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64节

  但李绂也有渎书人的一腔抱负,不愿意一辈子清谈,想实实在在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李绂是老三的门生,在老三的手下算是首屈一指的得力干将,崖岸清峻,在渎书人中威望甚高,这些年一直随老三修书,早已脱离了基层,不知民间疾苦。

  老三见劝不过,想到这么多年李绂的兢兢业业,也就同意了,向李言开了口。

  老三胤祉当年热河围猎之后,曾经试过冒头,但被康熙迎头痛击,狠狠的骂了一顿。看到老大被终身圈禁后,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也息了夺嫡的心思。

  一门心思修书,这些年与人为善,和诸位阿哥的关系都处得不错,也得到了康熙的赞誉。

第127章 官员任免

  2024-07-13

  李言被立为太子以来,老三身为大兄,一直鼎立支持,不管各种大小场合,都一心护着李言。

  坚定的站在李言一边,默默的为李言摭风挡雨。

  如今老三替李绂开口,李言满口答应,当即开口询问,在征得老三同意后,顺手将李绂放到了河南。河南地处中原,紧挨着黄河,几乎连年灾患,正好让他去接触一下广大的底层群众,让他看看老百姓生活的多艰难。

  到时候若是能踏踏实实、心系百姓,便委以重任;若是高高在上,何不食肉糜,就把他丢到都察院里,当一个谏臣好了!

  虽然不是江南富庶之地,但好歹也是中原大省封疆一方,真真切切的地方实职。老三见李言这么给面子,也特别满意,李绂也叩头谢恩,皆大欢喜!

  任命年羹尧为直隶总督!封爵一等功

  年羹尧半年前被任命为西北抚远大将军,李言知道这个人胆大包天、无法无天的,孤悬西北又手握大权,若是时间长了,必然会骄横拔扈,给自己捅出天大的篓子。李言心里一直放心不下,这下好了,自己登基了,将其调回京里,在眼皮子里底看着。

  京里这么多达官贵人,年羹尧一个外戚,也不算什么。有自己镇着,也会夹起尾巴做人,不至于像原剧中把自己玩儿死。

  顺便也可以用他的强悍,制衡一些朝中重臣,以及比自己大的那些长辈和兄弟们!

  他空出的抚远大将军位置由西山锐健营的满州旗都统库古奇接任,原来的副帅岳钟麒依然为副帅。

  库古奇出身钮祜禄氏,是自己最坚定的支持者。

  这些年,正黄旗就是由他和阿尔多替自己掌管着。这次将他官升一级,钦命西北抚远大将军,即算给他的回报,也是为了安抚朝中的满族贵族。这些人一直对汉臣出身的年羹尧,取代老十四胤禵的大将军王,出任西北二十万大军的主帅甚为不满,只是碍于康熙的强力压制,不敢说什么。

  这次换成出身正黄旗的库古奇,一下就得到了所有满人的拥护。

  李言可不是老四,就算要改革,也不必非要闹得举世皆敌,得罪了全天下的渎书人,也得罪了满人贵族。

  自己是皇帝,只能有正面的光辉形象,只能做好人,不能做恶人。

  得罪人的差事,可以让别人来做嘛!

  比如小多子那样的人.

  无非就是多养几个黑手套,再找几个酷吏保驾护航,自己躲在后面,被奸臣蒙蔽,什么也不知道,以致于他们迫害忠良。

  等到群情激奋的时候,再出来为民做主,牺牲两个奸贼,平息一下众怒,收获一下人心,然后再总结经验,从长计议。

  何必要亲自上场呢?

  雍正才活了五十六岁,当了十三年皇帝,就溘然长逝了。

  最后死得不明不白,到后世都是千古之迷,谁知道是累死的,还是犯了众怒,被天下人所不容,而莫名其妙的送走了。

  想想都不寒而栗啊.

  自己虽然有系统,什么都不怕,但也不想搞得千夫所指,万人唾弃,到处都是仇视自己的人!

  也影响自己的异界一世游的心情体验不是.

  库古奇原来等于西山锐键营的提督,这一调走,空出的位置,由自己潜邸的侍卫统领阿尔多接任。

  阿尔多也出身正黄旗,当年被李言放到西山锐健营做千总,这些年下来,也逐步提拔,成为了库古奇的副手。此次接任正职,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也无人不满,这五万人万更是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图里琛依然是丰台大营提督,深受重用。

  李卫还是任九门提督,这个位置致关重要,不用自己信的过的人,不放心啊!

