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姑苏城,东吴大学。
徐志摩如今在这里担任大学教授,一边创办了《新月》杂志,两年前在这份杂志上他的《再别康桥》发布,成为“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包国维又出作品了吗?”
徐志摩坐在书案面前,灯下是一份最新的《时报》。
这份报纸目前只在沪市发售,想要在姑苏城拿到报纸,属实是要花费一番功夫。
但好在徐志摩于沪市有众多好友,让他们帮忙买上一份并不是难事。
他阅览《时报》的起因,自然是由于姑苏城的疫病,包国维的防治之法在姑苏城效果斐然,更不要说那一篇《防控疫病小故事》了。
虽文笔偏白,但故事新奇有趣,其中的防控疫病方法也十分实用。
而今日,包国维竟然作诗了?
徐志摩埋头,看着看着眼睛越睁越大,随后将报纸拿起来仔仔细细地念了一遍。
“转载!一定要转载!”
他顿时有些激动地自言自语,随后解析说道。
“这首诗的意境朦胧变化,与我新月诗派有所相似,又有些不同,这是一个全新的流派!我愿今后称之为朦胧诗派!”
“包国维绝对是个诗才,我一定要去见上一见!”
他有些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写信!”
“沪市都有谁?邵洵美,余上沆!”
“还有金陵的梁实秋!”
“胡适之呢?他现在在哪里?对!他在北平,这首诗也要予他看看!”
“这是对于如今国府的批评!!时局的强烈控诉!”
与此同时,这首诗不仅仅在学生群体之中发酵,在广大文坛年轻派人群中也开始迅速的传播。
许多人赞叹诗写得好的同时,会发出疑问。
包国维是谁?毕竟此人如今的名声还处于沪市以及杭城,偶尔一些南方地区会得到消息。
随后便有人为其答疑解惑,之后包国维曾经的经历以及募捐会的总总就和盘托出。
该支持谁?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第110章 捐款之盛景!
“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
一时间,《回答》这首诗歌在各大学校园中,广为流传。
震旦大学、光华大学、沪市大学.
在图书馆、在公园里、在教室里乃至于在卫生间里,你时不时都可以听到朗诵这首诗歌的原因。
以至于某些不常接触诗歌的学生,也快能够完整背诵。
为了声援包国维,学生们似乎在开展有组织的抗议行动,他们聚集在诸如《沪市新报》、《新闻报》之类的报社门口,也没有任何暴力行为,只是高声朗诵着《回答》里的诗句。
不知道的,还以为又一次学生运动兴起了。
沪市的国府机构一开始还有些慌乱,甚至金陵方面又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导致学生们奋起抗议。
随后一调查之下,发现竟然是这档子事儿,募捐会还是杜月笙着手举办的,章太炎先生也有在其中。
那没事了。
国府甚至还从警署派了一队巡警,维护学生们的安全和防止出现骚乱。
学生们若是想要动手安心劝阻,但是你报社若是想要打人,对不起了去警署走一趟吧!
不过出奇的是,这次抗议活动十分的温和,甚至在人群中,有一些人自发维持秩序,所以并没有造成骚乱。
但依旧对于沪市内的各大报社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你这个混蛋!伱不是说事情会很快降下去么,现在怎么越来越没有办法收场了!”
沪市新报的办公室内,林乐元戴着一副墨镜,身上明显沾染了些泥土,连脸上都蹭破了一层皮。
倒不是他被人打了,只是他在准备进入报社的时候,被几百名学生喊了一嗓子。
“我——不——相——信!”
心虚之下,林乐元顿时一个趔趄,摔了一个狗啃泥,为了保持自己绅士的形象,他当即戴上了一副墨镜。
副编辑脸上的表情就像是死了娘一般,哭丧着脸说道。
“林先生,都是包国维,他写个什么劳什子诗歌,不按照套路出牌啊!”
“嗯?”林乐元一瞪眼。
副编辑立马抽了一下自己的嘴巴说道:“对不起,sorry,您看我这都气糊涂了,Mr.Lin。”
林乐元环视四周的员工说道:“你们呢?没有想要说的么?”
在场的员工们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实际上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件事情上报社确实理亏,甚至是有意为之。
这个年代,仅仅靠普通的时事新闻能赚几个钱啊?
报社在此番冲突里,虽属于拿钱办事的,但谁又不知道,这里面有林乐元这个主编的推波助澜。
对于报社来讲,若是想要赚到钱。
不得将事情挑起来?
