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从今日起,咱就得自称本王了,跟这帮子朝不保夕的虫豸们已经不是一个档次的了!’
隔壁早就准备好了胡大老爷的藩王袍服。
还是大红色,毕竟大明按照五行理论乃是火德,所以大红色才是大明的主色调。
虽然龙袍也有明黄色这个传统颜色,但无论是朱元璋还是官员,最正式的袍服,都还是选择的红色。
圆领大袖袍服,胸前绣一条五爪金龙,这便是胡大老爷这位新鲜出炉的‘海王’的袍服模样了。
其他配饰这类的,不用管。
毕竟胡大老爷本身戴的这些东西,同样也是最顶级的来着。
穿戴一新后,胡大老爷再次走进了奉天殿。
在一众群臣复杂的眼神当中,胡大老爷冲着朱元璋躬身一礼。
“臣海王胡惟庸见过陛下!”
“哈哈哈哈哈,好啊,海王胡惟庸,哈哈哈,咱杀了那么多人,总算是还剩下个善始善终的老兄弟了。”
“嗯,惟庸,有你在,咱也知足了!”
朱元璋说得那叫一个放肆啊。
可一众朝臣却压根屁都不敢放一个!
怎么放?
难不成他们站出来说‘是啊是啊,你杀得太狠了’?
那特么不是厕所打灯笼自己找死麽?
可其他人不敢说,胡大老爷这时候作为当事人,是逃不过去的。
他再次冲着朱元璋拱了拱手。
“陛下,既然你我都是老人了,那我俩就别在这继续碍人眼了吧!”
“正好,陛下为国操劳多年不曾有片刻闲暇,不妨跟同样操心多年的皇后一起,来我那庄子里待上几年吧!”
“至于这朝政,一般问题太子之后自决便是,真有大事、要事,太子走一趟胡家庄也不是多远,耽误不了什么。”
“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胡大老爷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目光哦度死死地盯在了他身上。
胡大老爷封王的消息,之前没几个人知道;
朱元璋两口子已经答应要去胡家庄生活的消息,那就更加没人知道了。
也正因为如此,两个爆炸性的消息同时爆发,给人带来的感觉,那便成了天翻地覆。
甚至又几个朝臣都忍不住偷偷掐自己一把,想试试这究竟是不是做梦了。
娘咧!
开国皇帝自愿禅位就不说了,居然连着皇后一起都不打算住在宫中了,而是要住到臣子家的庄子里去。
这是何等的卧槽啊!
而有些臣子,则是在心里痛骂出了声。
他们都是当初跟着朱元璋一起凤阳起兵过来的老人。
或许他们的功绩没能封个公侯什么的,但伯爵什么的,还是有点的。
而他们其实也明白,他们最大的倚仗就是朱元璋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
洪武老臣到了朱标这一朝,这多少还是有些心里没底的。
尤其是这些早年博得一身富贵,而后在这红尘当中彻底堕落了的勋贵们,他们才是最担心的。
老朱下手狠、脾气大,但对感情那也是真看重啊。
要不是朱元璋保着,他们实际上好些人早就要因为自己和子孙辈惹出来的问题阖家刑场走一遭了。
可如今呢?
好日子没了啊。
朱元璋不仅退位了,还要去胡家庄‘隐居’了?
那他们岂不是要见朱元璋一面都不容易了?
这让他们怎么可能不紧张?
不过,这些人的想法,影响不到朱元璋。
此刻的他,正在龙椅上哈哈大笑着。
“哈哈,惟庸,咱谢过你的一番好意了!”
“不过你说的对!”
“咱不能老留着了,确实有些碍眼了!”
“既然你都开口了,那咱就带着皇后去歇歇吧!”
“标儿,以后,这大明还有这宫里,就都交给你们小两口了!”
“可莫要辜负了咱的信任啊!”
朱标深吸了口气,冲着朱元璋躬身一礼。
“父皇放心,儿臣定不负所托!”
看着自己这个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好大儿,朱元璋也是笑着点点头。
而后冲着一旁的宋利使了个眼色。
宋利见此这才颇有些激动的从怀中掏出那份他贴胸放着的圣旨。
“有圣旨,众臣领旨!”
朝臣们这时候都明白了。
哦,终于到最重要的环节了。
于是齐声高喊道:“臣领旨!”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今有太子朱标,上承洪武之风,下接朱明风骨……”
“……自即日起,登基为帝,执掌大明,钦此!”
第914章 洪武时代彻底落幕
第九百一十四章洪武时代彻底落幕
皇权交接!
往日里历朝历代最敏感、最复杂同时也是最引人注意的大事。
如今却在胡大老爷的暗自撺掇,朱元璋的奋力一搏之下,彻底弄成了一场堂堂正正的交接仪式。
少了几分鬼蜮算计,却多了几分堂皇大气!
哪怕对朱元璋意见再大的官员,在真正亲眼见证到了这一场面,并亲耳听到这一圣旨之后,那也不免打心底里冲着朱元璋说一声佩服!
禅让!
还是没有逼迫更没有造反情况下自愿的禅让!
这是何等的盛事?
而他们哪怕作为见证者,那也与有荣焉!
不少眼光长远的,这时候都在琢磨了。
要事将来朱标还能再自己禅让一次的话,那大明的皇位传承可就彻底妥了。
从此,大明就基本告别流血了啊。
这对于野心家固然少了不少火中取栗的机会,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官员来说,那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毕竟,从龙之功虽好,那也要有命方才能去搏一搏啊。
站队这种事儿,那不就是把自己当做靶子竖起来了么?
所以,还是禅位这种事儿最好。
提前培养好接班人,然后平平稳稳的把位子传过去。
谁都不用站队。
就跟之前的朱元璋培养朱标一般,所有的东宫臣属都是朱元璋亲自安排的。
他们虽然听朱标的吩咐办事,但偏生他们还是朱元璋的臣子,并且一旦朱元璋有安排,他们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执行。
这就很好了啊。
朱元璋有令的时候,听老朱的;
而朱元璋没安排的时候,那就任凭朱标安排便是。
啥也不用多想,压根不怕得罪人。
到了如今位子一让,原本的东宫属臣想都不用想的自动就成了‘从龙之臣’!
简直丝滑到了极点,还不带一丝丝风险。
对于普通官员来说,这种有迹可循、安安稳稳的方式,他们简直太喜欢了。
因此,他们真心实意的希望,大明的传承能一路安稳下去。
同时,也由衷的感谢朱元璋开了这个好头。
胡大老爷站在那儿,看着朱元璋取下头上的扇翼冠亲手戴到朱标头上,并直接把朱标拖到龙椅上一把摁住,他不由得嘴角一咧。
得!
还真是老朱的作风,主打一个干脆啊。
若是其他人搞这个禅让,那不得昭告天下而后弄出个无比宏大的庆典出来?
可朱元璋就不。
帽子递过去,人往龙椅上一按,完事儿。
而他自己?
他已经满脸笑意的站到了一旁,而后冲着胡大老爷努了努嘴。
要不怎么说胡大老爷是朱元璋最贴心的战友、老兄弟呢。
这不,仅仅只是朱元璋一个无声的示意,胡大老爷便当先站了出来,冲着坐在龙椅上还有些迷茫,似乎有些接受不了朱标拱手躬身一揖。
“臣见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有胡大老爷这‘聪明人’领头,其他人自然知道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