  隆科多疚由自取,罪大于天,本来是死不足惜的,但李言看在当年的一段交情和佟国维的面子上,判了个终身监禁,或许以后有机会,他在有生之年,还能得获自由。

  不管哪个世界,隆科多最后都是身陷囹圄,不得善终。

  这也是他性格上造成的,能力不足却身居高位,早晚都是祸患。就像一只羊,机缘巧合,跑到了猛兽的圈子里,除非能在最短时候长出利爪和獠牙,否则面对残酷的森林法则,最后的命运可想而知。

  所以有句话说,圈子不同,不要硬融,就是进去了,也是祸不是福啊!

  你就待在自己所在的圈子里,当你爬到了最顶端,自然而然的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若是走捷径,或者靠所谓的贵人提拔。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啊!

  最终会自己害了自己。

  生活中一些身居高位的人,从来也不愿意提拔没本事的晚辈,就像佟国维压着隆科多,不是他们无情,而是因为他们知道,更高层次的竟争更加的残酷和可怕。你连经验值都没积累够,低层圈子的事都搞不定,又怎么能升级呢。

  下一级的怪物,更加凶猛。

  伱若有那个能耐,不用你说,他们就会给你创造机会,在你身上投入资源,让你成为自己的好帮手!

  即使他们不帮你,你也会像锥子放在布袋里,早晚会出头。

  所以提拔人最困难的不是跃龙门的那一下,而是跃过去之后,能力成长之前那一段时间的护佑和陪养,这才是最耗精力和资源的。因为这段时间才是破茧成蝶的关键时刻,也是最脆弱的时候。

  隆科多总怪佟国维压着自己,实在是高看自己了,你被圈子牢牢的束缚住,无法挣脱,还用别人压?佟国维不愿破开束缚拉出隆科多,就是知道,这个圈子束缚了隆科多,却也保护了隆科多。

  隆科多不安份,自己跳了出来,被皇上重用,委任为托孤大臣,不可谓不重视,地位尊崇不可谓不显贵。

  可结果呢!还是掉了下来,摔得骨断筋折,粉身碎骨!

  这就是他的命啊!

  李言也没兴趣将注意力放在他身上,现在自己有的是人用,想为自己卖命的人如过江之鲫,整个天下的人才,任自己挑选。

  中间还夹杂着一个小小的人事调动

第128章 一老一小两个阴比

  2024-07-13

  翰林院编修孙嘉淦,在李言继位没几天,年届不惑的孙嘉淦给新皇帝上书,劝诫三件事: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还提出了新朝铜钱里的铸钱弊端,李言赏识其敢言直谏,提升他为国子监司业,相当于最高学府的教务长。

  李言想着孙嘉淦年轻有为,和自己同龄,是谏臣也是能臣,更是难得的清官。

  查贪官、平冤狱、整修河道、调和民族矛盾,办过许多出色的事。一生当过兵部、吏部、刑部、工部“四部尚书“,还当过直隶、湖广两任总督。最后死的时候是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

  如此能臣,等历练几年便将他放到都察院任为左都御史,专管监察

  就这样,满人多半治军,汉人多半治国,满汉制衡,天下就可保持安稳!

  改革从古自今都是一件番天覆地的大事,不可儿戏视之,涉及到汉人利益的时候,用满人压着,而整顿旗务的时候,再用汉人镇着;

  动地方的时候,就要按抚京城,动京城的时候,一定要地方安宁;

  刷新吏治整顿贪腐的时候,也是如此,动文官的时候,就要稳住军队,整顿军队的时候,就要朝堂一心。

  甚至还要更仔细的划分步聚,不能急.

  一步一步来,一块做好了,再做下一块,自己有的是时间,不能像原剧中老四那样,只争朝夕,满人汉人京里地方官场军中,一块儿来,搞得天下沸腾,举世皆敌!

  改革虽难,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大势,孙子兵法言,善战者,先胜而后求战;不善战者,先战而后求胜!

