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人家有实权,而自己只是一个待遇。
如今太子直接将自己提拨到正八品下的内直局的内直丞,越过了从九品上,正九品下,正九品上,从八品下,从八品上,三个大阶,五个小阶,力度不可谓不大啊?
虽然是东宫的属官,依然算是有级无职,但东宫的级别和朝庭的级别是相通的,调出去就可以到京兆、河南、太原这些大县做县丞。
在这个从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走过来的隋唐时代,虽然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动乱,做官没有那么严苛了,可主流社会依然被大世家所把持,奉行的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做为一个商贾出身的贱民,短短半年不到,就做到了朝庭正八品的官员,王玄策是非常激动的。
由其是太子殿下亲自招的第一批侍读中,不乏世家豪门出身的人,可自己却升得最快,就连薛仁贵现在也不及自己的品阶。
王玄策当即再次跪倒在地,激动的热泪横流:“多谢太子殿下,臣一定为殿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肝脑涂.”
没等王玄策表完忠心,李言就打断了:“好了,好了,以后这些阿谀奉承的话,尽量少说点儿,把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有份内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你的心意孤知道,只要一心替孤办事的人,孤都不会亏待他的,你去把交接手续办一下吧”李言满意的点了点头,打一棍子给个甜策,赏罚之道,老子也会玩儿。
王玄策千恩万谢的出了书房,满心欢喜的往崇文馆走去,走到一半,忽然反应过来,随即一脸的苦笑,太子殿下果然是天生的帝王种,恩威并重,刚柔相济。
这分明还是为了昨天的事情奖赏自己的,王玄策仔细揣摩着,也许文书早就办了,无论是飞虎军的事情,还是锦衣卫的事情,殿下都决定要重赏自己。
但昨天刚刚发生了那样的事情,早上还免了自己校书郎的职务,若是真的怪罪,这次升官肯定会放一放的。可太子在这个节骨眼上把文书交给自己,分明是在暗示自己。
昨天的事情,办得很漂亮,太子殿下十分满意,所以马上就赏赐了自己。
在此之前,还因为此事敲打了自己。
王玄策仔细揣摩着李言的话,本职工作就罢了,本来就是要干好的,可‘份内之事’又是什么鬼?
本职工作自然有朝庭规定的职权范围,可什么才是份内之事?
昨天晚上的事情,是不是份内之事呢?
王玄策觉得,肯定是了,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份内之事。
再回想着刚刚太子和自己的相处,又训又赏的,思索良久,王玄策闪过一丝明悟。
这就说明,有些事情,只能做,不能说,哪怕大家心里都知道,也不能宣之于口。
也说明其实有很多事情,还有另外一种办法儿,需要自己格外的用心去揣摩殿下的心意,然后心照不宣的加以配合,甚至自己在事后还要背黑锅。
但只要办得让殿下真心满意,自然会有巨大的补偿,甚至会远超一些光明正大的立功得到的封赏。
当然,坏处也是有的,就是殿下没有吩咐,自己擅自揣摩,办对了,好处极大,要是办错了,估计打下来的板子也是十分的严重,而且自己还没法解释和分辨,只能受着。
想到这里,王玄策患得患失起来,虽然太子只是太子,可王玄策隐隐已经有了一些伴君如伴虎的感受了。老虎就是老虎,哪怕只是一只幼虎,那种虎啸山林的王者威严是骨子里的血脉带来的。
也是会吃人的。
刚刚的雷霆雨露隐含锋芒,让王玄策心中凛然,手中的升职文书好像也沉重多了,没有了刚刚那股惊喜雀跃的浮躁劲儿头了。
对少年太子也从心里变得更加敬畏起来,整个人也更加沉稳了。
王玄策知道,这种改变叫做成长,跟在太子身边后,处在大唐的权力核心,自己又贴身伺侯太子,耳濡目染之下,接触的更多了,了解的更多,成长也最快。
也只有经过世事的不断磨励,自己才能成长成为太子的臂膀,朝庭的栋梁,说来,现在自己兼着锦衣卫镇抚司的差使,实际上却没有半点建数,镇抚司的架构是太子构建的。
一些重要的探子也是太子亲自布设下去的,现在的锦衣卫实际上是靠太子一个人撑着的。
太子刚刚的敲打,会不会是对自己工作的不满,才会训斥自己?
太子身份尊贵,东宫里侍读的少年又多,不会一直把精力放在培养自己身上的,自己还是要早日成长起来,若是自己一直不能独挡一面,太子失望之下,也是有可能放弃自己的。
一想到这里,王玄策就多了一层压力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督促着自己加快脚步,早日扛起大梁。
第738章 百骑司
2024-07-13
这天下午处理完朝务后,李世民伸了伸懒腰,看到夕阳西下,快到了宫门关闭的时候,估计这时候也没什么臣子会来了,吩咐王德给自己弄了点东西,垫了垫肚子。
然后打发走殿内伺侯的人,叫来了马宣良。
“马宣良,事情查得怎么样了?”
