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50节

  从贩卖“猪花”、“猪仔”的沙河帮,到招摇撞骗、装神弄鬼的白莲教,这一部分的主题是“觉醒”,也就是民智觉醒。

  既要睁眼看世界,也要正眼看世界。

  而从纳兰元述,再到孙先生、陆皓东,这一部分的主题是“革命”,也就是思想觉醒,不管学医,还是学武,都救不了华夏人的。

  必须推翻清廷,才能有出路!

  “怪不得最后方老师会借孙先生之口,说‘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

  白若雪恍然大悟。

  “这也就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白要山遗憾道,“可惜啊,不能马上看到下一部,真想看他接下来会怎么写?”

  白若雪说,自己正在替方言翻译《拯救大兵瑞恩》,可以找个机会,替爷爷问一问。

  “算了,还是过段时间再叨扰岩子吧。”

  “为什么,爷爷?”

  “虽然这本小说结合了南洋血泪史等历史背景,又融入了爱国爱民、反抗列强的时代主题,还包含了爱情、武侠、娱乐,但即便是通俗文学里的严肃文学,那也是通俗文学。”

  白要山道:“文坛里,不是什么人都能接受通俗文学,哪怕作者是方言,也一样。”

  白若雪恍然大悟,心事重重地接过杂志,随手一翻,一直到翻到了最后一页。

  就见上面是一个针对《一代宗师黄飞鸿》的读者阅读反馈调查问卷,还设立了小奖品。

第240章 不能让方老师一错再错

  在78年以前,通俗文学在内地几乎绝迹,甚至,大部分都被打成了“禁书”。

  改革开放以后,包括武侠小说在内的通俗文学,虽然解禁了,但依然不具备合法性。

  这种满足大众消遣娱乐的,等同于“黄色小说”,就像《乡恋》,被打成了“黄色歌曲”。

  依旧被视作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旁门左道。

  以致于整个内地读者市场,空有需求,结果一引进金镛古龙的武侠、琼瑶亦舒的言情,这些港台通俗文学,立马就填补了这一空白。

  风靡一时的港台文学,再加上文学界和出版界的偏见,内地的通俗文学从80年代初复苏到现在,一直处于被打压的困境。

  距离复兴,还很遥远。

  像方言另辟蹊径,《山楂树之恋》给一批爱情文学的作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就是套“纯文学”、“知青文学”的壳,写通俗的爱情小说,借壳上市。

  通俗文学,就在方言等青年作家努力下,悄悄复苏,偷偷复兴,但也被文坛里一群保守派,特别是自诩“纯文学”、“精英文学”的作者们盯上,只是一直没抓到方言的“罪证”。

  这下,可算抓到现行了!

  总不能说武侠小说也是纯文学了吧!

  堂堂首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怎么能写《一代宗师黄飞鸿》这样的武侠小说呢!

  通俗!庸俗!媚俗!

  无异于“华山派大弟子”令狐冲加入“日月神教”,自甘堕落,堕入魔道,让人痛心疾首。

  《花城》是粤军的大本营,最新一期的期刊一经发行,最先遭到粤东作家、编辑、文学评论家的质疑,报纸更是整版整版地批评。

  甚至在《南方日报》的文艺板块,编辑亲自撰稿,劝说方言不要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了,快变回那个写《大秦之裂变》的方言。

  文海无边,回头是岸啊!

  方老师!

  顶在舆论压力最前线的《花城》编辑部,第一时间把电话打给了方言,说明了情况。

  “范老师,杂志现在的销量怎么样?”

  “托您的福,已经在全国发行了137万册,我们现在又紧急加印了20万册。”

  范汉生语气里透着兴奋,“这一回,是《花城》的销量第一次突破150万册。”

  方言问:“有没有信心达到200万册?”

  “有!当然有!”

  一提到销量,范汉生笑得合不拢嘴。

  除了合办的《南风》,在连载《白发魔女传》期间,每期销量突破200万册,《花城》创刊至今,从未有过一次销售超200万册。

  眼下,《一代宗师黄飞鸿》就是个机会!

  “这不就结了嘛。”

  方言说:“说明人民群众中蕴含着强烈的阅读热情,一直期待着有更多这样的作品,能满足他们。”接着问起读者调查问卷的收集情况和统计结果,到底是好评多,还是差评多。

  范汉生说已经回收了300多个调查问卷:

  “几乎没有差评,好评如潮啊!”

  “那就按我们之前商量好的来,把这些读者反馈的评价和意见,梳理整合,刊登在《南风》、《特区青年报》这些报纸上。”

  电话那头,传出了方言的笑声。

  “方老师。”

  范汉生建议道:“您在暑期创作班上提到对’武侠小说‘的观点,还有对‘通俗文学、纯文学和严肃文学界限’的观点,我觉得也是时候可以发表了,您怎么看?”

