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其他人问的话,他或许还能用用春秋笔法或者打个哈哈。
可朱元璋这儿刚刚才因为他说话语焉不详喷了他一顿呢。
这要是把模棱两可之事说得大包大揽,那到时候出了问题,岂不是锅全在自己身上?
因此,哪怕这会儿线索都已经明晰了,但只要一日不曾抓到人、捞到最切实的证据,那毛骧就绝不会把话说死。
朱元璋深深地看了毛骧一眼,而后转头看着道衍,神情莫明的问道。
“道衍,你说这些人为何胆子这么大?”
“呵,那琉璃坊乃是咱的产业,可这帮人就敢大大方方的把人绑走。”
“惟庸,如今乃是正经的百官之首,他们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直接派人刺杀!”
“他们真就不担心咱事后算账?”
“还是说,他们笃定咱会放过他们?”
说实在的,这个问题,困扰朱元璋好一会儿了。
因为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明明那么多人觉着自己暴虐、嗜杀。
结果呢,这帮人真就这么利令智昏的冲着自己就来了。
难不成,他们以为自己麾下锦衣卫等势力真就是吃干饭的?
道衍深深地看了朱元璋一眼,嘴角微微一扯,轻声道。
“这种局面,不是陛下亲手造成的麽?”
“文官势力本就尾大不掉,陛下还各种加恩、示好,他们的胆子自然就越来越大了!”
朱元璋猛的一扭头,满脸惊骇的看向了道衍和尚。
“你说啥?”
“咱干的?”
第685章 道衍说出的残酷真相
道衍和尚看着朱元璋的眼神很有意思。
那模样似乎就是明晃晃的在说,你居然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
这种眼神,无疑是非常令人恼火的。
尤其是朱元璋这种性格、这种身份,他岂能让人这么指摘自己?
他鼓着眼睛瞪着道衍和尚。
“道衍,你给咱说清楚!”
“怎么就是咱给他们的胆子了?”
“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道衍和尚平静的看向朱元璋,然后沉声说道。
“陛下难道不知道,如今大明文官队伍当中多为江南一带出身?”
“陛下难道不知道,如今好些身处朝堂的官员家中,实际上是真正的富可敌国?”
“陛下难道不知道,宋时就是因为与士大夫共天下然后亡了国,结果陛下你又接过了宋的帽子戴在了头上?”
道衍和尚连续三句反问直接把朱元璋给问懵了。
除了第一点他有所察觉之外,后面两个问题,他是真不知道啊。
这种感觉,让他觉着毛骨悚然。
他猛的扭头看向另一边的毛骧,大声喊道:“毛骧,方才道衍和尚说的这些事儿,你知不知道?”
毛骧闻言头皮一麻。
这问题,不好答啊。
可朱元璋就在眼前等着呢,哪里还由得他犹豫、斟酌。
索性,毛骧也破罐子破摔了。
“回皇爷,这些事儿锦衣卫有所耳闻,但一直并无实证?”
“你们知道?”
朱元璋一听这回答,炸了,连反问时候的声音都不自觉的尖利了起来。
显然,朱元璋是惊讶到极点了。
敢情这事儿大家都知道,就他不知道啊。
毛骧这反正已经说出口了,那自然竹筒倒豆子说了个痛快。
“回皇爷,微臣方才说就说了,此事只是有所耳闻而已。”
“主要还是番邦外交司打开了外贸渠道后,各地的锦衣卫在搜集当地情报的时候,均有上报当地大户的采买情况。”
“而微臣就是在这些情报中看到不少熟悉的地方大族,采买的数量过于惊人,同时拿出来的还都是现银!”
“这让微臣对于这些地方大族有所怀疑。”
“可无诏微臣无法无缘无故的彻查一个子侄皆在朝堂任职的地方大族。”
“故此,只能旁敲侧击的打听了一下,具体的情报,暂且不得而知!”
朱元璋不置可否的点点头,转而看向了道衍和尚。
不过此时道衍和尚还是那副不动如山的模样,可朱元璋却不复之前的淡定了。
显然,他压根没想到,这地方大族的实力居然强到这种程度。
“宋利,你去,把太子叫来,就说咱有急事,速来!”
