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413节

  李言看着眼前才三十二岁的段志玄,心里感慨道,段志玄年龄不大,资历却极深,最早随着其父段偃师在李渊做太原留守的时候,就在其麾下做文案幕僚的工作。

  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反隋时,段志玄募兵一千多人随从,被授予右领大都督府军将。

  他追随李世民,治军严谨,作战勇敢,以勇武著称。起义军一路平霍邑,战胜宋老生,再破绛郡,攻占永丰仓,段志玄参加了起义早期的主要的战役,每次都是作为先锋,攻必胜,战必克,因功晋升左光禄大夫。

  他曾跟从柴绍、刘文静与隋将屈突通战于潼关。

  又跟从李世民讨伐薛举、刘武周,因功晋升骠骑将军,进封武安郡公。破王世充、窦建德后,以功迁秦王府右护军,晋封楚国公。玄武门之变中,段志玄与尉迟敬德共同参与讨杀李建成、李元吉。

  李世民继位后,迁左骁卫大将军,册封樊国公,食封九百户,并将关中咽喉之地潼关交给他来镇守,可见对其信任和重用。

  这样一个资历深,战绩彪炳的悍将,本来正是李言需要加倍笼络的,但李言知道这样的人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拉笼得过来的,何况,老段贞观十六年就挂了,根本用不上。

  随即只是礼貌中略带敬仰的客气道:“漕运断绝,京师粮响供应不上,边地多镇告急,孤受父皇所托,前来处理关道壅堵之事,还望将军一力配合。”

  “太子殿下客气了,说来惭愧,这本来应该是臣的职责,如今却需要太子殿下前来处理,是臣失职了。”

  段志玄丝毫不敢因李言年少而轻视之,据他所知,虽然长安城中蜀王最近气势甚壮,但皇上并没有因太子敦厚少敏而嫌弃,反而十分赞赏太子勤学上进,恭孝仁厚。

  段志玄因从小与李世民交厚,一开始就站在李世民一边,就算后面李建成和李元吉百般拉拢收买也一直不为所动,才有了今天在朝中的显赫位置,但正因如此,他才知道站错队的可怕。

  再加上现在功名利禄都有了,李世民也还年轻,段志玄并没有想在皇子们中间再做选择的想法,事实上这是朝中武将们共同的选择,站队实在是太危险了。

  他们侥天之幸选对了李世民,和有了如今的地位,再加上李世民比他们大多数的将领们都要年轻,有生之年,基本上不用再做选择,所以不愿意再趟下一代的混水。

  至于程怀亮、柴哲威之流,不过是小辈们自己看得顺眼,在一起关系好,就算有所倾向,也无足轻重,影响不了大局。

  而真正的重臣和武将当中,立场鲜明的,也就是长孙无忌和岑文本了,其他人的立场都比较超然。

  今天是李言到潼关来,若是李恪到潼关来,段志玄也一样是这个态度。

  “昨日臣已收到朝庭的文书,已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太子殿下有什么命令,尽管吩咐,臣一定全力配合。”

  “嗯,将军果然痛快!”

  京师缺粮如久旱盼甘瀮,李言没有再废话当即叫上东宫属官和两市中招来的役吏,和段志玄一道在潼关的谯楼里开起了现场办公会议。

  当然,主要是李言在说,其他人在听:“诸位,现在的情况大家都看到了,漕运断绝,东西之间的商道只剩下潼关一条道,而这里大小马车又严重堵塞。”

  “因为货物流通不畅,致使长安城内物资稀缺,各种商品的物价纷纷高涨,而这又进一步促使了更多的商贾运送更多的货物往潼关这里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搞得关道运力非但没有加大,反而比之前更加壅塞。”

  “由其是南边的税粮被关道堵住,运不到京师,边地纷纷告急,都在催粮,眼看太仓已罄,百姓的口粮都受到影响,在两市中,浸过水的米都卖到三百文一石。”

  “而永通渠才刚刚开始修补溃决的缺口,所以,潼关关道必须马上疏通,以解朝庭之危。”

  眼看众人眼巴巴的望着自己,李言直接说道:“俗话说的好,天下熙攘皆利来往,这来来往往的车辆,所图的不过都是一个利字。”

  “所以,从今天开始,孤要在潼关关道上设置一道收税的关卡,对来往的货物课以重税,有多重收多重,重到他们无力承担,重到他们就是去了长安也不划算,重要到他们宁可将运在半路上的货物运回洛阳也不去长安。”

  “如此,没有了这些逐利之辈,潼关关道的壅堵自然就会得到缓解。”

  李言话音刚落,下面的人就开即附和道:“妙啊!”

