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533节

  没有在厅堂受到接待,宋子文心里还是有点不满,可一路上都过来了,他也就全部忍下来。

  朝着亭子走去,很快便看到一个年轻,充满锐气的面孔。

  很符合宋子文对于包国维的刻板印象。

  一坐下来,他就不由得说道。

  “秉文先生,见你一面可是不易啊~”

  “可宋部长还是来了,你不该来的。”

  宋子文愣了一下,显然没有对上包国维的脑电波,他这时候若是回答上一句“可是我已经来了”,估计包国维可以吓死。

  可惜,宋子文终究不是穿越者,他还以为包国维这话有所深意,笑着回答说道。

  “实在没办法,这不是冲着包先生的名头,英国人都推崇之至,若是不来,倒显得咱们小家子气了。”

  嘴上这样说着,可宋子文心里却不是很服气,若不是常凯申强行按头,说什么他也不会来拜访一个“小娃娃”。

  包国维则是开门见山地说道:“中原大战之后,国家至少有了表面的稳定阶段,发展经济正是重中之重,不知先生如何看待?”

  老生常谈。

  宋子文撇撇嘴,“非国府不想安稳发展经济,实在是各地离心离德,不愿归附听令罢了。”

  在常凯申、宋子文的视角看来,国家力量的衰微,内部的各种恶性竞争,概是因为其他人不服管教,“自私”所造成的。

  与国府所谓“正统”政权,自然是没有一点关系。

  包国维反问:“那何以孙先生能够领导全国,常先生却以全国为敌呢?”

  一瞬间,这话如同锥子一般,扎入到宋子文的心口之中。

  他现在有点后悔了,跟包国维这样一个文豪比嘴皮子,实在是自不量力。

  宋子文冷哼一声说道:“以包先生的意思,这天下纷争,倒是我国府引起的了?”

  “是,也不是。”包国维没有被对方的情绪所影响,反倒是给对方重新倒上了一杯茶水。

  先前的,已经凉了。

  “常先生仍旧以从前封建王朝的眼光看问题。”

  “哦?”宋子文觉得有点可笑,在他看来,对方看待政治的水平与街边茶摊谈论没有什么区别。“秉文看起来有更好的理解?”

  包国维则是不紧不慢地说道:“从前王朝末年的权利纷争,讲究的乃是一家一姓夺得大统,可自满清逊帝退位,袁氏复辟以来,一家一姓的制度早就转不动了。

  常先生还想着家天下,岂不是令人耻笑?”

  “一派胡言!”宋子文当即怒然,他知道对方胆子大,没有想到会大到这种程度。“你这是妄议国事,要枪毙的知道吗?”

  对方的发作,显然吓不到包国维,他继续笑着说道:“先生不要激动,我只是信口说说,你怎么当真了呢?”

  “你?!!”宋子文一口老血快要吐出来,偏偏他还真的拿对方没办法。

  包国维说的逆天言论还少么?可是你真的有底气动他?

  “唇亡齿寒,如今国际局势风云突变,列强环伺,再不是从前王朝末年的内部争霸了。

  若是国府再如此执着于内斗,恐怕距离亡国灭种也不远了。

  于我看来,常先生和宋部长最好的选择,乃是集合各方势力,共同建立一个民主议会制度。

  趁着西方世界深陷经济危机的当头,着力发展工业与经济。

  到时候,再实现民族复兴,才不是一纸空谈。”

  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下来,顿时令宋子文有些木然,他眯了眯眼睛,紧紧盯着包国维,突然感受对方身上散发出的一股子力量。

  宋子文知道包国维的厉害,仅仅觉得对方在政治、经济上,不如自己罢了。

  可适才,那一番话,似乎很有道理的样子?

  天下纷争无非就是一个利字,从前王朝末年的争霸,无非是各方势力博弈,拳头最大的入主皇位,成就一家一姓的辉煌。

  可现在,这套东西说不通了。

  战争不再是局限在一片土地上,更是关系到国际政治。

  封建领主制度,在国内也同样是行不通。

  想要让国人真正崛起,短时间内,那也只有各方势力相互妥协,共同成立一个联合国家。

  而不合作,便只有被外国列强吃干抹净的份儿。

  这是很美好的想法,且格局颇大,以一个宏观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可却是一个很难实现的想法。

  常凯申就是通过夺权、正变,这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位置。

  从前孙先生领导之下,难道民国没有各势力之间的合作吗?

