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哒尔之所以快速落败,自主研发能力薄弱,不注重内修自身就是其中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
一名刚刚过20周岁的年轻人,在自身财富快速膨胀至亿元级别之时,还能如此冷静的为公司未来做规划。
刚刚这位助理也说过,公司的利润主要用于投资自身建设上,如今又开始专注起研发。
不自觉的,檀锦程在二老板心中的形象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对待底层工人友善,依法依规办厂,又能够专注提升企业自身,这样的年轻人,殊为难得。
第230章 不容忽视的历史
“那这边就交给吕工您了,如果有什么事可以随时联系我。”
“没问题,檀总放心吧。”
“后面我会派个人来做你们的后勤管家,让你们能够专心搞研发,这几天你们就凑合凑合吧。”
吕瑞丰点了点头,这是应该的,公司是檀总的,哪怕研发团队是自己这边的,但也应该听从檀总的意见。
自打那天跟檀总聊过之后,吕瑞丰就明白眼前这位年轻人有着极大的野心,刚刚投入锂电池项目,就想着控制上游资源。
野心大的人创业做生意,是不会甘于平庸的,要么倒闭,要么飞黄腾达,不会有中间选项。
跟着这样的老板工作,其实是比较刺激的,成了大家都跟着发财,不成就换一份工作,而对于吕瑞丰来说,跟着这样的老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首先他的人事关系还是在研究所里,其次檀锦程给了极高的待遇,他是完全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因此公司发展得越好对他是越有利的。
在檀锦程展露实力,直接买下写字楼办公以及野心之后,可以说吕瑞丰对于航新能源未来发展的期待,不比檀锦程少。
公司发展得越好,他的地位以及收入越是能水涨船高。
不用檀锦程吩咐,一些他能够处理好的事情,都会主动去处理,例如之前买房时檀锦程提过想在仲关村附近买一套小居室,方便以后来帝都时居住,吕瑞丰就主动提出可以帮他解决。
购房政策这种事儿,又不是迁户口这么难,对于有些人来说真不是事儿。
不过眼下最重要的不是这些小事,而是帮助檀总收集一些国内以及国外锂矿资源以及锂矿企业的资料,将其整理成册,方便檀总到时候调用。
说起锂矿资源,就不得不提起他的背景。
其实我国的锂矿开采,是从50年代初就开始了,据今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了,最初采用的是石灰法生产氢氧化锂,发展到六七十年代,已经确定了合理的工业流程。
这期间,主要是由郭嘉来主导这一行业;改开之后,锂盐市场开始向民用转变,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开始了市场调节,为了适应变化,技术改造升级也是必然的。
时间进入到90年代的中期,我国已经建成了13座锂盐厂,碳酸锂设计的生产能力达到了1.8万吨每年,位列世界第三,锂辉石提锂的工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锂盐甚至已经能做到出口了。
此发展阶段,锂盐主要是以锂云母为主,盐湖提锂技术没有得到重视,由于没有得到重视,使得我国的锂盐厂的矿石供给90%以上被袋鼠国的公司所把持,企业发展迅速被卡了脖子。
1997年,当时以锂辉石为原料的碳酸锂市场价格为4100至4300美刀每吨,但当民撒尔公司抛出碳酸锂离岸价格1950至2200美刀每吨的价格之后,市场格局一下子就改变了。
全球锂矿提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国内外锂矿提锂企业大量倒闭,我们的企业也是如此,至2000年初,最初13家生产锂盐的企业仅剩下三家。
从90年代末至2000年初,是全球锂矿矿山还有矿石锂盐厂的黑暗年代,锂盐厂难以经营下去,经历了一轮非常惨烈的大洗牌。
而这一轮大洗牌,正是由于之前不受我们重视的盐湖提锂技术的进步和盐湖扩产所引发的。
