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召先生的意思,难道就不追了?”武贲瓮声瓮气地问道。
就这么让秦人顺顺利利地跑回去了?
虽然夺回了丹阳之地,但还是有些不爽!有种未竟全功的感觉。
召滑神秘一笑:“取舆图来。”
一旁的亲兵不明所以,但还是懂事地呈上了地图。
召滑又咳嗽两声,眼睛却亮得发光,在地图上‘唰’地一指!
“飞夺此城,断秦人归路!可尽灭秦军矣!”
众将定睛望去,召滑手指之处,赫然两个加粗的黑色大字——‘武关’!
众将在短暂的迷茫和思考后,齐刷刷倒吸一口凉气!醍醐灌顶!
对啊!没必要追秦兵!
秦人粮草已绝,你还要追,那就是逼秦人拼死一战了——秦军人数多,到时候也不跑了,硬要扛着风雪和你拼命,也够楚军喝一壶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夺下武关!让这支秦兵饿死、冻死在丹阳之地!
众将方才没想到此处,主要原因还是思维定势——秦军在前面跑,楚军在后面追,凭什么能赶在秦军之前到达武关、夺下武关?
但是!现在楚军有爬犁相助,完全可以轻兵奇袭,赶在秦军之前到达武关!
若能顺利夺下武关,面前这七万五千多秦军便是瓮中之鳖——他们甚至连吃人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丹阳之地的楚民早在第一次丹阳大战的时候就被秦人借了军功了!
众将思忖片刻,都觉得此计可行!
唯一的问题是……武关乃是秦国东南要塞,守备部队不会太少,且一向守备森严——就算楚军离得远,武关守军也不会过于放松戒备。
若是奇袭不成,则很有可能陷入僵持的阵地战。
到时候秦军主力回防,这支奇袭楚军便前后受敌,必被秦军歼灭。
成功率,只有五五开。
风险颇大!
见众将都沉默了,召滑又笑了——
“诸位,纵然武关守军守备森严,想必也只会防备楚国方向,难道他们还能防备秦国方向不成?”
众将再次一脸懵逼,像是芍虎这样的糙汉,更是困惑地挠着自己的胸毛。
召滑大手一指,点在地图上‘丹水’两个大字上,斩钉截铁:“绕后!从背后奇袭武关!”
“我军士卒乘坐爬犁,从丹水冰面上疾驰!穿过商於大山,绕到武关屁股后面,飞夺武关!”
熊午良恍然大悟!
召滑,老奸巨猾!
不愧是你!
丹水河道湍急狭窄,正常来说绝不是一条能行军的道路……但是今年冬天格外冷,整条丹水已经覆盖了厚重的冰层——对于楚军的爬犁来说,就像是一条笔直平滑的高速公路!
沿着丹水突袭,穿过商於大山,绕到武关后面……如同绕过马奇诺防线!
天降神兵!
熊午良当机立断,也不再纠结其中的风险:“就依此计!”
“传我将令——武贲麾下五万军卒,拔营起寨,缓缓追击——但要与秦军保持距离,不可轻易交战。”
“芍虎及八千曲阳新军,随本侯乘坐爬犁,突袭武关!”
帐中众将轰然起身,拱手领命:“谨遵将令!”
……
一般来说,一具爬犁上顶多能装载五名全副武装的曲阳新军士卒,数量再多,骡马便拉不动了。
但是这次奇袭,是在丹水冰面上行军——骡马能拉载的重量会比雪地上高很多。
同时,新军士卒们抛弃了外罩的铁甲、蒙皮盾牌和沉重的长戈,只穿贴身皮甲、携带短剑和弓矢。
如此一来,一千具爬犁便足以带着八千子弟兵在丹水冰面上疾驰!
环法自行……阿不,环武关雪橇赛,开始!
……
第290章 大秦万胜!大秦煌煌!
商於大山,地处秦楚交界之处,山高林密,乃是出名的民风彪悍、穷山恶水之地。
而秦国著名的东南要塞【武关】,便是依托商於大山而建立,和广袤的群山一起,形成了秦国东南部的一道天堑。
在几十年前,秦孝公为了嘉奖在秦国主持变法的卫鞅,将商於之地封给‘商君’做封地,此后卫鞅又称商鞅。
再说到八年之前——齐楚两国交好,让秦国深感不安。大忽悠张仪遂出使楚国,嘴上说着‘割让六百里土地’给楚国以求秦楚交好。结果楚怀王乐乐呵呵地同意了,和齐国断绝了关系,废除了盟约,还赠予张仪大量的财物,把楚国的相印都授给了张仪……
张仪回到秦国之后,假称从车上摔下来了,一连三个月没去上朝……楚怀王这二货听到消息之后说:‘想必张子是觉得——我大楚和齐国断交还不够彻底?’
