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49节

  苏雅晃了晃一双手套,“你是大作家,手可精贵了,注意保暖,小心别得冻疮。”

  “你就不能盼我点好的嘛。”

  方言摇了摇头,统统笑纳。

  “还有呢!”

  方红把弟弟拉到院子的角落,确认四下无人,才心安地打开布袋子,里面装着一捆捆的大团结,“这是跃民给你的。”

  “不少啊。”

  方言粗粗看了几眼,看上去有好几千。

  “可不是嘛,这么多,我根本不敢一个人回家,还是跃民送我回来。”方红语气里透着难以置信,“岩子,怎么能有这么多啊!”

  方言道:“要不然,怎么有那么多人放着铁饭碗不干,偏要停薪留职来干个体户呢。”

  “他还说今年挣得只会比这个多。”

  方红像做贼似的压低声音。

  方言认真说;“姐,你给我捎句话给韩哥,开年这段时间不要出摊了,暂时休息。”

  方红问:“怎么了,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有风声。”

  方言说最近可能会对经济领域犯罪活动重拳出击,个体户可能要面临一场风波。

  “我知道了!”

  方红一脸严肃,“明天我就去告诉他。”

  两人回到屋里,电视开着,但没有播放春晚,虽然中央台在82年举办了一场春节联欢晚会,但不是现场直播,也不是在今天。

  而是在元旦期间,具体的表演节目,据田增翔打听到的小道消息,王钢和他的孩子表演了相声,《父子对话》,一位梳着大辫子的女歌唱家,演唱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和《我爱你,塞北的雪》,至于这位是谁,不可说。

  “吧嗒。”

  杨霞关掉电视,招呼众人吃饭。

  年夜饭相当地丰盛,猪头肉、腊肉、腊鱼、鸭汤、猪肉白菜馅饺子、干贝烧白菜……

  “妈,这是跃民送给咱们的。”

  方红从布袋里拿出几条五彩缤纷的丝巾和尼龙纱巾,“这一条是燕子的。”

  “哇!”

  方燕眼睛冒出“bulingbuling”的光,立刻像打红领巾一样,激动地戴上尼龙纱巾。

  “不是这么戴的。”

  方言帮小妹解开,手把手教着,“不许带到学校显摆,要是被没收的话……”

  “知道知道,我绝对不会带到学校去的!”

  方燕信誓旦旦地保证,双手放在背后,“哥,我们过几天去看电影吧。”

  “什么电影?”方红也在帮杨霞系纱巾,“最近又出什么新的电影了?”

  “有!有!叫《少林寺》!”

  方燕说自己从《大众电影》看到的,2月1日上映。“到时候,我们全家去看吧?”

  “少林寺?好端端地干嘛去拍和尚啊?”

  杨霞疑惑道:“和尚有什么好拍的?”

  “妈,这是部武侠电影。”

  方言生了兴致,答应了小妹的请求。

  方燕脸上写满了兴奋,余光注意到哥哥带回的礼物里有一盒未拆封的音乐磁带。

  “哥,徐晓凤是谁啊?”

  “徐晓凤啊。”

  方言顺着目光望去,一眼就落在歌曲目录里的《风的季节》。

  “凉风轻轻吹到悄然进了我衣襟,

  夏天偷去听不见声音。

  日子匆匆走过倍令我有百感生,

  记挂那一片景象缤纷……”

  “吹呀吹,让这风吹,抹干眼眸里亮晶的眼泪。”

  “吹呀吹,让这风吹,哀伤通通带走,管风里是谁。”

第150章 注入新鲜血液

  第二天,方言一大清早就出门。

  先到沈霜家里拜年,随后按照预约好的时间顺序,挨个拜访了章光年、丁铃、汪曾其、沈丛文、艾清、王朦……

  跟万芳预约的是下午两点半,方言准时地出现在万佳宝家中,话题始终在话剧上。

  万佳宝在完成了《商鞅》的初稿以后,肉眼可见地心情舒畅,谈兴很浓,谈到自己年轻时如何写作。

  “当时在川蜀长江边的一条小火轮上,天气闷热极了,我这个人又特别爱出汗。”

  “但就是这么闷热,这么流汗,从早上到夜里,我一点儿也没有分心,我的笔一直追赶着我的思路,一句句一幕幕地写。”

  “那真是我生命中最极乐的时光。”

  “自从《王昭君》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写得这么酣畅淋漓,直到遇到你这部作品。”

  “能被先生这么夸奖,是我的荣幸!”

