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后,熊午良把船舵一扔,往船上一躺:“本侯……整不动了……任它飘去吧。”
看着小公子的惫懒模样,姒仪和小白笑得前仰后合。
已经是仲秋时节了,秋风飒爽……姒仪额前的碎发被风吹得一抖一抖的,长发漫卷,从熊午良的脸颊上一次次拂过,让后者心里很是痒痒。
姒仪笑吟吟地用手巾给熊午良擦着额前的汗……那手巾上有着淡淡的香味,更让熊午良心痒难耐。
小舟随波逐流……但安全方面却不用担心。
十几条大船就远远地飘在后面——正是平阿水师的战船。
几百个平阿水师的士卒站在船头,远远地望着自家主君秀恩爱撒糖,一个个摩拳擦掌……就等着熊午良掉进水里,他们便会下饺子一般跳下去,将熊午良捞上来。
赶紧掉下去……赶紧掉下去……
这要是能亲手把小主君从水里捞上来,这得给多少赏赐啊!
掉下去……快掉下去叭!
这边熊午良还不知身后自家水师士卒的‘险恶用心’,半揽着姒仪的腰,害得后者脸红得火炭一般,嘤咛着推着熊午良。
远处落日璀璨,给湖面上镶嵌了一道金边……虽然没有云梦泽那般恢弘大气,但芍湖也自有一番美丽。
“君侯……主君……”岸边一队快马疾驰而来,高声呼喊:“召滑大人求见,有要紧事!”
这队骑手打破了湖面上的静谧,姒仪红着脸,笑着摸了摸熊午良的头发:“快去吧,正事要紧。”
熊午良开始全力摇动船舵,向岸边靠拢……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感觉小舟反而更加远离岸边了……熊午良气得将船舵一扔,冲着身后远远跟着的平阿水师战船大骂:“看什么看……还不快来帮忙?”
水师将士们看着熊午良的精彩表演,一个个喜笑颜开……别看自家主君在战场上威风凛凛,生活中却总能给大家提供谈笑的素材。
就连平阿水师的伙夫,掌舵水平都比小主君强得多了!
众大船加快了速度,赶到熊午良身边,然后将熊午良三人接到了船上……几百个精悍的水师将士一同列阵,捶胸行礼:“拜见君侯!君侯万岁!”
声势骇人,唬得姒仪和小白手足无措……
……
第393章 乐毅的感叹
熊午良懒散地点了点头,笑骂了一句:“一群混账,就等着看本侯的笑话,是也不是?”
“刚才二三子是不是盼着本侯掉进水里?”
众水师将士嬉笑开了,纷纷腆着脸道:“君侯冤枉人了……我等岂敢有此等歹心?”
熊午良哈哈笑着,注意到了姒仪和小白的手足无措,于是挥了挥手,吩咐一声:“都散了,尽快靠岸。”
众军士齐刷刷地称诺,黄底红字的楚字旌旗随风猎猎飘舞,有军卒高声呼喊:“主君有令——尽快靠岸!”
水师将士们迅速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一边还在对彼此挤眉弄眼……自家的小主君脾性好,待他们这些普通的兵卒也都亲切得很,并没有寻常贵族那副高高在上的模样……
能把咱们这些兵丁当人看,甚至当朋友看……在非战时,还能和弟兄们开开玩笑,对军卒们偶尔的‘冒犯’也不以为杵。
这样的主君,全天下也找不到第二个!
在绝大多数士卒的心中,有这样的主君,足以让三军将士为之效死!
……
水师的大船纷纷靠岸,放下小舟,载着熊午良等人来到岸边……岸边的骑手们已经等待多时,见了熊午良立刻行礼:“我等拜见主君!”
“曲阳左尹方才带着乐毅来到侯府,说是要投效主君……”
熊午良:我焯!
你说这个我可就不困了奥!
也不知这召滑用了什么手段,这么快就说服了乐毅……熊午良二话不说,立刻跃上带着鞍鞯的马背,领着一众骑手向着侯府方向狂奔。
空留姒仪和小白二人站在原地,面面相觑……心里痛骂熊午良……
好啊,熊午良,你是有风度的。
不愧是你!
……
乐毅在曲阳侯府里的书房中缓缓踱步,召滑在一旁作陪。
片刻之后,屈原推门而入,一眼便看见了乐毅,立刻拱手行礼:“在下曲阳尹屈原,久闻昌国君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乐毅不敢怠慢,立刻起身回礼:“屈子之名,乐某也早有耳闻……不敢当屈子谬赞。”
屈原作为楚国曾经的大司马,名声当然不小。
二人寒暄片刻,分别落座。
“乐兄,对我大楚观感如何啊?”屈原斟酌了一下言辞,然后如是问道。
乐毅思忖片刻,然后缓缓道:“乐某对楚国了解不多……这曲阳城,倒是极为繁华,不逊于燕国蓟城。”
“但是楚国的其他地方,想必要远逊于曲阳侯治下的封地了。”
回想第一次在曲阳城内转悠的时候,那时的乐毅被繁荣的曲阳城接二连三地震惊,一样样新奇物事,简直闪瞎了乐毅的双眼。
那高耸庄严的城墙,坚固程度不逊于燕国最雄伟险峻的要塞。
街上的行人极多,且大多面带笑容,脸上泛着营养充足的油光……和其他国家底层国民脸上的疲惫菜色有显著的区别。
难怪曲阳侯麾下的军队能够所向披靡。
单看这些行人的身体素质,便远超蓟城的国人……这些楚人身材敦实有力,面带油光。若是面对那些面带菜色的燕国农民,一个打三个应该不在话下。
就连普通的农人尚且如此,熊午良麾下的军队又会是何等待遇?简直超出了乐毅的想象!
