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有点尴尬。
此时可以明显看见希斯的表情,面部肌肉僵硬地停在原地,眼睛里写满生无可恋,似乎下一秒就可能转身拂袖而去。
气氛,微凝。
然后。
还是安森。
安森知道年轻气盛的希斯浑身傲骨,一言不合转身离开的事情完完全全就是他的风格,如果再继续僵持下去,小小的玩笑也可能伤害彼此的情谊。
所以,安森只是点到为止,又在正确的时机里,恰到好处地打破僵局,没有继续纠缠,自然地转移话题。
“刚刚那一场戏如何?”
安森主动伸出橄榄枝,再怎么说,他也是两世为人、而且生理和心理年龄都已经远远超过了希斯,主动跨出一步对他来说,根本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但显然,希斯不习惯。
他没有预料到安森的回应,反而是安森率先给了一个台阶。
希斯摸了摸脖子后方。
他知道此时自己应该表示歉意,承认自己刚刚只是嘴硬而已;但道歉的话语在舌尖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精彩。”
希斯说。
“我注意到,你中间有一些变奏。特别是瑞秋表白的时候……”
瑞秋一惊:她?她才没有表白!
希斯似乎察觉到瑞秋的惊讶,他连忙看了瑞秋一眼,表情生涩拘谨地轻轻颌首,木讷地表示歉意:
他的意思是,瑞秋扮演的角色。
“你停顿了一下,这里似乎又多了一些思考空间。”
安森并不意外希斯注意到了这样的细节,他也流露出兴致勃勃的神色,“我是这样想的。”
“当你真正回到过去并且改变过去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
希斯脱口而出,“开心。”
安森笑了起来,“当然,这是一种可能,但埃文的性格并非如此,他的第一反应是怀疑,怀疑这一切是否真的发生,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回到过去并且改变过去。”
希斯,“合理。”
一点、再一点地,希斯全然没有了刚刚的桀骜不驯,完全被卷入安森的谈话节奏里,却依旧没有察觉。
安森,“而当他意识到,自己仅仅只是改变了一件事,重新回到现在的时候,世界整个翻天覆地,他轻而易举就拥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一切幸福,他的第一反应就是……”
希斯,“担心一切都是假的。”
“宾果。”安森打了一个响指,“因为一切来得太轻松太简单,以至于没有真实感;但下一秒呢?”
这次,希斯没有开口——
希斯是这样一种演员,天赋异禀,对角色对表演都有敏锐的触感,他的表演不是“因为这样因为那样所以需要如此”、而是“我觉得应该这样于是就这样”的风格。
正是因为如此,希斯的角色总是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特别质感,这就是老天爷赏饭吃的典型天才。
当然,这不是说希斯不会思考,只是他对角色的打开方式和安森不同罢了。
悄无声息地,谈话切入专业,整个气氛截然不同起来,希斯也好瑞秋也罢,他们都没有察觉到变化,就这样被卷入一来一往地交谈里,神情专注。
然后。
安森没有等待希斯的回答。
“下一步就是,抓住。”
“尽管他依旧怀抱迟疑和猜测,但自己梦寐以求的幸福就在眼前,哪怕只是虚幻、哪怕只是梦境,回过神来之后的第一反应也是抓住,牢牢把握。”
希斯一下明白过来,“如同从梦境里惊醒一般,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怀疑、第二反应就是希望回到梦里。”
即使是假的也没有关系。
安森轻轻颌首,“不计一切代价地抓住,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
希斯重新回味一下安森的表演,眼睛一点一点明亮起来:
所以,这就是安森的表演脉络,那种患得患失过后如同飞蛾扑火一般的热切与投入,看似简单而普通的细节却让人物的情感脉络一下就串联起来。
角色,就是这样饱满起来的。
(本章完)
第629章 举一反三
最初,拍摄“公主日记”的时候,安森就是在有限空间里依靠细节的铺垫让角色变得饱满立体起来;现在也是一样。
在“蝴蝶效应”这个剧本里,情节一个接着一个,密集扫射;而且全部都是戏剧化的情节,没有留下喘息空间。
一般来说,这是典型的类型电影剧本叙事模式,不给观众思考空间,避免暴露剧情漏洞保证关注力;但同时,留给演员的表演空间也跟着压缩下来。
然而,事实并不然。
在这样一个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剧本里,每一个情节都饱含戏剧张力,自然而然地,戏剧张力背后的脉络就是演员的表演空间——
如何展现这些张力的来由,又如何把观众带入其中,让一切变得流畅起来,这就是考验演员的时刻。
如果演员功力不够,没有呈现足够的脉络和细节,观众在这样信息量轰炸的电影面前也就没有思考空间,持续不断接受戏剧情节的狂轰乱炸之后往往会陷入疲劳,对第三幕高潮的感知力下降——
所以,在观看商业类型电影的时候,观众常常会在第三幕感受到疲倦,又或者是认为第三幕高潮远远低于预期,除非结局能够出现一个高能时刻,否则电影就将在持续下降的观影体验里落下帷幕。
