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就已经提升到全新高度的期待值居然再次打破天花板上升到一个匪夷所思的高度,全面引爆。
“视与听”,一百分,“斯皮尔伯格作为制作人的一项优秀能力就在于恰到好处地选择正确的卡司,摄影、配乐、剪辑、造型以及美术指导完美无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复古而且流畅,为观众制造出一种天旋地转的沉浸式观影体验。
但这部作品里的神来之笔则是选择伍德担任小弗兰克-阿巴贝尔这个角色,他的个人魅力完美无缺地与角色融合在一起,他的脆弱他的张扬他的孤独他的朝气他的挣扎他的天真,一切堪称完美,让整个故事以及这个人物具有说服力,甚至让观众爱上这个年仅十七岁的少年。
毫无疑问地,伍德让这部电影上升到全新层次并且具有无限可能。
尽管不可思议,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伍德比起彼得-帕克来说,更加适合小弗兰克-阿巴内尔这个角色。
相信我,没有人应该错过这样一个光芒万丈的伍德。”
这本来自英国的专业权威杂志,业内地位毫无疑问也是金字塔顶尖,甚至比“综艺”、“好莱坞报道者”更胜一筹,他们以这样一种方式这样一种姿态送上顶级赞誉,这也正式奠定了电影的口碑风向——
不要忘记了,这是短评。
然而,“视与听”愣是我行我素地重新定义了一番短评的字数限制。
姿态,可见一斑。
(本章完)
第686章 两种姿态
赞誉,还是赞誉。
“洛杉矶时报”、“视与听”两家权威媒体的观点一举奠定“猫鼠游戏”的媒体口碑,但这就是全部了吗?
又一次地,好评刷榜?
显然并非如此。
影评人和类型电影之间先天性地存在分歧,影评人们希望电影在娱乐之外能够具备更多艺术发展空间,类型电影则希望抛弃艺术层面的考量尽可能接近普罗大众的喜好,这导致二者之间常常背道而驰。
正是因为如此,类型电影想要赢得影评人众口一致的称赞,绝非易事。
“猫鼠游戏”也是一样。
“滚石”,五十分,“毫无疑问,电影拥有一个出色的开篇,但一百四十分钟的长度彻底毁掉电影的轻盈,越到后面就越显得笨拙,最后暴露情感层面的廉价认同。也许,安森-伍德是唯一一个让一百四十分钟不会那么煎熬的亮点,一场纯粹的安森-伍德个人魅力展示时装秀。”
“村之声”,六十分,“精良制作,值得观看;但遗憾的是,电影缺少一点更进一步并且具备个性姿态的元素:一点爵士精神。”
“今日美国”,六十分,“我不介意欣赏一场两個小时的安森-伍德时装秀,因为这个年轻人确实赏心悦目;但故事讲述到最后又又又是一个男孩缺少父爱的故事:嘿,史蒂文,这一集我们看过了。”
“巴尔的摩太阳报”,六十分,“斯皮尔伯格试图重新呈现六十七十年代的复古摩登感,不止是一个犯罪人物的传记而已,更像是对一个时代的回望和观察,但遗憾的是,电影还是缺少了一点气质和态度。
安森-伍德,不确定是不是正确的选择,他很英俊也很帅气,但他太现代了,并没有六十年代的质感;然而同时,他的表演成为这部电影避免滑向恶俗偶像剧的最大亮点,甚至让汤姆-汉克斯显得笨拙。
所以,我不确定。”
批评,一样直接一样犀利,完全不逊色于赞誉的声音。
然而,这就是全部了。
说的是评论内容,批评的声音主要集中在“那一点点化学反应”,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对电影本身并没有什么严厉的指责;同时说的也是评论数量,四个,全部都是中评,这就是全部了。
没有差评。
继“蜘蛛侠”之后,安森主演的类型电影再次赢得如此待遇,尽管存在批评和意见,但没有严厉的差评。
在“猫鼠游戏”首批媒体评论里,出现四个中评的同时,保持零差评,即使再努力翻找也没有更多批评。
侧面也能够看出电影的媒体综评待遇——
好评。好评。还是好评。
一片愕然。
尽管人们预测过想象过这一幕,但事情真正发生的时候,清一色好评强势刷屏的时候,还是不由张大嘴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安森-伍德,再次带来一部赢得影评人掌声的作品!