让双方开始一轮火并,最终无论是攻讦方还是防守方,无论谁正确谁错误,无论有没有结果。
为了能够取得道理上的胜利,哪个能不为了发稿,给报社投一些钱呢?
届时,尚且不言冲突带来的销量飙升,报社甚至可以两头吃!
只是这次,不知怎么的,好像是引火上身了?
专栏作者们还有编辑,各个都各怀鬼胎,因为报社如今的风评急转直下,销量也连带着腰斩,有些人甚至都开始准备找下家了。
林乐元问道:“吴眺先生那边怎么样了?”
副主编搓着手答道:“咱们已经写信过去金陵了,应该很快就会有答复。”
林乐元眯了眯眼睛,叹了一口气说道:“如今之际,也只能够期望租界那边会有些动作了,实在不行咱们也只能够服软。”
虽然很不愿意,但林乐元知道,如今想要保住报社的销量。
公开宣布捐款是能够堵住悠悠众口的最佳方式。
在组合拳之下,沪市内许多针对包国维、章太炎以及募捐会的报社彻底哑火了。
但以《时报》为首的报纸却开始了反攻!
在章太炎与杜月笙的斡旋之下,甚至连《申报》都加入了支持的立场。
文坛的各个大佬们纷纷发出了文章。
林玉堂发表相关社论——《论张啸林、张之平等人之三两恶行》
章太炎也接连发布好几篇文章——《驳狺狺狂吠之徒书》
戴望舒从个人的角度为包国维澄清人品——《包国维此人乃文坛之新星也》
乃至于戴望舒所发动的,诸如邵洵美,余上沆等人,都纷纷在了解事情后,发表文章评论声援。
自发支持包国维的普通文人更是数不胜数。
甚至连在北平的胡适之都关注了南方的这场文坛论战,他本人没有发表文章,但与友人商讨了一番,在对方的文章也加上了自己署名。
算是在这场文坛“盛事”之中挂了一个名。
“各位不要急,不要拥挤,咱们已经开辟了三个捐款箱,若是大额的捐款可以将善款寄到这个地址。”
募捐会场之上,高为新招呼着工作人员维持秩序,扯嗓子对乌压压的民众们大声喊道。
仅仅过了几日,募捐会的风评就瞬间逆转,从原先的多方质疑,到如今的万民支持。
甚至于前段时间的争端,都为章太炎所发起的募捐会更加拓宽了热度。
民众都是从众的,之前听说这个募捐会好像不靠谱,便都处于观望状态。
而最近在报纸上听说,哪个大人物又捐了多少多少钱,甚至于似乎国府都下场正式支持了。
前段时间对于疫病的恐惧,如今演变成了对于捐款的热情,乃至于贩夫走卒都能够抠出一些硬币,郑重地投入了捐款箱之中。
而许多大学的学生们,在募捐会上当起了气氛组,一有人捐款他们就在旁边发出了惊呼之声。
甚至于在看到普通民众捐款的时候,他们有些人还会热泪盈眶。
学生都是纯粹的,特别是在这个时代,他们大多数人都怀着赤子之心,真正的为国家为民众付出自己的一腔热血。
老杨今天得了空,听说这里有募捐会,还是跟包先生有关系。
他当即二话不说,从平日里攒出的钱里面抠出了五块银元,郑重地在红色的募捐箱前面投了进去。
“喔!”
“先生高义!”
“一个黄包车夫尚且如此,那些个洋场舞厅先生们,怎么好意思无动于衷的?”
他刚刚准备离开,便听到周围学生们的欢呼之声,夸赞之声,简直是不绝于耳。
老杨还有些不好意思,笑着摸摸脑袋,然后朝着诸位学生们拱拱手。
随后走出会场的时候,他还情不自禁,也挺直了自己的腰板,大步朝着门外走去。
“炳麟兄,当初你可曾想过能有如此的盛景啊!”
最近文坛的风刮了起来,杜月笙也回去恶补了一番文化知识,近来学了好多之乎者也,说话倒也像模像样起来。
章太炎有些激动,他颔首说道:“我原先只是想着,能在沪市找到一些好友,稍微扩散一些影响力,若是能够让些实业家也参与进来,便是再好不过了。”
他如今的法令纹有些深刻了,但在此刻也舒展开来说道。
“若是在古代,此番景象便可用四字来描述,民心可用!”
“我原也觉得国人是有些愚昧的沉睡的,如今看来正依秉文所言,他们只是沉默的大多数而已,只是缺乏有识之士的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