  方言会心一笑。

  “恐怕我以后是很难再有这样的感觉,再写出这样的大东西了。”万佳宝不无感慨道。

  方言劝道:“千万别这么说,您喜欢的托尔斯泰,70多岁的时候依然写出了《复活》。”

  “我怎么能跟托尔斯泰比呢?”

  万佳宝眼神落寞,“就像托尔斯托讲的,艺术创作过程靠的不是逻辑思维,而是狂热的冲动来完成的,要趁着有狂热的冲劲,多写几个大东西出来,这种冲劲我是越来越少,也就在创作《商鞅》的时候,短暂地复燃了一把。”

  “岩子,你没听懂爸爸的意思。”

  万芳半开玩笑道:“他是想你多出几部像《大秦之裂变》的作品,再聊发少年狂几回!”

  “你啊你。”

  万佳宝和方言互看一眼,都露出无奈的笑容,默契地转移话题,既然《商鞅》的初稿已定,除了修改打磨以外,也要开始着手选角。

  “你看看这个吧。”

  在万佳宝的眼神示意下,万芳把一组剧照,以及一摞照片递给了方言。

  “这是?”

  方言接过,定睛一瞧。

  “这些都是《王昭君》话剧首演的演员。”

  万佳宝说自己和导演组商量了下,准备以这個人艺演员班底为主干,再往里填些枝叶。

  方言一张一张地看,一脸认真。

  蓝天夜演商鞅,狄辛演太后,于师之演景监,郑榕演秦孝公,顾威演甘龙……

  好家伙!全是人艺的骨干力量!

  而且,基本上也是《茶馆》的原班人马!

  “你觉得怎么样?”

  万佳宝看他欲言又止,鼓励道:“有什么想说的,就大胆地说出来,不要有所顾忌。”

  方言说:“先生,我是这么想的,是不是可以加入一些新鲜血液,让《商鞅》这部话剧,来个老中青三代同堂?”

  “老中青三代同堂?!”

  万芳听到这话,大为震惊。

  万佳宝饶有兴趣,“继续往下说。”

  “商鞅入秦的时候,年纪在34岁左右,而秦孝公是20多岁,商鞅定蓝老师,我没什么意见,不过这个秦孝公,是不是可以选个年纪小点的,显得锐意进取些,昂扬向上些?”

  方言左看看,右看看。

  “可是真找个20多岁的,他的演技和舞台经验能驾驭得了秦孝公这么重要的角色吗?”

  万芳皱了皱眉。

  “不是20多岁,而是30多岁。”

  方言建议能不能从人艺表演班、中戏、北电,甚至其他话剧院、话剧团里挑出一批人。

  “看来你心里已经有合适的人选吧。”

  万佳宝笑了笑,“都说出来,大胆说。”

  “比如太后这个人选,我想请吕茽来演。”

  方言说的这位,可是演过《神探狄仁杰》里的武则天、《走向共和》的“我要洋人死”的慈禧。

  “这位女同志,我有印象。”

  万佳宝眼前一亮,说她是人艺老演员吴桂苓(《西游记》镇元子的演员)的妻子,曾经在《雷雨》里演过周繁漪,刻画得入木三分。

  “您觉得她怎么样?”

  “不急,等伱说完了再评价,还有谁?”

  “秦孝公,我想让鲍国庵来演。”

  “鲍国庵?”

  万佳宝大为意外,这人完全闻所未闻。

  方言坦白说燕大话剧文艺汇演的时候,中戏的副院长阮若珊,带着师生代表出席,鲍国庵就是其中的一员,和他接触下来,虽然是学生,但在上学之前,就已经有很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当时就觉得非常适合演秦孝公。

  “你就凭这几面之缘,断定秦孝公非这个人来演不可?”万佳宝眯了眯眼。

  “就是种直觉,就像当初《牧马人》选角的时候,我一眼就认准了朱时茅,形似神似。”

  方言语气肯定道:“没有意外的话,我会向西影厂推荐他来演电影版本的秦孝公。”

  “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见一见这个鲍国庵。”万佳宝生出了浓浓的兴趣。

  可不!

  这个曹操必须见一见。

首节 上一节 149/2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