这样一支粮饷充足的职业军队,再配上顶级的兵器甲胄——面对各国临时征募来的戍卒时,一个打十个简直轻轻松松。
曲阳城的街景更是极其繁华——得益于外地客商带来的商贸繁荣,曲阳城内大大小小的街道拥有酒肆、店铺不计其数。
若说这还只是让乐毅侧目的话,当看见那些普通的农人也能经常出入酒肆,简直是震掉了乐毅的眼球。
他们哪来的钱?
曲阳侯治下的子民,竟然如此富庶?不但能吃得饱肚子,还能喝得起酒?
我的天!
更别提满街操着各地口音的外国客商摩肩擦踵——乐毅曾经在燕国主持变法,对理政不陌生。他知道,如此密集的商人,代表着天文数字的税收。
总而言之一句话——曲阳侯的封地,富得流油!
当然,以楚国之大,曲阳侯的封地绝逼只是个例——要是整个楚国遍地如此,那早就一统天下了。
根据乐毅的了解——楚国虽然地广人多,但是各派系封君众多,层层盘剥之下,最终可供楚国顶层支配的财力人力十不存一。
而且楚国各地封君的权力极大,在自己的封地里不但有生杀予夺的权力,甚至可以更改自己封地里的法律。
很多封君为了满足一己私欲横征暴敛,让治下的子民苦不堪言,甚至有的楚国贵族在封地里征收‘什九’的离谱赋税,逼得楚民流离失所,甚至造反为寇。
你说楚王怎么不出来管管?
笑死。
除非这些封君犯下大罪,否则楚王也无权更改或者剥夺那些君侯的封地和权力——谁敢动这些封君的蛋糕,被乱箭射死的吴起就是前车之鉴!
这就导致楚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能动员的力量极低。
若说秦国,秦王一纸令下,可以动员出百分之九十的战争潜力。
乐毅主持变法之后的燕国,燕王也能在战时动员全国百分之六七十的力量。
而楚国嘛……
一是濒临亡国、二是屡战屡胜有好处可捞……除了上述这两种能让各地封君卯足劲给楚王卖命的极端情况之外——在常规战争中,楚王最多也就能动员全国百分之十的力量。
所以楚国又强又弱。
乐毅淡淡一笑,对屈原说道:“乐毅见识浅薄,不敢妄言。”
“若非要乐某发表见解……以某之见,楚国积弊甚多,虽地广人稠,却没有称雄之资。”
“楚王虽然称霸,仰仗的却是曲阳侯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但这些胜利无不是以弱胜强,试问世间安能有百战百胜之人?”
“若有朝一日曲阳侯不灵了……楚国的霸权神话,自然崩塌!”
屈原抚掌大笑,似乎并没有因乐毅贬低楚国而发怒,反而更加欣喜了——
“既然乐兄方才提到楚王……敢问乐兄,对我大楚国君印象如何?”
……
第394章 全是阴谋家!
楚王?评点楚王芈槐?
乐毅皱起了眉毛,一时间不知该如何评价……说实在的,‘楚王芈槐’和乐毅的上个老板‘燕王姬职’相比,各方面真是差得太远了。
乐毅真的不想违心夸赞,又怕直言会伤害到屈原的脆弱心灵……于是支支吾吾。本是顶级的大才,一时间竟然说不出话来。
正当乐毅不知所措间,屈原又突然笑道:“乐兄既然离开燕国为大楚效力,何不去郢都投奔楚王?反而屈身效力于曲阳侯?”
“若乐兄前往郢都伸展,楚王欣喜之下,想必也能封一个封君之位……”
“以乐兄之大才,在曲阳侯麾下岂不有些屈才了?”
乐毅张张嘴又闭上了。
这话倒也是——乐毅在燕国好歹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封一个堂堂的昌国君。
现在却要给熊午良打工……确实落差大了些。
但是……乐毅斜着眼睛瞥了屈原一眼,心说你以前还是楚国的大司马呢,现在不也一样老老实实在熊午良手底下打工?
“曲阳侯厚待乐某,欲报答也。”乐毅如是说道。
然后又是一段漫长的沉默,最后在屈原拷问一般的眼神中,乐毅斟酌着言辞,谨慎地说道:“当今楚王,非雄主也……”
……
屈原闻言却没有不满,反而心中一阵赞同。
楚王芈槐在位期间开疆拓土,确实让楚国的疆域和势力都达到了极盛……但是却不能借此便说芈槐是甚么‘一代雄主’。
实话说,芈槐最多也就是个中庸之主——放在和平年代,或许可以凭借不错的性格,充当一个守成之君。
但现在不一样——此乃大争之世!
不强则亡,中庸便是无能!
所谓‘良臣择主’,像是楚怀王这样的君主,肯定得不到天下人才的效忠。
屈原瞄着乐毅的表情,心中开始一阵阵盘算——
乐毅曾经在燕国主持过变法,肯定是个改革派……而且对变法很有经验,又颇具才干和手腕。
这样的人才若能在楚国执掌变法,与屈原、召滑、慎到等人齐心协力,定能让楚国大治。
现在乐毅不得不投靠熊午良,已经成了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