  简单来说,就是善于打仗的人,总是在战端开启之前,在决定胜负的各项因素上,加以调节,增强自己力量,破坏敌方的力量。最后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再通过战场上的具体形势,将最后的胜利体现出来。

  而不善于打仗的人,总是像赌徒一样将胜负押在血肉相博的战场上,企图通过直接作战,侥幸获得胜利,殊不可取。

  改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并不是从具体颁布各项措施给地方施行的时候,也不是在朝中商议的时候,而是从李言决定改革的那一刻,战斗已经开始了。

  李言要做的就在在大多数即得利益者还没有意识的情况下,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改变朝堂局势。

  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名义,或者党争的借口,在众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温水煮青蛙,一点点儿的将有可能支持改革的朝臣,稍无声息的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然后打击消弱,有可能反对改革的即得利益臣子。

  因为以这样的名义反对的人最少,等到众臣意识到自己是在为改革铺路,等到朝堂中提请商议变革的时候,大局已定,改革派早已占据了上风。

  再由表现良好,提前释放的老四等人提出改革,自己做壁上观,以中立的名义,纵横捭阖。自己就是那支左右天平的砝码,只有在双方最有可能达到一致的情况下,操控局势的力量。

  而不是亲自上场平衡另一端,将身家性命交到别人手中的主要力量。

  改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不是发布政令的时候,也不是第一次提出在朝堂商议的时候;而是在李言登基的时候,或者说康熙决定立老四或老十为太子的时候,或许更早从第一次废太子的时候,就已经在康熙的心里开始酝酿了。

  在康熙和老四老十的心里,改革早就在施行了。

  康熙最后选择自己,或许就是看重了,自己比老四更能隐藏,处事更杀伐果决,而表面上又能交好诸皇子和群臣。

  皇帝是不能得罪群臣的,否则,轻则换代,重则改朝.

  康熙最后选择自己继位,放弃了老四,根本原因不在于老四的犯错,还是在衡量全局和个人能力之后的综合考量。

  说的直白点,康熙觉得李言是个老阴比,能对付得了那些老奸巨猾的即得利润者。而老四有点太直了,狠劲是有了,就是不够阴险。

  李言也有些汗颜,和诸兄弟的争斗,十年前就胜了。

  这十年不过是在和康熙斗法罢了,斗的是阳谋大势,两人可以说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材。直到最后半年,康熙才侥幸胜了半筹,二人斗了十年,而其它皇子,竟然都没有察觉,不败才怪了。

  康熙是大清第一阴比,李言就是第二阴比!

  李言真想对老爷子说一声冤枉啊,第二阴的是邬思道,自己只是苟了点而已。

  另外有些贪生怕死

  总之,自己是皇帝,不能犯险,以后的斗争自己要超然其上,哪边能胜利,自己就站在哪边,决不能亲自上场,这才是自己从康熙身上学到的最宝贵的政治智慧。

  追缴国库欠款的时候,康熙明明是想要将那些大臣的欠款追回的,但连他也没有想到,反对的力量竟然那样强大。最后连康熙也不得不屈从大势,选择妥协,惩处了一心办差的老四,安抚了那些欠款的大臣,实在窝囊。

  明明是国库的银子被人借去,现在讨回竟然犯了众怒,那些人殴打田文镜,借魏东亭的丧事哭闹,对抗的是老四吗?

  不是

  老四办的是康熙的差事,他们明着反对的是老四,其实暗地里对抗的还是康熙。

  老头子心知肚明,就算再愤怒,也是无可奈何,古往今来上位者不愿意承认,却又不捏着鼻子认帐的一个事实就是,众怒真的难犯。

  人民群众是得罪不起的!

  就连坐了一辈子皇帝的康熙,最后也不得不将罪过推到老四身上,自己出来做好人,收拾自己惹下的滥摊子。处理了两个典型份子,打压了老四和田文镜,最后提拔年羹尧,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康熙对老四心怀愧疚的补尝。

  这也是老爷子最后的倔强和傲娇!

  可怜老年竟然看不清局势,认为老四完蛋了,想抓住老八抛过来的橄榄枝,真是糊涂透顶!

  老年的问题和隆科多的毛病差不多,就是历练不够,眼光不行,只能看到事情的表面,无法洞察事物的本质。

第129章 任务完成回归

  2024-07-13

  别以为高高在上的当权者就不会吃憋了,吃憋这种事,和上位下位没有关系,只和进取和摆烂有关系。只要你想上进,就会常常和吃憋打交道,如果只是破罐子破摔,才不会引来别人的嫉妒和怨恨。

  打碗的都是洗碗的人,那些坐着不动的人,当然不会犯错!

  你犯错越多,处境越糟,越是艰难,恰恰证明了,你在积极的进取,想要成功,总要付出些什么吧!

  吃憋这种事情,人人都会有的,上位者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一旦发现势不可转,就主动吃憋,就算改变不了局势,最起码也要保留一些颜面。

  包括找替罪羊和推卸责任!

首节 上一节 64/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