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621节

  双方之间,早晚必有一战,来决定天下的归属。

  这一天来得越晚,其势会越猛烈,天崩地裂的大战后,胜者为天下主宰,败者被扫入历史的尘埃。

  是以,在这样急迫的危机下,大唐开始紧锣密鼓的行动,像是在为未来的决战,提前清空战场。

  贞观十一年十月,大唐在北疆开启丰州、胜州、马邑、营州四个互市地点,大唐朝中世族虽然极力反对,认为此举有资敌之意,可碍于突厥的强势,被迫同意。

  民间对于双方互市,却十分热情。

  从四个互市设立之初,双方贸易就暴发出极大的潜力。到年底时,每月交易额已达到近一千万两,大唐在四地收入税收超一百万两,仅此一项,大唐国库收入增加近三成。

  在如此可喜的显著成果面前,朝中反对互市的声音渐渐消弥。李世民和房玄龄君臣也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更是坚定了加强互市,与突厥暂时合作的决心。

  贞观十二年初,突厥起兵五万,借大唐登州水师之力,从辽东巨济前往东瀛。

  拉开了对东瀛的征服战争。

  东瀛国内此时正处在原始的混乱状态,一盘散沙,对于如此强敌,完全没有抵抗。突厥五万大军仅用一年时间,就从南打到北,把东瀛大部份列岛一一征服。

  而后将女人做为奴隶卖往辽东,把男人俘虏集中到石见一带,开始进行大规模开矿。

  石见银矿此时并没有任何的开采,其开采难度比李言想象的更加容易。到贞观十三年中的时候,每月能开采银锭已达到六十多万两,合计每年在八百万两上下。

  对此情形,大唐上下,无不眼红,纷纷建议李世民禁止和突厥合作,切断突厥通道,将东瀛纳入大唐归属。

  李世民和房玄龄、李靖对于当初放弃与突厥合作共同攻略东瀛十分后悔,可在与诸位重臣仔细商议之下,觉得这样做等于和突厥彻底翻脸,东瀛确实能收归大唐。

  可随之而来的,就是北方草原的百万突厥南下报复。

  而大唐目前还没有这个实力,再加上突厥所获银两大部份都用来支付两国贸易,实际上等于这些银子只是经过突厥一转手,最后还是流向了大唐。

  全面衡量下,大唐放弃了切断水路,继续和突厥合作。

第949章 天下形势(上)

  2024-07-13

  侯君集在此时提出,大唐西南的安南之地和中南半岛,气侯温和,四季如春,若是种植水稻,可一年三季,若是拿下整个中南半岛的所有小国,派出大将镇守,全面种植水稻。

  那大唐将有一个比蜀地和江南更加富饶的粮仓,就算大唐人口再增加两倍,也不缺乏粮食了。

  李世民大为振奋,立刻派出使者前去调查。

  落实情况后,悍然组织大军,以侯君集为主帅,调十万大军南下,攻略中南半岛。

  此时中南半岛的几个小国,也是十分落后,面对大唐的天兵,几无抵抗之力。

  在通过一年时间,适应了南方湿势气侯,损兵折将后,大唐的兵卒已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环境,而后发起了浩大的南侵,势如破竹。仅用了两年时间,将中南半岛数个小国完全拿下。

