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万猛开始操作起来,按下了出仓键,很快从设备中,吐出一个小抽屉,里面有一个圆形大小的凹槽。
“这个凹槽是专门用来放光碟的,我也是找人录制了一张VCD。”
说着,姜万猛拿出了事先找人拷贝上去的一张光碟,直接放进了圆形的凹槽中,之后他就关闭了仓口。
很快彩色电视上,就出现了画面,是一部香江那边的电影《英雄本色》
霍文熙看到刚刚那么薄薄的一张圆盘,就能出现画面,也是眼前一亮。
只是当她注意到画质很粗糙,影片画面居然还有彩色斑点,不由眉头一皱,指着电视上的彩色斑点道::“姜工,这是怎么回事?”
姜万猛道:“是光碟,光碟质量不好,我也是临时找人灌制的,所以画质差点,如果用专业的设备来制作光碟的话,那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了。”
“不错。”一听是光盘的问题,不是设别的问题,霍文熙满意点点头:“这台设备生产价格多少?”
姜万猛说道:“还是比较贵的,我们组装后,差不多要3000多的成本,不过如果是批量生产,应该能够降低很多,材料也能便宜。”
“三千多啊~”
霍文熙眉头一皱,这个价钱在香江不算贵,但是在内地无疑是天价了。
要知道一台国产彩色电视机也才几千块,买这么一台只能放VCD的设备,就要三千块。
哪怕降低成本,最少也得要2000吧?
这还不算店家、经销商、跟工厂的利益点……
难怪老板只让她注册知识产权,而没有想过去联系工厂生产设备。
“价格是高了点,但我认为是完全值得的,这项技术的诞生,不仅可以运用在电影上,还可以运用在唱片上,而且光盘的制作成本更低……”
姜万猛是技术科研人员,在他看来,大规模生产后,制造成本压低到2000块不成问题,到时候经过层层销售,到客户手上3000块差不多。
贵是贵了一点,可能够享受到远超录像带带来的便利,录像带是很容易卡带的,而光盘就不会那么容易卡带。
其次光盘的制作成本低,这样就能进一步压缩购买录像带的成本~~
“是啊,光盘价格是可以便宜,但机子太贵了。”
霍文熙沉思了片刻后说道:“姜工,技术都整理好了吗?”
“都已经整理好了。”
姜万猛朝着一名助理点了点头,对方立马去拿来了厚厚一叠VCD技术整理:“霍小姐,这上面都是我们整理好的VCD的全部技术。”
霍文熙简单的看了几眼,反正是看不懂,直接交给了身边的律师,让他准备准备去注册知识产权。
姜万猛道:“霍小姐,VCD工厂能不能在合肥建啊?”
“建厂?”
霍文熙错愕道:“我记得我没说过要建厂吧?”
“不建厂?”
姜万猛愣住了:“霍小姐,你们不建厂的话,那要我研发这个技术做什么?我之前还跟我们合肥的领导沟通过,他们还表示会给出极为优厚的政策待遇……”
巴拉巴拉,姜万猛直接把合肥这边给的相应建厂政策给挨个的说了一遍。
说的就连霍文熙都心动了,不仅会提供相应的工厂,同时还会给予免息的贷款政策,其次的话在税务方面也是给了很大的折扣,头两年免费,后三年减半,五年后才会正常收税……
这么做,就是为了霍文熙这位港商大小姐,能够在合肥建厂投资。
“你怎么想的?”
远在美国的李艺书握着电话,一边问一边思索霍文熙的话。
“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跟合肥方面合作建厂,而且这也不影响老板您准备对外授权相关的VCD技术。”
霍文熙说道:“我找人了解过,合肥这边给的政策待遇是非常好的,就算是在广州那边都不太可能拿得到。不过唯一可惜的就是合肥这边相关的配套产业有点少,很多VCD的制造零配件,都得从广州那边进来。”
第152章 【入围戛纳电影节】
“投资建厂…”
李艺书问道:“你算过我们要投资多少钱?”
“大概总投资要2000万美元左右,不过可以找合肥当地的银行贷款,我们只需要掏几百万美元出来就行了。”
现在国家还在大力的收拢外汇,只要外汇投资到位了,那么相应的贷款是很容易放下来的。
九十年代发财的一批人,有相当一部分是借助这年头银行大批量的贷款起家的。
可以说在这年头,你想要贷款,只要找银行批贷款的领导,把他给安排好了,就能轻轻松松贷款十几万,不管你是用来创业也好,还是用来干别的……
大额一点的,几百万也不是不行,但得给点东西给别人看看,不管是土地还是工厂,只要有这些,一样能贷款。
霍文熙也是找人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才打来这个电话的。
“伱想办?”李艺书听出霍文熙话里面的意思。
霍文熙迟疑道:“我…我觉得可以试试,这个技术老板您也是很看好的,而且合肥这边给的政策也很好,内地不好卖的话,我觉得出口到香江跟宝岛那边还是没多大问题的。”
“而且我想过了,我觉得完全可以参考录像厅的形式,专门去找一些人谈合作,我们卖影碟机给他们,到时候会提供不同的光盘,他们就在家里面或者院子里,办一个小型的录像厅……”
她是很想试试的,只不过这钱太多了点,几百万美元呢,可一想到老板买一套半山豪宅都花了5000多万,开个工厂尝试一下,也不是不行。
更何况他们之前还收购了大量港台地区的老电影,满打满算差不多有三百多部了。
而且霍文熙觉得自己这个思路是没问题的,一般家庭买不起几千块的影碟机,但如果是投入做生意,那就不一样了。
三千块的影碟机,再加上一个二手彩色电视机,成本五六千,在家里面办一个小电影院。
一部电影收五毛钱,算10个人看,就有5块钱了,日积月累之下,肯定是能够回本的。
而且霍文熙还特意找合肥当地人问过了,这边电视普及率不高,10户人家,都未必有一家有电视机的。
“想法是挺好,但是不现实。”
李艺书摇了摇头,霍文熙还是太年轻了点,觉得自己这么做能够卖的更好,但现在市面上已经有了录像厅,还能放一点香江的三级片,谁会跑去看你这些老电影?
