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复读战高四,你捡漏上军校? 第862节

  这笑归笑,闹归闹。

  王建星一看团长那姿势,就知道他以前没骑过。

  动作虽说流畅,可再胆大的人突然骑到高大的马背上,没有经验的话也会莫名的紧张。

  老王赶紧挥手驱散身边的人,大声道:“团长,骑马你就理解成扎马步就行,只不过扎马步的地方换到了马背上,一开始不要直接坐上去,容易重心不稳。”

  “尤其是马快速奔跑的时候,更不要直接坐在马背上,你先熟悉一下,慢行的时候可以坐,但身体一定要跟着马背的起伏打浪。”

  “要不然还是容易重心不稳。”

  “屁股和马鞍一定要留出一个拳头的距离,脚蹬也只能踩三分之一,这样万一坠马能快速挣脱,双腿夹紧马鞍就行。”

  有了王建星做指导,陈钧学习的速度倒是挺快,但就算是这样,也足足在补给营地练习了将近三个小时,才准备上山。

  不谨慎不行啊。

  他们这次巡防,大多数区域都在海拔五千米以上,一个不慎就可能有生命危险,逗留这么久不仅仅是在熟悉骑马,更是在熟悉分配到自己手中这匹马的马性。

  所有的战士都必须熟悉,因为马和人一样,都有不同的性子,摸不熟这个,几百公里的绵延雪山可不是开玩笑的。

  等所有人准备妥当。

  陈钧才下令出发。

  上山的路更是崎岖难走,一路都是骡马道,坎坎坷坷,异常艰难。

  当队伍翻过漳拉山时,其中一匹战马突然倒地暴毙,连原因都不知道。

  陈钧只能听王建星的建议,就地埋葬战马,巡视的队伍继续前行。

  前面三天还好,大多数的道路就算难走,好歹还能骑马,到了第四天,他们一队人从漳拉山抵达娘拉山时,连马都不能骑了。

  因为353团巡逻的战士,有不少人在这边跌落山崖,团里为了防止悲剧再次发生,一路上钉上了很多提示的木排。

  娘拉山以前也有营区,但是在很久以前部队就撤了,一群人只能留宿在废旧的营区,趁着夜晚烧火做饭。

  巡防队伍没啥能填饱肚子的东西,压缩饼干是有,自热火锅也有,但不适合边防巡逻人员啊。

  他们这次是陪同新团长熟悉防线,几百公里走下来,少说也要一个多月。

  压缩饼干带多少都不够吃,自热火锅又太占地方,与其带那么多口粮,还不如给一线的战士多带着补给来得更实在。

  所以,晚上他们吃的也只是用一些雪水煮沸后放点老梭镖,也就是内地人说得干菜。

  夜晚,皓月当空,废旧营地的室内堆放不少干柴,战士们生火取暖,坐在一块唠家常。

  陈钧也蹲在火堆旁,搓着被冻得有些发痒的手,怔怔出神。

  这次边防一线行,刚出来没多久,就让他见识到了这边的生活究竟有多苦了。

  难怪老爷子会说,内地的兵去了边疆,哪怕只是躺着不动就算做贡献了。

  还真是不假啊。

  不来这边,谁能凭借想象,知道边防军人究竟有多苦?

  就在陈钧怔神时,忙碌了半天的王参谋长拿过被火堆烤热的水壶递给他:“团长,喝些热水暖暖吧。”

  火光摇曳,照得整个废弃营房内的战士脸庞都是红彤彤的。

  陈钧抿了几口温水,将水壶放到地上,他抬头看了看废旧的营房忍不住问道:“老王,这以前应该也是353团的地方吧,怎么给撤了呢?”

  “害”

  王建星听到询问,抬手搓搓发烫的手掌,一屁股坐在地上:“边防建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防线建立完善程度,营区也要适当的变动位置。”

  “团长,今天过来的情况你也看了,有段路楔很多木牌那里,以前被称为夺命崖。”

  “这原先是个加强连驻防,全连总共181人,每年光是主副食都要消耗十万斤,这还没算军装被服还有军马的消耗。”

  “吃喝拉撒的物资还有战斗所需的物资,除了人背肩抗外没别的办法。”

  “我记得是07年那会,我刚来也没多久,往这送一次物资,团后勤每次都要租用当地的牦牛,还有几千只羊,分散分波驮着东西往这送。”

  “一开始夺命崖也就是咱们今天下马的地方,老乡的羊掉下去太多了,物资也损失严重,没办法就只能将物资送到夺命崖那边。”

  “换连里的战士往这边背,我那时候年轻背过几次,咱们今天是有军马速度还快点,以前那都是一人负重五六十斤,一趟来回十几个小时。”

  “回来后累的人都直不起腰,脸发青,嘴发紫,甚至有不少人晕倒,也有不慎掉落悬崖的。”

  “这上面一看不行啊,物资运输太难了,加上一二百号人每年取暖做饭的柴,都要五十万斤,正好防线调整,这个营地就被转移了。”

  王建星并没有说得那么详细,其实现在国家富裕了一些,很多营地都开始供暖,连配套的吸氧设备都有,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很可以了。

