感受的,也十分相信包国维的话。
这小子看起来不靠谱,可说出来的话,基本上都能够得到应验。
他的嘴唇翕动了一会儿,终究是叹了一口气说道。
“百姓们已经够苦了。”
包国维无奈说道:“可是老爷们不愿意消停。”
“没有什么办法吗?”
“从根子上开始改变。”
迅哥儿忧虑说道:“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世事无常,我们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
又沉默了半晌,迅哥儿小心翼翼地整理好稿件的边边,用镇纸将稿件压下,随即十分认真地说道。
“销往曰本,期间的渠道打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