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学习的时候就不说了,尤其这些年。
随着内阁的建立以及朱元璋的放手,可以说朱标已经几乎事实上在当皇帝了。
要不是朝会上朱元璋还在露面,并且有些奏折上还能看到朱元璋的批复,怕是好些人彻底就拿朱标当皇帝看了。
而朱标也彻底抓住了这些机会,真就在朝堂、军中等方方面面扩充着自己的影响力。
正是这种说一不二的影响力,才让蓝玉、李景隆彻底怂了。
别以为朱标的话是玩笑。
若是他们今儿个真要争这一口气,那么,朱标就必然能藏他们一辈子。
他们很清楚,之所以这次派他们仨出征。
并不是大明没有其他武将了,一方面固然是栽培他们,另一方面则是觉着些许小事,就不用动用其他大将了。
徐达等人,统军十万数十万的大仗都能打,难不成还驾驭不了这几千人?
无非是觉着杀鸡焉用牛刀,所以朱元璋没动用那些个老人罢了。
但若是他们这挑出来的人自己不争气,非要搞出来点幺蛾子。
呵呵,那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俩,还真就不介意用一用那“牛刀”来着。
蓝玉和李景隆老实了以后,那便一切好说了。
整顿兵马、筹备粮草,打造兵器……
本来这些事情就是轻车熟路的,如今有了傅友德前一回的海量收获在前,还有朱标这个太子站在背后,一众事项那叫一个办得飞快。
真就如水银泻地一般,流水一般的不断前行着。
而有了朱标在盯着出征队伍那边,朱元璋便转过头来开始折磨胡大老爷了。
在他看来,这满大明寻摸来寻摸去,能在海贸、航海一事上给自己出出主意的,那便只有胡大老爷了。
而胡大老爷最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若是让他正儿八经的当個官儿去干活,那他自然不乐意。
可如眼下这般,朱元璋为了些许事情过来找他闲聊、扯淡,顺便问问他对于此事的建议。
那胡大老爷还是挺乐意的。
吹呗!
吹牛谁不会啊!
上辈子跟好友坐在路边摊上就着烧烤、啤酒能扯得满脸通红,还不就是为了装逼的快感。
如今更好了,在洪武皇帝面前装逼,还只需要动动嘴,那还有啥不乐意的。
因此,胡大老爷还真就把自己脑子里那点有关于殖民、航海的知识全给翻了出来。
不过,胡大老爷吹归吹,有一点他倒是死死记住了。
那便是,有关兵权方面的事儿,哪怕朱元璋主动提起了,他也当做没听见。
实在逼急了,就说不知道。
以致于朱元璋这些日子下来对于胡大老爷愈发信任和倚重了。
没办法,谁让胡大老爷这么好用还识趣呢。
不过,也正是在这种日子之中,转眼就到了三支大军出征的日子了。
这次,朱元璋亲自到码头相送,以祝愿大军一路顺遂。
没办法,实在是这次三支兵马都是冲着海外的未知之地而去的。
他们脑子里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胡大老爷那份地图。
可偏生胡大老爷早有言在先,地图只能做个参考。
毕竟他也没到实地考察过,具体陆上行事还是得看这些主帅们自己。
而随着大军开拔,分为三支大军分散进行,三人之间的比斗,也就开始了。
傅友德就不用说了,作为老牌将帅,本就是领兵经历最多的。
同时,已经出过一次海的他,虽说不上经验丰富,但也绝对比两个生瓜蛋子要强了。
这不,三支船队光是行军过程中的表现就能看出,傅友德部可以说是三部当中行军速度、方向等等方面最稳定的。
而且,哪怕是行军过程中,傅友德也会根据之前的经验,让一应军士在船上每日锻炼,并号召大家钓钓鱼什么的。
这样既能打发一下船上无聊的时光,还能填补一下粮草的不足。
而相比之下,蓝玉一部的风格就完全不同了。
他是三部之中跑得最快的。
一旦碰上了顺风,他是真敢拉满船帆往前冲啊。
主打的就是不怕死!
