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专程从洛杉矶连夜飞过来,凯特的事情确实棘手,但这应该不是全部吧?”
“所以,你还有建议?”
安森捕捉到一个关键词:纽约签约。
稍稍联想一下,一個大胆的猜测就浮现在脑海里。
埃德加以为自己应该已经习惯了,但还是忍不住露出笑容,“果然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你。”
“是,事情已经基本谈妥,5%的票房分红也是可以接受的。”
“根据索尼哥伦比亚的预期,如果北美票房三亿的话,你的总片酬就是一千五百万美元;如果北美四亿,那就是两千万美元。”
“以这样的方式,间接给予你‘两千万俱乐部’的待遇,同时又不会引起其他电影公司的不满和警惕。”
“到时候,不管伱拿多少片酬,其他电影公司都只能闭嘴。”
过去这段时间,围绕安森的片酬问题,好莱坞一直在博弈,人们都没有预料到,安森剑走偏锋地选择了“暖暖内含光”这部作品,彻底打破片酬的预估,扰乱其他项目以及电影公司的谋划。
同时,站在风口浪尖上的索尼哥伦比亚也不简单。
在数不胜数的目光聚焦之中拉扯博弈,居然找到一个巧妙的平衡点,既满足安森的需求又保护自己的利益同时还能够让其他蠢蠢欲动的声音全部暂时刹车。
不得不说,索尼哥伦比亚也有两把刷子。
认真想想,也不意外——
十年后,迪士尼依靠漫威电影在好莱坞建立全新霸业,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他们一直希望把蜘蛛侠的版权从索尼哥伦比亚手里买过来,但索尼哥伦比亚坚决不同意。
如果只是不同意,继续自立门户,最多也只能说索尼哥伦比亚硬气,知道版权在自己手里才能够持续创造价值,算聪明却不算睿智。
但索尼哥伦比亚不止如此。
他们居然和迪士尼合作,把蜘蛛侠丢进漫威的复仇者联盟宇宙;同时自己又在电影、动画以及剧集等等不同领域开发蜘蛛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动画片“蜘蛛侠:平行宇宙”让索尼哥伦比亚突破迪士尼的封锁杀出一条血路。
这,才是真正的高明。
现在看来,索尼哥伦比亚的领导层确实有两把刷子。
坏处在于,博弈难度增加。
好处则在于,知进退懂分寸。
不够聪明的话,被索尼哥伦比亚卖了还不知道,前世的托比-马奎尔就是,“蜘蛛侠3”的合作彻底激怒索尼哥伦比亚,以至于托比跻身好莱坞金字塔顶尖的梦想彻底破碎。
但够聪明的话,也许就能够和索尼哥伦比亚实现共赢。
这,也是埃德加正在谋划的。
事情,眼看着已经尘埃落定,索尼哥伦比亚下了一盘好棋;然而,埃德加认为,事情还有谈判空间。
“但我此次专程过来纽约,就是希望再争取一下,我认为索尼哥伦比亚不会拒绝。”
“我建议阶梯式分红,从北美票房两亿美元以上开始。”
“两亿的话,4%;三亿的话,6%;四亿的话,8%。”
“五亿以后,不管最后票房数字多少,每突破一亿美元就额外奖励一百万美元,哪怕只是五亿零一千美元也一样。后面六亿、七亿也都是一样。”
简单来说,真正地把安森和票房数字直接捆绑在一起,让索尼哥伦比亚意识到安森的市场价值。
安森没有插话——
整个事情太琐碎也太麻烦了,他知道埃德加选择如此做,背后肯定还有原因,重点不在于那几百万美元。
果然,埃德加的话语没有结束。
“我们需要为系列第三部作准备。”
“尽管现在才拍摄到第二部,但我们知道索尼哥伦比亚也知道,不管第二部表现如何,只要不是票房惨败,北美才卖个一亿美元,那么第三部就势在必行。”
“我们在酝酿,索尼哥伦比亚也同样在酝酿在警惕。”
“如果你的片酬太高,导致制作成本持续飙升,索尼哥伦比亚面临巨大压力下,合作可能遭遇诸多麻烦。”
“所以,我现在的打算就是,让索尼哥伦比亚意识到,你的市场号召力,而且我们不会那么武断地要求索尼哥伦比亚做担保,而是愿意以票房分红的方式共赢。”
“他们需要割肉,而且失血不少;但同时,我们能够帮助他们降低成本,并且愿意一起承担风险。”
“这是一笔账。通过第二部电影的合作,让彼此试探一下摸索一下,我觉得这是好事。”
原来如此。
安森轻轻抬起下颌,他就知道埃德加应该在谋算更多,即使和索尼哥伦比亚这样的顶级电影公司交手也丝毫不怯场。
“老实说,船长,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安森突然就感兴趣起来。
埃德加一愣——
前面,不管是凯特的事情,还是“蜘蛛侠2”的片酬,安森始终躺在沙发里,一幅没有睡醒的慵懒姿态。
现在,安森突然就坐直身体,盘着双腿,眼睛明亮地望过来,一幅兴致勃勃的模样。
埃德加有些无奈。
但他还是认真想了想,“目前没有参考对象,所以,我希望我们成为业内标杆,成为其他演员试图模仿试图追逐的对象。”
“一般来说,电影制作公司的票房分红在40%左右,上下可能浮动,其中愿意给主创团队的分红在10%左右,但我认为这里还有调整空间,可以上升到15%乃至于20%。”
“所以,我的目标就是尽可能把这一部分的分红拿到手。”
“嘿,如果一位演员具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甚至超过导演、制片人和编剧,那么他就应该享受这样的待遇。”
疯狂!