  搁他刚来那会,奥运会还没开始呢,国家的基建远远不如现在。

  他刚到军营就是在这里驻守,老王小时候家里特别穷,吃不饱饭,虽说后来读军校,能吃饱了,但个头却停留在一米六多。

  说王建星站在陈钧跟前,就像个小老头,那是一点都不假。

  他刚来这里驻营时,有次砍柴,为了多给连队准备一些,结果准备的柴火超出自身体重几十斤,刚背起来整个人就失去平衡。

  连人带柴从山上滚了下去。

  足足滚了几百米远,也幸好他身板小,背上的柴虽说散落了不少,但还留了一些,死死抓着绳子没松手,这才被一块大石头卡住。

  就算这样,当初跟他一块砍柴的老兵将他背回连队后,都硬是躺了一个月才恢复。

  十几岁就差点命丧黄泉,这些事情,老王都没吭声。

  边防建设需要的是一代又一代人前仆后继,他所做的牺牲也没必要大肆的宣扬。

  因为这里,有很多像他一样的人。

  但就算是不讲,陈钧巡视了这几天,也大致能猜到以前有多么艰苦了。

  聊了没多久,所有战士困意袭来,一堆人连带着马匹全部进到一个屋子休息。

  除了需要执勤战士之外,其他人都是摊开背包,围着躺在地上休息。

  天亮后。

  一行人继续出发,陈钧登上山顶,对着地图校正方位,一一对应地形后。

  朝着拧拉山出发,巡视的第六天,山上突然飘起雪花,这也让陈钧真真切切的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做七月飞雪。

  好在他们都是老兵,有足够的经验,棉袄始终不离身,大衣也都带着。

  除了他这个团长还有再次荣升为勤务兵的李武界觉得稀奇外,别的战士没一人觉得奇怪。

  第七天,由团长带队的巡防队伍,终于来到了353团的四营十二连驻地。

  边防团的编制体量一般都比较大,说是团级单位,其实换个名字叫边防旅都差不多了。

  陈钧在十二连这边进行了慰问,也将十二连提前整理出来的家书,都送到连队司务长那里。

  看着一个个边防战士,背着步枪,穿着大衣,左肩膀斜挎着弹药袋。

  明明严肃到极点的战士,此刻却一脸兴奋的簇拥到司务长那里。

  小心翼翼的等待着叫自己名字,如同捧着宝贝般拿到家书,躲到角落里拆开一遍遍的看,还时不时抬起袖子擦掉泪水,生怕打湿信纸的模样。

  陈钧终于明白出发前,政委说的那句话了。

  不到边防,你永远不明白一封家书,对战士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是他们心里最大的慰藉,也是他们常年坚守在边疆第一线的底气和希望。

  趁着连里战士正高兴时,陈钧也顾不上休息,拉上王建星,又带着几名老兵离开连队。

  准备登上远处的哨塔,再对标下手中的军事地图。

  毕竟是团长嘛。

  管理的地方这么大,这是国家对他信任,也是总部对他寄予的厚望。

  这次出来,不管怎么说也要彻底搞清楚,353团驻地所有的详细情况。

第588章 无声的军魂,巡视最后一站

  “团长,团长!!”

  陈钧正准备带上王建星还有几名随行的战士,登上远处的哨塔时,营区有两名上尉快步跑了过来。

  陈钧在团部时看过全团的花名册,也能记住各营,连干部的名字,但没机会见到真人。

  王建星知道这些情况。

  他瞧着两人跑过来,赶忙压低声音介绍道:“团长,左边过来那个是四营十二连的连长朗杰,雪区这边老乡的名字太复杂我记不住,大家都这么喊。”

  “右边是连指导员吴昊。”

  朗杰

  陈钧在心里细细琢磨这个名字,他总觉得很熟悉,当时在团部看花名册时,还没这种感觉。

  毕竟边防这边,少数民族参军的人挺多,什么朗杰,诺布,扎西,卓玛,多吉等等很常见。

  就跟汉族里面的建军,建国差不多。

  可看着远处身穿老旧军大衣,一脸兴奋跑过来的干部,那种熟悉的感觉,让陈钧不由自主的就挂起了笑意。

  “团长好,参谋长好!!”

  朗杰和吴昊两人跑到跟前,立正身躯敬礼。

  尤其是朗杰,那家伙,双眼中那股激动劲都快溢出来了。

  “团长,您还记得我不?”

  “我是2011级,15届指挥班的啊,去延城学习红色教育时,我是大二的随行学员,您是大一届的新生带队。”

  “哈哈,记得,当然记得。”

  陈钧这才恍然大笑,难怪看着这个连长这么眼熟,经对方这么一提醒,他才想起来当时刚去陆院,从新训基地返回学院时。

  西京几所军校都要组织新生,去延城感受红色教育,他是陆院新生带队,当时学院也有导员跟随,还有一些学长。

  很显然,这个朗杰就是当时随行的学长了。

  “学长好!!”

  陈钧回礼时,丝毫没有团长的架子,脸上的笑意那是发自内心的。

  同是西京陆院的学生,时隔七年,在这几千米海拔高的地方碰上同校学员,那种亲切感可不是装出来的。

  “不不不,团长,您不能再叫我学长了,我这”

  朗杰神情有些慌乱,他双手在大衣上蹭了蹭,想要回礼又觉得不妥,整个人显得格外局促。

  读书时,陈钧就是陆院最有名的学生,还是学生会会长,本科院副院长办公室的常客,不是普通学员能够比拟的。

  没成想,他们新来的这位团长,还真是当初的陆院佼佼子。

  “没关系,学长永远都是学长,这点你可不能不认。”

  陈钧笑着劝导。

  随行的团部一干人全都跟着笑,团长为人随和,这给人的感觉就暖暖的。

  “我要去哨塔看看,你先去忙工作吧,不用管我。”

首节 上一节 862/8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