  “太子殿下果然英明.”

  “哎呀,我怎么没想到可以这样做呢.”

  “.”

  当即所有在场的人脸中都浮现出恍然大悟、太子英明的神情,不管是真似,都开始满口称赞,就连段志玄也是一脸的认同,他能想到,一旦这样实施起来,要不了三天,关道上的车流就会大为缓解。

  见大家认同,李言立马开始安排任务:“东宫调来的各属部门在潼关的东城门下设置一道关卡,登记收税。”

  “是,太子殿下。”东宫几个部门的僚属拱手听令。

  “两市调来的役丁负责以长安现在的物价,来评估衡量该收取多少,总之,让他们所获之利不得超过平时,甚至更少,若是没有钱便直接扣下等量的货物以充税赋,不得有误。”

  “是,太子殿下。”两市役吏拱手听令。

  最后李言双转过头向段志玄说道:“请段将军调一队兵卒负责维持次序,并在潼关东城门内寻找一处仓库用来存放扣押物资。”

  “太子殿下放心,此事包在臣身上。”段志玄微微点头。

  李言又提醒道:“大家记住,我们只对货不对人,空着手过去的,我们不管,但只要携带有货物,哪怕是一匹马,都要收税。”

第613章 宁心宫杨妃

  2024-07-13

  东宫一个主薄见状小心翼翼的试探问道:“太子殿下,我们以什么名头儿收呢?”

  “交税还有罚款都行,屯集居奇,扰乱市场,哄抬物价,关道占用,维护治安等等,随便什么名头,只要能收到钱就行。”

  李言一幅厚颜无耻的嘴脸:“要是没钱,就将货物的七成做为罚款没收,让他们领着剩下的两成滚蛋。”

  下面的人看得暗自乍舌,要是平时这么干,非把天捅出一个窟窿不可,现在大家也知道,情况刻不容缓,没直接全部没收,还能剩下三成就不错了。

  又有人问:“太子殿下,那要是商户们不愿或者抗拒,我们该怎么办呢?”

  “这有什么难的,段将军的兵都在这里,要是有人闹事,直接连人带货一起扣了,关个几天,扣掉八成货物再放行。若是不愿交税滞留在潼关的商贾,每天收一成货物做为占地税,直到扣完为止。”

  说到这里,大家都惊叹太子的疯狂,这不是巧取毫夺,这是赤果果抢劫啊!

  说到这里,李言忽然想到一事:“要是有运送粮食的,不管官府的还是商贾的,所有粮食全部直接扣下,然后让段将军马不蹄的派兵护送,送到太仓里,交给胡成处理,不要嫌麻烦,扣一批就送一批,一定要第一时间送去。”

  “啊!殿下,这样不太好吧”

  段志玄惊愕于李言的胆大,要知道敢做粮食生意的,都不是什么小角色,不少都是长安豪族,有些家主更是在朝堂上站班的,这可是要得罪一大帮人的,段志玄提醒道。

  李言会意的点了点头,以示明白段志玄的顾虑和担心:“现在太仓都快干了,边兵的粮食再运不过去,恐怕就要出乱子了,十万火急,顾不上那么多了。孤宁可让他们在朝中参上一本,然后和他们扯狗皮帐,也不愿因为军中缺粮而导致哗变。”

  “事有轻重缓急,现在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段志玄一愣,顿时脸上浮现一股若有所思的神情,仔细看眼中还有抑制不住的激赏,仿佛看到了当年李二郎。

  “不过,大家要记住,所有扣下来的粮食都要点清数量,开出单据,告诉他们,事涉以上几个罪名,要罚款补税,只要去东市的税署交完税,再到太仓交完罚款,就可以领回自己家的粮食,朝廷不会私吞他们一粒米粮的。”