更何况录像厅的市场本来就很卷了,你这影碟机的优势又不是很大,而且之所以后来影碟机卖那么好,主要还是因为盗版碟横行,新电影上映没几天,就能花几块钱去买个盗版碟看。
除了新上映的电影,日韩精品也能独自在家中欣赏,顺便练习手艺活,这可是录像厅所不具备的啊~
所以说到底,霍文熙还是没能抓住VCD的需求市场。
“啊~对不起老板,是我想当然了。”
听见李艺书的一番话,霍文熙脸瞬间红了起来,她还以为自己想的计划很完美。
“没事,你能去思考本身就很不错了。”
李艺书笑了笑:“这样吧,你先别急着答应,具体投资不投资,等我回国了再说,你先安排人去把相关技术专利跟知识产区给注册了。”
“特别是国际上的技术专利,让人看看有没有相近的技术,一并把它们给买过来,做好技术壁垒,不要让人从别的地方给绕过去。”
“老板,什么是技术壁垒?”
霍文熙听不太懂什么技术壁垒,什么相近的技术。
“这样吧,你先回香江,找个专门负责注册技术版权的律所,到时候打电话给我,我来跟他们说。”
李艺书也不奇怪霍文熙的表现,要不是他后来在网上经常能看到一些国产科技的相关新闻,也不懂什么叫技术壁垒。
“好的老板。”
又聊了几句后,李艺书这才挂了电话,心头盘算起要不要建个厂试试?
李艺书其实是不太想搞实体业的,因为他没干过,也不认为他的能力能干好。
拍拍电影,玩玩女明星,赚点票房,这样的日子,可比苦哈哈的去当个企业家强多了。
而且以现在李艺书的赚钱能力,等到千禧年,再投资一下阿里跟企鹅,不求多,只要上市以后,保留百分之一的股份,那他基本上这辈子就不愁吃喝也不缺钱花了。
名利方面,从事电影行业的李艺书也不可能缺的,而且他只要稳扎稳打,未来搞不好比国师张一谋还要出名。
有钱的企业家很多,名气很大的企业家更多。
但能够真正流芳百世的,却几乎很少很少,做到胡雪岩这样的程度,能有几个?
千禧年的黄老板,可是全国闻名的首富啊,但后来的结果怎么样?
马老板还不是被制裁。
皮带哥也不一般,终究是破产负债几万亿。
等到允许民营电影公司成立,李艺书直接办一家电影公司,到时候再做点经纪人业务,未来做大做强,成为中國的迪士尼,也未尝不可。
所以李艺书从没想过开什么工厂,办什么企业。
唯一要做的,就是干好影视这一行就足够了。
只不过霍文熙有一句话说的很对,合肥那边给的政策实在是太好了。
头两年免税,后三年减半。
而且相应的贷款也都是免息的。
李艺书倒是不介意花个几百万美元去试一试,只不过他对商业了解不多,也不感兴趣,霍文熙虽然是不错,但学历太低了,而且也没有管理经验,还得找个专门的人才来管理。
这么一想,李艺书想要试一试的心思,瞬间减去了大半。
不过具体要不要投资,还是得回国了再说。
这天上午。
李艺书从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剪辑室出来后,就跟过来找他吃饭的莫妮卡·贝鲁奇,来到了附近一家不错的餐厅。
“你要回意大利?”
李艺书眉毛一挑:“好好的怎么想着要回意大利了。”
莫妮卡·贝鲁奇叹了口气:“我母亲生病了,我得回去照看一下她。”
“伯母没事吧?”
“没什么事,就是需要动一个小手术。”
“那你什么时候回来?”
“估计得等到五月份了。”
莫妮卡·贝鲁奇无奈道:“我来美国也快一年了,是该回去看看父母了,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回去待一段时间。”
李艺书点了点头:“回去待一段时间也好,正好五月份我要去参加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到时候我会去看望看望伯母的。”
“真的?”
莫妮卡·贝鲁奇眼前一亮:“太好了,到时候我可以介绍我的家人给你认识,他们一定会很高兴我认识你这样优秀的男人。”
李艺书笑道:“他们不会怪你找了一个中國男人吧?”
莫妮卡·贝鲁奇摇摇头:“当然不会,他们很开明的,而且我了解过,中國也是一个很重视家庭的国家,这点跟我们意大利一样。”
“这倒也是。”李艺书笑了笑。
意大利人是非常重视家庭的,这点从《教父》中就能看出来。
而一些描述意大利家庭背景的电影,往往也都是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