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嘴角的笑容如此轻盈又如此明亮,“伍德。安森-伍德。”
三个人面面相觑,一时之间居然忘记开口,疲惫与焦虑之中,大脑转动速度明显放缓,没有人知道应该如何反应。
安森并没有着急上前,依旧站在原地,“我刚刚旁听了一下,伱们应该是在尝试将大提琴融入旋律,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对吧?我有一个想法,你们愿意尝试看看吗?”
康纳流露出惊喜,看了迈尔斯一眼,一下就能够察觉到迈尔斯的蠢蠢欲动,但因为愧疚而无法开口——
迈尔斯着实无法要求他们再尝试一次。
康纳却按耐不住,呼喊了一句,“莉莉!”
莉莉欲言又止,她不想扮演坏人,但现在心绪繁杂,满腔烦躁,最后还是没有忍住,“我们尝试过了。”
“不止一次两次。”
莉莉也有些沮丧。
“不是我们配合不好,也不是我们没有天赋,事实上,我们做出无数种尝试,并且经历无数次练习,但是……”
“我想,我们太超前了,超前于时代,大众依旧无法接受。”
“呵。”
“林肯公园才刚刚让市场看到说唱也能够成为摇滚的一部分,我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希望将古典融入摇滚,我们到底在骗谁呢,这太超前了,在当前的市场里没有人能够接受。”
“你知道林肯公园在籍籍无名的时期苦苦挣扎多久吗?”
——安森,知道。
这是实话。
七年,从查斯特-贝宁顿(Chester-Bennington)踏上乐队道路到今年林肯公园崭露头角,整整七年。
事实上,林肯公园现在依旧没有“出头”,他们依旧遭受挫败四处碰壁,因为连续被唱片公司拒绝否定,他们赌气之下将单曲“更进一步(One-Step-Closer)”发布到网上,却意外在网络引发热烈讨论。
雅虎歌迷讨论区在短短一周之内涌入上千条评论,这让华纳兄弟音乐唱片看到了潜力,这才签约。
目前,林肯公园依旧在准备他们的首张录音室专辑,暂时还没有发布。
也就是说,普罗大众接受音乐的变革还有一条漫长的道路在前方等待。
但同样,安森也知道,变革已经到来,从林肯公园到诺拉-琼斯(Nora-Jones),世界音乐版图正在悄然改变。
也许,他们稍稍改变一下重点,不是以大提琴作为主角,普罗大众不会因为一眼就注意到大提琴而被刻板印象捆绑住想象力,潜移默化地感受大提琴所谓古典乐器带来的魅力,事情可能会稍稍不同。
当然,安森也没有答案,他无法确定自己的想法在2000年是否能够行得通——
至少,值得尝试。
前世二十五岁前那个放荡不羁无法无天的安森,似乎正在一点一点苏醒。
安森轻轻耸肩,“既然已经尝试了九十九次,那么再多一次,又有何不可,反正只是多花三十分钟而已。”
“在你们选择放弃之前,用三十分钟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我认为梦想值得这样的机会。”
笑容,在嘴角上扬。
一缕阳光,撕开重重阴云越过钢筋森林洒落下来,点亮这座城市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生活似乎又有了希望。
莉莉看着眼前的男人,不由愣住了,鬼使神差地点点头,“好。”
第四更。
(本章完)
第229章 街头演出
“不,凯伦,相信我,不一样,这次真的不一样。”
“真的!我看到他出现在红地毯的那一刹那,真的感觉到电流滑过膝盖,真的感觉到心跳漏了一拍。”
布莱尔-米勒有些挫败,她正在试图向自己的朋友们解释艾美奖颁奖典礼红地毯上发生的神奇时刻。
短短四十八小时,那个夜晚的传闻就已经沸沸扬扬传播开来,并且在“娱乐周刊”将红地毯最佳上镜时尚造型颁发给安森的时候达到巅峰,种种议论再也控制不住,全面沸腾,引发好奇的同时伴随争议。
显然,布莱尔是安森派的。
但好友们并不是。
在布莱尔看来,亲眼观看电视和耳闻传言根本就是两回事,“如果你们看到安森,就不会这样说了。”
凯伦-福克斯(Karen-Fox)并不相信,敷衍地连连点头,“是是是,就是这样,你说的全部都是对的。”
话语这样说,注意力却早就已经飘移,在凯伦看来,那个话题没有讨论价值,反正全凭布莱尔一张嘴,耳边依旧是布莱尔叽叽喳喳的吐槽和抱怨,凯伦的视线却望向前方,不经意间注意到一个身影——
一个小小的包围圈,也就是十几个人而已,放在纽约的汹涌街头根本不值一提,一下就可以看到里面。
看起来应该是街头表演的样子。
烂大街。
凯伦并没有在意,但视线却不由自主被人群里的那个身影吸引,宛若初春三月破冬钻出的一抹嫩绿,稀薄的金色阳光轻盈地洒落下来,青葱而疏朗的一抹春色缓缓晕开,唤醒浑身上下的每一个细胞。
凯伦一愣,“布莱尔,我们过去看看。”
平时,经过十次也就路过十次,凯伦百分之百不会停下脚步;今天却鬼使神差地迈开脚步快速靠近。
噗通。
噗通。
心跳,一阵加速,凯伦必须用尽全身力气才能够控制住自己尖叫的冲动,这才是帅哥,好吗?