“芝加哥太阳报”,来自传奇影评人罗杰-艾伯特的评价。
“这不是一部我们期待之中的斯皮尔伯格大片,但出人意料的是,值得一看。
显然,这是斯皮尔伯格在大型制作与大型制作之间的一次放松,从规模到内容,电影都显得轻盈简单,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游刃有余地呈现出来,斯皮尔伯格甚至不需要使用全力,一切都很轻松。
电影的真正魅力在于安森-伍德。
幽默。潇洒。英俊。脆弱。孤独。彷徨。
观众可以在这个孩子身上找到一切让自己坠入爱河的元素,并且真心实意相信这是一个迷途知返的成长故事,但和彼得-帕克略显沉重的成长相比,小弗兰克-阿巴内尔对家庭和父亲的苦苦追寻更加私人一些,却一样具有说服力。
毫无疑问,安森-伍德在演员的位置上,迈出重要一步,即使是面对汤姆-汉克斯、克里斯托弗-沃肯这样的演员,他依旧能够牢牢抓住你的视线。”
八十分。
罗杰-艾伯特并没有为这部电影疯狂,整个评论显得简单而克制,因为他明白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能力不止如此,这样一部电影对史蒂文来说着实太轻松太简单,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反而是因为安森带来小小惊喜,罗杰认为这是一次重要收获。
最后,八十分,这就是他的观点。
也许,对一般导演来说,“猫鼠游戏”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娱乐佳作,但对顶尖好学生来说也就是正常发挥而已。
这位赢得普利策奖的影评人显得气定神闲,赞誉是赞誉,却并不疯狂;然而,另外一批权威影评人却呈现稍稍不同的态度。
“电影手册”。
1951年,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Andre-Bazin)在巴黎创建这本全新电影杂志,大力推行“作者论”,坚信电影应该是导演的作品,导演才是一部电影的核心与灵魂;并且在法国电影新浪潮里扮演重要角色。
短短半个世纪,“电影手册”对整个法国乃至于欧洲影响深远,甚至诞生一个专业名词:
手册派。
因为“电影手册”每年都会评选年度十佳电影,但他们和其他千千万万年度榜单不同,坚决拥护自己的品味和审美,拒绝随波逐流,长年以来建立起自己的一种独特审美,并且在全球电影拥有超然的权威。
也许有人认为,“电影手册”只喜欢剑走偏锋乃至于实验气质浓厚的艺术电影,事实并不然,他们对类型电影也始终青睐有加,电影的题材、类型、是否商业、娱乐价值等等全部不是编辑部评选十佳的标准——
优秀,才是唯一标准。
久而久之,世界电影领域里也诞生一批“手册派”导演,也许他们无法赢得奥斯卡,也许他们无法登顶欧洲三大电影节,但依靠“电影手册”的强大影响力,他们的作品依旧能够进入艺术院线、依旧能够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依旧能够持续不断拉到投资继续拍摄作品。
毋庸置疑,“电影手册”地位超然。
对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这位传奇导演,“电影手册”自然不会错过,但一直以来,他们都不太喜欢这位导演,包括“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等等佳作都不感冒,他们反而对“侏罗纪公园”赞誉有加。
而这次,和罗杰-艾伯特稍稍不同,“电影手册”非常喜欢“猫鼠游戏”这部作品,甚至可以说是为之发狂。
“年度佳作!”
一如既往地,“电影手册”编辑部对自己喜爱的电影毫不吝啬赞誉之词,以最热情最澎湃的姿态将电影推向巅峰,恨不得所有影迷蜂拥进入电影院进行捧场。
(本章完)
第687章 标准结局
至今为止,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作品从未入选“电影手册”年度十佳榜单,不管其他媒体如何赞誉如何推崇,这本法国杂志依旧我行我素地坚持自己,以至于这位在美国地位超然的导演始终没有得到“电影手册”的青睐。
稍稍令人意外的是,“电影手册”却对这次的“猫鼠游戏”另眼相看,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地将作品推向全新巅峰。
“流畅,灵动,幽默。在这样一个戏剧张力拉满的故事里,电影镜头始终聚焦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那些谎言那些拉扯那些徘徊,不管是春风得意还是黯然神伤,角色状态一直都是绝对焦点,切开一个小小的口子,聚焦七十年代的文化和心理。
那些时尚那些潮流,那些破碎那些不安,作为大萧条时代出生的这一批人,他们正在成为沉默的一代,经历迷惘和动荡之后,在沉默之中渐渐消亡,而小弗兰克-阿巴贝尔则如同一个异类横空出世,以一种不同的姿态发出声音。
正如电影收官阶段,卡尔-汉拉蒂所说:
‘有时候说谎比较容易’。”
和其他媒体不同,“电影手册”的切入视角总是独特的,是电影的是文化的是心理的也是艺术的,他们不在乎演员如何如何,唯一重要的就是导演。
“电影手册”认为,这部电影毫无疑问是年度最值得观看的作品之一,并且提出和罗杰-艾伯特稍稍不同的观点。
他们认为,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抛却那些野心和欲望,不再瞩目“大片”,大场面大制作大主题等等,反而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制作出一部浑然天成完美融入自己对时代敏锐认知和捕捉的作品。
这样的“小片”,展现的才是导演功底,有种游刃有余的轻盈。
赞誉!