  方言问道:“《断魂枪》、《铸剑》、《巾帼英雄》这些小说,您都准备好了吗?”

  范汉生说已经通过各种方法搜集齐全,比如《铸剑》,就在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里。

  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在《南风》上连载,配合方言的的观点,狠狠地输出反击。

  这是岭南文学扬名全国的机会!

  这是通俗文学强势崛起的机会!

  如果都能成功的话,这也是《花城》能成为像《十月》、《当代》这些文学顶刊的机会!

  方老师,我们太想进步了!

  …………

  《一代宗师黄飞鸿》发表的第8天,《花城》在全国的销量冲到了151万册,与此同时,老舍先生《断魂枪》,也见诸报端,连载发行。

  一时间,在粤东的市面上成了抢手货。

  一方面,因为方言在粤东,乃至全国的名气大,读者慕名来买,发现小说写得确实好。

  一传十,十传百,有口皆碑。

  一方面,因为《少林寺》电影,以及《武林》、《今古传奇》等通俗文学杂志引入金镛等人的小说,在全国掀起了经久不衰的武侠热。

  高第街摆摊的摊主们,几乎人手一本,聊的全是黄飞鸿,张口“无影腿”,闭口“醉拳”。

  还有虎鹤双形、飞镖……

  来买货的客商们看到摊主们如此,心生好奇,要么借阅,要么想方设法也地弄来一本。

  “诶,方老师写得到底怎么样?”

  叶晶翻着《南方日报》。

  “我觉得比金镛他们牛逼多了!”

  王硕边看《花城》,边说。

  叶晶觉得新鲜,“牛逼在哪啊?”

  “金镛的小说,行文啰嗦,一句话能讲清楚的偏不说清楚,无非就是個因果报应……”

  “两个人一见面就打架,偏偏谁也干不掉谁,一到出人命的时候就从天上掉下来一个挡横的,反反复复,没完没了,瞧着没劲儿!”

  “而且内力多可笑啊,就跟里头的严振东一样,武功再高,一枪撂倒,俗的很!”

  王硕列出八大罪状,唾沫星子横飞。

  (PS:现实里王硕也这么批评金镛)

  “可报纸上说,方老师的小说也俗。”

  叶晶展开报纸。

  上面铺天盖地,全是对方言的作品和观点的批评和质疑,也有少数承认《一代宗师黄飞鸿》写得好,但是不喜欢这种历史武侠小说。

  字里行间,频频出现“媚俗”的字眼。

  “很正常,换成我是他们,我也骂。”

  王硕撇了撇嘴,“方老师这是开了个头,让那些写武侠的、写爱情,总之,但凡写通俗小说的都能上桌吃饭,还特么跟他们一个桌。”

  叶晶恍然大悟:“懂了,一看通俗的竟然能混他们里边,嫌跌份儿是吧!”

  “可不!”

  王硕道:“还有的就是自己想显眼,不骂上几句,显得没水平没文化,没准多骂几句,能踩着方老师,狠狠地出一把名也说不定。”

  叶晶咂摸着嘴,这就是80年代的文坛。

  “报纸上只有骂的吗?”

  王硕问了一嘴。

  “那怎么可能,也有夸的,夸的也不少。”

  叶晶把《羊城晚报》和《南风》递了过去。

  就见上面除了方言的浅谈和见解,还有陈国凯、孔捷生等粤东作家,用“岭南文学”、“粤味小说”、“地域文化”来声援和支持。

  这些人,全是《花城》暑期小说创作班上学员,都是被方小将整顿过的“新文学粤军”。

  忠!诚!

  新军旧军,各执一词。

  在这样的争议中,《一代宗师黄飞鸿》得到了广大读者们的讨论和关注,回馈的调查问卷里,好评远远多于差评,好评率居高不下。

  结果就是,一些作家、编辑和文学评论家在报纸上骂得越凶,《花城》的销量反而越高。

  在津门,同样如此。

  “今天又有8个版面批评方言。”

  冯骥材把《津门日报》递给蒋紫龙。

  “才8个而已。”

  蒋紫龙笑了笑,“你是没见过,当初岩子发表《大秦之裂变》时候,足足有十六七个版面,每天都在批评他,这才哪到哪儿啊。”

  冯骥材感慨了一句,“紫龙,我原本以为你的文胆够大了,是文坛里的‘赵子龙’,想不到方言的胆子比你还大,回回都闹出大动静。”

  “他那胆,是颗铁胆,简直胆大包天!”

  蒋紫龙无奈道:“不过我还是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趟通俗文学这混水,明明才刚拿了茅盾文学奖,踏踏实实地写《大秦2》不好嘛。”

  “我觉得未必。”

  “怎么说?”

首节 上一节 250/2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