马宣良知道皇上问的是几天前吩咐的事情,于是说道:“皇上吩咐后,臣就派人去客栈外面盯着,后来发现一名身穿男装的人步履蹒跚的骑上马离开了。”
“当然了,虽然她穿着男装,但从她的面容、身形和姿态中,还是可以很容易的辨别出是一名女子。”
“而太子前一天下午在泰和楼宴请的就是此人,并疑似在醉酒后在后面的客房中与其发生了关系。后来太子入宫面圣,东宫属官,也是太子的亲随王玄策一路小心的护送其出了北门,此人一个人往北方而去了。”
“据臣的人这些天的调查,此人曾多次出现在西市,是胡人大马号的掌柜,一向都做男装打扮,能力很强,实力通天,经常能在突厥严格的禁令之下,搞到大量上好的马匹,来中原贩卖。”
“此人极有可能和突厥的大部族首领有关系,臣请示皇上,是不是可以将胡人马号的那些人抓捕,具体审问,一定可以查到此人的身份?”
李世民闻言一愣,随后想到太子所说的拉拢突利等人,分化瓦解突厥的事情。
疑惑道,难道此人和突利或者葜必何力那些人有关系?
虽然李世民对太子如此草率的和胡人女子发生关系有些不太高兴,但想到当前面临的局面和北方的军事压力,叹了口气。
算了,若是真的能分化突厥,就算让太子再娶上一个胡人公主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都这个时候了,别说太子,就算是自己,也是可以亲自下场的。
一想到这里,李世民回想起那日太子面君时一幅慷慨激昂、英勇就义的神情说自己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就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还真是做出不了不小的牺牲。
摇了摇头,李世民又感觉颇有些棘手,若是别的事情还罢了,可这种涉及到小儿女之间感情的事情,自己又不好去帮忙,随意插手又怕打乱了太子的步骤,帮了倒忙。
不过,只要确定太子不是在乱来就行了。
最后李世民思索了一阵,摆了摆手:“罢了,此事你们就此打住,不要惊动他们,朕自有打算。”
“对了,蜀郡王遇刺案的凶手查的怎么样了?”
马宣良连忙说道:“皇上,臣查过那些胡人,带头的叫骨力,据说是贞观初年来到大唐,一直在东市做着生意。”
“不过,这些人不像普通的胡人,家中也没有女眷,也没有孩子,除了经营酒肆之外,也没有过什么越轨的举动,除了这次意外的出现在承天大街刺杀蜀郡王,之前也没有任何违法之事。”
李世民听到这里,脸色一垮:“这还不叫可疑啊,十多个胡人聚在一块,又没有家眷,你们早就该关注的。”
“那天李恪为什么出现在那里?马车上被砍死的人是谁,还有之前李恪为什么和太子在会昌寺门口发生冲突,这些你都查清楚了吗?”
马宣良心里一颤,有些踌躇的说道:“据蜀郡王所说,那天他是来给皇上请安的,车上坐的也是普通的侍卫。而在会昌寺门口的冲突,皇上不让臣惊动太子和蜀郡王,所以臣还没有弄清楚?”
“哼,真是废物,百骑司的人都是吃干饭的!”李世民见马宣良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顿时发了脾气。
李言一直以为大唐没有锦衣卫,实际上李世民早就在使用这种机构了,只是一直都是秘密存在的,不为外人所知。
百骑司,就是直属皇帝的密探机构,最早的时候,是李世民身为秦王为了大唐打江山,东征西讨,从军中抽调了一批精干之士,组成了自己的密探组织。
主要的用途也是用于对付王世充、窦建德、萧铣这些反王们的,后来天下归唐之后,又对来对付太子和齐王,为李世民夺嫡争储立下了汗马功劳。
武德七年的杨文干谋反案,就是百骑司的作品。
百骑司在李世民登基之前一直由长孙无忌在负责的,等到李世民上位后,大立提拔长孙无忌,让他做了吏部尚书。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觉得再让长孙无忌掌握百骑司就非常不合适了。
这样一柄利器,万一最后变成长孙家族的,反而会对自己不利,于是就收回了百骑司,交给了对自己忠心耿耿,曾经为自己舍身忘死的马宣良来负责。
当了皇帝之后,事情太多,再加上马宣良军伍出身,是个直率的性子,本来也不是善于搞阴谋诡计的人,心思也没那么诡谲,所以百骑司没有任何发展和创新。
只是在长孙无忌以前的打下的基础上,维持着基本的运转。
本来在登基时,李世民都想将这个机构给撤消掉的,毕竟做皇帝的要光明正大,要坦坦荡荡,弄这些魑魅魍魉的蝇营狗苟的勾当,有些不符合李世民对天子的理解。
但又想到百骑司能发挥出来的奇效,天下还远没有安定,李世民一时犹豫,就保留了下来,让出身军伍,心思比较正派的马宣良来负责管理,也可以保证百骑司不会失控。
时不时的,让百骑司往一些手握大权的军方重将,还有地方封疆大吏身边按插一个眼线,替自己看着那些不在放心的臣子们,用以维护大唐江山的稳定。
李言一开始向李世民申请要成立锦衣卫的时候,李世民就想到了百骑司,虽然李言找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什么对付突厥啊,以经济手段辅助军事手段啊,控驭敌对势力啊.