接下来的二十年时间里,只有汤姆-克鲁斯一个人实现了这一目标,而且特定在“碟中谍”系列之上。
其他演员试图追随汤姆-克鲁斯的脚步,比如“速度与激情”的范-迪塞尔(Vin-Diesel),可惜没有能够成功。
不得不说,埃德加目标高远;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确实预见到了行业的发展趋势。
但同时,这也意味着安森需要承受巨大压力并且付出无数努力,否则,哪怕埃德加舌灿莲花也还是孤掌难鸣。
(本章完)
第826章 火上浇油
难。
难于登天,哪怕埃德加自己也知道,这是一个严峻挑战——
甚至可以说是疯狂挑战。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仅仅依靠埃德加自己,又或者单单依靠安森自己,估计都无法达成,还是需要一个契机,在多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才有0.1%实现的可能。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现在,埃德加脚踏实地地展开策划,而压力全部在安森身上,接下来就看安森是否能够承载希望了。
一副恢弘蓝图,在眼前铺陈开来。
安森轻轻抬起下颌,眼神里流露出一抹浅浅的笑容。
“嗯,这样。所以,我现在下贼船,是不是已经来不及了?”
一句玩笑。
埃德加有些感动。
任何人听到埃德加的计划都会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地说他是一个疯子,包括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里面的高层也不例外,他们的蓝图构想完全不同。
如果是演员的话,可能根本不在意,只是催促他争取“两千万俱乐部”;又或者认为他精神失常,找机会分道扬镳,寻找其他经纪人。
反正,这里是好莱坞,经纪人和演员一样满地走。
然而,安森没有。
那句调侃的背后,其实是一种肯定,没有质疑没有追问,就这样轻而易举赞同他的想法;而且埃德加知道,安森不是那种“不懂装懂敷衍应付地表示回应”,调侃的背后恰恰说明安森理解他的计划,并且站在了他这边。
士为知己者死。
埃德加一阵心潮澎湃。
这又再次证明了,他当初没有看走眼。
“抱歉,太迟了。”埃德加摊开双手,满脸遗憾。
安森抿抿嘴角,“好吧。”
埃德加一下没有忍住,开怀大笑起来,“如果谈判一切顺利的话——我相信没有问题,那么电影应该在五月六月左右开机,现在索尼哥伦比亚正在搭建场景。”
“剧本,对,剧本。”
“剧本,终于创作完毕了,我想着,你现在正在‘暖暖内含光’剧组,应该暂时没有时间阅读剧本,所以就没有带过来。”
“如果你需要的话,随时可以给你。”
安森摆摆手,“等杀青吧。不过,这次剧本如此困难,略显不安呀,如果我再给剧本修改意见的话,你说索尼哥伦比亚会不会当场血管爆裂呀?”
“有可能。”埃德加眼睛里的笑容完全无法掩饰。
经过埃德加解释,安森才明白背后的来龙去脉。
“蜘蛛侠”,讲述起源故事,尽可能还原原著漫画,尽管不是照搬,但框架和原著漫画没有太多差异,当时两位编剧合作完成了剧本,进展非常顺利。
“蜘蛛侠2”,从这里开始,彼得-帕克就不是原著漫画里的彼得-帕克了,而是山姆-雷米和安森-伍德的彼得-帕克,角色特质以及发展脉络必然不同。
尽管故事底色依旧源自原著漫画,但剧情脉络却需要另起炉灶从零开始,山姆-雷米开始加入创作。
山姆并没有亲自敲打打字机创作剧本,而是和编剧坐下来展开头脑风暴、确定续集电影准备讲述的故事,并且建立彼得-帕克在这部作品里的人物弧光。
显然,这不容易。
索尼哥伦比亚聘请两拨编剧,一拨负责撰写故事,也就是剧情梗概;一拨则负责填充剧本的血肉,主要是场景和对白。
然而,山姆始终对剧情梗概不满意,以至于负责撰写场景和对白的编剧们迟迟无法开始动笔工作——
所以,埃德加讨要数次,也没有能够拿到剧本。
明明山姆以及和编剧团队工作超过三个月时间,却依旧看不到剧本的一张纸,这就是背后的原因。
前前后后,索尼哥伦比亚更换了四拨一共六位编剧,不同灵感不同构思拼凑起来,这才确定框架。
兜兜转转到现在,他们才终于看到实质性的剧本——
拿到手里的是第二版,负责撰写场景和对白的编剧仅仅花费三周时间就完成工作;但在这之前,剧组至少已经修改了十四版,故事框架始终无法令人满意。
想象一下,如果安森又继续对剧本提出建议的话,估计整個编剧团队距离崩溃也就没有多远了。
但安森是认真的。
从前世的经验来看,“蜘蛛侠2”的评价和口碑系列最高,然而票房表现却遗憾没有能够超过前作。
当然,原因很多,不能简简单单地归咎为一件事。
在安森个人看来,整体质量没有达到预期是原因之一,不是不好,只是期待值攀升到全新高度;同时,剧本的累赘以及角色的单薄也欠缺一些力量,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山姆在叙事节奏上被拖住脚步。
这也是好莱坞大型电影项目非常麻烦的一个部分,因为利益交织、制作周期仓促,制片人往往会根据利益作出调整,以至于剧本在不同编剧手里辗转。
一来,渐渐失去编剧个人风格,越来越走向流水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