同样是赞誉,但赞誉和赞誉之间却有不同,罗杰-艾伯特和“电影手册”就能够看出他们对电影的观感差异。
不过。
“电影手册”评论并不纳入媒体综评范围。
不是“电影手册”不够资格,而且因为他们对最新上映电影的评价往往延迟许久,甚至根本不屑评论,以至于媒体综评网站试图收录也无从下手,最后只能遗憾放弃。
此次,“电影手册”居然在圣诞节当天加班加点第一时间在官方网站发表评论,显然不是因为电影和法国的深厚渊源,这越发彰显出这本资深专业杂志对电影的推崇。
一个小小的切口,却能够深深感受到“猫鼠游戏”引爆的能量。
所以,当人们看到清一色好评刷屏的时候,似乎也就没有那么意外了。
四個中评而已,其他首批评论全部都是赞扬。
“纽约时报”,九十分,“超级无敌的娱乐效果。观影舒适。”
“时代”,九十分,“它拥有一切你对假日电影的要求:愉快,幽默,轻松,温馨,动人,一部制作精良又令人心情愉快的好莱坞类型电影。当然,它还拥有安森-伍德——上帝,谁能够拒绝安森-伍德?”
“好莱坞报道者”,九十分,“尽管电影超过两个小时,但相信我,你不会察觉到时间的流逝,如同玛丽-泼平斯的魔法一般,一个响指就能够让你享受丝滑愉快的一段时间,它甚至能够让圣诞节的家庭纠纷平息下来。”
“综艺”,八十九分,“迷人,轻盈,幽默,温暖。毫无疑问。这是斯皮尔伯格近年来最具有娱乐气质的一部电影。”
“纽约客”,八十五分,“整部电影如同轻盈而没有负担的甜品。你会爱上它,并且接下来几天还会继续回味。”
“名利场”,八十三分,“一部让人翩翩起舞又心情愉快的电影,但电影着实太长,以至于错过了在恰到好处的机会冲过终点线的时间点。幸运的是,安森-伍德用他迷人的魅力弥补一切,让观众在愿意继续安坐在椅子上。”
一片飘红。
从主流权威媒体到八卦娱乐杂志,全部统一口径:
也许,“猫鼠游戏”不是把所有人摁在椅子上疯狂摇晃震撼冲击的一百分杰作,但没有人应该拒绝这样一部充满幽默和轻快的娱乐电影。
“时代”杂志就强调,梦工厂把这部电影安排在圣诞前夜上映,与其说是和电影里的关键时间点交相辉映,不如说是认为这部电影绝对是过去五年里最适合圣诞节的一部电影,完美契合圣诞节日气氛。
所以,媒体评分主要集中在七十分和八十分之间,气氛轻松愉快。
“洛杉矶周刊”在一众好评里并不凸显,他们给电影打出八十分而已,和其他影评相比没有特别之处,但事实上,他们的影评在好莱坞以及影迷之间引起广泛讨论。
“安森-伍德是一个帅哥。
对此,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尽管赞同声音应该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但个人审美就是这样一回事,有人喜欢胡子有人喜欢小肚腩有人喜欢野性等等等等,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安森-伍德的。
然而,‘猫鼠游戏’里的安森-伍德,却没有人能够否认他的魅力——
不是外型,而是气质。
一种混杂天真与成熟、阳光与脆弱、开朗与狡猾的复杂气质。
在此前作品里,安森-伍德始终在隐藏自己的外型优势,尽可能地贴近角色,避免打破故事的平衡;但这一次,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将聚光灯打在安森身上,允许并且鼓励安森全方位地展现个人魅力。
这是观众第一次看到不同侧面不同风格的安森,但毫无疑问,这样的安森唤醒好莱坞黄金年代经典男演员的记忆,不仅有外型同时还有魅力,并且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他们让大屏幕显得与众不同。
所以。
如果为了安森-伍德前往电影院观看‘猫鼠游戏’,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如果罗列三个前往电影院观看‘猫鼠游戏’的理由,让我认真想想——
安森-伍德。安森-伍德。安森-伍德。”
这一篇评论,和“电影手册”完全聚焦导演不同,他们完完全全聚焦演员,准确来说,聚光灯在安森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