显然,这不应该是商业类型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
正是因为如此,后来不少商业电影都在追求结局的“反转”,而且还有电影打着“多重反转”的名号吸引观众,利用反转的冲击力掩盖第三幕的高潮无力。
但事实上,这是卷错了方向。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在电影第一幕第二幕的剧情轰炸空间里,通过演员的表演和细节的铺垫把情感酝酿到位,在第三幕张力碰撞的时刻自然而然释放出能量,让“高潮”正正经经扮演高潮的角色。
一般来说,结局反转越多的电影,往往越是露怯,以至于“反转”成为喧宾夺主的存在,电影本身的力量几乎被击溃。
当然,事无绝对。
那些经受时间考验的经典电影里也不乏结局反转的作品,但重点在于,它们并不依靠结局取胜,前两幕的情感铺垫也必然到位,结局的反转则是一种能量的引爆。
比如,“灵异第六感”。
前世,“蝴蝶效应”院线票房低于预期,没有能够赢得太多掌声,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部分就在于阿什顿-库彻的表演没有能够完成角色的串联,电影完全被戏剧性的情节扯着往前跑,第三幕到来之前的铺垫不够到位,而院线版的结局并不炸裂——
一直到DVD上市,光碟里面收录导演剪辑版的不同结局,惊天反转带来的冲击完全掩盖了前两幕的缺憾,这下全方位引爆口碑,上演了逆袭奇迹。
现在,安森就正在试图为电影前两幕注入更多能量——
其实,表演空间一直都在,重点就在于演员如何解读又如何诠释。
安森三言两语的简单解读,一下就让希斯明白过来,希斯眼睛里流露出一抹欣赏,“你完成了一份出色的工作。”
此时,再细细回想安森和瑞秋这一场戏的表演,又品味出更多细节,越发显得美妙起来。
并且,举一反三。
希斯,“也正是因为如此,稍稍改变一个过去就能够拥有幸福,这让埃文失去了理智。”
“一方面,他试图牢牢抓住幸福拒绝放手。”
“另一方面,他希望不仅是自己,所有人都能够幸福。”
“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回到过去,试图守护所有人的幸福。”
果然,天才就是天才,不需要深入思考和剖析,只言片语就能够让他自然而然地切入正确的轨道。
安森眼睛一亮。
“正确。”
“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点,把过错推卸给别人总是容易一些。”
“就好像埃文的第一次行动。”
“他自己也不确定猜想是否正确,略显盲目地回到过去阻止凯勒的父亲,一个动作、一件事而已,然后整个世界翻天覆地,一切都变得顺利起来。”
“这让埃文产生一种错觉,只要解决一个问题就能够迎来幸福;同时,面临其他困难和不幸的时候,继续谴责别人似乎也变得更加容易。”
“就好像程序里的错误一样。”
一旁。
瑞秋看看安森又看看希斯,她试图跟上对话节奏,却发现信息量太大,就连处理消化这些内容也已经不容易,更何况是进行思考再给予反馈呢?
毕竟,瑞秋现在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演员而已,就连表演也才刚刚入门,一上来就要求她针对表演展开深入思考,着实是有些强人所难。
尽管如此,瑞秋也没有灰心,始终保持专注保持投入,哪怕自己不理解也没有关系,先侧耳倾听铭记下来再说。
这,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希斯微微一愣,从安森的话语里自然而然展开联想。
“汤米也是一样。”
从安森到自己,希斯脑海里的灵感悄悄打开了闸门。
脑海里,思绪汹涌。
其实,“蝴蝶效应”里,严格来说只有埃文一个角色拥有表演空间,其他角色包括凯勒和汤米在内全部都是工具人的一种,被安排在正确的位置输出正确的情绪并且推动剧情完成叙事,这就是全部——
这不是两位编剧的能力不足,而是故事自身概念所注定的结果。
因为整个故事里只有埃文一个人在穿越时空在修改历史,其他人出现在平行时空里的形象都是割裂且碎片的,他们只能展现角色一种状态的剖面。
换而言之,希斯也好、瑞秋也罢,他们根本就不需要像安森一样对故事脉络以及角色弧光进行全盘思考。
然而,他们依旧保持专注,并且加入讨论。
特别是希斯。
希斯张开嘴巴,倒吸一口凉气,含糊不清地嘟囔了几句,根本听不清楚,令人怀疑是外星语的程度。
“……所以,这才是这个时空里一切悲剧诞生的原因。”
话语,终于清晰起来,希斯猛地抬起头从自己的思绪里摆脱出来,眼睛里写满激动和雀跃地看向安森。
“当汤米得知埃文和凯勒在一起之后,他拿着棒球棍前来找埃文算账,就是因为他认为一切都是埃文的错,只要清除埃文,他就不会陷入不幸。”
“却没有想到,埃文在反击之中也被激起怒火,他意识到汤米也是毁掉自己以及小伙伴人生的罪魁祸首,最后防卫过当失手杀死汤米,锒铛入狱。”
“一切,都是有根源的。”
(本章完)
第630章 两个疯子
对角色,希斯有自己的理解。
的确,站在电影角度来看,只有埃文一个角色具有脉络和弧光,其他角色展现出来的全部都是碎片,因为电影就相当于一个以埃文为心脏的小宇宙,观众跟随埃文的脚步一次次回到过去修改历史并且衍生出一个个平行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