  至此,大唐将势力推至西南端的海岸线,设立了安南、骠缅和真腊三大都护府,完全将此地纳入大唐版图,大唐领地也因此扩张了三分之一有余。

  而这五年里,逃往西域的薛延陀也没闲着。

  回到西北故地的夷男,在突厥力量西扩的压迫下,不断收缩战线。更西中亚的西突厥,不知道从哪里得知薛延陀在中原损兵折将,实力大损,于是也开始向东挤压。

  同时面对东西突厥两个强大势力的压力,夷男无奈,只有慢慢南下。

  南下的薛延陀势不可免的与西域诸国发生冲突,最先遇到的就是西域强国,高昌和车迟两个国家。

  高昌和车迟都是西域的大国,拥有几十个城池,在西域众多势力中,有着世大的影响力,百姓富庶,军力强大,更何况还有着大唐在后背为依靠。

  对于薛延陀的入侵,豪不客气的就发起了反击,一场大战下来,两国都是大败,失去十多个城池。

  两国随即派出使者向大唐求救。

  李世民也爽快的应了下来,并派出李绩和李大亮为大将,率十万骑兵,准备前去援助。可在玉门关以北千里之地的额尔齐斯河谷地的右贤王大兵闻讯,也毫不犹豫的南下,威逼沙州。

  随后两国都是不断增兵,在此集中了数十万大军,双方都是寸步不让,大战一触即发。

  在此情况下,大唐众臣纷纷劝荐,不可为了西域小国,与突厥撕破脸皮,大唐如今并不具备于突厥一战的准备,侯君集更是在众臣的委托下,前往突厥调和。

  世家大族也不断前往草原斡旋,李言又是收到无数好处。

  面对如此局面,李世民也是无计可施,最后只有退了回来。高昌鞠文泰见状,一方面对李世民表示了感谢,一方面又马不停蹄的前往草原,岂图说服右贤王对高昌手下留情。

  李言大怒,认为高昌等西域诸国只认大唐而不认突厥,以此为由,怒斥鞠文泰。

  鞠文泰惶恐之下,只好选择臣服突厥,并献上大量财货。

  谁知这下不但没有讨好突厥,反而惹怒了大唐,认为高昌首鼠两端,不足为信。

  在突厥收兵之下,大唐也放弃了营救高昌,鞠文泰左右为难,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儿不是人,又跑到大唐来说项,在这一来一往中,大量的时间被耽搁了。

  夷男在打下两国几十个城池后,见突厥和大唐两个大国迟迟不出兵西域,大受鼓舞,加大了对西域的攻克,仅半年时候,就将高昌和车迟两国完全拿下。

  大唐和突厥还是没有出兵干涉。

  随后夷男彻底放飞了自我,吞并高昌和车迟后,实力大增,又不断攻克龟兹、焉耆、碎叶、休循、且未、疏勒、于阗、大宛、康居、姑墨、安息等地。

  几乎将大唐在西域的几大都护府全部吞并下来,势力也推进到东面的庭州和西州一带,与大唐接壤,大唐依然不加理采。

  至此,薛延陀实力大盛,成为继大唐和突厥之后的第三强大势力。

  夷男在水草丰茂,远离中原,如同塞上江南的伊梨河谷设立汗帐,正式对外称薛延陀汗国,夷男正称自大可汗,立孛贴为国师,拥兵近五十万,称雄西域。

  正当夷男雄心勃勃的想再入中原,向突厥和大唐问问这天下谁主沉浮的时候。

  孛贴却给夷男泼了一盘冷水,认为三国之中,薛延陀汗国的势力最弱小,虽然现在形势一片大好,要是面对大唐和突厥的强势一击,必然土崩瓦解。

  为今之计,只有继续积累实力。

  满眼四顾,只有高原的土蕃地域大而实力小。若是能拿下土蕃,再吞掉夹在三国之间的土谷浑,就能居高临下,从西和北两面威胁大唐,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即使不胜,土蕃弱小,也无力对西域展开报复。

  孛贴思索良久,深以为然,于是组织三十万大军,悍然南下,侵入了数百年都没有遭遇战火的雪域高原。

  土蕃在首领松赞干布和大相禄东赞的带领下,奋起反抗。

  现在的土蕃并不是那个被大唐各种技术支援后强大,体制也被改革过的强国,还处在最原始的奴隶制统治下,整个地域虽然对外称国家,实际上不过是一个一个比草原更加落后的部落。

  在薛延陀大军攻打下,节节败退,不断失地。

  夷男军却是越战越勇,不断深入,经过三年艰苦的作战,终于在贞观十六年,打下吐蕃首府逻些城和匹播城,彻底将整个雪域高原吞并,顺带拿下了吐谷浑。

  至此,薛延陀汗国成为不输大唐和突厥的强大汗国,震撼天下。

  夷男也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于此同时,突厥和大唐也不约而同的完成了各自的战略目标,停下了各项举动。

  天下骤然间安静下来,仿佛在酝酿着一场惊天动地的雷暴。

  果然,贞观十六年三月,面对在西部不断吞并各个小国,惹得天怒人怨,强势崛起的薛延陀,大唐皇帝李世民和突厥右贤王李言,再次在丰州会面。

  把薛延陀定义为危害人类,残杀无数友邦的邪恶力量,达成了双方再次携手,出兵消灭薛延陀的共识。

  这次两国动作极快,迅速组织军队,按照协议,分兵两路。

  东路由大唐派遣三十万大军,由军神李靖为主帅,以侯君集、程咬金、尉迟恭、李大亮、张士贵、张亮、李绩等闻名天下的勇将为西征各道行军元帅。

  其中薛仁贵、裴行俭、李谨行、王玄策、刘仁愿、孙仁师、席君买、高侃、萧嗣业、李敬玄、李谨行等新一代成长起来的少壮派杰出将领,也纷纷参与其中,浩浩荡荡,从西线向高原挺进。

