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07节

  “我倒觉得不用太在意纯文学本身。”

  方言说:“虽然有了定义和理论,但既没有任何代表性的作品,没有任何可参考的依据,依然也只是空壳,还需要去填充血肉。”

  “没错,岩子这说得在理!”

  章守仁眼前一亮。

  田增翔、晏名等人也明白过来,理论归理论,但需要实质性的作品来支撑。

  这不就是《十月》的机会嘛!

  ……………

  整個编辑部,因为方言的建议,开始忙碌了起来,仔细地筛选了一遍近期的作者来稿。

  “这篇《黑骏马》,怎么样?”

  田增翔递上一篇稿子。

  张仲锷先看了下审读报告,再粗粗地翻了几页,“这个稿子虽然不错,但没有像岩子说的,直面人本困境,而是逃避了这个话题。”

  章守仁说:“我觉得第二期刊登的《命若琴弦》,就很符合这一点。”

  田增翔道:“我记得这篇稿子,是岩子向铁生约来的吧,要不,再找铁生约一篇?”

  面对他们的注视,方言笑着点了下头:

  “再看看,还有没有别的好稿子?”

  “本来应该还会有一篇的。”

  田增翔道:“就是你跟村葆约好的稿子。”

  方言大为意外,“那篇《山中,那十九座坟茔》?”

  张仲锷不无遗憾地说,小说已经被《昆仑》编辑部给截胡了。

  “《昆仑》是解放jun文艺出版社的吧?”

  方言从众人的口中得知,稿子的消息也不知道是怎么走漏出去。

  但不管怎么样,《昆仑》的编辑联系到李村葆的部队,找到了他的藏身之处,而且一直在做他的思想工作,誓要拿走这篇稿子。

  听完以后,皱了皱眉,“村葆怎么说?”

  张仲锷说:“村葆同志现在很为难呐,特意写了封信,跟我们讲述整个事情的经过。”

  “《昆仑》的编辑说,这稿子如果再让《十月》发表,会对部队刊物有种种不良议论。”

  田增翔撇了撇嘴,“什么不良议论,不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章守仁道:“就算是真的,也不能说出来。”然后把李村葆寄来的信,递给了方言。

  “他写了两封,有一封是单独写给你的。”

  “部队作家嘛,这种情况可以理解。”

  方言道:“当初要不是《解放jun文艺》觉得《高山下的花环》太阴暗,否则也不会让我们捡到漏子。”

  “他们这次就是不想重蹈覆辙。”

  章守仁又递了个稿子,“岩子,这篇小说的作者在信里再三请求要让你看一看。”

  方言先看书名,《第一宿舍》,似曾相识。

  再看了下作者名,嘿呦,这不余桦嘛!

  “我个人认为,稿子欠些火候,质量达不到在《十月》发表的要求。”

  贺信一本正经道。

  方言问道:“老田,你的意见呢?”

  “故事很生活化,通过几个大学生之间的磨合、争吵和和解,来展现青春、友情、挫折和成长。”田增翔道:“但是,笔力不足,人物的情绪没写出来,过于依赖内心独白和人物对话,很难让情感饱满起来……”

  接着话锋一转,“不过张老师他们说先放一放,等你回来了再议,我也赞成这个做法。”

  “稿子虽然不满足《十月》的标准,但能从里面看出,这个作者蛮有灵性的。”

  张仲锷说:“有潜力可以挖掘,我想可不可以推荐给其它期刊看一看?”

  “这稿子可以抢救一下,也算是种一个善因。”方言询问众人,推荐到什么杂志为好。

  晏名说:“要不试试推给《燕京文学》?”

  田增翔道:“既然是写青年的,我倒觉得可以推荐给《青年文学》。”

  “《人才》出版社最近创办了一本新的杂志,叫《丑小鸭》。”

  张仲锷冷不丁地来了一句,“专门刊登文学新人的作品,而且面向是青年读者。”

  “这个《丑小鸭》,听上去挺不错。”

  方言心里下了决定。

  能上《丑小鸭》,对余桦的这篇处女作而言,倒也不算是委屈。

  毕竟,《丑小鸭》和《萌芽》、《青春》、《文学青年》,今后可是文学界的“四小名旦”。

  何况,《丑小鸭》创办人是胡木桥的儿子。

  一念至此,不禁想到胡木桥约他下午到师兄的办公室见面,还要送他一件东西。

  到底会是什么呢?