  李言完说,就拿出中书省开出的圣旨断然道:“圣旨在此,若有阳缝阴违者,一律严惩,决不姑息,马上开始行动吧”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见到圣旨,顿时谯楼上呼啦啦跪下一片,就连段志玄也跪下领旨,之后一大帮人就按照李言的意思,开始忙碌起来。

  李言将刘仁愿和孙仁师留了下来,悄悄吩咐道:“孤把事情都安排好了,现在把圣旨交给你们,下面的这些商队里,不少都是孤的亲戚和朝中重臣,真的见了面不好推辞。”

  “所以,你们代表我在此监督,我的用意你们都知道了,要是遇到不听话的,就把圣旨拿出来镇摄他们,放心,他们不敢生事儿的。所有人一视同仁,若有什么意见,让他们去太极宫找皇上,就说这些事情都是皇上让干的。”

  “呃”

  两个人惊叹于李言的胆大包天,瑟缩的道:“太子殿下,这样不好吧,皇上的圣旨可没说要这样啊?”

  “怕什么?”

  李言腆着脸说道:“伱们替我做事,出了事自由有我顶着,我替父皇做事,出了事自然要由父皇顶着,难道你们觉得父皇一个万乘之君,连我一介少年都不如吗?”

  “仁愿,仁师不敢。”

  这话两人哪敢接,虽然两人都觉的李言说的有道理,可总觉得,太子的逻辑好像有些问题?

  这样顶来顶去的,好像没你啥事儿了!

  安排好一切,李言将东宫的护卫留下一半给刘仁愿和孙仁师指挥,保护他们的安全,然后自己带着剩下的一半人马,直接回京了。

  宁心宫!

  长孙皇后所在的绮云宫西北方向不远处,住着李世民的另一位妃子,杨妃。

  杨妃是隋炀帝杨广之女,大业十四年,杨广在江都死于宇文化及之手,隋朝灭亡,李渊父子入主关中,建立大唐.为笼络前隋遗臣,李渊将其赐于李世民为妾,李世民登基后,封其为四妃之一的贤妃。

  朝中普遍称其为杨妃娘娘,杨妃为李世民育有两子,杨格和李谙。

  杨妃娘娘聪明绝顶、秀外惠中,智慧不在长孙皇后之下,眼界格局甚至尤有过之。大隋灭亡,做为一个亡国公主,杨妃还要给灭其国的仇人一家做儿媳,生儿育女,可见杨妃处境之艰难。

  但这位杨妃娘娘没有气馁,将对娘家的追思都寄托在长子李恪身上,指望着自己儿子能继承李世民的帝位,这样对杨广在天之灵也是一种慰籍,而朝中对前隋留恋的遗臣不少,是以在杨妃的拉拢下,李恪身边也聚集了一大批不小的势力。

  杨妃一面替自己儿子拉拢封德彝这样的前隋老臣,另一面又培养岑文本这样的新势力,等着自己儿子长大,又为李恪打造了一条低调发育之路。让李恪静心、不争、无为,进可觊觎帝业,退可安守王位,可以说是极为睿智的夺嫡策略,而后来李治走的就是这条弱者争储之路。

  可惜李恪继承了李世民的坚韧不霸的性格,刚毅果决,武略超人,不谙人下,处处争强好胜出风头,欲压太子一头。

  这天中午,杨妃娘娘午睡刚起,在丫鬟明月的服侍下,正在梳妆打扮。

  明月一边替杨妃整理因午睡稍显凌乱的秀发,一边小意奉承的说道:“娘娘,您最近的气色好多了,皮肤白里透红,娇艳欲滴,看起来好像年轻好几岁啊.”

  杨妃雍容华贵的面容微微一笑,露出一幅倾国倾城的娇颜,伸出素手轻轻抚了抚脸颊,声音柔和的说道:“就你嘴巴最甜了,本宫都三十多了,就像那入秋的莲花,要不了多久,就要调谢了。”

  说完杨妃微微一叹,从隋朝灭亡的那一刻起,她就不在乎自己的容貌了。

  “哪有?”