但自己也是这么走过来的李世民,焉能不明白太子的真实想法,这种部门,一开始都是对外。
然后就是对内,概莫能外。
只是一来李言的说法,确实给了李世民一个思路,用经济手段影响外邦,不是没有可能的。中原大地有的是资源,只要那些人想要,自己就可以用倾斜的方式,在对方内部制造麻烦。
二来,太子处在东宫这个招惹事非的敏感位置上,出确实需要一些力量来保护自己,前隋太子杨勇,后来的太子李建成,不都被取而代之了吗?太子没有安全感,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这种力量,一般的世家大族都会有,其他的王爷们说不定也会私下豢养。
若是自己不让太子干,而其他人都干了,这不是自己限制了太子,帮着其他人打压太子吗?
而且太子有了这个想法,即便自己制止了,他依然会在私底下偷偷的干,长孙无忌就是干这个出身的,自己不同意,太子也会求到长孙无忌那里,甚至放到长孙无忌名下,偷偷发展。
那样更不利,与其这样,不如自己允许,然后隔断长孙无忌参与其中,太子经验不足,身边都是半大的孩子,没有那些老奸巨滑的智者,不敢明目张胆。
明面上还是要以发展对外的密探为掩护,自己偷偷摸摸的搞几个内线,这样规模就会受到限制。
再说了,发展锦衣卫,顶天了也只是增加了一些耳目,派几个细作,获得一些信息上的优先权,是一种防卫式的力量拓展。
总比拉拢朝中重臣,笼络军方重将,增加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些行为要好的多吧?
而且这也是锻炼太子能力的一种方式,在自己的高压监控之下,若是太子任然能像自己当奏王时一样,有避过皇上和隐太子、齐王,潜移国祚的能力,那自己到时候把江山交给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吗?
有了多方面的考虑,李世民就同意了,还找了理由将长孙无忌放到江南去巡查了。
李世民可是知道,长孙无忌老奸巨滑,天生就是搞阴谋诡计的料,若是让他参与进去,那锦衣卫就是另一个百骑司,而且说不定比百骑司还要恐怖,那和把百骑司直接给了太子有什么区别。
所以让恒连严密的关注着,不让太子和长孙无忌商议锦衣卫的事情,还给锦衣卫配备了苏定方和梁建方这种战将,而不是房杜那种老谋深算的智者,这样其实就等于增加了一些卫率的力量而已。
太子和一群侍渎们,能搞出什么来?
同时,太子的想法,也让李世民有所触动,更加放弃了要废除百骑司的想法,并且还加强了百骑司的力量,隐隐去尝试一下太子所谓的对外经济干预手段。
即然太子的点子好,那李世民就没指望太子的锦衣卫去完成任务,毕竟太子受到各种限制,力量太过薄弱,等到锦衣卫能完成使命的时候,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是以李世民一面经常找太子讨论这些事情,了解详情,一方面加大了对百骑司的职责范围和人手,用百骑司来达到太子所说的那种效果,而太子的锦衣卫,就让他慢慢去玩儿吧.
第739章 李世民盯上了权万纪
2024-07-13
李世民的想法一变,顿时只是维持状态的百骑司就不够瞧了。马宣良原本就只是一个守城的将领,武人一个,没渎过什么书,头脑简单,思维疆化,完全不能满足自己需要。
但朝中的大臣们,李世民又不想让他们参与进来,免得大权外落。
而且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太子的小孩子把戏竟然屡屡建功,多次搞到突厥的重要情报,而专业机构百骑司竟然成了摆设,这让李世民感到非常没有面子,极为不满,幸好太子不知道百骑司的存在,不然还不笑掉大牙了。
李世民看着眼前跪在地上请罪的马宣良,即是愤怒又是无奈,此人忠心是有的,只是力不能及,就是个榆木疙瘩,根本就不是搞情报的那块料。
自己就是把他杀了,也逼不出什么来,还是要找一个人来专门负责百骑司,让马宣良专心护卫自己的安全。
可是这样的人,又不容易找。
自己现在是皇帝,身边能接触到的人,最多的太监宫女侍卫这些地位太低的人,他们没有能力,也没资格;
而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萧禹、戴胄那些重臣们,这些人能力是有的,可是那些人的心眼儿比自己还多,容易失控。
侯君集、程咬金、李靖、张亮这些武将们就更不用提了,百骑司现在最主要的职责就是监控他们,怎么可能让他们来管理自己,这不是把狼放进了鸡窝里,自找麻烦。
李道宗、李孝恭、李元昌这些人就更不用说了,用他们还容易威胁到自己的安全。
马宣良见李世民发怒,连忙解释道:“皇上,百骑司之前最重要的职责是监视朝中手握军权的武将和一些地方重镇的刺史督府们,后来皇上吩咐我们把注意力放到突厥身上,所以大部力量就转到了外围。”
“在京中诸王身上,也只是关注了几个能感胁到皇上的亲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