  当自己来到人文社,见到章光年和胡木桥的时候,答案随即揭晓。

  竟然是全套的《资治通鉴》!

  而且其中的几本扉页上,赫然有着老人的亲笔签名!

  胡木桥说老人有两套《资治通鉴》,一套是线装本不能动,这就是另外的一套。

  方言震惊得两眼发直,嘴巴微张,这可比他收藏的那些古玩字画,可要珍贵得多。

  “怎么样,对这份礼物满意吗?”

  胡木桥笑着打趣了一句。

  “满、满意!非常满意!”

  方言咧嘴发笑,激动的心,颤抖的手。

  章光年再三叮嘱:“要好好地看,《资治通鉴》可是顶好的书,伟人一生读了十七遍。”

  胡木桥问:“想知道为什么送你这个吗?”

  方言原本以为这是对自己完成任务的奖励,万万没想到,是文学讲座提及了王朝的兴亡交替,老人希望他多读《资治通鉴》,多写一些关于华夏历朝历代的长河小说。

  比如,《大秦之裂变》。

  听这个意思,貌似是在催更!

  “你在粤东走访采风,这次打算写什么样的新作?”胡木桥慈眉善目地盯着他看。

  方言说要写一部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武侠小说,语气里透着认真。

  章光年道:“伱怎么会想到要写武侠?”

  方言如实相告,甚至包括小说的主题和构思,一股脑儿地都吐了出来。

  章光年立刻意识到其中潜藏的价值,不动声色地和胡木桥眼神交流了会儿。

  “小方!”

  胡木桥郑重道:“这部小说要好好地写。”

  方言没有立马答应下来,而是弱弱地问到把孙先生写进小说里,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就要看你怎么写了。”

  章光年说会像《利剑行动》一样,稿子写好了以后,要交给有关部门严格审查。

  “记得多印几份。”

  胡木桥面带微笑,说老人很喜欢看武侠小说,到时候也拿给他看看。

第204章 第五代开山之作

  章光年给方言安排了自己的专车,连人带书,安全地送到了南锣鼓巷。

  一回到家,方言立马把全套的《资治通鉴》,搬到了自己的黄花梨大架格上。

  至于搁在人文社的自行车,起了个大早,去停车场取了回来,优哉游哉地骑去上班。

  在收发室停下,给李村葆打来个电话。

  两人相互寒暄了几句,李村葆本以为方言会责怪他把稿子交给《昆仑》,充满愧疚道:

  “岩子,我对不起你,没想到《昆仑》会联系上我们部队,领导这边让我把稿子……”

  “稿子就给《昆仑》发表吧。”

  “啊?”

  “是不是很惊讶?”

  方言道:“我们编辑部已经商量过了,你是部队作家,以后还要在部队文学刊物上发表东西,不能因为篇稿子,就把关系搞僵了。”

  “岩子!”

  越这么说,李村葆心里越过意不去,“要不,你骂我两句吧?”

  方言笑道:“我还是头回听到这样的要求,你就这么想我骂你忘恩负义吗?”

  “其实你骂我几句,我心里反而舒坦。”

  李村葆在电话里,讪讪一笑。

  方言道:“你是部队作家,可以理解。”

  “岩子,我、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李村葆语气里充满激动,“谢谢,谢谢你,还有编辑部同志们的理解!”

  “《三侠五义》里不有一句嘛,‘买卖中的规矩,交易不成仁义在’。”

  方言说:“咱们也一样,来日方长,往后约稿的机会还有的是。”

  闲聊了会儿,挂断电话之后,董大爷看他往外头走:“方老师,您这是又要出去?”

  “今儿有几个朋友从桂西来。”

  方言蹬着凤凰,直奔什刹海边的烤肉季。

  等郭保昌带着章艺谋他们赶来,立马就让服务员把后厨烤好的肉端上桌。

  “这顿就不武吃了,改文吃,边吃边聊。”

  “这没问题啊。”

首节 上一节 207/2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