市场虽然还在,但份额已经开始了重新分配,我们也失去了世界第三的份额。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大洗牌虽然已经过去了五六年,我们也从中缓和了过来,付出的代价,让出的市场不会改变,但通过这些吸取教训,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吕瑞丰觉得将这些锂矿的历史发展轨迹,整理成材料,交给檀锦程,相信以他对技术人才的重视,是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发的。
任何时候都不能对技术轻视啊,一次疏忽就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吕瑞丰看来,檀锦程无论是眼光还是格局,亦或是做决定时的果断,都体现出一名优秀商人所必备的要素,但唯独就是自身知识储备有些薄弱。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他的年龄摆在那里,哪怕是读了大学,同样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这个只能通过时间来慢慢积累。
年轻人当中能有他这么优秀的,已经算是非常难得了。
——
2月24日,星期五。
在帝都呆了四天的檀锦程,匆匆忙忙的回到了甬城。
帝都那边的事儿暂时交给了吕瑞丰,不过具体派谁过去协助管理,暂时檀锦程还没想好,这个人得是自己信任的,按理说张旭辉是最好的人选。
作为自己的私人助理,张旭辉能懂自己的心意,知道公司发展的趋势,同时也可以信任他,不过他是否可以胜任这一职务,跟这帮体制内的老油条打交道,这一点还有些存疑。
别觉得技术人才就不懂社会规则,尤其是体制内,平均年龄都是在40岁以上的,伱若是在这方面轻视他们,最终吃亏的只是你自己。
就连檀锦程自己,除了用金钱开道之外,都想不出能有什么好办法能搞定这帮要技术有技术,要工作经历有工作经历老油条。
张旭辉能不能胜任真是一个问题,至于孙玉明,如果说张旭辉不行,他就更不行了。
更何况孙玉明的位置比较重要,是自己把控供应链的重要一环,轻易不能换人。
另外一个方面,便是如果张旭辉走了,自己又得重新找助理了,这也是一件麻烦事。
不过这次倒也是让檀锦程意识到了,助理不能再只招一名了,得多培养一些人才,方便以后开了分公司或者入股某家公司之后派出自己信任的人监督。
现在企业管理系统也在做了,草台班子得尽快正规化起来,不然跟不上公司发展的节奏。
“下飞机了,不过老家县里的领导过来了,我今天就先不去你那儿了。”
手机开机之后,檀锦程首先给顾清清发了条消息,告知自己的行程。
“知道了,怎么回来这么早?不是说要在帝都呆上一段时间的吗?”顾清清的消息很快便回了过来。
“县里领导过来,临时有点急事,我爸也过来,周末你要不要见见,要见的话我明天去接你。”
“啊?你爸也过来了?那我周末不去北仓了吧?我有点这害怕”
“要不还是见见吧?我都见过你的家长了,你也见过我舅舅,我爸难得过来一次,要是不见一面,估计回家我妈得弄死他,至于说害怕,这个没事,有我呢。”
“那我想想吧,晚上给你答复。”
“行,我先回去了,司机过来了。”
有了司机之后,檀锦程再也不用每次出差将车子停在机场,交昂贵的停车费了,机票是张旭辉买的,到达机场的时间他也是知道的,早早就安排好了司机过来接檀锦程。
另一边,顾清清就有些忐忑了,哥哥说的没错,他已经见过自己家的长辈了,而自己也见过他的舅舅,这次哥哥的老爸过来,又赶上了周末,如果不见一面确实不好。
但是这种见男方父母的事儿,她还真没准备好,一向很有主见的顾清清此时倒有点没了注意。
“算了,先问问爸妈吧,听听他们的意见。”
另一边,司机在接到檀锦程之后,便直奔北仓,县里的领导此刻正在出口加工区的新厂办公室里等着檀锦程。
说实话,这感觉多少有些飘。
曾经何时,像这样的领导看都不会看檀锦程一眼,如今却能够守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等着,哪怕檀锦程已经足够冷静了,昨天接到电话的时候依旧还是觉得有些梦幻。
这跟自己预想的有些不一样啊,原本以为只会是板簧厂更加一级的领导亦或是他主管部门的领导联系自己,没想到居然来了这样一位人物。
看样子县里的领导跟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啊,这实干的风格倒有点浙省这边的味道。
或许这也是申州后来把皖省工厂定在望江的原因之一吧?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现在这个领导拉过去的,温氏企业由于年代太远了,应当不可能是他。
作为全球纺织品行业里的富土康,申州这样的用工密集型大企业,无论去哪个省份,接待都是高规格的,一个贫困县能让其将一省工厂定在县里,招商工作想必是花了不少的功夫。