  明月当然知道自己家主子最在意什么,于是话锋一转,说道:“依奴婢看是因为小王爷最近这段时间顺风顺水,娘娘心情好,所以才会为容光焕发。”

  “小王爷这次在满朝大臣都避之唯恐不及的情况下,勇挑重担,替朝庭立下了大功,救回了被胡人掳去的三万绥州军民,百姓们都夸王爷浑身是胆、勇斗胡酋、为我大唐争光添彩,实乃不世出的惊世之材。”

  “哦,现在连百姓们都知道了,他们都是怎么说的?”杨妃听到别人夸自己的儿子,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好奇的问道。

  “我听侍卫们说,最近长安城里的百姓们都在议论这件事呢?”

  明月一听,兴致来了,涛涛不绝的将自己从侍卫们那里听来的赞誉一鼓脑儿倒了出来:“不论是国子监的那些学子们,还是街头巷尾做小买卖的,就连市井里的普通百姓,都知道小王爷为朝庭立了大功,那些说书的还将小王爷勇斗颉利的故事编成段子在茶楼里讲呢!”

  “小王爷现在普通百姓心中的声望极高,甚至都超过”

  “嗯,都超过什么了?”

  杨妃虽然骄傲自己儿子的才能,但隐隐觉得这样似乎不太好,不知为什么,听到在深宫里的侍卫丫鬟们都在议论,心里总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此时听到明月没有说明,但隐约暗示的含义,更是不安了。

  明月嗫嚅的说道:“他们都说,和小王爷比起来,那位坐在东宫的太子,真是无能,无论是文彩还是武略,才能还是志向,都不及小王爷分毫。不敢替朝庭做事,只会在皇上皇后那里溜须邀宠,不像小王爷,耀大唐之威于国门之外。”

  “放肆.”

  杨妃顿时又惊又怒,愤然断喝道,她是真的被这种有违礼制的传言给吓到了。

  明月被吓的一个哆嗦,连忙跪下认错:“娘娘恕罪,奴婢说错话了。”

  杨妃见此心里一股无名火不知道往哪里发,看到瑟瑟发抖的丫鬟,慢慢的平息了心里的不安,但还是想将事情的原委弄清楚,于是强装平心静气的问道:“明月,你起来吧。”

  “本宫不怪你,你给我说说,除了这些,你还听说了什么?”

  明白见杨妃温言细语的,脸上也挤出了一丝笑容,这才慢慢起身,小心的说道:“奴婢天天在宫里陪着娘娘,也不知道外面是怎么说的,只是听那些侍卫们偶然说起来。”

  “他们都在私下说,小王爷有异像,以后必然能撑起大唐的江山社稷;小王爷从小就与众不同,他出身的时候,娘娘梦见一条金色的神龙从天而降,一头扎入娘娘腹中,小王爷这才出生。”

  说到这里,明月好奇的看了一眼杨妃,眼神中透出的好奇很明显也是很想知道传言是否属实?

第614章 御吏大夫萧禹

  2024-07-13

  明月是后来才调来伺侯杨妃娘娘的,之前的几个老人儿,在玄武门之变,皇上登基之时,被皇杨妃娘娘打发去蜀王府照顾蜀王了,现在伺侯娘娘的人,都是皇后娘娘重新安排的。

  没有注意到杨妃的脸色已然不对,明月越说越起劲儿,睁着好奇的眼睛,脸上浮着兴奋八卦的色彩,叽叽喳喳的说道:“而且小王爷睡觉的时候,有人看见在寝殿的榻上总有一条金色的龙在盘旋,散发出淡淡的金光,照耀的整个殿内一片闪烁,金壁辉煌。”

  “而且小王爷在去绥州的时候,头顶上都浮着一片如华盖盘的白云,护佑着小王爷的平安,直到小王爷回到长安,白云这才散去。”

  “这还不算呢,那些在西市的胡人们都说,他们草原突厥最佩服的就是蜀王了。颉利在草原上可以一言九鼎,杀人如麻,东征西讨,未尝一败,建立了无上的威严,从未有人敢在他面前大声说话,可却遇到小王爷,被戏耍的束手无策。草原上的胡人都说,蜀王李恪是大唐唯一战胜过颉利的男人。”

  “.”

  “呼”

  杨妃再也忍耐不住,胸口不断起伏,显得内心极不平静。最后豁然站起,脸色一片煞白,身子都在微微颤抖,漂亮的大眼睛里,再也没有了平时的宁静,而是允满着无尽的慌乱和恐惧。

首节 上一节 413/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