  令人诧异的是,此时蜀王李恪竟然被任命为监军,随军西征。

  不过想想,众人也能理解,毕竟这次西征规模比贞观三年的定襄会战还要大。西征军团中,几乎囊括了现如今大唐所有经验丰富的善战将领和精锐士卒。

  若是没有一个人替皇帝看着,还真是让人不放心。

  可这对李恪来说,却是莫大的鼓舞,被朝中蜀王一党认为,这是皇上要大力培养蜀王的节奏。

  李恪也是雄心勃勃,誓要打下雪域高原,为大唐开疆拓土。

  李世民为了鼓舞士气,更是借此机会,向整个朝堂和天下宣布,大唐将进行改制,实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以郡县制为主体,分封制为辅助的开放式治国策略。

  自贞观十六年之前,大唐打下的所有土地,被划为本土固有领地,永不分封,实行郡县制。

  此后,再打下的土地,将做为附属地,除少量战略地带外。其它地域,皆可封出去,做为诸王的领地。

  设诸藩国,以屏藩大唐中原。

  封国按地域位置、重要程度、和封王功勋不同,分为三个等极,最高等极的封国,可独立掌握辖地内的所有军权、政权、财权、及人事权,甚至可以世袭罔替,永远传续下去。

  无论是李氏皇室宗亲,异姓功臣勋戚,还是世家大族,皆在被封的范围之内。

  所有封国,皆为唐土,不享有任何外交权和主权。

  大唐为此颁布了一系列的封国法令,用以解释各封国的权责范国。

  此令一出,全国大哗,由于此策包涵了所有利益群体,即不影响大唐本土的固有治理模式,还可以借此增加大唐的势力范国,等于做大了蛋糕,所有人都可以因此而受益。

  无论世庶,尽皆支持。

  大唐最高层的那些权贵和将领,更是踌躇满志,众志成诚,磨刀霍霍的开向西域,要为子孙后代打下一片坚实的国土。

  大唐三十万大军,在李世民的新政下,暴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战争力,,个个眼光充血,人人奋勇争行,如同一股钢铁洪流般的杀向立足未稳的薛延陀汗国。

  而李言更是组织五十万大军,从西北一路杀向西域。

  大唐和突厥一南一北的夹击下,薛延陀节节败退,虽然大唐战力更强,可大唐和雪域落差太大,高原反应极大的削弱了大唐军队的战争力,使得唐军举步为艰。

  整整两年,没有大的突破,一直在适应环境。

第950章 天下形势(下)

  2024-07-13

  薛延陀和右贤王大军,在西域的辽阔的土地上,进行了长期的拉据战,往往今天你打下我几个城池,明天我就再次夺下,在这样反复的争夺中,西域诸国原本的土著们,损失惨重。

  这些人原本还想卧薪尝胆,积蓄力量,等待时势大变,重新崛起的。

  可没想到,薛延陀和突厥你来我往的混战中,投降薛延陀的,被突厥人屠杀。

  投降突厥的,又被薛延陀人无情除掉。

  两年下来,薛延陀和突厥人损失不大,倒是原本的西域五十多国的土著损失惨重,仅有的一些为保存火苗暂时妥协的统治阶层。

  在两方的残酷碾压中,彻底的熄灭了。

  两年后,大唐西征军也适应了高原地带的环境,杀入了防守空虚的雪域,仅用半年时间,就势如破竹的打下整个高原,并且从西北杀入了西域乱局。

  腹背受敌之下,薛延陀迅速被清场,最后几场大战后,仓遑带领残兵败将,向西逃去。

  夷男退出西域后,大唐和突厥很快交上手。

  短暂的交兵后,双方都是损失惨重。李靖果断的选择暂时罢手,向长安递上奏折,劝荐李世民,最好用‘和平方式’解决突厥问题,不然大唐即便拿下西域。

  整个西征大军,也会全部战死。

  经过了试探之后,李世民无奈的放弃了以武力征服突厥的打算,再次派人与右贤王交涉。

  最后,大唐承诺,花费一千万两黄金,或者一亿两白银,乃至等量的财富,把西域之地从突厥手中买下来。

  李言与武元华、赫尔木、古仁图等突厥核心人员商议后,众人都认为突厥人不善守城和行商,西域之地虽然繁华,却大部份是戈壁和荒漠,少量草原也养不起那么多牛羊。

  若是拿下西域,突厥人也不愿意去坚守。

  西域之地经过八年的乱战,早已不复昔日的繁盛。甚至此次和夷男在西域打了两三年的仗,突厥并没有获得什么好处,还战死了不少人,与其这样。

  还不如让与大唐,换取巨额的财富。

首节 上一节 621/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