要知道申州望江工厂自投产之后,便成了皖省最大的纺织企业,用工需求以及税收都给望江带去了不少的好处。
一路急行,一个多小时之后,檀锦程来到新厂区。
“怠慢各位领导了,让各位久等了,小子我真是不好意思。”刚一进屋,檀锦程便双手合十道歉。
办公室里,有六名人员,除了张旭辉以及自己老爹之外,另外四名人员檀锦程只认识徐学铭,不过从坐姿以及位置上来看,檀锦程很快便能分辨出谁是今天的主角。
被几人拱坐在沙发中央,那位身着夹克衫标配,身姿挺拔的中年人,应该就是此行的二老板了。
从年龄上来看,这位应该跟自己的老爹差不多大。
果不其然,只见这位起身开口道:“小檀同志回来了,我们可是等了你好久哦,果然一表人才。”
第231章 汽车资质到手
看见檀锦程急匆匆走进办公室那一刻,陶启年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一样的意气风发,一样的阳光灿烂。
1962年出生的陶启年,虽然是桐城人,不过大半辈子都在望江度过。
1981年,19岁从宜城农校农业专业毕业之后,便被分配到武昌乡做团干。
兜兜转转不同的岗位,如今已经年过四旬他在望江度过了25年的时光,一辈子最美好的时光几乎都奉献给了这座贫困县。
要说对望江的感情,他不比当地土生土长的人少多少,甚至因为职务的关系,还要多一些。
如果可以,他很是希望为这座有着几十万人口的小县城,带来几间工厂,几家企业,让一部分人不需要每年春节后为了去哪里务工而烦恼。
同样是十八九岁出来工作,眼前这位留着长发,剑眉星目的年轻人相比起自己当年刚毕业时,还要出色,一点一滴都是靠着自己打拼起来的。
不管是不是像他老爹说的那样,是稀里糊涂上了船出海打工,但十七八岁敢于跟同学独立出去闯荡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回来之后,敢用拿出打工攒下的所有钱财,同时没有找父母要一分钱,就敢开公司做外贸,眼光也是十分的独到。
外贸公司的财务数据没打听到,想来应该也十分的可观,不然不足以支撑起闪驰科技前期的建设,据最近探听到的消息,闪驰科技前期的资金投入,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是贷款的,都是他自己拿出来的。
“你这头发怎么这么长,像什么样子,也不去理一理。”盯着儿子看了好一会儿的檀立华突然说道。
“过几天,过几天再说,这不是还没出正月嘛。”檀锦程嘻嘻笑道。
檀锦程的头发确实已经很长了,说实话自己也很难受了,总感觉头重了很多,不过今天才正月二十七,还要再忍几天。
“怎么,小檀同志还信这个?”陶启华面带微笑的看着檀锦程道。
正月里剃头克舅舅的说法,好多地区都有说法,更何况同属一个宜城大市区,大家自然是明白檀锦程说的是什么意思。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别看一屋子的宜城人,但大家同属不同县市区,方言都不一样!
如果只是闲聊,大家勉强听懂,那是没问题的,但既然涉及到正事,那自然不能半听半蒙了。
因此,从檀锦程进门开始,他用的就是普通话交流。
顺带着,就连檀立华以父亲的角度向檀锦程问话,也是用的普通话,就怕引起大家不必要的痛快。
“对于亲人嘛,哪怕是迷信,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前世张庆良出事之后,檀锦程别说是正月里理发了,吃饭每顿都只吃七八分饱,就是为了怕吃太撑了要松裤腰带。
“哈哈,有几分道理,看来小檀同志是个重视亲情的好同志,这让我对待会儿的合作谈判更期待了。”
说罢,还看了檀立华一眼。
自打正月初四儿子从家里走之后,20多天过去,除了偶尔蹭老婆电话跟儿子聊几句之外,俩父子没太多的交流。
没想到儿子居然是因为这个原因一直不理发,看样子去年庆良出车祸,给他留下了点心理阴影啊。
“那个,领导,我先跟我爸聊两句私事儿可以吧?”
“没事儿,你们父子也挺久没见面了,尽管说,我们不着急的。”陶启年依旧面带微笑的说道。
这年轻人挺了不起的,落落大方的提出自己的要求,既不失礼,又显得很有主见。
“还要感谢领导给我们父子这个机会,不过就两句话。”紧接着檀锦程用方言朝檀立华说道:“爸,刚刚我已经跟鹏伢说好了,让他陪你去挑两套衣服,一会儿他可能就会到厂里来接伱了。”
“买衣服干什么?”檀立华有些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