同时,他麾下的军士不仅不怕死,同时也主打一个风格迥异。
军容不整、大呼小叫,与其说是军士还不如说是匪类。
可光是看他们那刀不离身,露过的舰船无论大小他们都要上去骚扰一番而后搜刮一番的模样,蓝玉半点都不担心他们的战斗力。
他领军向来如此,不是大胜就是大败,而且敢打敢拼。
在他看来,想要让军士们跟着自己拼命,那就要好处给足。
好处哪里来,那自然得从敌人身上来啊。
而相比于傅友德的稳重和蓝玉的激进,落在最后面的李景隆多少就有些不够看了啊。
这出海航行远征本就跟陆上行军完全不同。
更何况,哪怕是路上行军,这李景隆也是经验最少的啊。
原本心高气傲的他,仅仅出海不到五天,他便有些手忙脚乱了。
颇有种顾头不顾腚的窘迫。
但好在这会儿不用对敌,倒也不用担心忽然冒出来一批敌人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
因此,哪怕磕磕碰碰的,但至少李景隆这一部,勉强还是跟上了其他人的脚步。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景隆也在不断的学习当中,慢慢成长了起来。
可偏生,这时候,目的地到了。
按照原本安排好的套路,这时候本应当三个主帅先问一问人番邦国王,然后对方不同意的情况下再开打的。
可哪怕是最稳重的傅友德,这时候也选择性的忘记了问询的事儿了。
打!
就直接打!
不打哪来的军功?
选好了地方以后,早在船上憋了大半个月的大明军士们,瞬间变身全副武装的恶魔,直接就从船上冲了下来。
这些个在地区能哼唧两声的番邦,什么时候见过这等穷凶极恶的正规军啊。
一时之间,哀鸿遍地、攻势如潮!
第540章 闲得无聊的胡大老爷
有一黑一,这些番邦小国遇着了这批明军,那可谓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因为他们过往几百年所经历过、体验过的战争,跟明军的战争,压根就不是一个概念。
就好比三路大军当中最最菜的李景隆吧。
他固然比起其他两路大帅菜得简直溢于言表。
眼高手低、照本宣科的毛病几乎一览无余。
但,李景隆或者说李九江再菜,那也是“科班生”啊!
他是真的正儿八经学过的,无论是行军、攻城、防守、安营扎寨……
这些东西,在李九江这儿,他学的可都是最最精华、最最正规的知识。
所以,经过海上这一路的行军,发现自己的本事似乎跟自己想象当中的有所差别。
因此,临到这战场上了,李九江老实了。
他也不敢乱来了,就按照自己了解的兵书上所说的,一步一动那叫一个呆板啊。
然后……就把对面锤爆了。
因为这帮子番邦小国,他们的所谓战争,还停留在“一声喊大家冲”的层次呢。
对于这些番邦小国而言,打仗嘛,那不就是冲过去砍死对方?
可对于明军来说,尤其是李景隆这样的“学院派”来说,那可不是。
先下刀盾兵,一手刀一手盾,扛住进攻并稳稳推进战线为后军提供空间;
而后下长矛兵,身披轻甲手持长矛,躲在刀盾兵背后,仗着兵刃之利嘎嘎乱捅;
而后便是人数最多的中军了,重甲横刀,还习惯抱团作战,一伙人结成一个梅花阵便能对付几十人的攻击。
而最后面,则是千里迢迢运来的轻骑兵。
这些人可都是宝贝,看似身披轻甲,但那也是铁片用皮绳勾勒而成的铠甲啊。
再加上弓马娴熟,欺负一帮子连正经骑兵都没见过的番邦匪类……
可以说,就李九江那呆板有如照本宣科一般的打法,硬生生就在对方“领兵大将”的眼皮子底下,一步步的把对方锤爆了。
完全没有什么迂回、穿插、变阵之类的东西,就是结成攻防一体的团阵,然后一路横推了过去。
这特么可就有点吓人了啊。
连李九江这儿都是如此,那更枉论蓝玉和傅友德了。
欺负一帮子压根不懂打仗的匪类,蓝玉和傅友德那要是不能手拿把掐,那他们自己都能把自己掐死。
因此,仅仅不到五天时间,三路大军便都已经分别在各地占领了一块合适的“风水宝地”了。
而这时候,就轮到船上的官员、胥吏以及工匠们发挥了。
占地、建城、建立官衙、码头……
对于一应大明官吏来说,这些事儿那都不是事儿。
反正照着国内的规矩来就是了。
什么当地特色之类的屁话,听都不听。
什么牛马小国还有资格在大明面前说“特色”?
当然了,建城需要的劳力那就得在当地“征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