真出急事儿了,朱元璋还是更加信任自家儿子。
所以,这时候的他也顾不上什么吵架不吵架的了。
还是赶紧一起商量老朱家的基业才是正事。
而听到朱元璋让人去叫朱标的安排,道衍和尚眼中精光一闪。
他发现,自己似乎找着机会了。
以前有胡大老爷的监督和叮嘱,他半点要在国内搞事的想法都不敢有。
因为胡大老爷早有言在先,你敢搞就弄死你,而且是毫不犹豫的那种。
所以,道衍和尚只能把自己的那点野心全挥洒到了番邦的土地上。
结果,阴差阳错之下,胡大老爷还是把道衍和尚从番邦外交司里赶走了。
但一路跌跌撞撞的来到了朱元璋面前,道衍忽然发现了一个更好、更妙的机会。
自己似乎可以直接通过影响朱元璋来让天下‘有意思’起来啊。
这可比他原本想着的什么藩王之类的刺激太多了。
道衍和尚想明白这一切之后,原本有些波澜不惊的心跳瞬间就蓬勃了起来。
甚至,原本还有些矍铄、苍白的脸颊,都不自觉的浮现起了一股子潮红。
不多时,朱标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结果还没等他问明白这里头发生了什么呢,朱元璋便急匆匆的冲着道衍和尚一摆手。
“道衍,你来说吧,把事情说明白,至少要让咱和太子清楚,这里头到底是多大的问题!”
道衍和尚闻言眼中再次闪过一道精芒。
他先是规规矩矩冲着朱标一礼,而后才朗声道。
“陛下、太子殿下,依贫僧的了解来看,这些江南士族,都是自宋时便崛起而后一路传承下来的。”
“于他们而言,祖祖辈辈的传承和口口相传的教导,早就让他们清楚的知道,到底该如何在皇帝手下生存并为家族谋划利益。”
“就好比如今的大明,看似陛下乾坤独断、太子殿下一心监国,所有的政策都是出自两位之手。”
“可实际上呢,不说在政策出台之时就有官员换着法子劝谏,哪怕到了地方,主政当地的官员照样可以张冠李戴、曲解糊弄,最终让原本的良策彻底变了模样!”
此言一出,朱元璋和朱标不约而同的皱起了眉头。
显然对于道衍和尚的这种说法,他们是不信的。
毕竟,这爷俩那可是一模一样的倔种,怎么可能道衍和尚说什么就信什么?
“道衍,你说这番话可有根据?”
“咱怎么就不信呢?”
“咱的政策,明明都是咱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怎么到你嘴里,反倒是成了其他人的事儿了?”
道衍和尚听朱元璋这么一问,忽然嘴角一翘,笑着到。
“既然陛下有疑问,那贫僧不妨就以本次海商刺杀胡大人一事来说明吧!”
“自陛下让颖国公傅友德领军出海,又令胡大人筹建番邦外交司开启海贸之后,想必有不少官员上书劝谏陛下重拾海禁吧?”
道衍和尚这与其说是在提问,却一脸的笃定。
而朱元璋的脸色当即就变了,那模样,跟吃了苍蝇似的。
可朱元璋到底是朱元璋,他哪怕死也要死个明白,因此他坦然的点点头。
“没错,是有不少人上书来着。”
“毕竟咱以前就是禁海的,他们支持不也正常麽?”
道衍和尚看着朱元璋笑着点点头。
“那陛下现在不妨查一查,便会发现,这帮要求海禁的官员,十有八九,背后就是那帮子海商!”
第686章 说的写的不如看做的
朱标作为后来者,仅仅只是在来的路上听宋利简单介绍了几句。
可听道衍和尚这么一说以后,结合方才宋利所说的情况,他立马就明白了。
可哪怕是从小饱读诗书还被朱元璋带在身边悉心教导的朱标,对于这里头的弯弯绕,多少还是有些没看懂。
或者说,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道衍,你既说那海商是为了海上商贸之利,那为何他们反倒是要支持海禁?”
“大明若是消除海禁同时放开海贸,他们岂不是可以正大光明的挣钱了,为何还要反对呢?”
道衍和尚冲着朱标点了点头,这才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