“赫。”
耳边传来布莱尔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凯伦连连点头,正准备告诉布莱尔,这样的帅哥才值得赞叹:
没有化妆没有打扮,没有灯光也没有媒体吹捧,真实而简单地站在眼前,却牢牢抓住目光,气质出众。
却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布莱尔的声音就继续传来,“安森!”
凯伦,“什么?”
布莱尔,“这就是安森,我和你说的安森。哦,上帝,安森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凯伦惊呆,愣愣地看着眼前那个男人,大脑完全停止转动,甚至就连呼吸也全然忘记。
安森并没有注意到周围人群的动静,他们正在演练正在彩排——
安森有一个想法,一次大胆的尝试。
但是,乐队需要配合,不仅需要熟悉曲谱,彼此之间也需要熟悉节奏、熟悉韵律,练习是唯一出路。
表演,是这样一回事,音乐的舞台演出和演戏的镜头演出都是一样。
当他们开始在意观众表情和反馈的时候,现实的打击往往就会形成干扰,进而被卷入患得患失的困境里。
当他们全心全意沉浸在表演和练习之中的时候,专注自己、专注旋律/角色,排除干扰,才能够呈现完美。
一点一点地,他们开始讨论、开始磨合、开始练习,浑然忘我,暂时将人群遗忘,把街头演变为练习室,那份专注和投入反而散发出不同魅力,哪怕他们还是不太熟练,居然也有人陆陆续续停下脚步。
人数,并不多,也许是好奇乐队彩排的幕后花絮,也许是因为不经意间捕捉到的旋律格外悦耳动听,也许是因为乐队浑然忘我的练习无心插柳地散发出不同色彩,但终究,围观的群众慢慢增加起来。
和“公主日记”里朋克摇滚乐队稍稍不同,今天安森想着,巧妙利用大提琴的存在,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乐队,依旧是乐队,但不局限于摇滚,一点点流行、一点点乡村、一点点摇滚,再加上一点点复古。
在二十年以后,音乐类型之间的界线越来越薄弱,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杂糅碰撞出全新的听觉冲击,在音乐艺术创作进入瓶颈之后带来全新可能。
有的音乐因为歌词的诗意而出彩,有些音乐则完全因为节奏抢走全部注意力,有些音乐又因为旋律的动听打动心房。
在安森看来,他们需要巧妙利用大提琴,却必须打破普罗大众对大提琴的刻板印象,所以他们应该以大提琴为主角,却应该尝试以节奏以鼓点来抓住耳朵,于是,脑海里产生一种全新的音乐制作灵感。
在这一刻,暂时放下必须成功的压力,暂时放下改变历史的梦想,暂时放下现实生活无数不在的焦虑,仅仅只是专注音乐,一次冒险一次尝试也是一次玩乐,重温音乐最初带给自己的快乐,回归初心。
正如安森所说,如果他们真的准备放弃,但至少可以在放弃之前,给自己一次卸下包袱尽情享受的机会。
反正,这就是句号了,不是吗?
磕磕碰碰地、跌跌撞撞地,笑容居然重新爬上嘴角,专注的眼神和沉浸的思绪,完全没有注意到周围的变化。
一直到某个时刻,康纳长长吐出一口气,视线余光看到周围的人群——
粗粗一看就至少有三十人。
三十人,不算多,但他们街头演出两年,除了最开始因为有人好奇大提琴停下脚步看过更多人之外,就再也没有看过如此景象了。
康纳的心脏差点就要跳出来。
“上帝!”
康纳惊呼了一声,然后莉莉和迈尔斯也跟着注意到了,表情马上僵硬起来,再也没有刚刚的专注和放松。
压力,扑面而来。
安森也注意到了,转头环顾一周。
他也有些紧张。
尽管在“公主日记”里表演过,尽管原主记忆里也表演过,但对他来说,街头演出依旧是完全陌生的尝试。
安森轻轻吐出一口气,还记得吗,他准备抓住生命的每一时刻,好好享受这来之不易的第二次人生。
“嘿,伙计们。”
安森开口说道。
“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成功或者失败,因为伱们已经失败,你们已经准备放弃,这就是最后的狂欢。”
“我们应该牢牢把握当下,尽情享受音乐。在最开始的时候,这才是让你们产生梦想并且踏上这条旅程的原因。”
“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孤独。
莉莉吞咽一口唾沫,有些不确定,“可是,我们才练习多久,万一出错了怎么办?”
第五更。
(本章完)
第230章 奏响鼓点
“可是,我们才练习多久,万一出错了怎么办?”
莉莉不确定,但安森有不同想法。
“对呀,我们才练习多久,出错,不是必然吗?还是说,你们准备回去练习个十天半月再回来演出?”
哈哈。
安森没有压低声音,不仅没有,而且还扬起声音,周围熙熙攘攘地传来一片笑声,康纳也不由笑了起来。
“如果出错,那就拥抱错误,展露一个笑容,反正,我们身边这些行人们也不是为了一场完美演出才在街头驻足的,不是吗?也许,那些错误才是街头演出的魅力,让华尔街精英们对自己的工作错误稍稍释怀。”
哈。
一片哄笑,气氛完全轻松下来。
莉莉一愣,看着全场一张张放松的笑脸,紧绷的肩膀稍稍放松些许,一转头,然后就看到迈尔斯匆匆收起嘴角的笑容,满脸拘谨,哪怕不说,她也知道迈尔斯在自责,但这根本就不是迈尔斯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