  孙先生的格局可大多了,三民主义与布尔什维克主义的相互合作,促成北伐战争的胜利。

  若是按照原本历史线发展下去,民国恐怕就会是另一番崭新局面。

  可惜没有如果,而常凯申正是这乱局的缔造者。

  这也是为什么,他后来会那么不遗余力的去推崇什么“攘外必先安内”。

  因为,这才是他势力兴起的根基所在。

  现在,包国维想要让常凯申回头,再去跟国内势同水火的各方势力合作,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如今四下无人,宋子文可以不太避讳,可他还是冷笑说道。

  “秉文乃书生之见,你应该知道,这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

  除非有人代替常凯申,不然谁也不能改变。

  包国维则是叹了一口气:“我知道,就算是除掉常凯申,国府内部也只能变成一盘散沙,反倒是会更乱。

  这几乎是一个难以解开的死局。”

  宋子文顿时绷不住了,他觉得对方在戏耍自己,没好气地说道。

  “知道没有用,你还提?”

  包国维抬眼看了看宋子文,对方一直言语不善,可他就是不接招。

  包国维越是表现的不在乎,宋子文内心就越气恼,从而变得不再理智。

  而他话锋一转。

  “因为,我觉得在民族大义上,先生与常凯申不太一样。”

  “你”宋子文骂娘的话语还没出口,当即又重新吞了回去。

  他神色有些不自然地坐了下来,却也不再大吼大叫,端起桌上凉了的茶水,慢慢喝了起来。

  包国维知道,这话算是说进了宋子文的心里。

  他转而笑着说道:“我想先生在那个位置上,应该会有不同的做法。”

  “那当.”

  话还没有说完,宋子文像是醒悟了什么似的,顿时瞪大了眼睛,震惊地看向包国维。

  一时间,他感觉头皮发麻。

  险些就被这小子绕进去了。

  此刻,宋子文深刻感觉到,与对方交涉的恐怖。

  这哪里是个普通高中生,这简直是个人精。

  甚至,宋子文觉得包国维比常凯申还要阴。

  叹了一口气,几番交锋下来,虽只是说话,可宋子文已然是满头大汗。

  他将空了的茶杯往前一推。

  “不谈这个,我们谈一谈专业的事情,经济学。”

  包国维自然不会觉得,仅仅凭借几句话,就能够“策反”宋子文。

  宋家的利益本来就与常凯申高度绑定,很难背叛对方,这也是常凯申重用他们的原因。

  只不过,包国维没有想到。

  这小子,竟然还真有“异心”啊?

  一时间,包国维竟有些同情常凯申了。

  凯申苦啊,底下人不是无能,就是有异心。

  聊到经济学,包国维也有很多话要说,他为对方杯子里的茶水倒满。

  “先生以为,如今国府的经济,像是报纸上说的一般,欣欣向荣,乃是民国成立以来,最为繁荣的发展阶段么?”

  这句话一出来,宋子文便又有些后悔了。

  该死,这个包国维在经济学上面,似乎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早知道如此,说什么宋子文也不愿意来这一趟。

  可适才,包国维的那番话,还是取得了宋子文的好感。

  在包国维面前,他自然没有什么掩饰的必要,反倒似乎有了一个倾述的对象。

  以包国维的身份来说,绝对能够知道这些原本不能透露出去的消息。

  “自金陵国民政府起来,常司令为整顿辖区、清除叛乱军阀,不断提升军费开支,1927年军费不过1亿元左右,到了今年预计将会有3亿元左右的开支。

  国府不可能减少军费开支,故而秉文所说的发展经济,不是不想,实是不能。”

  作为国府的财神爷,没有人知道宋子文心里到底有多苦。

  常凯申每次需要钱了,只需要将他叫到跟前,报出一个数目,宋子文便得绞尽脑汁的去筹备。

  包国维笑了笑:“听起来,国府敛财的能力还是挺强的啊?”

  明显有股子讽刺的意味。

  宋子文倒是不慎在意,他冷笑一声。

  “纵使再过于努力,也禁不起上头人花销,实话告诉你吧,我已经做过统计,今年年底的财政赤字将达到1.3亿元以上。

  为了能弥补财政赤字,从1927年开始至今,国府已经发行了将近10亿的公债。

  国府能够维持下去,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宋子文叫苦不迭,结合后世的一些资料,包国维也算是对于如今的国内经济有了一个具象化的了解。

  民国成立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可这烂摊子却像是王朝末期一般。

  宋子文犹如一名修补匠,拆了东墙补西墙。

  他自己叫得欢,却同时还是一个黑心的修补匠,一边修补着墙面,一边还往家里搬运原本就不多的材料,可谓是雪上加霜。

  当时国内实行银本位制度,可却非产银国,货币主权实际上便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特别是经济危机之后,银价大幅度下跌,国内货币严重贬值,许多百姓为了保值甚至用起了国外货币。

首节 上一节 533/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