然后这傻缺就派使节去齐国,专程狠狠辱骂时任齐王的田辟疆(请各位随我一起为该使节默哀一秒钟)……
结果张仪回过头来不认账,把楚怀王气得七窍生烟,后知后觉发现自己被当成蠢驴忽悠了,怒而兴兵伐秦。
这便是秦楚第一次丹阳大战的由来——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楚国大败,被秦军斩首八万,失去了丹阳之地。
而当时张仪嘴里的六百里土地,正是眼前的‘商於之地’。
……
熊午良坐在爬犁上……他的身边只有召滑、芍虎、钟华、黄武和小黑。
一架本应承载八人的爬犁上仅坐了六个人——这便是身为大楚曲阳侯唯一的特权。
小巧精致的铜炉里烧着炭火,爬犁飞速地在冰面上穿行。
熊午良小口小口地抿着热水,最后抬头看了一眼面前黑压压的商於大山……这里的丹水河面已经变得很窄,前面河道的尽头没入商於大山深处……
熊午良沉声下令:“三军不得喧哗、不得举火。排成一列纵队,迅速穿越商於大山!”
一千具爬犁载着八千轻装的精锐,呈一字长蛇阵队形,顺着丹水河道冲入广袤的山林之中……隐没在风雪之中,没有任何踪迹。
等到他们再出现的时候,将以天降猛男的姿态,骤然出现在武关后面……带给秦军无尽的震惊和绝望。
……
白起亲率两万五千完好无损的主力精骑断后,耐心等待楚国的追兵。
按照白起的想象——那该死的熊午良肯定会像闻见了臭味儿的蚊蝇一般,急吼吼地追过来,试图趁着秦军撤退之时,兜着屁股杀伤秦军、扩大战果。
但是……
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
焯!
难道熊午良真用兵如神?料定了我白起亲率精锐在此设伏?
这楚军迟迟没有追来,害的我两万五千骑兵在毫无遮掩的雪地之中趴着,冻得瑟瑟发抖!
又等了一个时辰,身边的骑士身上已经凝结了一层厚厚的冰霜……所有秦军骑兵都牙齿打颤,期待地看向白起的方位……
白起皱起了眉毛:“怎么回事?楚军没来追击吗?”
秦军斥候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低声禀报道:“回禀少上造——楚军已经拔营追击了!但是……彼等行动迟缓,一天下来才走了不到十里!”
白起懵了!
握草?不应该啊!
以他对那芈良小儿的了解——若是见到便宜不占,就像吃亏一样难受。
如今秦军被迫撤退,楚军追击的速度竟然如此之慢?
一旁的王龁却放松地笑了,语气中丝毫不掩饰对楚军的鄙夷:“楚军到底还是那个我熟悉的楚军。”
“还是那么愚钝、迟缓!”
“在我大秦来去如风的铁骑面前,五万楚军就像五万个校场上的木桩子……区别只在于,面前的五万个木桩子是可以获取军功的!”
白起皱起了眉毛。
难道真是楚军羸弱不堪一击?所以才行动如此缓慢?
但是不应该啊!
伏击粮队时,楚军表现出来的悍勇,令秦军都为之侧目!
王龁似乎看出了白起的疑惑,低声笑道:“少上造,您还是太高看这些楚国人了。”
“伏击粮道的楚军,必定是精锐中的精锐——很有可能是那曲阳侯芈良的亲兵部曲。”
“但这样的楚军,终究只是极少部分罢了!”
“后面远远追击的那五万楚军,仍然是我们熟悉的那般废物!连打顺风仗都不积极!这些南蛮,蠢笨如猪!”
……
周围的秦军士卒都嬉笑开来,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即便秦军现在被迫后撤,但是秦国对于楚国那骨子里的鄙夷,却还是一如既往。
虽然秦军不得不弃守丹阳之地,但是所有秦军士卒都毫不怀疑——只要等到开春,秦军便会在少上造的带领下,重新夺回丹阳之地……甚至继续南下,给这些妄想称霸的楚蛮一个终生难忘的教训!
只因等到开春之后,秦军骑兵便会发挥出最大的战力!
到时候楚军的后勤补给线将会被打击得千疮百孔,那芈良不得不向后撤退……然后便是熟悉的追亡逐北、扩大战果……
这样的剧本,所有秦军士卒都不陌生!
现在的楚军,也就是秋后的蚂蚱——再让他们蹦跶些许时日!
你说楚军会一直稳占上风,甚至打败秦军?
笑死!
此时白起的眉毛也舒展开了——王龁的话,有一定道理。
楚国体量虽大,但积弊多年。面前这个曲阳侯虽致力于变法强国,但变法的范围目前也仅限于他自己的封地罢了——楚国可能会有一两支较为强悍的军队,但绝大多数楚卒还是熟悉的羸弱。
白起淡淡地笑了,大手一挥:“不用再断后了,铁骑随我撤回武关休整吧。”
就按楚军这个追击的速度,这辈子也别想追上秦军。
继续伏击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可能使得战无不胜的精锐铁骑出现冻伤甚至冻毙这样的伤亡。
先撤回武关,住进暖和的营房,喝些热水甚至洗个热水澡……享受充足的食物。
武关作为秦国军事重镇,有大量的砖瓦营房可供秦军驻扎……对于已经住了两个月四面透风的军帐的秦国大军来说,武关简直就是天堂!
想想那些烤得焦脆的锅盔战饭……真是让人流口水呢!
归心似箭!
秦军骑兵们欢呼起来——在这雪地了趴了这么长时间,几乎要了他们半条老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