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20节

  甚至不久以后,直接走出国门,将低价“囤”来的衣服以更高的价格在国外进行销售。

  “你花的是RMB。”

  “收回的很可能是外币和外汇券。”

  方言笑道:“如果跟文三那帮票虫子交易,一进一出,又可以多赚一笔。”

  “岩子,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啊。”

  韩跃民既兴奋又好奇。

  “我是个作家嘛,经常去街上采风调研。”

  方言说:“自然要摸一摸个体户这些新生事物的情况,这种事,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我明白,我明白。”韩跃民一脸严肃,“这些事我绝不告诉别人,除了你姐。”

  “那个体户的营业执照,你得抓紧申请。”

  方言提醒了一句。

  “嘿嘿,已经在跑手续了,我也不想以后摆摊的时候,被公安、工商撵鸡似的到处撵。”

  “不光是为了这个,也是为了以后你和我姐发挥自己的特长。”

  “特长?”

  “设计、裁缝、纺织工艺。”

  方言回头看了眼他家的缝纫机,以及摆在桌上的《服装裁剪》、《裁剪与裁缝》等关于裁剪的书籍,也许做不出羽绒服、呢大衣,但包包、袜子、裙子,缝纫机总能踩得出来。

  这年头,缺的不是裁缝,而是布料。

  恰恰温瓯的林家院市场,有所需的布料。

  “你是想我们进布料,自己做?”

  韩跃民瞪大眼睛。

  “韩哥你不是想有一天当被服厂厂长,然后生产我姐设计的时装吗,以后会有机会的!”

  方言拍了下他的肩膀,站了起来。

  韩跃民吃着他画的饼,忍不住畅想未来。

  画面太美,简直不敢想象!

  当看到他准备离开的时候,赶紧叫住了人说:“岩子,这钱你忘了拿。”

  方言道:“韩哥,你看你,又急,刚刚不是说了年底再分帐嘛,这钱放在你这里,你继续替我经营,让钱生钱,你不会想拒绝吧?”

  “你这说的哪儿话。”

  韩跃民紧张不安道:“我就是怕不一小心给赔咯,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你跟你姐。”

  “不要这么想,赔点钱不算什么,我能见证韩哥你无穷的潜力被激发,是我的荣幸!”

  方言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岩子……”

  四目相对,韩跃民情绪不免激动。

  方言噢了一声,从包里取出方红托他代为转交的报纸,以及说出代为转告的话。

  “替我告诉你姐,我不会让她失望的!”

  韩跃民从来没有比现在更想进步。

  ……………

  在回家之前,方言先去了趟全聚德。

  提着一只烤鸭,大步流星地踏入家门。

  小厨房里,杨霞探出了头,皱了皱眉:

  “岩子,你怎么现在才回来?”

  “嘿嘿,您瞧这是什么?”

  方言把鸭子举高,咧嘴发笑。

  “你啊你,撂这儿吧。”

  杨霞让他赶紧洗手,待会儿吃饭。

  方言洗完手,进了屋,就见方红、方燕坐在电视前,此时正播放着文化bu和音协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优秀群众歌曲评奖。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

  “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海风你轻轻地吹,”

  “海浪你轻轻地摇。”

  方红漫不经心地听着《军港之夜》,扭头就问起韩跃民的情况,东一问,西一问。

  方言耐心回答,如实汇报。

  “怎么会挣这么多钱,不会有事吧?”

  方红一听到营收和利润,吓了一跳。

  “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毕竟可是上面鼓励工人’留职停薪‘,自谋出路。”方言说顶多是打个擦边球,等有了营业执照就好多了。

  “那就好。”方红心里吐了口气。

  “您也甭太担心韩哥,韩哥机灵着呢。”

  方言余光里瞥见桌上一摞的《人民文学》。

  “又是寄给你的样刊。”

  方红好奇道:“这回你写什么小说了?”

  “《潜伏》,谍战小说。”

  方言拆了开来,拿起最上面一本。

  《潜伏》的发表,可赶上了好时候。

  正好在《敌营十八年》刚播完没多久,这可是国内第一部自制的长篇电视剧,一经播出,立刻受到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掀起的谍战收视狂潮,现在还没有过去。

  东风吹来满眼春,潮起正是扬帆时。

  《潜伏》,出世!

第121章 文坛需要100个方小将(祝五一快乐!)

  距离《潜伏》发表已经过去3天了,这三天时间里,方言能明显感觉到,身边听见关于《潜伏》的字眼,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

  翻来覆去地看,白天看,晚上看,卧室看,厕所看,就靠这本打发无聊的暑期时光。

第122章 有时候没把我当成人(求月票)

  8月8日,“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的当选名单出炉了,一共有16篇入选。

  根据群众推荐票数和评委意见,《暗战》在16篇里,赫然排名第一,跟现在热度持续未退的《潜伏》遥相呼应,再添了一把火。

  “谍战”在文学中的关注度再上一个台阶。

  方言这个“谍战之父”,不但开创了“谍战”这个题材,而且把谍战文学从冷门变成热门,抬高到了和战争文学比肩的高度。

  俨然是军事文学的一座新的金山!

  《暗战》作为谍战小说的开山之作,超越王朦、谌蓉一众老作者,文学界也没有争议。

  《文艺报》、《文学报》,以及主流综合类报纸的文艺副刊,在报道介绍这16篇获奖作品里,对方言以及《暗战》,做了重点评价。

  而颁奖大会,会在月底举办。

  同样获奖的蒋紫龙、古桦等人陆陆续续地来到燕京,住进了指定的招待所里。

  “紫龙,古桦!”

  方言收到消息,立马骑车而来。

  “岩子!”

  见他推门而入,蒋紫龙和古桦又惊又喜。

  三人寒暄叙旧,彼此之间聊了聊自己的近况,一个個满面红光,显然过得都很滋润。

  “如果以后有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的话,而且我来当评委,我一定投《潜伏》一票。”

  古桦笑呵呵地给方言倒上水。

  “这个我赞成!”

  蒋紫龙说:“刚看《潜伏》那会儿,简直走火入魔,眼睛一点都挪不开,哪怕倒杯水,或者上个厕所,回来以后情节都会接不上。”

  “这充分说明岩子对《潜伏》的故事结构设置有多么地精巧,特别是余则成巧妙施展‘办公室政zhi’,完成一个又一个潜伏任务。”

  古桦道:“这种思路可是前所未有啊!”

  “别光说我,你们也不赖。”

  方言笑道:“我要是评委,紫龙的《锅碗瓢盆交响曲》,投一票,老古的《爬满青藤的木屋》,投一票,不过这个第一嘛……”

  话锋一转,“还得是《大秦之裂变》!”

  蒋紫龙打趣道:“岩子你可够贪的,我们俩一人就一个奖,你一人还想占两个。”

  “哈哈哈!”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笑起来。

  而后,方言问到这回的创作任务。

  蒋紫龙准备写机械领域,在当专业作家之前,可是做到了津门重型机器厂车间副主任。

  机械这块,熟门熟路。

  “我准备往林区的方向写。”古桦说。

  “是不是和你那篇《爬满青藤的木屋》一样,也要写林业工人?”

  方言找他约稿,约到的就是这一篇。

  古桦点头,“对,我在五岭山林区做了很长时间的深入调查,打算为这群在深山老林里的伐木工创作,让更多的读者关注他们。”

  蒋紫龙道:“说完我们的,岩子,该说说你的了,你打算写哪个领域呢?”

  方言回答:“我还没有想好,可能会在铁路和邮电之间二选一吧。”

首节 上一节 120/2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